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5年9月14日,党组织营救天知等人出狱,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为党的统战工作先遣队,奔赴山西太原,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工作。被为“抗敌救亡先锋队”总队长。
董天知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人物生平
董天知(1911—1940),学名董亮,化名旭生,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人。民国15年(1926)在荥阳县立初中读书时,北伐军兴,学生运动蓬勃兴起,天知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他在初中二年级时,即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被警察局通缉。随后民国18年北上,考入北平弘大学院。天知在北平读书时,先后参加中共领导的“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夏,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后担任北平市团委干事、儿童局书记、主持出版《好儿童》、《苦孩子》等半公开进步刊物。民国20年夏,中共北平党组织被破坏,天知于6月30日被铺,判刑5年,扣押在北平反省院监狱(草岚子胡同)。在狱中,他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负责共青团工作。冬季、为反对非人待遇,开展绝食斗争。天知虽卧床,但仍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粒米不进,斗争胜利时,他已奄奄一息。民国24春,敌人决定把薄一波、董天知等12人处死,暂换监房严管。党支部开会时,天知和大家一起庄严表示:“无数先烈在我们前头英勇牺牲,我们绝不玷污先烈荣誉,坚持同敌人斗争到底,为共产主义献出生命”。6月,由于形势变化,才幸免于难。民国25年9月14日,党组织营救天知等人出狱,他和薄一波等一起作为党的统战工作先遣队,奔赴山西太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天知到太原后,便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领导工作。次年9月,被选为牺盟总会首届执行委员,后又当选为“抗敌救亡先锋队”总队长。民国27年牺盟会干部组织“民族革命青年团”,他又当选为首届执委、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委员。后到教导第10团任政治部主任。该团后改为“决死总队”、他仍任政治部主任。决死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拥有6个团的抗日队伍。在决死队中,阎锡山顽固派与革命派之间不断发生摩擦。天知既注意利用旧军官,又在实际斗争中培养与提拔青年骨干。他花费大量心血,促进决死队中许多中、下级干部的成长。日本侵略军攻陷临汾,决死总队转入翼城、沁北、浮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日军恨之入骨,悬赏两万银元购买他的首级。同时,阎锡山对董天知也心怀疑忌。为此,天知在给阎锡山的信中指出:“近闻有对决死总队的种种谣言,无中生有,颠倒黑白,个人毁誉无辩解之必要,对部队之发展不无影响,.........”措辞有理有据,体现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民国28年12月,阎锡山发动“政变”,不少革命骨干惨遭杀害。天知临危不惧,力挽狂澜,帅部队冲出敌军包围,收容被欺骗裹胁而又翻然回归的战士,决死总队又恢复扩充起来,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抗击日伪,转战于壶关、平顺一带。民国29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开始,天知奉命率队破坏五阳至晋城交通,袭击潞城微子镇日军据点。20日夜行军至潞城王村,被日军包围。他带领警卫队立即抢占制高点,在日军强烈枪火下,奋战4小时,天知镇定自若,沉重指挥。左臂连中数弹仍坚持战斗。黎明,日军来势凶猛,天知与敌白刃肉搏,在敌群中往返冲杀,腰臂负伤多处,又力避数敌。不幸在击退敌人冲杀之际,头上连中3弹,在石平岭的岩脑凹,壮烈牺牲。同年9月25日,杨献珍在《新华日报》撰文,悼念董天知将军:“天知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新时代、新中国的典范,天知同志的牺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1954年,天知遗骨迁葬邯郸,当时的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杨尚昆在墓碑上题词:“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存鸭绿江”。
人物事迹
