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烈士塔内石碑
三交烈士塔位于吕梁市临县三交镇正街。
三交镇位于临县城南21公里处,湫水河中下游。北周时期为乌突、定胡、窟胡之交界,现在是临(县)离(石)、临(县)方(山)、临(县)碛(口)三条公路之枢纽。
1940年,三交镇为临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1942年9月7日,日军侵占三交,修碉堡,筑围墙,建工事,搞“维持会”,办民团,备外援,进行“奴化教育”。以三交为据点,对临县各乡镇进行“扫荡”“蚕食”,实行“三光”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三交镇附近军民齐心合力,同日军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终于迫使据点里的日军于1944年10月7日潜逃。
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的196位烈士,1945年4月,临(县)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三交镇四渠沟南口建立烈士塔一座。
三交烈士塔正门
烈士塔坐北向南,顺台阶上去有个小门,门两侧有石刻对联一副:勋功著就光辉史,热血绘成灿烂图。横联是:永垂不朽。烈士塔建在石拱洞台阶上,台墩高5米,宽7米,长9米,塔高10米,呈六角形,为砖石结构。塔顶雕塑着一位庄严肃穆的八路军战士,手执军号,作司号状,为釉瓷塑像。塔内有纪念碑一通,碑上刻着196位烈士的姓名及碑文,碑文为时任临(县)南县县长王敖撰写,其文云:
新建围挤三交敌寇殉国烈士纪念碑序:
三交是我临南要镇,又系临离交通重地。民国三十一年(即1942年)九月七日,日寇铁蹄踏进了三交,先则拆毁民房,修筑墙堡,继又要粮要款,奸淫烧杀,从此三交附近群众身处流离失所苦境,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从敌寇盘踞日起,我党政军民在毛主席“把敌人挤出去”的方针指引下,对敌展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斗争,敌寇蚕食阴谋受到极大摧毁,民兵组织到处发展,积极对敌围困,联防封锁敌人,爆炸运动普遍展开,三交周围满布地雷。民国三十三年(即1944年),秋季,对敌展开战役攻势,袭扰追击,敌伪死伤无计。泥圪凹山一战,击毙敌人大元司令,残敌心惊胆战,再不敢轻易出扰。同年十月六日,三交敌寇被迫潜逃,敌寇统治两年又一月的数千同胞至此重回祖国怀抱。
三交光复是我党政军民艰苦奋斗,流血奋战的成果。先后有游击大队副政委李光照、县府建设科长薛子芳等同志英勇殉国,可歌可泣的光荣事例不胜枚举,诸先烈功绩永留于全县老幼心中。为表扬我中华民族正气,继先烈遗志,进一步加强对敌人的斗争,特建立烈士塔,并将烈士芳名永留金石,以传国家民族于万世。
县长:王敖谨撰
高伯仁誊录
陈汉昌
陈汉录合刻
刘泽周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四月下浣
三交烈士塔于1962年被临县人民委员会(后改称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临县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04 08:46: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