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宣而战——突袭济远号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认为发动侵略战争的绝好时机已经来到。一方面极力怂恿清朝政府派兵赴朝,并信誓旦旦表白我政府必无他意;另一方面,在中国出兵之前,日本内阁在6月2日通过了以保护公使馆和侨民为借口的出兵提案,6月5日成立战时大本营,在援朝清军到达牙山的同一天,日军先遣队亦在仁川登陆,至6月16日,
来源:搜狐 作者:李安民
2019-05-27 14:45:49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该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05-27 14:22:23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李鸿章在整个战争中战略指挥的重大失误,不能不说是这场战争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考察李鸿章战略指挥重大缺陷及其历史根源,有助于更清楚地反思这场战争,从中吸取深刻的历史教训。当甲午战争爆发不可避免时,李鸿章用政治仗代替军事仗,使清军在战争初期失去了战略先机中国近代,清帝国正遇到数千年来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相灵
2019-05-27 10:11:54
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而言,具有特殊含义。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记忆中重重写下了一个败字,愤愤烙下了一个耻字,深深刻下了一个警字。念之、思之、痛之,我们更应牢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历史重任。为什么,物华天宝的中国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
来源:新华网
2019-05-27 10:10:30
甲午战争,大清国惨败,小日本大胜。奇怪的是,国际社会居然不同情败者,反而同情胜者。原文配图:1894年11月21日,日军屠城旅顺的真实场景怎么会这样?据战前技术统计分析,清国无论国力、军力还是人力,都占据优势。国际社会预判,清国是强者,赢面更大。不料,堂堂大清竟被蕞尔倭国打翻在地,输得一塌糊涂。对此,国际社会只有两个字: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许述
2019-05-27 10:07:07
吉野号快速巡洋舰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海军主力舰,是其联合舰队第1游击队旗舰。甲午海战中,就是它在逃跑中侥幸躲过了中国民族英雄邓世昌所指挥的致远舰的撞击,后者不幸被其他日舰的偷袭的炮火击沉。甲午海战后,它又参加了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可以说吉野舰欠下了中国人民笔笔血债。那么这艘曾经幸运过的日舰最终的下场
来源:文摘周报
2019-01-09 11:19:00
清政府将日本奸细石川五(伍)一正法的谕旨甲午之战留给国人的教训之一,是日本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方位地开展谍报活动,获取大量中国情报。凡我之动静彼皆洞悉无遗,甚或暗中为之接应,为之向导,故彼攻击调度每合机宜,我仅多受其制。在日本的谍报活动中,石川伍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间谍。石川伍一,又名义仓告,幼入私塾,后入兴亚学校专攻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8-11-21 17:09:22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中,日军肆意屠杀中国军民,对清军战俘更是十分残酷。丰岛海战中,清军的运兵船高升号被日本军舰击沉,一千多清军官兵落水。日军非但不救援已经丧失战斗力的落水者,还用快炮向水面残忍扫射。高升号完全沉没之后,日军还驾着小船,在水面上继续捕杀毫无抵抗能力的清军落水者。最终,高升号上800多人遇难。最惨绝人寰的屠杀当属旅顺
来源:凤凰网历史 毅品文团队刘伯瘟
2018-09-28 14:37:55
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名春帆楼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结束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清政府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万万两白银;中国承认朝鲜完全自主;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允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网站
2018-09-23 15:03:17
第四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开争第一节割台消息被证实后,台湾人民发出了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让合的呐喊。爱国诗人丘逢甲致电清廷: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惟有开仗,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丘逢甲代表台湾人民发出不愿脱离祖国的心声:清廷抛弃台民,但台民不能自弃。义愤中匆忙成立的台湾民主国危机四伏。唐景嵩不堪重任,终于弃合而逃。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消息一经传出,神州共愤,被遗弃的台湾同胞更是群情激怒。4月17...
来源:作者:王家淼
2018-04-22 11:35:46
第三章丧权辱国的条约第一节春帆楼李鸿章父子受尽羞辱。骄横跋扈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极力想掩饰失败者乞和的窘态。面对伊藤博文步步紧逼的卖国割地赔款条件,只能连呼过苛!过苛。其实他所要争取的已不是民族自尊和民族权益丧失的问题,而是允许丧失多少的问题。北洋舰队覆灭以后,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清军在关外的节节败退,更加造成了清政府内部的恐慌、混乱。主战派面对接连不断的失败,全然不知所措。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则加快了求和的步伐。1895年3月14田李...