1931年7月13日,中共河北省委机关召开秘密工作会议,由于叛徒告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他们指使特务在省机关门口“蹲坑”。担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干事的董天知因事先未得到河北省委遭到破坏的消息,一走到省委机关门口,就被特务抓走,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宪兵司令部。 [4] 这次被捕的有河北省委、省军委、省团委三个系统和北平市委的殷鉴、薄一波、乔国桢、刘澜涛、杨献珍等300多名负责同志。敌人看到董天知不过十七八岁,便煞费心思不断对董天知进行审讯,妄图从他身上打开缺口。在审讯过程中,敌人妄想动摇董天知的革命意志,胡说什么“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目前中国革命失败了,斗争没有希望”,企图诱骗董天知“转变”,然后,使其供出党的秘密和党组织的名单。董天知立刻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敌人的阴谋遭到失败后,便原形毕露,对董天知进行严刑拷打,逼迫董天知“转变”,并威胁道:“不转变就要枪毙,到那时我们就无法救你了,不要忘记你还年轻。”在敌人的酷刑下,董天知咬紧牙关宁死不屈。由于敌人在董天知身上一无所获,最后叛处他有期徒刑五年,被关押在草岚子监狱。草岚子监狱是国民党政府专门关押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而设立的,是比宪兵看守所高一级的监狱,后改名为“北平军人反省分院”(总院在南京)。董天知和河北省委的殷鉴、薄一波、杨献珍等许多同志在这里渡过了五年不平凡的监狱生活。在监狱里,董天知经常和一些富有斗争经验的老同志在一起研究对敌斗争的策略。为了形成一个坚强斗争的核心,狱中的共产党员讨论决定,成立党支部、团支部,董天知任团支部书记。后根据董天知在狱中的表现,狱中党支部决定他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董天知当时和几个团员青年被关在五号牢房,他借此机会对这些团员青年们进行革命宣传。在每天一次“放风”的时候,董天知趁机把狱中所有的青年人都组织起来,给他们讲授他所学过的马列主义知识和革命道理,使这些团员青年们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必胜信心,团结在党支部、团支部周围。后来,经过狱中斗争的考验,不少青年加入团组织,还有一些团员陆续转为共产党员,壮大了党团组织的力量。在这里,敌人经过对董天知的多次审问之后,还是一无所得,他们便对董天知采取了更为残忍的逼供手段,动用了压杠子、烙铁烫、灌辣椒水等重刑,致使董天知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受到严重摧残,重病数年。狱中的非人待遇激起了“政治犯”们强烈不满,于是,在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全体“政治犯”们起来与狱方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反对当局对“政治犯”进行肉体摧残、生活虐待、精神折磨。由于大家团结一致,不断取得斗争的胜利。
1933年,敌人为了逼迫“政治犯”们“自首”,先后三次对他们进行“审查”。但每次“审查”都遭到董天知等有力的驳斥,使敌人无可奈何。在敌人的三次“审查”之后,狱中党支部研究决定,对敌人的“审查”提出强烈抗议,并展开绝食斗争。因董天知重病在身,党支部决定他不参加绝食,但董天知坚决要求参加,并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在革命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冲锋陷阵,不惜一切,现在考验我的时候到了,我岂能袖手旁观?就是死我也要参加这次的绝食斗争”。董天知的话使狱中的同志们深受感动。在他的影响下,全体“政治犯”都参加了绝食斗争。这次绝食斗争向敌人提出了六条要求:(一)“政治犯”一律下镣;(二)改善生活,每天一米一面,每餐一菜一汤;(三)打开监户门,“犯人”可在监房走动;(四)延长“放风”时间,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五)订四份报纸,可以在外面买书刊学习;(六)每一个牢房生一个火炉取暖。
1934年12月29日,刘澜涛代表全体绝食斗争的同志们庄严宣布绝食开始。敌人为了破坏绝食斗争,故意把饭菜送到牢房门口来,引诱绝食的同志们,但同志们连看也不看一眼。几天过去了,董天知的病情更严重了,冒着虚汗,脉膊微弱,呼吸急促,生命已奄奄一息。敌人趁机抬来担架威胁道:“现在是倒一个送一个。”但绝食的同志们都静静地躺在床上,为了胜利,忍受着饥饿和疾病的拆磨。到了第七天,敌人终于提出派代表进行谈判,绝食斗争取得初步胜利。党支部书记薄一波代表全体绝食同志与敌人谈判。经过激烈的斗争,迫使敌人同意了六条要求,终于取得了绝食的彻底胜利。董天知经过狱中难友们的精心护理,他的病情慢慢好转。经过反“审查”和绝食斗争,同志们的斗志更加旺盛,狱中党支部提出,不仅要把监狱作为对敌斗争的战场,而且还要把监狱变成学习马列主义的学校。于是,在狱中成立了学习委员会,由杨献珍负责。学委会制定了学习计划、学习纪律和学习内容,并办了《红十月》等刊物,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红十月》常有董天知的文章刊载。
1936年,日军侵占华北。为使狱中的同志不落入日寇之手,中共中央北方局准备营救狱中的同志们。北方局通过北平地下党员孔祥祯和狱中同志取得联系,向狱中的同志转去中央准备营救的意见。当狱中党支部收到第一封信时,担心是敌人设的圈套,决定不予执行。过了几个月,见狱中没有动静,北方局又给狱中党支部写了第二封信,信中写道:“党组织营救你们出狱,这是中央的决定。上次去信不见你们动静。现在作如下指示:第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平津危在旦夕。第二,你们在狱中所进行的各种斗争都是正确的,是有成绩的,也是党所需要的,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第三,你们的许多同志进行反对敌人的“反省政策”的斗争已有五年多了,坚决拒绝了敌人的出狱条件,你们做得很对。第四,对这次党组织营救出狱为党工作的共产党员,中央在政治上,组织上完全负责”。狱中党支部判定这确实是中央的指示,就于1936年9月14日集体出狱,结束了五年之久的铁窗生活。
