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西北军的抗战名将,首推张自忠,他所指挥的第38师和第59军因屡立战功被誉为抗战名军。既然是名军,能成为它的继任部队长,自然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本文的主角,便是一位长期在张自忠麾下效力的军官,张氏卸任旅长,即由他继任,张氏卸任师长,又由他继任,张氏于战场上阵亡,即由他来继任军长,可见此人在第59军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他就是因长城抗战闻名的、同样被誉为抗战名将的黄维纲。
黄维纲
在教官中崛起
黄维纲(1897.12.4—1943.8.3),河南项城人,字震三,号雨辰。黄维纲出生耕读家庭,为家中独子,“幼好学,颖慧过人,试辄名列前茅,深得师长赏识”。但他并没有走上文人学士的道路,而决定以武力兴国,因此在16岁的时候投考河南陆军小学堂,就此走上戎马道路。
黄维纲先后在清河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步兵科学习,完成了民国时期标准军官的三段式养成教育。在1919年8月毕业前夕,黄维纲主动申请加入边防军第3师,成为一名见习排长,旋升中尉排长。1920年8月边防军因直皖之争被迫解散,黄维纲因此返回河南,在省军谋得一个排长的职位。
1922年5月冯玉祥担任河南督军,黄维纲慕其名,遂与一些基层的同僚相携前往投效。由于冯玉祥对军校毕业生诸多不信任,因此对于黄维纲等人的投效虽表示欢迎,却只给以教官名义,分配到学兵团服务。
黄维纲中等身材,虽不魁梧,但结实,他到学兵团后剃着光头,与学兵同等装束,平时烟酒不沾,又无其它不良嗜好,生活勤俭节约,全无旧军队军官的一丝陋习。因此,黄维纲不仅在学兵团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还得到了兼任团长冯玉祥的注意。不久,冯玉祥以第11师为基础扩编出三个混成旅,便调黄担任第8混成旅的上尉连长。
黄维纲以军校生的身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在冯玉祥的部队中赢得了部队长的地位,而和他一样的大部分军校生,都还在继续当着参谋或教官,这使他在这批“军校派”中成为异类,但也奠定了他之后戎马发展的基础。此后黄维纲在西北军中历任营长、师参谋处长、团长等职,在任部队长期间,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则身先士卒、指挥有方,因此深得所部官兵的爱戴。
1927年4月,已经是旅长的黄维纲率部参加北伐,先后在河南、江苏等地与张宗昌的军阀部队作战。1928年1月,黄维纲奉命配合友军进攻徐州。在这次战役中,他发扬西北军带兵官以身作则的勇猛作风,亲率所部发起冲锋。在激战中,黄维纲臂部负伤,但坚持不退,仅在稍事包扎后又继续投入作战。所部官兵见状,也都奋勇争先,终于成功在敌军阵地上撕开一道口子,有力地配合友军光复徐州。战后,黄维纲的“勇略”之名传遍全军,他也因功被授予当时西北军中的最高奖励——“革命奖章”。
1930年代的黄维纲(胸口佩带着青天白日勋章)
青天白日勋章的获得者
北伐战争胜利后,黄维纲的部队被裁撤,他被调到训练总监部任步兵监。蒋冯战争爆发后,黄维纲又被调到冯玉祥身边任参谋官。在此期间,他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并屡次下部队协调各部作战,充分展示出他亦战亦谋的才能。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黄维纲随部参战。同年8月,他被调任新编第1师第1旅少将旅长。这个旅虽有官兵千余,但却都是新兵,装备更是严重缺乏。就在黄维纲一方面抓紧训练,一方面争取装备补给时,反蒋联军却在10月战败,冯玉祥、阎锡山等军政首脑纷纷宣布下野。黄维纲无奈之下,只得带着自己的新兵部队跟着主力退往晋南。在那里,他与张自忠有了深入的接触。
当晋南西北军接受南京国民政府改编为第29军(初称东北边防军第3军)后,黄维纲所在的新编第1师被缩编为第38师第112旅第223团(初称第2师第4旅第7团)。在部队缩编、高级军官大量编余的情况下,黄维纲却被第38师师长张自忠举荐为团长,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黄维纲在北伐时期曾是张自忠第23师的旅长,但时间较短,张随即调掌第28师,彼此间交集不多。但张自忠担任过学兵团团长,他知道黄维纲在学兵团的名声,也深知优秀的军校毕业生将对军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而西北军中以行伍出身者居多,少有军校生出任部队长者。黄维纲在其中属“异类”,他长期在部队任营、团、旅长,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当张自忠在拥有对第38师人事的举荐权后,便决定继续给黄维纲带兵的机会。对此,黄维纲感激万分,他更加努力练兵,以期在随时有可能爆发的抗日战争中建立功勋。不久,张自忠又提拔黄当上了第112旅少将旅长。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爆发,黄维纲所在的第38师奉命开赴喜峰口阻击日军侵犯,他则率领第112旅主力担负撒河桥预备阵地的构筑任务。战事延至4月12日,日军对滦阳发起猛烈进攻,黄维纲则率领所部四个营于松树胡同实施阻击。
在面对占据火力优势的日军进攻下,第112旅的伤亡不断增加,营长杜国邦也在激战中阵亡。为提升士气,黄维纲光着膀子亲赴一线督战,并下令组建突击队向日军反突击。激战中,黄维纲又一次负伤,但仍坚持不退,并鼓励士卒与阵地共存亡。经两天激战,终将日军击退。此战第112旅伤亡600余人,但为稳定喜峰口方面的防线起到重要作用。此后,黄维纲率部在秋户峪、景隆寺至柴庄子一线布防,左与第109旅相连,右与第224团相接,承担起第29军防线中央地段的守备重任,直至奉命撤出战斗。
