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喆(1906—1979年),原名姚秩章,1906年生,湖南邵阳人,1928年参加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杰出贡献,为绥远和山西的抗日联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被誉为大青山第一功臣,毛泽东对乌兰夫说:“讲内蒙古革命史,不能不提到我的‘小老乡’!”
挺进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东西延绵350余公里,是通往我国大西北的交通咽喉,也是抗日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北门户,还是日本侵略者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桥头堡。大青山地区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晋绥抗日战争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1938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八路军第120师决定由第358旅第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支队(简称大青山支队)。由于战斗经验丰富军事素质过硬,姚喆成为大青山支队参谋长的第一人选。
1938年7月29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第4支队和总动委会干部队总计2300余人,踏上了挺进大青山的征程。从晋西北五寨到大青山仅有400多公里,但是大青山支队的北上之路却异常艰难。日军、伪军调集5000余人,企图把大青山支队消灭在长城脚下。为策应大青山支队顺利挺进,姚喆带领一营队伍在蛮汗山打游击战,以此牵制敌人。姚喆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成功拖住了敌人,为主力部队北上争取了时间。在大青山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并非易事,敌我力量悬殊,八路军后方给养困难,抗战无望的悲观情绪在群众中蔓延,如何打开抗日局面成为姚喆等人面临的首要难题。1938年9月,李井泉、姚喆率领的大青山支队在取得夜袭陶林、攻克乌兰花战斗的胜利后,为遏制日军增兵绥中、加强控制的企图,决定在蜈蚣坝进行伏击战。蜈蚣坝伏击战仅用了25分钟就歼敌80余人,八路军抗日的威名传遍了大青山南北,激发了群众抗日的斗志,为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
发展巩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青山地域广袤,多是丘陵、草原和平原地带,村庄分布稀疏,刚组建的大青山支队多为步兵,部队机动性受到地势的制约。在大雪漫天的寒冷冬季,指战员在一膝多深的雪地中行军作战时常冻伤,造成大量非战斗性减员。然而,大青山的日伪军却多是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在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李井泉、姚喆深知大青山地区骑兵作战的重要性,决定将步兵改建为骑兵。
组建骑兵的困难很多,首先就是马匹问题。大青山地区土匪活动猖獗,且与日军、伪军来往密切。他们手持武器却不抗日,反而以欺压和掠夺百姓为业。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老百姓,姚喆指示部队不要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要向敌人要马匹。大青山支队1大队在寒风大雪之夜奔袭40多公里,一举剿除肖顺义的匪巢,共缴获战马一百余匹,枪支七十余杆,创造了步兵一夜变骑兵的神话。
骑兵不仅要有马匹,更重要的是形成战斗力。为学莫重于尊师,姚喆虚心向善于骑射的群众求教,学习驯养方法和乘骑技术。他将群众乘骑和饲养马匹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朗朗上口、便于识记的歌诀在军中传唱。姚喆还提出“一边打仗一边建,一边行军一边练”的口号,坚持训练骑兵、建设队伍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大青山支队骑兵机动性与作战能力迅速提升。大青山骑兵在姚喆的指挥下,采取多种战术与敌周旋,伺机消灭敌人,动辄扰袭敌人,成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抵御顽敌的利刃。
在“扫荡”中坚持根据地斗争
1942年7月,日军调集重兵向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梳篦式扫荡”,所到之处推行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在日军、伪军的“扫荡”过后,绥远地区的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隐蔽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对敌斗争的主要形式。为了保存主力,8月,大青山地区的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奉命转移到山西西北一带。同时,塞北军分区成立,姚喆担任分区司令员,留守大青山坚持斗争。面对敌人疯狂的“扫荡”,姚喆与敌人激战多次后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转移,粉碎了敌人消灭大青山抗日力量的阴谋。贺龙和关向应考虑到安全问题,数次致电姚喆让他暂回晋西北,但姚喆坚定表示:“我要和同志们在一起战胜敌人,渡过难关。”
1943年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常常无米下锅,食不果腹。因为缺乏营养,许多战士的脸、手、脚上都带有浮肿,有的甚至得了夜盲症。战士们受了伤只能用盐水清洗,得了病只能用土办法医治。可是,即便在那最艰难的岁月里,守住大青山、守好老百姓是姚喆心中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的信念。他常常带着一个骑兵班穿梭于大青山各处,始终坚持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在冷风刺骨的数九寒天,他同大家一起搭窝棚挖窑洞,烧火取暖化雪止渴,靠莜麦糊、冻土豆和灰菜籽充饥。他身穿羊皮袄头戴羊皮帽,宛如大青山人一样。有人不认识姚喆就向战士打听,战士笑着说:“他是我们的老伙夫班长。”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姚喆始终同根据地军民保持着血肉联系。姚喆率领的大青山抗日队伍执行隐蔽斗争的方针,保存了有生力量,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推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1945年春天,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绥蒙军区,姚喆任军区司令员。他率骑兵旅、晋绥27团等部奔赴绥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连战连捷气势如虹。在绥远战役中,姚喆积极配合晋绥军区主力收复大青山南北广大地区,实现绥西、绥南、绥中、绥东根据地接连成片,最终取得了大青山抗战的胜利。
朝鲜战争爆发后,姚喆任志愿军第23兵团副司令员,率部开赴抗美援朝前线,自此离开了出生入死十余载的大青山。一寸山河一寸血,姚喆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大青山地区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强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了初心与使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1979年5月27日,姚喆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结束后返回武汉的途中突然休克,后抢救无效而溘然长逝,终年73 姚喆(1906—1979年),原名姚秩章,1906年生,湖南邵阳人,1928年参加红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杰出贡献,为绥远和山西的抗日联动创造了有利条件,被誉为大青山第一功臣,毛泽东对乌兰夫说:“讲内蒙古革命史,不能不提到我的‘小老乡’!”
