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我家住在现在的东台市南沈灶镇常灶村,兄弟姊妹4个,全家6口人住了两间小屋,屋面没有茅草盖,盖的是高粱秸秆。父亲叫常用满,靠外出给人家打短工混生活,母亲在三仓河上撑渡船维持家庭生活。大哥二哥去三仓北边给人家烧盐做灶户(伙计)。尽管如此,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1942年,我才8岁,当时,安丰、东台、梁垛、富安都有日本鬼子,二黄(伪军)经常带着鬼子下乡扫荡。我们南沈灶的向灶、张家灶等村是鬼子和伪军的踏板地,出脚就到, 韩徐乡离安丰街比...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6:22:42
1945年春,抗战进入最后阶段。美国轰炸机经常飞临上海上空,轰炸日寇军事设施。父母担心流弹伤人,托一位朋友将我带回故乡淮安。在镇江搭船过长江,沿大运河向北行驶,沿途看见伪军如临大敌,一个个垂头丧气。进入苏北宝应水乡地区,那里是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人民安居乐业,一派欢乐景象。城里伪军有时趁月黑风高之夜下乡偷袭,抢劫农夫的粮食和耕牛。当地农民只要敲响大锣,高声喊叫新四军来了!,那些胆小如鼠的伪军就吓得抱头鼠窜,逃回宝应县城。8月15日,日...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6:02:43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紧接着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从此,中国抗战全面展开。中国抗日慰劳总会在上海成立,会长何香凝委托革命女作家、慰劳总会理事胡兰畦组织一个妇女战地服务团,赴淞沪前线帮助军队抗战。胡兰畦在上海女青年会女工夜校招募一批学生和我这个女教师为团员,取名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就是胡兰畦,团员都是风华正茂的姑娘,平均年龄19岁。服务团从事慰问前线军民,演抗日戏、唱抗日歌进行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帮助军队抗战。1937年10月5日晚...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58:45
1941年初,在苏中抗日军政学校学习后,我被分配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工作,不久发生了皖南事变。事变后新四军在江苏盐城成立了新军部,陈毅任代军长。新四军整编为7个师,粟裕被任命为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整编后,军服务团调整归属于一师政治部,成为一师战地服务团。我们从盐城南下到东台,在东台宣布成立苏中军区。成立大会需要悬挂横幅标语,挂上马恩列斯毛的肖像,这些都由我们美术组承担。在大会上,粟裕师长作了关于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我第一次在...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55:11
我的老家在浙江省余杭县白沙村,四面环山,是个小盆地。它曾是五县交邻的地区。东面翻越王位山就是武康(现已并入德清县),东北和北面是安吉、孝丰(现已并入安吉县),西面和西南是临安,直线距离都只有十几公里。父亲原来在湘湖师范任教,抗战开始后,我们全家随湘师迁到浙西南的松阳古市。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在七岁时回到自己的家乡。当时日寇侵占了杭州、瓶窑、老余杭等城镇,杭州市政府、余杭县政府都撤退到今鸬鸟镇的太公堂一带,离我家仅十几华里。...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45:41
小时候,我住在江苏省盐城县安西村(解放后划归宝应县)。这是个只有近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河道纵横,树绿水清,是个鱼米之乡。村民们过着安宁而祥和的日子,留给我童年极其美好印象。我在一首诗里写道:青青荷叶伴群蛙,土墙茅屋披彩霞。田间老牛劲拉犁,水中小鸭戏捉虾。枝头双鸟暖旧巢,月下恋人筹新家。护岸绿柳飘飘舞,插秧姑娘乐哈哈。然而,日本鬼子和二黄(汪伪和平军)占据了附近的城镇,经常下乡来扫荡,破坏了我们的和平生活。安西村是新四军较早建立的一个...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44:24
6月19日是个难忘的日子。70年前,即1942年的那天,在闽北赤石镇郊外的武夷山下,一个月黑风高夜,上饶集中营特务集体屠杀了74名被囚的爱国青年男女。被害者多数是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的新四军干部,其余是从闽浙赣等地被国民党特务非法拘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爱国人士。那夜,黑沉沉的武夷山下,夜风怒吼,一阵阵屠杀同胞的枪声不绝,它记下了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当局不顾民族大义,屠杀爱国者的一页罪恶历史。被押往杀人荒郊的共有75人,其中有一个新四军被俘干部...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16:10