董天知出狱后,同薄一波、韩均、周中英、杨献珍四位同志一起被党中央分配到山西太原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工作。他们到了太原后,继续发展党与山西统治者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以“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等合法群众团体和武装组织的名义进行工作。“牺盟会”名义上阎锡山是会长,但实际由共产党领导。“牺盟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改组,会长还是阎锡山,由共产党员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全面工作,董天知任“牺盟会”中心区负责人。改组后的“牺盟会”,从总部到各级领导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在中共北方局、山西省委以及当地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董天知和其他同志一起深入到太原附近的工矿区、部队、学校建立和扩大“牺盟会”组织。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的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为了慰劳前线的抗日部队,山西“牺盟会”组织了前方慰问团,董天知任团长。董天知率慰问团从太原长途拨涉来到抗日前线宝山,对二十九路军的全体官兵进行慰问。前线的官兵激动地说:“感谢慰问团的同志们,你们不辞劳苦和不怕危险来到抗日前线对我们进行慰问,还带来那么多的慰问品,真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我们在前方一定要打好仗,不辜负后方对我们的支援。”
1937年9月,日寇侵占雁门关、平型关后,大举沿同蒲线向太原进犯,阎锡山在太原失陷后溃不成军。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继抗敌决死一总队、二总队之后,成立了由原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团改编而成的山西青年抗敌第三总队。三总队大部分是进步青年,其中少数是共产党员,队长由原教导十团团长李冠军担任,戎子和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后山西省委派杨献珍到总队工作。经杨献珍和戎子和提议,报请山西省委批准,由董天知担任政治部主任,这样一来,加强了总队的政治工作力量,形成了党的领导核心。
后来总队长李冠军叛变时,由于董天知和戎子和采取紧急措施,终于使叛变者自毙,部队安然无恙。到了1937年底,抗敌三总队又发展为七、八两个总队,又将驻运城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改编为第九总队。后来三个总队组成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董天知为三纵队政治部主任。
在三纵队党委领导下,董天知不断率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特别是古罗、沁水、秦岗三次硬仗后,日军已尝到决死第三纵队的厉害。因此,对第三纵队的将领怀恨在心。到处扬言“谁能抓住董天知,赏大洋两万元”。董天知却漠然处之,毫不畏惧。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为了抗日救国,为了民族解放,死也值得。”1938年2月,晋西重镇临汾失守,阎锡山被吓破了胆,仓皇出逃。只有决死第三纵队坚守抗战阵地。在决死第三纵队行至洪洞、古罗一带时,与敌遭遇。经一天一夜的激战,因敌众我寡,第三纵队退至浮山县境。到浮山时,遇到八路军总司令部的周桓。周桓告诉戎子和、董天知,朱德总司令已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东路军总司令,将决死第三纵队归属朱总司令指挥,并指示:“不要正面顶住打、硬打,要从两旁侧击。阻止敌人前进”。董天知感到万分高兴。遵照党中央和朱总司令的指示,改变了战术,只打山地战和分散的游击战,不打大的、集中的阵地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决死第三纵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有六个团的兵力,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抗日队伍。
1938年2月底,日军侵占临汾后,阎锡山逃到陕西宜川秋林镇,他为准备投降日本在此召开了臭名昭著的“秋林会议”。薄一波、戎子和代表决死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与阎锡山投降日本的丑恶行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阎锡山为了控制决死纵队,把军政干部抽到秋林受训,以达到投降的目的。
