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士珍(1916—1938),化名余振芳、于文彬、于启明,河南省息县人。是北平“一二•九”运动积极分子,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和“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的创始人之一。
余士珍出生于地主兼商人的家庭,幼年时在家乡读私塾。先后就读于临河高等小学、开封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封学生罢课,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收复失地。学生的抗日风潮使余士珍受到极大的教育,他的抗日救国思想从此萌发。
1932年初中毕业后,余士珍考入福中煤矿私立焦作中学高中部。因他待人诚恳,成绩优秀,在同学中享有较高威信,被选为焦作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34年秋,余士珍经焦作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陈荻罗介绍,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焦作中共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11月,余士珍离开焦作到达北平,通过同乡关系,在华北学院办理学生证,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开展活动。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余士珍按照中共党组织的安排,参加东北大学的游行队伍。当游行队伍行进到王府大街时,遭到北平地方军警的阻拦,军警使用高压水龙头向游行的学生猛烈冲击。余士珍与东北大学的学生们冒着冰冷刺骨的高压水柱,奋力向前与军警展开搏斗。
1936年4月,共青团北平市委成立,余士珍任书记。5月,余士珍转为中共党员,并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干事、中共北平市委大学工作委员会书记。1937年1月,国民党特务将余士珍逮捕。在狱中,他始终坚贞不屈,并鼓励其他被捕同志坚持斗争。
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危在旦夕,余士珍积极做监守人员工作,说服一位看守,将自己装扮成狱卒放出监狱。不久,中共党组织便将余士珍介绍到中共山东省委工作。1937年10月初,余士珍来到济南,省委分配他负责平津同学会国际部工作。不久,余士珍化名于文彬,和赵明新一起赶往冀鲁边区,与中共津南工委负责人马振华、邸玉栋汇合,组建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共鲁北特别委员会,余士珍任书记,从此开始了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冀鲁边区包括河北东南部与山东北部的盐山、东光、沧县、南皮、庆云、宁津、乐陵、无棣、商河、惠民、阳信等十几个县。这一带群众基础比较好,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中共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比较雄厚。7 月上旬,负责中共津南特委工作的马振华、邸玉栋就已指示盐山、宁津、沧县、乐陵、庆云等县委,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平原游击战,并于7 月15 日在盐山县旧县镇建立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余士珍和赵明新到达边区时, 抗日救国会已在各县建立13 个分会,抗日救国军已发展到近千人。余士珍的公开身份是抗日救国军政治部副主任。
余士珍精力充沛,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深入细致,作风平易近人。他亲自给抗日救国军的干部战士讲政治课,阐述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路线,广大干部战士被他精辟的讲解所折服,他很快赢得了军队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1937 年10 月下旬,抗日救国军司令刘景良叛变,副司令邢仁甫伙同土匪出身的一团团长崔吉璋,结成宗派势力,企图攫取抗日救国军的最高领导权。面对这种严峻情势,余士珍在盐山县刘集主持召开了由中共鲁北特委委员、抗日救国会和抗日救国军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他分析了冀鲁边区形势,号召抗日救国军不能搞宗派,不能搞分裂,要团结一致,共同对日。经过这次会议,冀鲁边各地共产党的干部和抗日救国军的指战员,都从中受到深刻教育,从而增强了抗日救国军的团结。
1937 年11 月,余士珍在盐山县卢少刚村主持召开中共鲁北特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研究摆脱当时困境的可行办法。经过认真分析,决定采取“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方针,灵活机动地开展平原游击战,讨伐地方反动武装和伪军, 扩大抗日救国军的活动区域,拓宽筹集粮款的范围和来源。
根据会议决策,余士珍等人指挥抗日救国军,连续进行攻盐山、打庆云、围乐陵、袭无棣等战斗,随后又转战宁津、东光、南皮等县,消灭了一批土匪和伪顽军队,壮大了抗日救国军规模,扩展了立足之地,改变了被动局面。抗日救国军的声威大振。
抗日救国军的迅速发展壮大使当地日军非常惊慌。日军指挥官任命沧县伪军头目刘佩臣为“华北自治联军”副总司令,还从东北调来一支部队,加强刘佩臣伪军同抗日救国军对抗的力量。刘佩臣立即率千余人开进盐山县城东南地区,占据了望树、五铺、叶茂李一带的十几个村庄,企图围歼抗日救国军。
余士珍和抗日救国军的其他领导人研究决定,由六团和特务团划分成若干小股部队,乘夜袭击伪军。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给伪军以重创,迫使刘佩臣急率残部仓皇逃回了沧县。
1937年12月,余士珍在盐山县小营村主持召开了中共鲁北特委扩大会议,研究抗日救国军的改编事宜。经此会议,抗日救国军顺利地统一思想认识,“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遂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支队”,下辖一路、二路、三路和特务团。各路、团的领导人全部由共产党员担任。
1938年1月下旬,中共鲁北特委决定解放边区重镇盐山县城。经过三天的围攻,驻守城内的日伪军被击溃,逃往沧县,盐山县城解放。进入盐山县城后,余士珍等指挥部队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百姓,惩治汉奸恶霸,建立抗日民主政府。2月7日,驻守沧县的伪满挺进师独立旅旅长刘芳廷,率部1000余人围攻盐山县城,企图重新夺回盐山。2月9日,余士珍在指挥守城的战斗中头部受重伤,紧急转至边区后方的崔口村医院,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逝世。
余士珍牺牲后安葬于盐山县雀口镇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盐山县委又将之迁葬于盐山县烈士陵园。
(李 丹)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4-01 10:04: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八路军抗战牺牲将领:理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