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复(1901-1942),字仁立,又字光显,号旭人,乳名红仔,1901年3月15日出生在临川湖南乡沙湖周家村。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生。曾任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黄埔同学会宣传科科员、科长,总政治部《三民周报》编辑,中央军校政治部秘书、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秘书兼代处长,《东亚新闻社》科长,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务监察,“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干事兼组织处处长,第一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国民党苏鲁战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校务委员、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府委员等职。1943年2月21日在山东安丘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3岁,成为抗战时期国军中将级政工高官抗战阵亡之第一人,后追赠为陆军上将。1995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少年磨难立志报国
周复父亲周石麟是个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靠耕作二亩薄地和走村串户做些小本买卖维持全家生计。母亲邓氏,勤劳贤德,生下六男一女,但因家庭贫寒,有五个儿女相继夭折,只存活者仅有周复及小弟二人。周复出生时,正值外敌入侵,国家战乱纷纷,人民生活困苦。政治上,国势不振,割地赔款;经济上,洋货倾销,白银外流;文化上,新学初创,科举濒临被废除边缘,思想混乱。本已拮据之至的家庭,更不知如何支撑下去。
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周复从小就懂事,知道勤奋学习。5岁时,周复母亲到当铺当了祖传的玉镯,换些银两将儿子送进隔壁村的私塾。周复知道上学的钱是母亲用传家之宝换来的,来之不易。他除了帮父母做完家务,就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他每次都是第一个做完作业,背完课本,很受私塾先生赏识。他经常坐在供母亲捻纱用的青油灯下,看书到深夜。在这期间,周复熟读了四书五经。在私塾先生的推荐下,周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当地高小学堂。全村村民都知道周复家里很穷,自发地支持他上学,这让周复一辈子都很感动。
周复8岁丧父。他与三岁的小弟依赖母亲替人捻纱糊口。进入高小学堂后,周复第一次接触了新学,这对于他以后选择人生的道路具有很大的影响。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中学。在这里,他了解了更多的社会知识,特别是军阀混战,外敌蹂躏,激起了他的报国之志。周复遂更加努力学习,以实现理想。
12岁时,周复经人介绍到义丰粮行当学徒,工余仍孜孜不倦地学习。15岁学徒期满.转至太粮行做“水客”,往来于抚州、上海之间。时社会黑暗,民生凋敝。周复耳闻目睹军阀混战、列强侵华之事实,萌发了爱国救国的热情,深感无进步强大之武力不足以救民于水火。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了国民党,确立国共合作,并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因建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亦称黄埔军校。5月,黄埔军校开始招生,周复得到消息后,和同学商议前去报考。由于交通不便,身上也没有多少盘缠,他们到广州时已是深秋。周复以前并没有受过军事教育,因此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考核,呈报教育处长后,才予以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三期。从第三期起,新生入学要受三个月入伍生教育,期满考试合格才能成为正式生,编入学生队,为黄埔军校学员实行入伍生制度的开始。第三期学生多为从上海和广州等地经过考试后选拔出来的,录取总人数达1300余人,学习科目分设步兵和骑兵两个科。张治中任总队长。期满后,周复被分到步科,与康泽、戴安澜等都是同期同学。
北伐东征屡建功勋
