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童长荣纪念馆
2018-04-28 10:09:19  来源:汪清英烈网  点击:  复制链接

  延边,是东北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汪清,是先烈们战斗和流血牺牲过的地方。在汪清战斗过的抗日将领有童长荣、周保中、魏拯民、李延禄、陈翰章等等,有历史记载的,在延边牺牲的抗日烈士,有据可查的就达3500人之多。30年前,现代诗人贺敬之为赞颂在延边牺牲的英烈写了一首诗:“山山金达莱,村村纪念碑。红心振双翼,延边正起飞。”30年后,贺敬之为汪清革命老区亲自题词:“汪清抗日烽火、燎原东满大地”。这首诗句不仅高度概括了延边人民的奋斗精神,更体现了在东满抗日斗争中英勇牺牲的英雄的业绩和延边人民缅怀英烈的炽热情怀。

  童长荣是一个值得全国人民,特别是延边人民所敬仰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年轻的革命活动家,曾是安徽省安庆运动的组织者、旅日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人,领导了当时的革命运动,他还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发起人之一,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领导了白区的对敌斗争,来到东北后,他先后担任大连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建立了东满抗日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率先在东满地区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东满各族人民赴汤蹈火,同日寇拼杀在疆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将一腔鲜血洒在了汪清这片热土上,牺牲时,年仅27岁。

  2014年9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全国300名抗日英烈名单中,童长荣位于第8位。

  童长荣烈士陵园始建于2011年6月,期间经过再次修葺,于2014年7月1日正式竣工落成,同年,被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评为“东北抗联党史党性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陵园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由童长荣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和陵园广场四部分组成。在童长荣烈士碑左侧为童长荣烈士墓区。墓区正中高大的陵墓就是英灵安息的烈士墓。烈士墓左侧为烈士生平碑、右侧为为掩护童长荣而壮烈牺牲的汪清县妇女部长、朝鲜族女战士崔今淑烈士纪念碑以及东满特委简介碑。其中童长荣烈士生平碑和东满特委简介碑长度相同,都为321厘米,象征着童长荣于3月21日壮烈牺牲。

  展厅第一部分:少年磨砺

  童长荣于1907年11月,出生在安徽省枞阳县枞阳镇。命运多舛,他的父亲在他还没出生时,就因病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无比艰难。5岁时,母亲将他送进私塾读书。社会的黑暗,家境的贫寒,慈母的艰辛,促使童长荣过早的成熟懂事,他谨遵先辈“穷不丢书”的祖训,奋发读书。在我们的展柜中陈列着的这方砚台,是一方安徽特有的歙砚,它是童长荣在陶公祠小学毕业时,他的授课教师奖励给他的,也是童长荣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份可见到的珍贵遗物。可想当时童长荣的学习成绩是非常优异的,深得老师喜欢。

  展厅第二部分: 投身革命

  1921年初,童长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他参加了由安庆教育界掀起的反对军阀削减教育经费以充军饷的斗争,又被称为六二运动。随后参加了驱逐李兆珍为安徽省省长的示威游行,由于表现突出,童长荣被推举为安徽学联的领导成员,不久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第一批团员。从此,他开始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何佛清是与童长荣定亲的姑娘。其实童长荣与何佛清从小就被家人订了娃娃亲,只是从未谋面而已。何佛清从小也是个温柔漂亮,知书达理的好姑娘。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25年,年满18岁的童长荣在上海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的资格,返乡向母亲告别时,才正式相见的。二人短暂的相见互相却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可谁都没曾想,之后的两个人,也只能在这短暂的印象中回忆对方了。

  漂洋过海来到日本求学的童长荣,一刻也没有忘记过祖国的战乱,他在写给亲人的书信中这样写道“我怀恋着生我养我的故里,忧虑着乡里的兵匪之乱,欲救中国,必须实行彻底革命,扫除帝国主义的压迫,肃清国内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也正是这种正确的分析和见解,指引着他今后的革命道路,不久后,他被组织上吸收为中共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无比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童长荣一面勤奋学习,一面积极进行着反日爱国活动,遭到日本当局的残酷镇压。日本反共产主义分子不喜欢像童长荣这样人,可中国革命事业,正需要大批像童长荣这样忠诚党的事业,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好儿女。就这样,1928年,济南惨案发生不久后,童长荣以宣传共产主义的“罪名”离开了日本,踏上了他日夜想念的国土。