1943年时,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和区党委机关总是在一起行动的。三个机关的人数不多,党员都编在一个支部。当时,区党委的组织部长兼任纵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另有一个副科长,宣传部和宣传科也是这样。其原因:一是初创阶段,二是精兵简政,三是有利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大约是1943年的夏天,我从苏北军部调到浙东未久,我们部队移驻在翁岩,机关支部组织了一次党课,我参加了。在一间老乡的正面堂屋里放了一张长方桌。因房间不大,人已坐不下了,有的人就坐...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13:23
平潮中学(初期名为南通县中三分校)创办于1941年9月,正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学校原址在南通县西部地区的大李港天后宫古庙内(抗战胜利后迁至平潮镇),当时,学校只有教室、办公室和伙食房,没有学生宿舍,寄宿生均分散借住在周边农户家。这里四周被平潮、天生港、唐家闸、陈良坝、小李港、五接桥、新坝等日伪军大小据点包围,属敌伪控制地区。敌伪在清乡时,这里还添筑了第三道竹篱笆封锁线。1942年,学校创办后的第二年就吸引了附近城乡200多名知识青年前来求...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10:04
1928年我出生在梁弄镇晓岭街,我父亲在我不满周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从那以后母亲带着我们兄弟三人艰难度日,居住在晓岭街临街的三间小房子里,以卖柴火、大饼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两个哥哥很小就到上海当学徒谋生去了,我只读了三年半书就因家中生活困难辍学回家,帮助母亲做小生意。我14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个远离家乡的哥哥杳无音讯,我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糊口只好每天沿街叫卖大饼油条。1942年6月,梁弄还在日伪控制下,百...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15:08:19
抗日战争后期,为迎接战略反攻形势的到来,党中央作出我军向东南发展、向苏浙敌后发展的战略决策,并指定新四军第一师担负南进任务。1944年底,我们文工团跟随粟裕司令的部队,冲破敌人重重封锁线,跨越长江、大运河,行军一个多月,到达苏浙皖边境长兴县的仰峰界。1945年2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江南、浙东部队。2月10日,各部队便根据部署开始了行动。一旦打仗,我们文工团就一定要上前线、下连队去开展工作。过了春节,军区政治部决定...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5 09:51:47
眼前这份证件,右面写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记者证,左面写通行证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记者证盖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的蓝印,编号为第一号。就凭这巴掌大的证件,60年前的1945年12月下旬(即日本宣布投降后的4个月),让当时是新四军随军记者的我出色地完成了抗日战争中对日最后一战——高邮战役的报道任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我们苏中地区的记者代表正在开记者工作会议,大家高兴得彻夜狂歌。之后,我奉新...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7:37:06
1942年我才20多岁,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那年春节过后,在淮南中学读书的几位儿时朋友,趁着寒假要组建一个剧团,约我参加,我很高兴地答应了。剧团宣告成立后,出任团长的是刘广新,副团长是雷长春(他们后来都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主要骨干演员黄焰祥(以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陆方(曾任北京部队某师政治部主任)和他妻子杨琴,还有苗沛、齐阳生、侯玉南、杨万福等进步青年,他们都是吹拉弹唱的好手。剧团一开始大约有20多人,除了七八个学生外,还有...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7:33:28
