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冲国殇墓园,忠烈祠之后往右行,园内独一无二的陵墓即是寸性奇之墓。若论军衔,这也是园内烈士军衔最高的一位了。
陵墓由腾冲特有的火山石镶砌而成,显得古朴简约、肃穆庄重。碑前巨石上有一圆形浮雕石刻花环,是莲花组团图案,中间一朵硕大的莲花怒放其中。
1941年5月13日,山西中条山大雨如织,悬山以北的毛家湾,出现了中国抗日战场上乃至中外战争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幕壮烈场面:一名中国军官带着6名士兵,正冒雨掩埋一位中国军人的遗体。此时,毛家湾已被日军包围,敌人近在咫尺,但官兵们丝毫不理会,他们用滴血的刺刀和血肉模糊的双手刨土不止,受伤了,倒下,爬起来;再受伤,再倒下,再爬起来,有两名士兵没能再爬起来,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日军被这些宁可让他们打死、俘虏,却用血淋淋的手指、用滴着血的刺刀刨土不止的中国军人惊呆了。
被士兵们用生命和鲜血浸埋的那个人,正是寸性奇,时任国民党陆军第五集团军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云南腾冲人。
为救唐淮源将军,原本已经突出重围的寸性奇,再次闯进敌人的死亡包围圈。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左胸中弹,右腿被炸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当左腿再次被炸断时,只剩士兵数十人难以有效战斗,随后退至毛家湾。“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言毕,寸性奇拔出那把孙中山亲赐短剑,结束了他46年血与火的一生。
快70年过去了,寸家后人安在?身居何方?关于先人,他们都存有怎样的记忆?
“爸爸,要是我以后战死在战场上,我也想听到这样怀念英雄的歌声。”
“爷爷他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寸性奇的孙女、67岁的寸尊惠一家住在昆明。爷爷的故事,她从奶奶那里听了无数遍,又无数遍地给自己的孩子讲过。每次说起来,她都很激动。
1895年,腾冲曾爆发过一场地震,寸性奇刚刚出生,和母亲靠墙睡着,墙倒下了,却没有压着他们。儿子大难不死,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连声称奇,家族寸姓,儿子在族中属“性”字辈,大难不死谓之奇,于是,他给儿子取名寸性奇。
寸尊惠说,爷爷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5岁开始被后母欺凌。在他整个童年的记忆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在父亲寸大进的军营玩。
“你有没有听过傈僳族的唱腔?”在旁聆听母亲讲述的寸锰问记者。原来,这对于寸性奇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时,英殖民者常常入侵云南边疆沿线,寸大进带领当地军民展开反击。有一天,父亲带着小性奇来到边境军营,忽然听到浑厚却伤感的歌声。小性奇循声而去,看到一具具从战场上运回的战士的遗体,当地的傈僳族群众正用歌声为逝者招魂,赞美他们为国捐躯的无畏精神。只有5岁的小性奇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他拉着父亲的手,仰起脸,异常坚定地说:“爸爸,要是我以后战死在战场上,我也想听到这样怀念英雄的歌声。”
小性奇上小学时,腾冲已沦落为英统治。每天习武的时候,他暗自在心里发誓:“我要努力练武,长大后要救国。”那年,他只有12岁。
“此去战场,不知是否还能活着回来,现在我只能选择为国家尽忠。”
“爷爷的身上有80多处伤口,层层叠叠的。”说到这里,寸尊惠的眼圈泛红了,有些哽咽。寸锰说,曾祖父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已无法确切地用数字统计。“七七事变”后,寸性奇毅然投身河北保定会战。上战场前,他叮嘱儿子寸品德:“此去战场,不知是否还能活着回来,现在我只能选择为国家尽忠。只有你来代替我向你爷爷尽孝,代我好好侍奉长辈。”
虽然大半生在外地征战,但只要有机会回云南,寸性奇便马不停蹄去看望父亲。他告诫儿子:“孝敬长辈,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不能断。”这话寸尊惠一直记着,在昆明的寸家整个家族至今不分家,长辈和晚辈、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那个琴瑟相和的场面
寸尊惠家墙壁上,挂着一张寸性奇与家人的合影。照片中的寸性奇浓浓的眉毛、高挺的鼻梁,炯炯的眼神,透着军人特有的坚韧和刚毅。
