格里戈里库里申科是乌克兰人,联共(布)党员,苏联空军少校。1939年,他和考兹洛夫受苏联政府派遣,率两个达沙式轰炸机大队来华,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库里申科以朴素、坚实、谦逊、热情、友好和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赢得了中国飞行员的尊敬和赞誉。他不知疲倦地向中国飞行员讲解飞机性能、特点,并把先进的操作技术和战术,无私地传授给中国飞行员。
来源:精英家教网
2019-03-14 10:57:37
陈纳德埃德加·斯诺史迪威路易·艾黎绿川英子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柯棣华和马海德大夫一样,抗战时期中国战场还有不少美国友人的身影。从抗战时来看,参与新闻报道的有八位记者,也有人开展医疗活动,直接参战的有史迪威将军和美军驻华空军人员等等。除此之外,抗战时援华的国际友人还来自于加拿大、苏联、英国、德国、日本
来源:搜狐网
2019-03-11 09:38:29
在昆明美丽的西山上,矗立着一座云南省人民政府在1989年5月修建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2005年,另一座同名纪念碑也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落成。这两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939至1942年间,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回到祖国,来到云南边疆参加抗日战争所立下的不朽功勋。在这场战争中,除了中国人民与日寇在战场上进行的战斗和牺牲
来源:德宏网
2018-11-18 10:03:03
马海德(1910年9月—1988年10月),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1933年取得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为了考察中国正在流行的东方热带病,于1933年来到上海。1950年马海德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并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成果。马海德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人物...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5:41:31
柯棣华,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凌晨,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的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32岁。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人物生平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K...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5:33:05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年—1950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奥斯古德,著名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一个杰出的与众不同的女性。早年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18年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6个月。1919年起,侨居柏林8年,积极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曾在柏林会见尼赫鲁。史沫特莱于1928年底来华,在中国一呆就是12年。抗战初、中期,她亲眼目睹日本对中国侵略,向世界发出了正义的声音。1950年逝世。人物简介艾格尼丝·史...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5:20:56
绿川英子(在日本时叫长谷川照子) 世界语名字Verda Majo 日本世界语学者和作家 1912年生于日本山梨县猿桥地方一个建筑工程师家庭。 1936年和中国留日学生刘仁结婚。简介在汉工作时间:1938年6月底至武汉沦陷在汉主要任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日语播音员在汉居住地点:上海路15号个人言论我爱日本,因为那里是我的祖国,在那儿生活着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朋友,对他们我有着无限亲切的怀念。我爱中国,因为它是我新的家乡,在我的周围有着许多善良...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5:16:47
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年12月2日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新西兰有名的教育家、作家。路易·艾黎于1927年4月21日前往中国,1938年8月担任行政院咨询工合工作的技术顾问。1940年,在陕西宝鸡凤县创建培黎工艺学校。198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1985年,甘肃省政府授予其荣誉公民称号。其1987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被称为‘中国的十大国际友人。2017年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奥克兰与新西兰总理英格...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5:02:05
约瑟夫·史迪威(Joseph Stilwell,1883—1946):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1926—1929年出任美军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晋升中校。当时马歇尔任该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结识。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4:49:53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 7 19—1972 2 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4:36:26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1893年9月6日—1958年7月27日),美国陆军航空队少将、飞行员。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36年6月3日,宋美龄任命陈纳德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逝世。美国国防部以最隆重的军礼将其安葬于华盛顿阿灵顿军人公墓。2015年9...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7-06 14:22:53