  展厅第三部分:白区斗争

  童长荣从日本回上海后,先后担任中共沪中区委宣传部长、区委书记。当时的上海是党中央首脑机关所在地,市内各区党的重要领导人都是由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优秀干部担任,如刘少奇于1929年春任上海沪东区委书记,李克农时任沪中区委宣传部长,而年仅21岁的童长荣担任上海沪中区委书记,足以见中央对他的信任。1929年,上海进步作家鲁迅、夏衍等人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童长荣参与了发起和筹备工作。但由于当时童长荣党内身份是保密的,因而无法公开列入发起人名单。我国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夏衍先生在回忆童长荣时说,这些被遗忘了的左翼文艺运动的先行者,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可以说,没有人会否认童长荣存在着成为著名作家的可能性,然而,革命需要他改变工作岗位。不久,童长荣被党中央先后派往河南省、天津市,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后来,他又被派往大连担任大连市委书记。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了武装进攻,接着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侵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抽调大批骨干力量紧急赶到东北各地。童长荣与日后扬名的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等同志一道,第一批接受任务。于是,1931年11月,童长荣被党组织调到东满,担任特委书记。

  展厅第四部分:浴血东满

  童长荣到东满时,正值严寒冬季;这时的他,肺病已经非常严重。他本应回乡去静养、治病,但是有着对祖国炙热情怀的报国赤子,却怎能丢下满目创伤、如火如荼的东北民众和遍地弹痕的东北大地,去考虑个人的恩怨得失呢?他没有因病退却,却隐瞒病情,义无反顾地冲上了抗日斗争的第一线。为了不让亲人担心,他回国,也没有跟母亲和未婚妻稍过一句话,甚至家人还认为童长荣一直在在日本留学呢!在日本留学期间,童长荣还偶尔有过一两封书信寄回家中,抒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人想念,而回国投身抗日的他,因此变得音信皆无。当然,到达东北后,即使他想给家人写封信,由于斗争的残酷和日军的严密封锁,这也是做不到的事情了。况且,他在东北身居要职,又不能暴露身份,连自己的名字,也都改成了“张长荣”。

  1931年12月,童长荣在瓮声砬子主持召开了东满各县党团负责人联席会议,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斗争任务,作出了加强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发动群众创建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建立和发展反帝同盟、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少先队、赤卫队,准备“春荒斗争”,开展士兵工作,组织兵变,夺取武器等项决议。特别是决议中创建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事实上为东满党组织指明了工作方向,决定了东满地区后来十几年抗日斗争的前途。

  1932年年初开始,在童长荣和东满特委领导下辖的汪清、延吉、和龙、珲春等地纷纷建立了10余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游击队从开始的不足200人,增加到后来的近千人,为后来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满各县游击队发展壮大使敌人恨之入骨,妄图将游击队一举消灭在“萌芽”之中。于是,1932年4月,日本侵略者将朝鲜占领军“间岛派遣队”调到东满地区,与关东军和日本军警一起,对东满各地疯狂地进行“讨伐”。据统计,三个月内日伪军与抗日武装作战就达百余次,出动飞机300多架次。敌人经过的村庄半数以上化为灰烬,男女老幼惨遭屠杀就达1200多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1934年的火烧铺惨案,火烧铺就是位于今天汪清县复兴镇的复兴农场三队,当时,敌人将手无寸铁的火烧铺居民困在自己家中,纵火焚烧,凡是在火场中逃生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少,一律用刺刀刺死或枪杀,极其残忍的屠杀我无辜群众80多人,一时间,火烧铺变成一片火海,其状惨不忍睹。而这,不过是日军在汪清地区制造的数十起惨案中的其中之一!

  面对敌人的残暴罪行,童长荣率领抗日军民进行了英勇反击。延吉县、珲春县、汪清县游击队接二连三的传来捷报。这些战绩表明了东满特委及童长荣数月心血没有枉费。东满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局面已经形成。

  东满抗日热潮的高涨,使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恨之入骨。他们一方面开展大规模地毯式围剿,一方面归屯并户,切断游击队与群众的联系。给东满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抗日活动带来了极大苦难。为打破这一局面,1932年11月,童长荣带领东满特委机关转移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汪清县委合署办公。从此,小汪清抗日游击地成为东满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在我左手边的就是小汪清抗日游击队根据地遗址分布沙盘,其范围为一个由南向西北延伸的河谷盆地,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中心地在明月沟水库东南三华里的梨树沟一带。距童长荣烈士陵园直线距离15公里。在此我们设计的重走抗联路的路线,分布有第二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密营、指挥部、特委医院、被服场、印刷厂、兵工厂等等一系列内容。