“爷爷在家的时候不穿军装,常常身着很朴素的蓝布衣,非常爱干净。”寸尊惠说,寸性奇由于战事繁忙很少在家,但再忙,他都特别注意仪表,即使在家,也必定穿戴整齐。
闲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唱京剧,还特别喜欢英勇的调子,例如《定军山》等,每次铿锵有力唱完后,整个人都显得英勇无比。“连他去打仗,也要把家里的琴师带过去,闲时,琴师拉琴,爷爷和着。”说到这,寸尊惠笑了起来,她说,她忽然想起了奶奶跟她描述的那个琴瑟相和的场面:在腾冲不大的老房子里,阳光照进昏暗的厅堂里,琴师拉着琴,爷爷跟奶奶一起唱着京剧,每一首都唱得那么的铿锵有力……
那张祭祀用的亡单
“祭祖时,我们都摆两张桌,一张祭祀寸家祖宗,一张祭祀为抗战捐躯的英雄。”寸尊惠拿出祭祀用的亡单。在满目寸姓族人间,记者赫然发现两个名字“陶天达”和“李伏龙”。寸尊惠说,这两位都是当年为爷爷挡子弹身亡的士兵,奶奶在世时就叮嘱,他们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要像亲人一样祭奠他们。
“我们家每个人都会做粤味酱煮鱼,当年是我奶奶的拿手菜,也是爷爷最爱吃的菜。”祭祀桌上,每年必有这道菜。
寸锰准备书写曾祖父传奇的一生,目前已写了12万字。“祖父寸品德写了许多关于曾祖父的回忆录,现在这份重任将由我承担。”他说,他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进行这项工作,感谢曾祖父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让后人受益无穷。
引路人李根源 为弟子写挽诗
寸性奇自杀殉国后一年,1942年6月16日早上7点,陕西城固县民众教育馆前,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中条山战役”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一万多名民众和士兵静静地站在雨中,没有一个人离开,上午10点,大雨戛然而止。当念到寸性奇的名字,台下哭声一片。
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对寸性奇和唐淮源自杀殉国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自己杀自己呢?”旁边一位不满10岁的小学生这样回答:军队必须打胜仗,要打不死敌人,就得打死自己。这就是李根源先生当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所倡导的那种“拼命”的云南精神。
1909年,14岁的寸性奇,在李根源的帮助下,正式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后来加入了同盟会。李根源闻昔日弟子殉难,为寸性奇与唐淮源写下挽诗:“百战捐躯寸与唐,中条山色暗无光,伤心最是黄河水,日夜奔腾吊国殇。”
腾冲国殇墓园亦由此得名。
守墓人辞世前 终见将军后人
寸性奇遗体被掩埋后,没有墓碑,当地村民便捡来两片炮弹壳插在墓边的石头缝里当做记号。48年后,寸性奇的孙女寸尊燕和曾孙寸建国去山西迁坟时,守坟的4个村民中有3个已相继离世,只剩下75岁的卢世友,仍然在为将军守坟。见到将军后人时,老人潸然泪下:“那么多年了,我终于还是等到将军的后人了。现在我死也可以瞑目了。”一个月后,老人溘然离世。
198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寸性奇为革命烈士。
1989年10月,寸性奇殉难48年后,遗骨从中条山毛家湾被移葬于腾冲国殇墓园。
将军一门忠烈 后人多居云南
寸性奇将军一门多为行武出身,其父寸大进为前清腾越守备,驻守边关多年功勋卓著,屡受朝廷表彰。1941年5月,寸性奇将军殒命沙场,失子之痛并没有击倒这个坚强的老人。次年5月,日本鬼子占领腾冲,这位年已88岁高龄的前清老将军,面对失地之痛,国仇家恨涌上心来,深恨自己年岁已高,无力杀敌,又不愿做亡国奴,遂于落倚坪一棵雷打树下绝食7天7夜而亡,死后双目不瞑。
史料证明,将军的四弟寸性兴、五弟寸性福、嗣子寸品德都是抗日军人,而将军的大孙女尊芳、二孙女尊兰则是参加过解放军边纵7支队36团,任宣传员,真可谓是满门忠烈了。
位于腾冲主大街的“寸家店”,因百年前寸氏开烟草店而得名,这里便是将军的故居。只不过,现在已更名成“寸记毛线店”了。故居里现在住着将军的八弟媳杜芹英和二孙女寸尊兰、曾孙胡家兴等人。寸家后人表示,最大的心愿是把故居建成“寸性奇将军故居纪念馆”。
据了解,将军的后人现在大多在昆明、大理、保山、腾冲、芒市等地,从政、经商、做工的都有,现在逢年过节都难以聚齐一处,但联系来往从未断过。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1-07 17:13: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周建屏:戎马一生 抗日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