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是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的简称,是目前火爆全网的贵州乡村体育赛事。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榕江县三宝侗寨侗族同胞为庆祝新春佳节,在城北新区体育馆举办榕江车江三宝侗寨2023年乡村足球超级联赛。赛事由村民组织、参赛者以村民为主,比赛现场热血沸腾,场内队员竞争激烈,场外观众热情高涨,比赛奖品超接地气,极具乡村气息。2023年5月13日,由民间自发组织举办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城北新区体育馆开幕,现场万余人观看开幕式表演和足球比赛在全网爆火,国家体育总局点赞:贵州榕江“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央视新闻联播点赞:黔东南“村BA”很出彩,“村FA”不断上新;《光明日报》点赞:继“村BA”后,这里的“村超”再出圈;《人民网》贵州频道点赞:“村BA”刚落幕,“村FA”就来上分啦;掌上黔东南公众号点赞:“村BA”火之后,“村FA”再上分。该足球联赛短短几天迅速得到国家、省、州等各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网友们参照“英超”“中超”等命名规则,将榕江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称为“村超”,又形象地称“村FA”。
“村超”虽是2023年才火爆全网的称呼,但榕江人对足球的热爱,据说始于上世纪40年代。据1999年出版的《榕江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广西大学迁入榕江,将足球运动传入榕江。大学生们在学校围墙内踢足球、打篮球、打乒乓球,围墙外是好奇张望的当地百姓。后来,“足球热”慢慢地传到了围墙外。
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民族人民、民主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反对外敌入侵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耻辱,在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黔东南的抗日救亡是一场广泛的爱国主义运动和国际主义运动,它促进了各族人民爱国热情的高涨,极大的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在黔东南的地下组织、黔东南各级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活动,发动各界进步人士、爱国人士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动员各民族、各阶层群众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支援抗战前线。各族人民为抗战承受巨大痛苦,作出了巨大牺牲。黔东南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全省、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黔东南近代、现代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的榕江属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即使是经历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后,这里也还不是沦陷区。因此,几所学校从外地迁入榕江。先后迁入榕江的学校有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国立广西大学、国立汉民中学。除此之外,还有德智中学、桂林儿童教养院等单位也迁入榕江,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到榕江后又迁往平越(福泉)。这些学校的师生员工有几千人,榕江一时成了学生城、文化城。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榕江朗洞宣传书写的《苏维埃政府反日主张》、《白军士兵抗日六条纲领》主要内容有:成立全国民众抗日战争的领导机关、动员全国力量对日作战、订立停战抗日同盟、要求北上抗日、反对国民党压迫民众抗日运动等。在红军的宣传启发下,许多人萌发了强烈的抗日救国愿望,当时锦屏侗族诗人杨和钧称红军的主张是“指南”,写出“扛起枪把东洋鬼子赶下海洋”的诗句。
1943年,在开展征兵的同时,榕江县国民政府奉命成立60多人组成的抗日义勇队,以备支援前线和维持社会治安。
1939年迁住榕江的广西大学、桂林师范学校等校师生书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还我河山!”等抗战标语,对学生进行抗日时事教育,举行示威游行,组织千人大合唱,大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将抗日宣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国立贵州师范学校运动会
抗战时期,榕江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榕江人民群众自发组织举办了盛大的足球比赛,展现出了当地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自信。通过举办比赛不断促进村寨群众对足球的热爱和了解,为广大足球爱好者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打造乡村足球IP赛事,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此外,榕江体操同样久负盛名,经过了半个世纪及五代教练员的努力,成为“贵州省体操之乡”和“贵州省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多名“世界冠军”。
足球和体操是榕江的最耀眼的两张体育名片,但足球更多地承载着榕江人对中国男足崛起的那一份责任,加大青少年足球建设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关键,榕江人血液里流着足球的基因,父母们为能把小孩送进少体校踢足球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榕江足球始终坚持从娃娃抓起,从群众抓起,有利于助力国足崛起,带来国足新希望!