  1933年3月30日,日本侵略军为消灭抗日游击队和救国军,对以马村为中心的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大讨伐”。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童长荣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制定了由救国游击军司令李延禄任总指挥,游击队、别动队、救国军联合作战方案。此次战斗,我军大破敌军取得胜利。当时根据地建立了由朝鲜族妇女参加的敌工小组,印制了大批的标语和传单,在日军部队中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传单中的内容有例如,你还记得离家时母亲的眼泪吗?你的妻子和孩子每天都在盼望着你能活着回去等等这样的话语。这在当时对日军的影响很大。其中,日本关东军辎重队员伊田助男,就是在战斗中看到我军的抗日传单后,为游击队运送了十万发子弹,留下字条后,愤然饮弹自尽。我们可以看一下伊田助男在写给中国游击队的遗书中这样写道:亲爱的中国游击队同志们:我看到你们分散在山沟里的宣传品,知道你们是共产党的游击队,你们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我很想和你们会面,同去打到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野兽们包围,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十万发子弹赠送贵军,他藏在北面的松林里,请你们瞄准日本法西斯射击。我虽身死,但革命精神永存,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国际主义战士,汪清县委把当时的马村小学更名为“伊田小学”。之后,游击区党组织把伊田助男的事迹向上级作了汇报,曾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广为传播。

  由于斗争环境艰苦、工作繁重,童长荣的肺病得不到医治和休养,日趋恶化。他经常咳血,局部神经也不断出现麻痹征兆。1931年8月到11月间,童长荣数次频死绝望。但是病魔没有让他屈服。他常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要有口气,就要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他一面工作,一面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到1932年底,疾病开始有所好转。

  童长荣对东满各族人民怀有着深厚的感情。1933年的一天,他为了传达贯彻中央指示信精神,在马村召开军民会议,在会议快要结束时,遭到敌人突袭。童长荣沉着指挥,掩护军民迅速转移,战斗中他的胳膊负了伤。扑了空的敌人恼羞成怒,放火烧毁民房。遥望火光,童长荣决定率部返回。有人认为太冒险,童长荣则对大家说:“群众是为了支援游击队,为了抗日而落得无家可归的,我们如果丢下不管,不关心群众疾苦,今后还会有谁能够相信我们呢?”他不顾伤痛,亲自率部返回村庄,帮助村民重建了房屋。老百姓和战士们望着胳膊处渗出鲜血的童长荣无不为之动容。

  童长荣非常重视根据地和游击队内的党政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东满党组织和根据地曾创办了《斗争》、《两条战线》、《战斗日报》、《反日报》、《少年先锋》等多种刊物。童长荣以身作则,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抱病撰写了大量文章,宣传党的路线政策,鼓舞和激励抗日军民的斗争热情。仅在《两条战线》上,童长荣就撰写10万多字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

  1934年3月21日,是一个令东满人民最难忘的日子,也是汪清人民最沉痛的日子。童长荣带领100多名战士与日军讨伐队周旋多日后,转移到十里坪一带进行短暂休整,到达十里坪时童长荣已经饥寒交迫,困苦不堪,不幸又中弹负伤。而此时正赶上汪清县委书记宋一同志的爱人生下一胎俩小子。童长荣让人把他搀扶起来,把自己的大衫脱下来,一撕两半,让同志传过去,他满怀激情地说:“可以用这两个半拉大衫来迎接后代。”接着,他又风趣地说:“你们爸爸的外号叫大布衫子,你们俩就叫小布衫子吧。”此时,同志们都被童长荣这种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精神逗乐了。由于当时出外筹粮的战士还没有回来,而童长荣身体已极度虚弱,大家特意为他煮了一碗蘑菇汤劝他喝下去,而他却转身送给了宋一同志的爱人和她的两个孩子。

  当部队转移到十里坪庙沟村附近时,尾追的敌人赶了上来。虚汗淋淋、面色苍白的童长荣凭最后一点气力,命令部队突围,可是战友们不忍心丢下童长荣撤退。童长荣急了,命令道:“敌人来势凶猛,如果你们带着我走,就会减慢行军速度,部队就会遭致重大损失,弄不好,会全军覆没。我一个人的安危事小,游击队的存亡事大——听我命令,快撤!”