挺进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东西延绵350余公里,是通往我国大西北的交通咽喉,也是抗日大后方陕甘宁边区的北门户,还是日本侵略者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桥头堡。大青山地区的安全不仅关系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晋绥抗日战争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1938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八路军第120师决定由第358旅第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支队(简称大青山支队)。由于战斗经验丰富军事素质过硬,姚喆成为大青山支队参谋长的第一人选。
1938年7月29日,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第4支队和总动委会干部队总计2300余人,踏上了挺进大青山的征程。从晋西北五寨到大青山仅有400多公里,但是大青山支队的北上之路却异常艰难。日军、伪军调集5000余人,企图把大青山支队消灭在长城脚下。为策应大青山支队顺利挺进,姚喆带领一营队伍在蛮汗山打游击战,以此牵制敌人。姚喆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成功拖住了敌人,为主力部队北上争取了时间。在大青山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并非易事,敌我力量悬殊,八路军后方给养困难,抗战无望的悲观情绪在群众中蔓延,如何打开抗日局面成为姚喆等人面临的首要难题。1938年9月,李井泉、姚喆率领的大青山支队在取得夜袭陶林、攻克乌兰花战斗的胜利后,为遏制日军增兵绥中、加强控制的企图,决定在蜈蚣坝进行伏击战。蜈蚣坝伏击战仅用了25分钟就歼敌80余人,八路军抗日的威名传遍了大青山南北,激发了群众抗日的斗志,为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群众基础。
发展巩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大青山地域广袤,多是丘陵、草原和平原地带,村庄分布稀疏,刚组建的大青山支队多为步兵,部队机动性受到地势的制约。在大雪漫天的寒冷冬季,指战员在一膝多深的雪地中行军作战时常冻伤,造成大量非战斗性减员。然而,大青山的日伪军却多是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在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李井泉、姚喆深知大青山地区骑兵作战的重要性,决定将步兵改建为骑兵。
组建骑兵的困难很多,首先就是马匹问题。大青山地区土匪活动猖獗,且与日军、伪军来往密切。他们手持武器却不抗日,反而以欺压和掠夺百姓为业。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老百姓,姚喆指示部队不要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要向敌人要马匹。大青山支队1大队在寒风大雪之夜奔袭40多公里,一举剿除肖顺义的匪巢,共缴获战马一百余匹,枪支七十余杆,创造了步兵一夜变骑兵的神话。
骑兵不仅要有马匹,更重要的是形成战斗力。为学莫重于尊师,姚喆虚心向善于骑射的群众求教,学习驯养方法和乘骑技术。他将群众乘骑和饲养马匹的宝贵经验转化为朗朗上口、便于识记的歌诀在军中传唱。姚喆还提出“一边打仗一边建,一边行军一边练”的口号,坚持训练骑兵、建设队伍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大青山支队骑兵机动性与作战能力迅速提升。大青山骑兵在姚喆的指挥下,采取多种战术与敌周旋,伺机消灭敌人,动辄扰袭敌人,成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抵御顽敌的利刃。
在“扫荡”中坚持根据地斗争
1942年7月,日军调集重兵向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梳篦式扫荡”,所到之处推行灭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在日军、伪军的“扫荡”过后,绥远地区的斗争形势进一步恶化,隐蔽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对敌斗争的主要形式。为了保存主力,8月,大青山地区的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奉命转移到山西西北一带。同时,塞北军分区成立,姚喆担任分区司令员,留守大青山坚持斗争。面对敌人疯狂的“扫荡”,姚喆与敌人激战多次后部队化整为零,分散转移,粉碎了敌人消灭大青山抗日力量的阴谋。贺龙和关向应考虑到安全问题,数次致电姚喆让他暂回晋西北,但姚喆坚定表示:“我要和同志们在一起战胜敌人,渡过难关。”
1943年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最艰苦的时期,常常无米下锅,食不果腹。因为缺乏营养,许多战士的脸、手、脚上都带有浮肿,有的甚至得了夜盲症。战士们受了伤只能用盐水清洗,得了病只能用土办法医治。可是,即便在那最艰难的岁月里,守住大青山、守好老百姓是姚喆心中坚如磐石、不可动摇的信念。他常常带着一个骑兵班穿梭于大青山各处,始终坚持战斗在抗日的最前线。在冷风刺骨的数九寒天,他同大家一起搭窝棚挖窑洞,烧火取暖化雪止渴,靠莜麦糊、冻土豆和灰菜籽充饥。他身穿羊皮袄头戴羊皮帽,宛如大青山人一样。有人不认识姚喆就向战士打听,战士笑着说:“他是我们的老伙夫班长。”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姚喆始终同根据地军民保持着血肉联系。姚喆率领的大青山抗日队伍执行隐蔽斗争的方针,保存了有生力量,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推动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1945年春天,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绥蒙军区,姚喆任军区司令员。他率骑兵旅、晋绥27团等部奔赴绥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连战连捷气势如虹。在绥远战役中,姚喆积极配合晋绥军区主力收复大青山南北广大地区,实现绥西、绥南、绥中、绥东根据地接连成片,最终取得了大青山抗战的胜利。
朝鲜战争爆发后,姚喆任志愿军第23兵团副司令员,率部开赴抗美援朝前线,自此离开了出生入死十余载的大青山。一寸山河一寸血,姚喆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在大青山地区带领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强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了初心与使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1979年5月27日,姚喆在全国政协常委会议结束后返回武汉的途中突然休克,后抢救无效而溘然长逝,终年73岁。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8-18 15:57: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抗日英雄革命烈士廖纲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