1924年冬,陈炯明叛军趁孙中山北上之际,进攻广州。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东征讨陈,周复被编人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人右翼军,分驻市区、黄埔、虎门等地。周复作为其中的一员,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国为家立下汗马功劳。
由于杨希闵、刘震寰部按兵不动,黄埔学生军在战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先后攻下淡水,占领潮汕地区。不料在部队回师棉湖时,陷入敌军重围之中。各部奋力作战,击溃陈炯明主力林虎部,扭转了战局。周复表现英勇,受到连队表扬。
6月,杨、刘叛乱,三期学员奉命网黄埔长洲本岛,和其他部队一起平定叛乱。继而又参加“六·二三”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反帝游行。校党代表廖仲恺遇刺后,包括周复在内的三期学员直接参与了监管与“廖案”有关的囚犯。
1926年1月,第三期学员毕业,总人数为1233人。这1233位学员中有300余人在毕业前被分派苏联学习飞行以及进入政治队和宪兵科继续深造,他们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周复留校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5月,蒋介石撤销两会(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后,成立黄埔同学会,蒋介石自任会长,周复被任命为黄埔同学会宣传科科员,不久,升任科长,同时兼总政治部《三民周报》编辑,是黄埔同学会的骨干成员。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在“打倒军阀,除列强”的口号下正式开始。周复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北伐革命战争,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作为预备队,与其他部队一起宣誓: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吊民阀罪,残厥凶酋,复我平等,还我自由。嗟我将士!为民前锋,有进无退:为国效忠。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嗟我将士,一德一心,毋忘耻辱,毋惮艰辛,毋惜尔死,毋偷尔生。壮烈之死,荣于偷生。嗟我将士!保此国家。嗟我将士!保此人民。遵守纪律,服从命令,惟纪与律,可以致胜。生命为私,纪律为公,生命为轻,命令为重。嗟我将士!团结彻终,相爱相亲。毋惧强敌,毋轻小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我不杀贼,贼岂肯休,势不两立,义无夷犹。我不牺牲,国将沉沦,我不流血,民无安宁,国既沉沦,家孰与存?民不安宁,我孰与生?嗟我将士!矢尔忠诚,三民主义,革命之魂。嗟我将士!偕作同仇,革命不成,将士之羞。嗟我将士!如兄如弟,生则俱生,死则俱死。存亡绝续,决于今兹,不率从者,军法无私。
此后,周复随大军进入作战状态。在第八军进攻汉口、汉阳时,蒋介石指挥第一军同其他部队进攻武昌。周复在战争中奋力杀敌,表现英勇,屡立功勋。后随大部队移师江西战场。
1927年,周复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兼军校总政治部《三民周报》总编,黄埔同学会宣传部长,孙文主义学会秘书。1929年,任政治部秘书。1931年,创办《东亚新闻报》任社长。
1931年夏,周复等60多个黄埔学生进入了日本皇家军事学院和其他各种学校,包括陆军士官学校、早稻田、炮兵和骑兵学校。这一批学生中有后来的力行社成员如周复、贺衷寒、萧赞育、干国勋、杜心如、李一民、葛武綮、李士珍、任觉五、叶维等。周复进入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后转明治大学法科,研究政治、法律并兼修军事。
1932年年初,上海“一·二八”事变后,周复弃学回国,参加抗战。
留日归国立力行社
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周复、滕杰、贺衷寒等20余人从明治大学归国,参加抗战。这20多人,已经包括着后来的“十三太保”即力行社领导人物的一小半。他们后来主要任职于侍从室、中央军校,或在部队里从事政宣、政训方面的工作,有着相当的组织经验。
回国后,这些人所看到的景象,令他们大为吃惊,感慨道:“国将亡,读书有何益?……从今日的局面看,日本必定要发动大仗,但国家不能亡!这个国家有过那么多的先贤显圣,祖先之神必定护佑今日。”“但今日局势虽险,只要我们青年振作起来,整顿吏治、扫除污秽,为国家尽力,日本就不能侵犯我们,民国就不会亡!我们要找到同志,建立组织!”