宫川英男(1918—1945),日本山梨县人。日本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坚强的反法西斯战争战士,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协议会副委员长、冀鲁豫边区参议员。宫川英男1939年应征入伍来到中国。1941年7月,宫川英男被八路军俘虏,亲身体会到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决心,目睹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悲惨经历,很快认清了日军侵华的不义事实,并自愿加入到中国人民抗日的队伍中,成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中的一员,出任日本人民解放同盟冀鲁豫协议会副委员长、冀鲁豫边区参议员。1943年...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8-04-07 15:10:24
今野博(1919—1945),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日本反战同盟滨海支部支部长。今野博在日本本州岛秋田县实业学校毕业后,不久应征编入侵华日军第三十二师团长田大队。1939年5月,他随长田大队在山东青岛登陆,经济宁进驻汶上县城。8月2日,在侵犯梁山县独山庄时,今野博等29名日军被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营俘虏。被俘后,今野博曾企图自杀,后在八路军指战员的关怀、感召和日人觉悟联盟的耐心教育下,逐渐觉悟,对八路军的俘虏政策十分感动,同时对日军的侵略行为和所犯...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8-04-07 14:59:03
汉斯•希伯(Hans Shippe)(1897—1941),德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积极宣传者。他为实地考察和研究中国革命问题,曾先后两次来华,参加过北伐军,访问过延安,到过皖南、苏北。1941年11月牺牲在鲁中大青山反扫荡战役中。汉斯•希伯生于克拉科夫(原属奥匈帝国,今属波兰),1918年去德国,并在那里读大学,在莱比锡和斯图加特参加工人运动。不久加入德国共产党。他曾在莱比锡等地工作,并以海因兹•莫勒(Hinez Moller)...
来源:山东省情网 作者: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8-04-07 14:50:21
最可爱的外国人,不顾安危来中国参加抗日,毛主席曾给他高度称赞
白求恩全名尔曼·白求恩,生于1890年,出身加拿大北部小城一个牧师家庭,他从小富有冒险精神,在爷爷和父亲影响下,他在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30岁不到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会员。1935年,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战士,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白求恩得知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加入了国际援华委员会,他主动要求带一个医疗小组到中国援助中国人民。1938年1月,白求恩医生准备好足够的医疗用品和药品,带着一个他亲手组建的医...
来源:历史上的人与事百家号
2018-04-02 18:54:43
由于国民党对红色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长期不为人所知,一些西方人对这块神秘的土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一位,他冲破重重阻力来到解放区。他先在上海结识了宋庆龄,然后在她的帮助下,于1936年7月来到延安,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采访。他走遍了解放区的山山水水,全面考察了那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状况,并对毛泽东进行了专访,写下了有史以来第一部介绍中国革命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刘振华
2018-04-02 17:14:03
汉斯•希伯,德国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新闻战士。于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编译处任《中国通讯》编辑,分析当时中国国情。1928年在德国出版《从广州到上海1926——1927》一书,让大量欧洲人真正了解了中国当时的国情。1932年秋,他和妻子定居上海。汉斯 希伯在上海期间,与当时在上海的一些国际友人如史沫特莱、马海德、路易•艾黎等人组织了国际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共同研究中国的形势。此后的5年间,他在上海广泛活动,他以笔名亚细亚人在美国《太平...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4-02 16:20:45
在鲜花簇拥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里,有一尊高大的汉白玉雕像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唯一牺牲在中国战场的远东太平洋记者汉斯·希伯。1925年,希伯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同年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做编译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无法认同国民党观点的汉斯·希伯愤然返回欧洲。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写出了《从广州到上海:1925年—1927年》一书,于1928年2月在柏林出版。1932年秋,希伯再度来华,与当时在上海的一些国际友人...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永娟
2018-04-02 15:49:42
1937年春,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聘请美国陆军航空兵退役军官陈纳德来华担任顾问。7月初陈纳德抵达上海,随即考察了中国空军的情况。后来陈纳德告诉宋美龄,当时中国空军名义上有500架飞机,但实际上只有91架能够起飞战斗,真正合格的航空人员不超过600人。抗战爆发后,原本就相当薄弱的中国空军经过战争的磨砺,可用飞机只剩30余架;而当时日本空军则拥有飞机2625架,其中用于侵华的陆军航空兵飞机约300架,海军航空兵飞机550架,合计850架,数量远超中...
来源:搜狐历史
2018-03-30 17:35:50
援华国际友人以苏美飞行员为主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民政部也公布了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7-10-30 16:16: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