在形势逆转的严重情况下,为了坚定军心,董天知除了到纵队直属机关大力宣传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决死纵队阻击日寇进攻和反扫荡的大好形势外,还深入学校、连队进行演讲。当他讲到大好的形势时,英俊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说到阎锡山阴谋策划妥协投降,反共反人民的“秋林会议”时,他的浓眉紧缩,大大的眼睛放射出气愤的怒光。他在演讲的最后提醒大家:“我们既要坚持抗日救国的原则,又要搞好统一战线。但还要注意蒋、阎中的顽固派搞投降、搞分裂、搞磨擦的罪恶手段,我们对顽固派的收买拉拢、造谣生事、挑拨离间,一反对、二不怕、三揭露。阎最近派来大批晋绥军军官,他们施展金钱、名誉、地位进行利诱,大家要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他的演讲不断引起阵阵的掌声和口号声。
1939年12月,阎锡山蓄谋已久的“十二月事变”终于爆发了。第七总队、第八总队先后叛变,他们大肆暗杀共产党人和军政领导干部。第一九七旅、独八旅和陈长捷军队包围了第三纵队。在这危急时该,董天知率领决死第三纵队冲出重围,在转移到高平陈梁八路军三四四旅旅部驻地时,正值彭德怀副总司令在此视察工作。彭德怀听了汇报后,赞扬了董天知等在反逆流斗争中表现出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十二月事变”后,根据战争的需要,将游击十团改称决死第三纵第九团,保安第九团和第十一团编为决死三纵第七团,原第三十二团改为第八团,成立了新的决死第三纵队,戎子和任司令员,李汉光任副司令,董天知任政治委员,车敏樵任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序列。
1940年秋,为了打击敌人的分割、封锁根据地的阴谋,歼灭和牵制敌人大量兵力,遏止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的逆流,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从8月20日开始,八路军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8月10日,决死第三纵队接到参加百团大战的命令。具体任务是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三个据点,对潞城、长治实行大规模的破击。接受任务后,董天知和戎子和等领导同志立即研究作战计划,决定由第七团攻打微子镇第八团、第九团先打潞城。部署完毕后,董天知就率部队出发,经过一夜的行军,到达路城县北王郭庄。刚驻下,参谋和保卫科长对参谋长高体乾说:“离前线太近,太危险”。但董天知却抢先说:“不要紧,离前线近,便于指挥。”
王郭庄离潞城县城30里,距微子镇40里。它四面环山,地形复杂,是潞城县抗日根据地的大门,这里进可袭击潞城、黄碾、微子镇据点三敌,退可凭借有利地形固守,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部队到王郭庄后,就被日军密探发现。晚11点,敌人便纠集黄碾、微子镇、潞城三处的兵力分三路将王郭庄包围,并占领了王郭庄各个山头的有利地形。20日凌晨,王郭庄村西石坪岭打起了照明弹,这是警戒部队报告发现敌情的信号,董天知明白敌人已将第三纵队包围。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时刻,董天知立即决定带一个警卫排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这时南山、东山、北山枪声四起。董天知带领28名警卫战士向村西石坪岭的岩脑洼夺取有利地形,并把敌人的全部火力吸引过来。董天知在敌人强烈炮火之下,镇静自若,沉着指挥,28名警卫战士英勇顽强、奋力拼搏,在四个小时的战斗中打退敌人七倍于我的一次次冲锋,打死敌人90余名,顺利地完成了掩护大部队突围的任务。可是在董天知最后突围时,他的左臂中弹,但仍坚持的指挥。不料,在与敌人拼杀的时候,董天知头和胸部又连中三弹,他倒在了血泊中。董天知壮烈殉国,年仅29岁。
“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怀鸭绿江”这是原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在董天知牺牲后为其书写的挽联。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将董天知烈士的忠骨由山西平顺移葬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革命历程
董天知(1911—1940),原名董亮(一说董大文),曾名董旭生。董天知并不是他的本名,关于“天知”名字的来源,据说革命时期,他曾被捕入狱,敌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出狱后,大家都叫他“董天知”了。河南省荥阳城关人,一说1912年农历三月初三出生,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牺盟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董天知的父亲董钧是一位教书先生,仗义疏财,创办学校,在当地颇有名望。董天知姐弟5人,他排行老二。6岁入荥阳私立煦新小学读书,成绩优异。1926年,高小毕业考入本县初中,因家中困难一度辍学,在亲友的帮助下,1927年,董天知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此期间,结识了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彭湃也曾在董天知老家隐居避难)。他开始接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因在学生中宣传先进思想,积极参加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罢课、游行活动,终被学校开除。1929年5月,他选择离开河南前往北平,不久考入了宏达学院。