周复十分赞同滕杰的想法和计划,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丰富、完整了计划。最后确立这个新组织将以“民主集权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意志,铁的纪律,分工明确,有自愿行动能力的强大组织”的原则来联合军民中的优秀青年,并决定组织名称为“三民主义力行社”。
早在1926年黄埔同学会成立时,周复和曾扩情一道,主持同学会的日常工作,任宣传科科长,并主编军委总政治部的《三民周报》。他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周复参与力行社的发起,使筹办中的社团力量大增。
黄埔一到四期,大约毕业了5000名学员。在离开黄埔几年以后,黄埔学生经历了黄埔时代、北伐时代和清党阶段,层出不穷的学生党争、社争、观点和社会思想之争,黄埔一系不断分裂。这时,在蒋介石嫡系部队或政府里服役,并继续忠诚于蒋的,大约只有一半多一些;其余的分别投身共产党部队、桂系部队、其他军阀部队。还有大约四五百人则不知下落。蒋介石就是依靠黄埔一系起家的,他很痛心这个事实,在清党后下令“禁止黄埔毕业生参加政治活动"。周复、滕杰等一心报国,已经顾不了这个了,表现得义无反顾和大义凛然。他们多次聚会,商议如何建立这个组织,由几个人发展到四十多人,规模不断扩大。最后由侍从秘书邓文仪报请蒋介石。由于国势、党势所逼,蒋介石“决定接受力行社的组织计划,以应付国内外的危机”。
1932年3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召集所有经他批准参加“三民主义力行社”的人召开成立大会。除了几个骨干之外,还有骆德荣、张元良、任觉五、叶维、粱干乔、侯志明、田载龙、李秉中等等,共约四十人。蒋介石为社长,还选出周复、贺衷寒、酆悌、膝杰、康泽、桂永清、潘佑强、郑介民、邱开基共九人为中央干事,侯志明、赵范生、戴笠三人为候补中央干事。田载龙、萧赞育、李秉中三人为中央监事,干国勋为候补中央监事。选举完毕,大会也就结束了。蒋介石在当选人中,指定贺衷寒、酆悌、滕杰三人为常务干事,滕杰为书记,田载龙为常务监事。下设四处:一,组织处,处长周复;二,宣传处,处长康泽;三,训练处,处长桂永清;四,特务处,处长暂时空悬,后来由戴笠出任。
1932年起,周复任力行社中央干事会干事,力行社检查会书记,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监察委员、党务特派员,是国民党内重要的军事政工人员。周复主要负责执行纪律,监督社内于部,他做事缜密细致,有条不紊,深得蒋介石信任,成为蒋介石的心腹干将,被称为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
“三民主义力行社”这个组织,人员虽然不多,权势却很大,其核心人员曾参与了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力行社下属的特务处后来就分裂成为国民党的特务系统军统。可以说力行社是国民党特务组织的鼻祖。国民党抗战前最大的特务组织别动军的头子康泽就是力行社十三太保之一。戴笠任特务处副处长。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迫于全民抗战才解散了力行社,可见周复在国民党内的特殊地位。有人这样说,黄埔三期为蓝衣社和民国,提供了两个组织、宣传方面的人才,一个是康泽,另一个就是周复。
1935年,周复调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特派员,历时3年,负责推动“党务”。这期间,他一方面负责党务,一方面开展抗日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工作十分出色。
文武将才转战苏鲁
七七事变爆发后,周复奔赴抗日前线,立即投入了抗日御侮的伟大斗争。出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政治部中将主任,转战于中原一带。