喜峰口战役,使第29军闻名全国,成为一支著名的抗日名军,黄维纲也因在这一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此后黄维纲率部戍守张家口,一度在察东击退了日伪军袭扰,为察东局势的稳定作出贡献,他也因此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
黄维纲的青天白日勋章证书
张自忠的接班人
黄维纲的表现使他在第38师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甚至超越了副师长李文田和张自忠的嫡系部将们。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黄维纲率部坐镇小站,并参与策划了进攻天津日军的战斗。平津沦陷后,第38师扩编为第59军,因张自忠陷于北平无法归队,即由黄维纲接任第38师中将师长一职,此后他率部在津浦线节节阻击日军。
1938年3月,黄维纲根据已经接掌第59军军长的张自忠命令,率部驰援临沂。为解临沂守军之围,黄维纲决定连夜急行军,并借用夜色强渡沂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包围临沂的日军发起猛烈进攻。日军反应迅速,立即组织防御,使第38师连攻数日,伤亡颇大。为取得进展,黄维纲又一次亲临前线督战,并发扬当年在松树胡同的精神,以师长之尊赤膊上阵,督促所部再接再厉,终以惨重的伤亡突破日军防线。在第38师和第180师的互相协同下,临沂之围得解。
日军为了能够在台儿庄顺利会师,决定再攻临沂,打通道路。黄维纲率领所部与临沂守军第40军互相配合,在不计伤亡、奋勇拼杀的情况下,终使日军顿挫于临沂城下。日军见无法夺取临沂,被迫留置一部牵制中国守军,以主力绕道而行。临沂一战,第38师15000余人战至6000余人,不得不将所剩官兵缩编为一个旅。但第38师以其惨重的伤亡,有效拖延了在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步伐,是促成台儿庄大捷的关键因素之一。
徐州会战结束后,黄维纲又率部陆续参加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在武汉会战中,黄维纲督率所部于潢川死战。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则两次获得鄂北大捷,这其中尤以冬季攻势中的第二次鄂北大捷最为知名。
当时日军趁中国军队主力尽数出动的机会,抽调一个联队的主力绕袭中国军队后方补给基地——长寿店。如果长寿店丢失,则第5战区右翼集团参战各部将因断绝补给而不得不后撤,日军则可趁此机会实施反击,进而有歼灭右翼集团的危险。
在此危急情况下,时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的张自忠急命黄维纲率领第38师回援。黄维纲不负所望,连夜率部急驰,在友军最后一道防线即将被日军突破时赶至。他随即与友军取得联络,并适时对日军发起前后夹击,终于成功将日军击退,保障了长寿店的安全。此后各路援军抵达,数部合兵一处从正面发起反攻,使战局恢复到战前态势。黄维纲是两次鄂北大捷的关键人物之一,冬季攻势结束后,他被晋授三等宝鼎勋章。不仅如此,他还奠定了自己在第59军中的二号地位。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时,张自忠命黄维纲代理指挥第59军。就在黄维纲率部于宜城作战时,张自忠所率领的总部人员却不幸陷入日军包围,混战中,张氏力战成仁。黄维纲虽然抽调部队回援,却回天乏力,只能在获此噩耗后派遣突击队,将张自忠的遗体夺回。
张自忠阵亡后,第33集团军总司令由冯治安继任,第59军军长一职则由众望所归的黄维纲正式接掌。黄维纲履职后,日夜操练所部,并严明军纪,使第59军继续保持着第5战区主力部队的地位。在1941年初的豫南会战中,黄维纲率部于南阳以西阻击日军,并于2月6日夜成功收复南阳县城,成为这次会战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就在黄维纲的抗日生涯达到颠峰之际,他却因积劳成疾而被迫前往重庆疗养达一年之久。但黄维纲惦记前方战事和战友部属,他在病体没有痊愈时就匆匆返回防地,终因前线医疗落后,病情加重,不幸于1943年8月3日病逝于湖北南漳安家集金华寺防地,时年仅46岁。他的遗体在经过武镇、宜城、襄樊、老河口至邓县时,沿途驻军及地方各界都纷纷置以路祭,时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也派遣参谋长徐祖诒在老河口路祭。
黄维纲全家福(摄于1943年)
黄维纲病逝后,第59军军纪每况愈下,甚至在抗战胜利前夕发生了南漳东巩乡乡民代表曾子勋、蔡东生等人向国民政府控诉驻军“纵兵殃民”事件。时人有云,“如震三将军仍在,必不如此”。又有人认为假如黄维纲仍然在世的话,必定是张自忠统帅的第33集团军的理想接班人。
1943年10月21日,国民政府追赠黄维纲为陆军中将。1944年1月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准许入祀忠烈祠。褒扬令如下:陆军第五十九军军长黄维纲,秉性忠贞,优娴战略,北伐之役转战南北,懋着勋劳,参加长城、临沂、潢川、随枣、襄河诸战役,无不身先士卒,所向有功,乃以积劳致疾,殁于防次,良深悼惜,应予明令褒扬,并将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用彰忠荩,而励来兹。此令。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6-03-17 09:50:1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吴荃率部力战日伪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