当年夏天,董天知在宏达学院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互济会”,并先后担任了学院的团支部委员等职务,并参加河北省左联、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的活动。他刻苦攻读,追求进步,积极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鏖尔读书会(一说1930年夏,董天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任北平团市委组织干事兼儿童局书记,他和同志们创办了《女孩子》杂志,进行革命宣传,扩大共产党的影响,把不少穷苦的孩子团结在了团组织的周围。1931年6月,董天知调至河北省委工作,1931年7月31日,在北平西城区一个秘密机关开会,因叛徒告密,董天知与薄一波等同志一起被北平宪兵司令部逮捕,关押“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了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狱中党支部根据他的表现,于1932年批准他转入中国共产党(入党时间有说1930年,有说1937年)。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组织上考虑到董天知长期卧病不起,身体虚弱,决定不让他参加。他坚定表示,“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毅然参加绝食斗争。到斗争取得胜利时,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了。1936年8月,董天知在狱中与敌人斗争五年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这里所指的就是有名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又称“三六大案”,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起冤假错案。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卅一日~九月二日《华北日报》第二版有“董旭天” (即董天知)的大名。
1978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转发中央组织部<关于“六十一人案件”的调查报告>的通知》,给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彻底平反。该文件给61人案履行自首出狱定性为“这是组织上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特殊措施。现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去重新审议当时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即使认为这个指示有什么不妥,那末,责任也只在于指示者,而不应归咎于指示的执行者” 。“在这批党员中,有人被捕后,在入反省院以前敌人审讯时,有自首变节行为,或有其他政治错误,对这种人,应根据其问题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另作结论。至于薄一波、安子文等同志说的,在六十一人中,有少数人不是根据中央和北方局指示而是自愿发表反共启事出狱的,对这种人,应当加以鉴别,另作结论”。实际上中共历史上允许被捕的党员发表反共启示、履行自首手续出狱,仅此一次)。1936年10月,董天知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建立山西新军的工作。董天知通过“牺盟会”协助薄一波创办了“牺盟特派员训练班”、“村政协助员训练班”及“军政训练班”等,为建立山西新军奠定了基础。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董天知曾回到荥阳。在故乡,他毅然拒绝了家中为他操办婚事的安排,只住了几天,便又返回抗日前线——太原。
1937年9月,在牺盟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和抗日救亡先锋总队总队长,即山西青年抗敌先锋队总队长(青抗先),在他的领导和努力下,“青抗先”成为了山西抗日斗争的中坚。还担任牺盟会主办的军政训练政治工作员。曾率山西各界慰问团到华北前线慰问抗日的第29军将士。1938年2月,山西新军相继成立了决死三、四纵队(旅级建制),与之前成立的决死一、二纵队一道,被正式授予部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二、三、四旅,统称“决死纵队”。董天知任山西抗敌决死第3总队政治主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兼纵队党委书记(不公开,后任政治委员)、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粉碎了反动军官李冠军策动的军事叛乱。半年时间内,决死第三纵队“大小经过150战,先后击溃敌人3万余人,毙敌2000余人”。 1938年,日军攻战山西临汾,阎锡山率部仓皇逃走,董天知率领“决死队”转入浮山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日本人扬言“谁能抓住董天知,赏两万大洋”,但终未如愿。决死第三纵队人员不断壮大,达到了6个团、6000多人。到1939年夏,山西新军发展为9个师旅单位,50多个团,约7万人,超过了当时阎锡山晋绥军的总人数。1939年,蒋介石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在山西制造了“十二月事变”(亦称“晋西事变”),经过调整,决死队第3纵队仍保留原番号并和原游击第10团重新合编为1个旅,董天知任政治委员,1940年3月(一说1939年底),董天知领导“决死队”正式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序列。1940年5月,该纵队从晋城北返,进驻武乡县大有村一带休整,所属部队决七、八、九团在武乡一带活动。他才智过人,作风深入细致,受到抗日军民的好评。同时,为把新军建设成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他的倡导下,荥阳的亲人及朋友董少芳、欧阳、李清顺等同志赴山西参加革命工作。