1939年1月,国民党中央成立苏鲁战区,于学忠任战区总司令,周复任政治部主任。主要兵力有七个步兵师和特种保安部队,游击部队,其防地是苏北、山东游击区。7月,苏鲁战区司令于学忠,率战区总部及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进驻穆陵关长城沿线山区,牵制日军。沈鸿烈领导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也迁据穆陵关西南35公里的东里店。于学忠原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他的队伍,除东北军之外,还包括韩复渠的旧部,均非中央嫡系部队,因此,蒋介石对他们并不十分放心。这时他想到了周复,于是派周往鲁苏战区任政治部主任,并兼任战区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和山东省政府委员等职,集党政军要职于一身。这样,周复不仅成为于学忠将军的抗日助手,实际上也成为蒋介石安插在鲁苏战区的“监军”,地位十分显赫。周复还担任苏鲁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兼军事委员会中央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苏鲁战区特别党部书记长兼干训团训育委员,具体领导抗日的军事政治工作。
周复初到战区时,听说山东省主席沈鸿烈领导下的山东省保安司令部有一个叫邓继禹的政治部主任,擅自称为“部长”。按当时的官制,只有军事会政治部的首席负责人才能称“部长”。周复在省府举行的欢迎会上,毫不客气地点名批评了邓的狂妄自大,邓知道周的来头,从此再也不敢妄称什么“部长”了。
苏战区孤悬敌后,环境险恶,因此大力开展抗战宣传,鼓舞官兵士气是极为重要的。经周复建议,战区在沂水北乡天晴旺村干训团中心广场修筑中山堂一座,于学忠、周复等高级将领每周在此召开周会,作精神讲话。中山堂高台上还设有大型收音机,周复每晚召集官兵集体收听重庆广播抗战新闻。周复在二十年代便有过办报的经历,深知报刊宣传的重要性。1940年年初,周复主持创办了苏鲁战区《阵中日报》,自兼社长,由卢麟(又名卢好问,江西人)任经理,张冰子(江苏人)任总编辑。社址先设在安丘马家旺村。后迁沂水北乡马家土峪子村。1940一1941年近两年间,该报坚持每日出版,广泛报道国内外战争新闻,号召抗日救亡,鼓舞官兵士气。由于周复有办报经验,《阵中日报》十分正规,一律采用新闻纸铅印大版,印刷精致,每日出版后即迅速分发战区所属单位,在官兵中影响很大。此外,周复还组织政工大队定期演出戏剧,教唱救亡歌曲,对官兵进行爱国教育。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及歌曲《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保卫大鲁南》等,都是经常演唱和教唱的节目。周复还协助当地教育界人士,在安丘南逯和贾孟店子兴办了省立第八联合中学和山东临时政治学院等院校,为当地百姓办好事实事。
在军政训练方面,周复在沂水天晴旺村成立了鲁苏战区干训团,下设政治部、教育处、秘书室和副官处等,直接负责管理和训练军官大队、军士大队、游士班、医务班和军需班。另有高级作战人员训练班,按期轮流调训正规军和游击部队的干部,以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同时,部队还开办了较大的兵工厂和被服厂。兵工厂不仅能修配枪械和制造手榴弹、炮弹等,而且能制造轻机枪和迫击炮。战区政治部与战区总司令部、战区党政分会和战区干部训练团,并称战区四大机关。政治部设在沂水县北乡史家庄(总司令部驻地在史家庄附近的许家庄)。政治部下辖三个处和一个秘书室及干训团政治部、政工大队、《阵中日报》社等单位,其主要负责人是:
第一处处长:潘国屏少将,江西乐安人,黄埔军校三期生,与周复是黄埔同期同班同学。潘后调干训团,由宋云浦上校接任,宋是湖南人,也毕业于黄埔军校。
第二处处长:谢扶民上校,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
第三处处长:王秩疆少将,山东诸城人,系留美博士。王调党政分会后,由张民治上校接任,张是河北人,大学毕业。
干训政治部主任潘国屏。
政工大队大队长王敬远,江西人,湖南群治大学毕业。
秘书室主任曾某,江西人,人称“曾夫子”。
上述干部,大部分是周复从重庆带来的,总的特点是学历高,素质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此外,战区政治部中校机要秘书双凫也值得一提。双凫是临川湖南乡鹏溪村人,与周复既是同乡又是亲戚,他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一直跟随周复工作,十分精干。