在庆祝村超的时候,让我们铭记他们!在抗战中牺牲的贵州榕江籍抗日阵亡将士:
唐荣相 士兵 1919年生 1937年10月于上海阵亡
吴炳武 1910年生 1937年11月于上海阵亡
王维新 1907年生 1937年10月于江苏阵亡
刘本禄 士兵 1912年生 1937年于江苏阵亡
黄树清 士兵 1909年生 1937年11月于江苏阵亡
姜忠寿 1910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林顺清 士兵 1910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王文清 上尉 1909年生 1937年12月于南京阵亡
吴莲生 士兵 1917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邓仲良 士兵 1917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梁国良 士兵 1910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杨光祥 少尉 1903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郑良才 士兵 1911年生 1938年10月于江西阵亡
吴本辰 士兵 1907年生 1937年12月于江苏阵亡
周从元 士兵 1916年生 1938年9月于湖北阵亡
钟起顺 士兵 1913年生 1938年9月于湖北阵亡
陈 明 士兵 1901年生 1938年5月于河南阵亡
郭正中 士兵 1918年生 1938年2月于安徽阵亡
杨 兴 1907年生 1938年9月于山西阵亡
王元降 士兵 1906年生 1938年9月于山西阵亡
刘开本 士兵 1901年生 1939年10月于湖南阵亡
敖银周 士兵 1918年生 1939年7月于湖南阵亡
杨昌和 士兵 1913年生 1939年5月于江西阵亡
石世清 士兵 1918年生 1939年9月于湖南阵亡
胡秀山 少尉 1912年生 1940年1月于湖北阵亡
赵新维 士兵 1920年生 1940年1月于湖北阵亡
曾天发 士兵 1914年生 1940年7月于江西阵亡
陈玉发 士兵 1918年生 1940年2月于安徽阵亡
封家臣 士兵 1919年生 1938年1月于安徽阵亡
贺松龄 上尉 1914年生 1940年2月于广西阵亡
胡职华 上尉 1910年生 1940年9月于湖南阵亡
彭老松 士兵 1913年生 1941年9月于湖南阵亡
唐德英 1905年生 1941年7月于洪兰埠阵亡
金朝品 士兵 1918年生 1941年4月于浙江阵亡
李明光 1913年生 1941年2月于安徽阵亡
陈桂斌 士兵 1924年生 1941年9月于湖南阵亡
石汉民 士兵 1914年生 1941年1月于湖南阵亡
潘朝真 1913年生 1941年1月于湖南阵亡
吴志华 士兵 1919年生 1941年9月于湖南阵亡
潘老不 士兵 1912年生 1942年6月于江西阵亡
韦老九 士兵 1917年生 1942年1月于湖南阵亡
李应祥 士兵 1914年生 1942年1月于湖南阵亡
罗 金 1913年生 1942年3月于缅甸阵亡
安少华 1911年生 1942年9月于浙江阵亡
张树清 士兵 1913年生 1942年1月于湖南阵亡
江海清 士兵 1910年生 1942年1月于湖南阵亡
刘树三 士兵 1913年生 1942年6月于江西阵亡
吴老石 士兵 1916年生 1942年6月于江西阵亡
杨胜清 士兵 1926年生 1942年6月于江西阵亡
刘海成 士兵 1921年生 1942年4月于安徽阵亡
吴老根 士兵 1920年生 1943年6月于湖北阵亡
杨正芳 士兵 1920年生 1943年12月于湖南阵亡
王老丢 士兵 1913年生 1943年11月于湖南阵亡
陆瑞高 士兵 1913年生 1943年11月于湖南阵亡
石保容 士兵 1913年生 1943年11月于湖南阵亡
吴绍录 士兵 1918年生 1943年5月于湖南阵亡
潘松林 1913年生 1943年1月于湖南阵亡
石锡奎 1914年生 1943年1月于湖南阵亡
潘老潘 士兵 1914年生 1944年9月于湖南阵亡
潘老胖 1914年生 1944年9月于湖南阵亡
吴成勋 士兵 1913年生 1944年9月于湖南阵亡
石世宇 士兵 1924年生 1944年7月于湖南阵亡
杨锡善 士兵 1924年生 1944年6月于湖南阵亡
胡有贵 士兵 1922年生 1944年7月于湖南阵亡
胡玉章 士兵 1926年生 1944年9月于湖南阵亡
石世贞 1921年生 1944年4月于缅甸阵亡
贺如意 少尉 1911年生 1944年6月于湖南阵亡
孟发生 1927年生 1944年6月于云南阵亡
杨细弟 士兵 1905年生 1944年6月于湖南阵亡
张光前 1917年生 1944年9月于湖南阵亡
杨老保 士兵 1923年生 1945年4月于湖南阵亡
杨秀华 士兵 1917年生 1945年4月于湖南阵亡
吴文昭 士兵 1921年生 1945年5月于湖南阵亡
王柏仲 士兵 1914年生 1945年8月于广西阵亡
杨莲英 士兵 1921年生 1945年5月于湖南阵亡
杨顺才 士兵 1907年生 1944年9月于云南阵亡
彭老家 士兵 1925年生 1945年5月于湖南阵亡
责任编辑:智轩 最后更新:2023-06-24 20:51:2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