1940年8月20日(一说8月21日),董天知奉命率部参加第十八集团军对日寇发动的“百团大战”, 决死第三纵队的具体任务就是破坏白晋线南段交通,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3个日军据点,配合八路军开展破击战,粉碎日军的增援计划。。由于汉奸、密探告密,董天知和部队被三百多名日伪军包围在潞城王郭庄(“王郭庄村”原称“王家庄村”,一说王村),为掩护部队突围,他仅带28名警卫战士吸引日伪军,在二、三小时激战中,打死打伤日伪军90多名。当完成掩护,准备撒离时,日伪军重兵压来。敌众我寡,董天知不幸身中四弹与28名警卫战士牺牲于山西潞城市合室乡王郭庄村崖垴凹山石坪岭(“合室乡”当地念“ge室乡”,一说云崖山西平岭、一说西砰岭、一说石平岭),时年29岁。日伪军撤走后,太行革命根据地军民在黎城县黎侯镇下桂花村(黎城县城西2公里处)为董天知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牺盟总会在悼词中称他“是最优秀的牺盟领导者,是最优秀的青年模范,是最优秀的青年军事干部”。 战士和干部痛惜地说:“失掉一个贤明的领导者”、“失掉舵师,失掉了褓姆”。 在当地,广泛流传着纪念董天知的山西民谣:“同志们要记清,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董政治委员为解放而牺牲!莫悲痛,莫伤情,只要为偶们学习董政治委员的英勇精神,哪怕它荆棘满地路难行,一齐向前冲,冲破黑暗争光明”。还流传着一首《追悼董天知之歌》:“天空中陨落一颗巨星,好像行路者失去了明灯。 啊!在伟大的百团大战中你英勇牺牲, 我们不用眼泪去追悼你的英魂。要继承你的遗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看吧!无数的人踏着你的血迹前进,胜利之花将开放在你的墓顶”。时任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秘书长杨献珍在1940年9月25日的《新华日报》上撰文悼念董天知将军,赞其革命一生:“天知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是新时代、新中国的典范,天知同志的牺牲,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
1985年7月20日,杨献珍同志又为董天知烈士题词:“董天知同志对中国共产党是忠诚的,对中国革命是坚定的。这是同志们对他的一般评价。天知同志可以安息矣”。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杨尚昆题写挽联“英气横贯比干岭,壮志常存鸭绿江”(据:《黎城县八年全面抗战大事记》、2012年《党史文汇》等资料)。人们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把董天知和与他一起遇难的战士们埋葬在王郭庄村北,并立碑纪念(一说董天知牺牲后,灵柩暂安放于一个山洞里)。
后来,决死三纵队和晋东南第五专署,又将英雄的遗体移葬在平顺县阳高乡南庄村。后又迁葬于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追认董天知为将军。1959年11月25日,长治市人民法院在潞城组织刑事法院,公开审判杀害董天知将军的凶手。董天知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为抗日斗争做了大量的工作,做为一个军事高级领导干部,他能舍身掩护战士而流尽最后一滴血,实属难能可贵。董天知的英名永垂青史,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人物评价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动了驰名中外的“百团大战”,决死第三纵队的具体任务就是破坏白晋线南段交通,拔掉潞城、黄碾、微子镇3个日军据点。
8月20日凌晨,董天知带领部队到达潞城县城北王郭庄,被汉奸出卖,敌人纠集日伪军200多人包围王郭庄。为掩护大部队转移,董天知亲率警卫排阻击敌人,身重7弹,和28名警卫战士全部英勇牺牲。
董天知牺牲后,灵柩暂安放于一个山洞里,不久移灵于太行山平顺县侯壁村北,再次进行了安葬。
陈万卿曾专程去董天知牺牲和安葬的地方考察,他说,董天知的纪念碑是当地老百姓自发凿建的一个6米多高的石碑。
一位参加过董天知葬礼的老人回忆说,当时老百姓自发捐了100多担小米,才修好的,一天几十个人只能挪动四五米。
在当地,广泛流传着纪念董天知的“山西民谣”:同志们要记清,一九四零年八月二十日的炮火中,在太行失去一盏明路灯,董政治委员为求解放而牺牲,哎呀呀,董政治委员为解放而牺牲!莫悲痛,莫伤情,只要为偶们学习董政治委员的英勇精神,哪怕它荆棘满地路难行,一齐向前冲,冲破黑暗争光明。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5-23 08:58:4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顾士多
下一篇:谢家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