1940年夏天,周复奉诏返渝述职,一行十余人,在一个团及一个游击大队的护送下,徒步连续行军一周之久,路经敌区,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安徽阜阳。在自渝返鲁时,有人劝他留在四川,而他坚决表示重返战区,于1941年下半年返回山东。
1941年11月,日伪军约5万余人分三路对沂蒙山区实行“铁壁合围”,企图消灭该区八路军和鲁苏战区部队。当时,在日军包围区域内,战区司令部直接指挥的部队只有2个师,不过2万余人,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周复协助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所部和八路军共同对敌,坚持战斗50多天,歼敌数千人,粉碎了敌之“扫荡”。此次战役虽然伤亡不多,但破坏严重,战区的兵工厂、被服厂和《阵中日报》社的设备大都被抢走或遭破坏。从此,日寇“扫荡”频繁,战区机关很难再常驻某地。这次战役后周复率政治部转移至日照北乡坊子村,驻扎约半年。这期间由于条件所限,报纸出版、宣传,训练等活动几乎都停止了。
1942年8月12日,日军秘密出动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企图包围移驻于莒县东15公里坪头的鲁苏战区司令部,捕捉于学忠、周复等人。于学忠、周复闻讯,即率部抢在日军合围之前突围脱险。
1942年8月20日的唐王山之战,周复再次协助于学忠击退来敌。唐王山、虎眉山和擂鼓山三大山头,位于沂水东北部与安丘接壤的北线长城,绵延十多公里。8月20日凌晨,日军向第一一三师驻地安丘县课家峪进行炮击,战区总部和师部组织非战斗人员向唐王山转移,特务团和第六七八团负责保卫总部,第六七四团在虎眉山与周围敌人作战,第五十一军一个团驻守擂鼓山以牵制东南两面之敌,第六七七团在外围作战。这三个山头排列成一线,第一一三师利用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激战。下午3时,第一一三师登上了唐王山。日本侵略军两万余人,大炮百门,飞机十余架,轮番向唐王山射击。下午5时,第一一三师向东北方向撤离,第六七八团为了掩护总部转移,坚守到晚7点方撤。坚守擂鼓山的第五十一军一个团打退了日军的3次冲锋,毙伤日伪军200余名。这次战斗共进行了5天5夜,共消灭日伪军400余人。是役,战区总部司令于学忠上将胳膊负伤,战区总部中将参谋长王静轩、战区总部中将副官长陈策、第一一三师少将副师长潘国屏受重伤。多亏当地老百姓相救。
浴血鏖战壮烈殉国
经过日军的长期策动,鲁苏战区新编第4师师民吴化文于1943年1月18日率新编第4师及保安第1师叛国投敌,鲁苏战区元气大伤,山东战局日趋严峻。周复率政治部迁至安丘西南乡董家宅村。在此期间,周复想起他的祖籍是安丘,终于找到了辉渠乡绪泉周姓。通过核对周氏族谱,周复认祖归宗,论在21世上。于是,同当地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周姓人来到他的驻地很受优待,并以辈份呼之。周复四方脸膛,大眼阔眉,神态刚毅英武。他常穿便服,皮鞋大褂,俨然学者风度。周复说话也慢条斯理,文质彬彬,但绪泉庄人常见他批评起人来,非常严厉。绪泉庄人还见过周复夜间亲自接收飞机空投的物资和钞票.可见他还拥有财权。在形势恶劣之际,绪泉周家人曾劝周复到村里来当老百姓,周笑而不语。
1943年2月17日,日军第十二军纠集驻青岛、潍县、济南等地的独立混成第五、第六旅团及独立混成第七旅团一部,并配属吴化文伪军,计2.5万余人,在军部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指挥下发动大“扫荡”,企图寻歼鲁苏战区主力。于学忠将军组织战区各部分头迎击,以迂回包抄断敌退路。战区各单位非战斗人员则分头疏散。周复率政治部人员疏散到挺进第二纵队厉文礼部防区——安丘西南书院山一带。此地适为胶济铁路以南、潍沂公路以西的三角地带,敌志在必夺。因为这块山区以前日寇罕至,保卫战区政治部的第一一三师及二纵的警惕性都不高。