  战友们听了他的话,还是不忍心丢下他。这时,敌人的枪声越来越近,甚至可以听到敌人的喊叫声了。童长荣把手枪顶在了自己的脑门上:“再不撤,我就开枪打死自己,以免拖累大家!”大家被童长荣舍生忘死、大义凛然的精神,感动得泪流满面,咬牙撤离了包围圈。童长荣只身向冲上来的敌人不断还击。他边打边吸引敌人,往另一方向退去。他被一块卧在雪地里的横木绊倒了。这时,一个人上前来扶他,童长荣定睛一看,扶他的人,竟然是汪清县委妇女部长崔今淑。童长荣见到她怒吼道:“你为什么违抗命令不撤?”崔今淑说:“张书记,你是共产党员,能为掩护战友撤退而舍生忘死,我也是共产党员,我为什么不能?”就这样,两人为掩护游击队员能安全撤离,被冲上来的敌人一阵猛烈射击,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牺牲时,童长荣年仅27岁,崔今淑只有21岁。

  无论是面对危险,还是身陷绝境,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群众,生死关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他深知自己是群众的主心骨,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让人想到只要跟着他,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情况肯定能好起来,革命一定会成功。这是何等的群众情怀,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力!而当时,他只有27岁。如果没有崇高的使命感,没有国家和民族大义,这是不可想像的。正是他的这种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才使得东满的党群、干群和军民关系如鱼得水,亲密无间,以致东满特委在哪,群众就往哪聚集;部队打到哪,群众就跟到哪,直到部队奉命远赴域外作战,延边百姓才离开部队。

  展厅第五部分:英名永存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了。随后的国民党反动派也被英勇的解放军打败了。1949年10月,人民久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神州大地,一片欢天喜地。而童家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早在童长荣去日本后,未婚妻何佛清终于冲破旧封建习俗的牢笼,为了照顾童母,主动进了童家的门,成了童家名副其实的儿媳。直到建国,童家也没有得到童长荣一丝的消息。童母便有了不祥的预兆。她对儿媳说:“孩子,你离开童家吧!”“为什么让我离开童家,妈妈,我做错什么了吗?”儿媳何佛清问。“不为什么,只是我儿一直没有音信,他没福和你生活在一起。”童母说着,眼角流出了辛酸的泪水。而何佛清抱着婆婆:“妈,长荣会有消息的,如果他真的回不来,我就给您当闺女吧!”就这样,婆媳俩天天等,夜夜盼,终于在1951年的下半年,盼来了消息。安徽省民政局的领导来了,安庆市、枞阳县的领导来了。可他们来,却不是送喜来了,而是来查找童长荣家属,前来送《烈士证》的。望着《烈士证》,童母颤动着双唇,哭得几乎昏厥过去。而何佛清虽是悲痛不已,但还是硬挺着走到婆婆的身边,对婆婆说:“妈妈,不要哭了,长荣走了,但是还有我,我是您的儿媳,我来照顾你,给你养老送终!长荣是为了革命牺牲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我们做为英雄的家属,也是光荣的。”

  何佛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心一意地伺候着童母,直到童母病逝为止。她为童长荣守寡一生,尽到了平常女人难以尽到的责任,做到了平常女人难以做到事情。建国前后,何佛清先后认领了一个养女和一个养子。养女叫童承英,是近郊农村的一个孤儿;养子叫童承璞,是她二姐家的小儿子。1987年,83岁的何佛清临终前,她把两个孩子拉到身边叮嘱道:“我就要找你爸爸去了,我死后,你们俩一定去东北,到东满替我给你们未见过面的爸爸的墓地献上一束鲜花!”

  2011年,汪清县童长荣烈士陵园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落成了。此时的养子童承璞已经定居国外,养女童承英携带自己的一双儿女,前来为外公献花祭拜,完成了外婆生前的夙愿。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共东满特委从1930年10月成立到1936年6月被迫解散,经历了五年八个月艰难岁月。其中三年多的时间在汪清的深山密林领导和指挥东满地区的抗日斗争。童长荣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倒在了东北大地上,倒在未竟的事业中。今天,战争的硝烟早已飘过,在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延边大地早已是一片碧水蓝天,经济繁荣,人民幸福。在延边的社会发展中,我们欣喜的看到,童长荣和抗联英雄们所留下的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与天地同在,如日月生辉,他将永远激励着延边人民,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将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延边大地建设的更加美好!

延边州交通局局长吴学哲(左一)参观童长荣纪念馆。 (2014年7月)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4-28 10:11: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金相和烈士陵园

下一篇:童长荣烈士陵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