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
在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有一座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高6米,底部直径15米,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门垛两旁写着一幅挽联,上联是:“大好男儿光争日月,”下联是:“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是“铁血精神”。在墓前方竖着一通高2.5米花岗岩石墓碑,碑额中间镌刻着:“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立”。
1931年“九一八”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很快就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然后继续向我华北进攻,于是就爆发了英勇悲壮的“长城抗战”。长城要塞古北口是日军进攻的重点,这里的战斗最激烈,战时也最长,是“长城抗战”中的主战场。
1933年3月11日拂晓,日军精锐第八师团和骑兵第三旅团在飞机、重炮、坦克的配合下,开始我向古北口进攻,驻守在古北口的中国军队——东北军六十七军和中央军十七军等部的官兵们,满怀“消灭倭寇,救国救民”的爱国热情,在古北口前线奋力抗狙击,英勇杀敌。六十七军王以哲军长所辖一二三师首当其冲,与其激战,10时军力不支,撤出古北口正关阵地。日军乘胜攻击十七军徐庭瑶军长所辖二十五师古北口城与龙王峪阵地。师长关麟征率全师将士,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不幸中弹负伤。代师长杜聿明挺身向前指挥战斗,三昼夜击败敌人无数次的进攻,毙伤日军二千余人。但我军伤亡也十分惨重,梁恺旅长负伤,电话、电报机被炸毁,联络中断,后援不继。终因寡不敌众,于13日晚6时被迫撤至南天门阵地。一个七人军事哨所,未悉撤退命令,继续战斗,毙伤日军百余人,断其通路。日军令飞机大炮联合攻击,山顶被夷平,七士兵罹难。日军惊感万分,随后将其尸体就地掩埋,并立木牌于墓前写:“支那七勇士之墓”七个大字。日军遇此顽强抵抗,不敢冒然轻进,遂调第六师团主力与第三十三旅团,并附以强大的空军、炮兵、坦克等部队,于4月21日强攻南天门阵地。黄杰师长率十七军二师,刘戡师长率十七军八十三师,凭血肉之躯,救国之志,前仆后继,与之鏖战8个日夜。日军伤亡3000余人,仅仅换取了中国守军后撤600米的代价,殊出敌人意料之外。5月上旬,日军再次将其第六师团一部及第五师团第十一联队调至南天门前线。由于中国当局的不抵抗政策,而中国守军,自从开战以来,则未增一兵一卒。5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十七军官兵奋力苦战,战况极为惨烈,工事尽为敌人的炮火荡平,伤亡严重,兵员大减,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被迫撤至大小新开岭阵地。12日,大小新开岭阵地失守。至此,古北口战役以失败而告终。
战争结束后,在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尸横遍地,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牺牲在路边街巷的将士,由群众掩埋在菜窖里,山谷田野的遗体则由杨令公庙道人王乐如领人择地掩埋。后来,即“塘沽协定”签定后,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另葬,还有一些尸骨,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道人王乐如组织群众,再次从田野山谷收敛尸骨360余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尸体全部埋在坑内,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埋3层,最后在上边堆起一个高大的坟头(从此人们就称它为“肉丘坟”)。在坟头的四周砌起一道花墙,在花墙的门垛上写上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坟前竖立一通墓碑。从此,这个公墓即成为炎黄子孙抵御外侮入侵的历史见证。可惜,在“文革”期间,此墓遭到破坏,墓碑被推倒,花墙被拆毁,坟头险些被铲平。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儿女奋力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1984年古北口镇政府集资对此公墓进行过一次抢救性的维修,但因资金有限,未能恢复原貌,1993年由县政协倡议并牵头与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古北口镇政府共同操办,筹划资金,对此公墓进行一次全面、彻底地修复,同时又新建一座“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和碑亭。在筹建工作中得到了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市政协副主席封明为、张廉云、卢松华,副市长、市民革主委何鲁丽等领导同志,曾先后多次到古北口现场听取汇报,指导工作,县政协副主席赵炳森、邰宽、谭有为等领导为筹措资金等项事宜,曾亲自登门到市县各有关单位进行宣传发动,得到有关单位和私营企业及个体户的大力支持,捐资达数十万元。从1993年开始动工,历经6年,对公墓进行了重新修整,清理了墓顶,砌筑了围墙,在四周栽植了松柏树木,并将“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的原碑竖立原处,恢复了公墓的历史原貌。同时在此公墓的左侧建起一座5米多高的古建式碑亭,碑亭内竖立一尊长2.7米、高1.5米、厚0.3米的黑色理石镌刻的卧碑,卧碑的正面是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亲笔题写的“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12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卧碑的背面详细地记述着长城抗战古北口的战役的全部经过。
长城抗战古北口的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是炎黄子孙奋力御侮入侵的历史见证,是向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密云县人民政府于1992年将此处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北京市政府将此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5-07 10:04: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北京8处抗战纪念遗迹首次发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