2月20日(正月十六)凌晨,日伪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城顶山,企图一举消灭鲁苏战区总部及其主力113师。数万日军由吴化文部引路,气势汹汹,从四面八方扑向城顶山。负责坚守北部外围防线的挺进第二纵队死伤惨重,相率南撤。敌人紧追不舍,包围圈渐趋缩小,兵锋直逼城顶山。被围在山顶的还有第一一三师司令部及该师第六七八团。此时,日军有飞机、战车、大炮,每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而被围住的国民党军基本没有重武器,较重的武器就是少量重机枪,很多士兵还使用老套筒等老式武器,甚至使用大砍刀,双方实力差距极为悬殊。随着日军包围圈逐步缩小,战斗日趋激烈。我军据险死守,日军大举进攻,两军短兵相接,杀声震天。吴化文伪军熟悉山势地形,且具游击经验,他们在各山头点燃火堆,虚悬旗帜。故作疑兵。在山沟要道,则布最多层伏兵,构成了方园百余里的火网。周军据险死守,奋力拼杀。战斗至白炽化时,短兵相接,杀声震天。第六七四团团长刘斌中弹阵亡,二营孙营长宣布自己代理团长继续指挥战斗,率千余人突出重围。政治部主任周复率政治部人员疏散到安丘西南书院山一带。不久,日军迫近,周复率800余人向东突围,行至张家溜一带,陷入敌人重围。仓猝间,周复率部抢占了张家溜西南城顶山,居险死守,奋力抗敌。日军不断增兵,将周复部层层包围。激战中,周复所部伤亡过半,20日午后,周复以粮弹不继,不可死守,下令集中火力突围。周复亲率敢死队员数十人冲杀于第一线,不幸胸部中弹,血流如注。
随行的政治部机要秘书双凫急忙把周复抱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迅速解开已被鲜血洇透的棉衣,简单进行包扎后,背起他就随部队一块往下撤。周复为了不拖累部队,坚决要求双凫放下他,并给他补一枪。双凫当然不从,背着他撤往有子山。最后,终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周复壮烈殉国。享年43岁。临牺牲前,他慨叹一声:“这局势如何了得!”竟无一语顾及家人!此役鲁苏战区部队损失惨重,阵亡将士460余人,伤者倍之。阵亡者除周复外,还有第一一三师少将参谋长张少舫,第678团团长刘斌上校等,另外第一一三师师长韩子乾、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被俘。我军官兵的顽强抵抗也给日伪军以重创,血战六天六夜,歼敌千余人。后来参加此次战役的老兵作诗纪念:“穆陵关前挫敌锋,海军健儿展雄风。血沃齐鲁垂青史,愧煞南逃十万兵。六百英烈壮山河,功过自有后人评。试看关顶鏖战处,故垒依稀记峥嵘。”1943年7月,于学忠呈请重庆军委会批准,率部南撤,国民党军队在山东的抗战基本结束。
城项山战役结束后,政治部机要秘书双凫到战场寻得周复遗体,运往附近的绪泉村安葬,并且为周复撰写了碑文。周复的尸体用小板棺材装殓后,被运到有子山,绪泉周家去人抬到了九顶莲花山的家族墓地前。村民就地搭起了大棚,给周复换上了便装,买来了大板棺木,重新入殓。在那兵荒马乱非常之时,兵民也算是尽力祭奠了一番,在茫茫晨雾中下葬,并刻碑两块,大字“周公之墓”的明碑立于坟前,记有生平传略的暗碑埋于地下:
周公讳复,号旭人,赣临川人。毕业黄埔军校三期,游学东瀛。归国后,历任党政要职。廿八年春,调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五年奋斗,卓然为战区精神支柱,中一度返渝述职,三十一年春兼鲁省府委员,次年一月驻节安邱有子山,二月二十日敌大举进犯。翌年于六区张家溜城顶山中弹殉国,临危从容自得。叹日:“局势如何得了!”无一言及家事,享年四十有三。遗妻陈景贤及子女匡时等七人。廿八日卯刻成殓,葬安邱四区辉渠乡绪泉庄东周氏坟林前。谨识。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仲春上浣立
“抚孤继志 佑启后人”
处理完周复丧事,双凫辗转找到五十一军军部,向周毓瑛军长作了汇报。周军长随即用密码致电张治中,报告周复殉国消息。国民政府于第一时间特派川军教导师师长兼重庆市长、国民党第7战区23军军长、28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将军前往四川江津向周夫人陈景贤女士面报讯息,并代表政府致以亲切之慰问。夫人骤闻噩耗,并未流下点滴眼泪,神情坚毅惨然,表示:“余极感震惊、难过,惟以旭人为国家捐躯为荣、为傲,感谢政府之关怀。”潘将军聆言,一再起立,向夫人频行军礼致敬。
陈景贤与周复鹣鲽情深,周复战死,不啻晴天霹雳,三昼三夜不食不眠。嗣后曾对儿女喟叹:“所沉思者三:追思与尔等先严之情缘、今后将独挑七子女之抚育重担、承续先严未竟之志。”