来源:作者:王家淼
2018-04-22 11:32:12
第二章清军陆海大败逃第一节平壤陆战和黄海海战的失败 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大举侵略中国的嚣张气焰。日本大本营为了在来年进行直隶平原决战,决定按照其作战计划,首先实施辽东半岛的登陆战役。勇将徐邦道孤军抗战。败将赵怀业、龚照屿闻战先抢运饷银私囊带头逃跑,其他将领纷纷效法,旅顺失陷。日军山地长官下令说:抓住非战斗人员也要杀掉。日军旅顺大屠杀。日军为掩盖屠杀罪行用重金收买舆论并焚尸灭迹。对平壤失陷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李鸿章讲了几句...
来源:作者:王家淼
2018-04-22 11:27:55
第一章让阴云变成暴雨的险恶阴谋第一节日本军国主义急欲跻身西方列强,自己的枷锁尚未完全挣脱,就急于奴役朝鲜,侵略中国。中日之间的邦交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隋朝。此后,一批批日本留学生漂洋过海,像虔诚的教徒一样,来到唐都长安求学。这些遣唐使像吮吸母亲的乳汁一样,贪婪地吸收中国的文明,从文字、宗教、绘画、棋道到阴阳八卦乃至百官朝拜的舞步,无不学习、模仿。在内政外交上,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两国甚至在外交政策上都有很多相...
来源:作者:王家淼
2018-04-22 11:25:11
一、操控朝鲜步步吞并既然有了侵略计划,对谁第一个下口?这个时候,朝鲜的厄运来了。从地理位置上,朝鲜看离日本最近,吞并朝鲜后就可以用它作跳板,继续侵略中国大陆。而汉城作为朝鲜王国的都城,在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必然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所以汉城落入日本势力范围之后,中国必将面对入侵者。朝鲜在甲午战争之前还是中国清政府的附属国,日本为了避免重蹈当年丰臣秀吉失败的覆辙,放弃了直接采取武力吞并的手段,而是向西方那些列强国家虚心讨教,学会用武力...
来源:袁村平
2018-04-21 15:50:05
四、思维文化祭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说:朝鲜是我们的藩属,现在有内乱,它请中国出兵平息内乱,这是中国和朝鲜内部的事情,与别国无关,日本不应出兵。也就是说,我又没有惹你日本,你来打我,完全没有道理。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说,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其次,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不断地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也就是说,你确实没惹我,但是我...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科技日报2014年 作者:张飙
2018-04-14 15:13:50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三、君臣官民祭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最高决策者、实际战斗者、新闻舆论、国民情绪等等,都会对战争结果有影响。本文只在几个节点上简单对比和一叙。当时交战双方的最高领导、制定战略方针的最高层人物——慈禧太后和明治天皇,是什么样的表现?明治天皇:...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科技日报2014年 作者:张飙
2018-04-14 15:12:09
二、将士忠魂祭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奋勇冲锋陷阵、为国慷慨捐躯的猛士。在这一场大败仗中,中国军队的将士们勇敢战斗,奋不顾身,3万多中华儿男为国捐躯。每一个抗击外来侵略而牺牲的烈士,都不应该被遗忘。将士们在以身殉国时的壮言和壮举,光照千秋。邓世昌:致远号巡洋舰舰长。千秋壮言: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史称黄海大东沟海战的甲午海战打响。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科技日报2014年 作者:张飙
2018-04-14 15:07:35
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甲午战争120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战争: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之惨烈、丧权辱国之沉痛,深深扎根在民族的心中。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改变了亚洲格局。120年前,中日两国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马关条约》让...
来源:中国干部学习网 科技日报2014年 作者:张飙
2018-04-14 15:05:12
苗秀山口述苗秀山(1873——1962年),威海刘公岛人,在镇北舰上当水手。他因家住刘公岛,从小与北洋舰队水手接触,故对水师的情况极
来源:华声在线
2017-09-22 10:20:42
陈学海口述陈学海(1877——1962年),威海城里人,在来远舰当水手。他曾参加过黄海海战和威海海战。这篇口述是笔者根据一九五六年十
来源:华声在线
2017-09-22 10:19: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