不让鬼子抢去一粒粮1943年,淮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我们新四军二师五旅文工队的任务也加重了。为了适应部队机动性加大的要求,队里决定购置一些细布的布幕,细布比粗布轻得多,换一套布幕,可以减轻许多重量,便于机动转移。还要购两盏新汽油灯等物品。这些物品对文工队来说,是对敌斗争必不可少的战斗武器,而且只有到日伪据点中才能买到。于是队里决定自力更生,在日伪据点珠龙桥附近栽种20多亩水稻,收获后可加工成大米,托商人到城里交换。珠龙桥是...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7:29:54
范政原名李万万,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的一个革命家庭。1931年,范政满6周岁时,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两个多月后,父亲李常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转年,受命到关内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范政的母亲带着他辗转来到洛阳父亲身边,后又跟着父母转到焦作;1935年,再一起随身为河北省委特派员兼地下党北平市委书记的李常青来到北平。10岁的范政,因积极参加集会游行,被校方开除了学籍。随后,他参加了《北平新报》的编...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7:19:07
自行车在现在人看来,是最为普通、方便、环保、节力的代步工具,但在65年前,自行车在舟山可是个稀有之物,几乎是没人见过。2006年10月,在纪念保二中队(定海县警察局保安警察第二中队)成立60周年时,我们去岱山参加座谈会,并参观位于岱山东沙保恩寺内重新布展的保二中队革命史迹陈列室。那里展出一辆旧自行车,这车我似乎熟悉(因我舅舅也曾有过同样的车子,当年是王家恒送给他的,据说还是从日军那里缴来的战利品,但后被我放在医院时遗失,非常可惜),带着好奇...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4:31:12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大别山麓,国民党统治区安徽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立煌县(解放后改为金寨县)山脚下一个名之曰 大礼堂的大草棚里响起。演唱者为当年地下党领导下的青年剧团的团员,指挥者为《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著名作曲家孟波。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39年的秋天,有一位新人分到了青年剧团,他是从延安跋涉千里经武汉来到大别山的。他名叫邱强。记得有一天他打开了小书包,我看见里面放着几本书,其中有一本...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3:20:21
1941年,王永泉参加安徽省来安县联抗会做宣教工作,他把淮南总文抗会编印的反映民兵抗日斗争的《三字经》唱本改编成洪山戏,成为路东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后来又相继将《刘文龙赶考》故事,改编成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剧《从军记》。1942年春,王永泉调至淮南总文抗会任艺术指导,对《从军记》进行整理加工。1942年5月,大众剧团首次公演洪山戏《从军记》,此后,许多地方剧团先后将这个戏搬上舞台。《从军记》演出获得成功,更加激起王永泉拿起笔作刀枪,抒发抗...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3:15:57
抗战期间,萧县抗日民主政府从数千里之遥,收到一斤438小麦良种。人民政府在领导人民英勇抗战的同时,不忘引导人民运用良种种田。在战火纷飞中,居然将这一斤小麦良种逐步繁殖扩大到15万亩,并推广至周边苏鲁豫皖20多个县市,创造了一个奇迹。438号小麦良种的培育者,是萧县人尹聘三,他从北京农学院毕业,初任职于江苏省实业厅。l922年派往省立第二农业试验场(即徐州农场)任场长,由此他开始了小麦育种生涯,该场也更名为江苏省麦作试验场。到l935年夏季,已育成...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3:12:48
(一)回顾我在中学读书时印象深刻的一次社会活动,那就是参加了戴天伦的葬礼。戴天伦原籍阜宁施庄,1903年出生,毕业于中央大学,先后参加过九·一八救亡运动和一·二八淞沪战争,曾被拥戴为南京大学生铁血义勇军中校大队长,率众赴上海前线与十九路军一道守土杀敌,荣获嘉勉。抗战伊始,戴公先后任靖江、东台、盐城之军政要职(县长兼保安团上校团长),积极备战。1938年4月,侵华日军首次进犯盐城,他率部于农村坚持游击,不断伺机杀敌;后日军被迫南撤时,他仍带病...
来源:《大江南北》
2017-12-23 13:11: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