周复殉国后,国民政府基于战时军事防务免遭敌寇所乘,并未即时发布消息。6月,周复遇难的消息才在重庆报纸上登出,并通电全军:周复为国军中将级政工主官抗战阵亡之第一人,亦为政工人员与部队同行动共生死之良好榜样……”并于1943年7月13日特加激勉,追赠陆军上将。这时日军才知道在安丘城顶山上打死了中国军队一名高级将领。周复当初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那时已有不少是日军高级军官。他们看到周复阵亡经过均敬佩异常,曾从东京发电对山东派遣军军部提出责问。其时闻讯之各方同僚、亲朋或驰电吊唁或亲临慰问。时任委员长侍从室第六组少将组长唐纵(去台后曾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委、秘书长)去江津安慰陈景贤说:“旭人兄有可能被俘未死。”陈景贤正色道:“旭人乃国家高级将领,在抵御外侮战役中,攸关民族之尊严、气节,若被俘当为国家、个人之耻。余深信其必临难不苟,杀敌成仁!”唐纵闻言赧颜,感佩而退。
不久,蒋介石召见陈景贤,除深表歉意外,更询问她有何要求。陈景贤除请求尽快发布阵亡讯息外,更当面请缨,请求任命她为安丘县长,继承丈夫未竟之志,与敌后同胞共赴国难。听完陈景贤的请求,蒋介石大为感叹,题写了“抚孤继志,佑启后人”八个字,婉言拒绝了陈景贤的请求。因为陈景贤陈述事项中无一语提及家庭私务,蒋介石特别嘱谓:“以后若遇困难,请径向俞济时将军提出。”
1943年10月5日,重庆各界在抗建堂举行周复追悼大会,由张治中主持,何应钦亲往祭奠。因蒋介石正忙于筹划开罗会议,特派商震代祭并题:“死重泰山”,并遣俞济时慰唁其家属,发了5万元抚恤金。周复遗妻陈景贤亲笔写了哭悼挽词:
黄龙未饮君先死,恸捡点旧征衣,痛哭忍看城顶坠;
白首相偕我后亡,但顾教众儿女,磨砺待复邦家仇。
10月15日,蒋介石发表唁电,呈请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周复,追赠陆军上将,准入忠烈祠,称周复“出身军校,历任军事和党务工作,十余年来,忠勤不懈”;“就任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经渝青训时,以成仁自矢”;“其后,随军转战,备历艰险……往来敌后,如临坦途”;“敢犯人不敢犯之险,能处人不易处之境。”“敢犯人不敢犯之险”之语,并非仅指周复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奋不顾身,更是出于对他直言敢谏、勇于任事之品质的肯定。
张治中在回忆录中对周复将军有如下之记述:“……他是抗战以来阵亡的政工同志阶级最高、死事最烈的一位。从1939年就开始担任指挥山东敌后全部政工的艰巨任务,他虽然是战区政治部主任,却每一次战役都身临前线,出生入死,和艰苦的环境、顽强的敌人相搏斗。不幸在1943年2月21日于山东安丘县境被大队的敌寇包围,经过了一整天的苦斗,终于在白刃战里光荣牺牲……”
周复生前与妻子陈景贤有一子,名叫周造时,出生于1937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周造时随母亲前往陪都重庆定居,居住在陪都两路口附近的重庆村中。1944年日军进攻到贵州独山时,性情刚烈又深明大义的将军夫人陈景贤先生(她一生不喜欢人称她太太故皆称她陈先生)看到国破家亡的惨烈局面,毅然将积攒下来的国民政府给予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金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支援抗战。陈夫人带着七位遗孤和两个姐姐,十口之家,由于周复一生比较廉洁,两袖清风,过着异常清苦、窘迫的生活。陈夫人的爱国热忱与将军的忠烈之志相得益彰,举世无比。抗战胜利后,周造时被保送进入南京“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学习,后随学校去台湾。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9-01-23 11:52: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血洒赣榆留英名——符竹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