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位于长清区西南部,孝里镇岚峪村以东大峰山景区内, 地处平阴、长清、肥城三地交界处。
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带领青年学生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救亡活动,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拉起了抗日武装,改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四大队。1938 年4 月,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第四、十一、十七大队,由肥城南尚任村进驻长清县大峰山区,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此后,在战争中的艰苦岁月里, 长清党组织带领全县军民,粉碎了日伪军的反复“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夺取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1951 年,长清县委、县政府在大峰山下修建大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3 公顷,门前有毛泽东题写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园内安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22 名。大峰山是长清县的革命摇篮,是长清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长清县委、独立营所在地。1979 年3 月,大峰山西侧的中共长清县第一届县委办公旧址维修改建为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1150 平方米。1979 年9 月3 日,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被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命名为大峰山革命遗址,列为济南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4 月—9 月,长清区委党史研究室、长清区旅游局申请财政拨款4 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修葺。长清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有平房12 间,展览室4 处,设有前言、党在长清的早期活动、中共长清临时支部成立、长清人民奋起抗击日军、界首杀日军、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中共长清县委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部分革命烈士生平事迹简介等专栏,共有图片200 余幅。2005 年12 月,长清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被命名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长清县第一届县委办公旧址
下巴战斗纪念碑 位于孝里镇下巴中心小学院内。1938 年8 月2 日,日军数百人乘车从长清开往平阴,当日驻孝里。驻大峰山区的十支队独立营派尹笠夫、张骥去侦察敌情,得知驻孝里的日军6 日驻平阴,7 日返回长清。独立营研究了敌情,察看了地形,决定打伏击。7 日拂晓前,汪毅、冯乐进带两个班在下巴附近的马庄南头公路右侧高地设伏。上午10 点多钟, 日军由卡车开路进入伏击圈。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汪毅、冯乐进果断下达战斗命令,公路两侧的高粱地里飞出数十颗手榴弹落入敌群。顿时,硝烟弥漫, 爆炸声响彻山谷,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 不知所措。几名日军以汽车作掩护,架起机枪、小炮准备射击。班长杨大力眼疾手快,一口气投去15 颗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当子弹剩下不多、敌人企图再次反扑时,汪毅下令撤退,部队迅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田野中。这次战斗时间不足半小时,打死打伤日军96 人,炸毁汽车2 辆。独立营战士高传福投掷手榴弹时,因受青纱帐所阻爆炸而牺牲。下巴战斗打响了开辟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和长清人民的抗日热情,打开了长清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为纪念这一胜利,长清区政府于2007 年9 月修建了下巴战斗纪念碑。
“一门三英烈”纪念碑 位于崮云湖街道西新社区。“一门三英烈”是指张贻祯、张贻荣、张贻昌三兄弟。在西辛村,忠厚善良、半农半医的张继武一家世代居住于此。1938 年正月,日寇血洗邻村前大彦,激起他全家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张继武的三个儿子张贻荣、张贻昌、张贻祯相继参加革命。1943 年3 月至10 月, 兄弟三人先后牺牲。
下巴战斗纪念碑
张贻祯,1896 年生,他一直与父亲在家以农耕为业,因两个弟弟是八路军, 他家便成为敌人眼中的“赤匪户”,日伪军多次抄家搜索,并把张贻祯和他的父亲抓到崮山据点、东辛庄据点严刑逼供,他们誓不供认,后被党组织营救。1940 年,张贻祯到泰西专署任通讯员,后调到泰西军分区情报科当情报员,经常深入敌后搜集情报。由于积劳成疾,加之多次遭受敌人的肉体折磨,身患重病。1943 年6 月26 日,在泰西军分区医院去世。
张贻荣,字仁卿,1907 年生。青少年时期就读于长清县立高等小学,后报考山东省立第一师范。1931 年,参加抗日学生运动。1934 年冬,师范毕业后到长清县第一小学任教员。1937 年初,到桓台师范讲习所任教,发动爱国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后,他从桓台回到长清,投笔从戎,参加魏金三、张耀南组织领导的抗日武装起义。1938 年10 月,任长清县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委员,兼任宣传部长、秘书, 继任副主任和民运部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11 月,调往泰西专员公署担任文教科长,负责专区的宣传、教育、干部培训、报刊创建等工作。1941 年秋,调鲁西范县、濮县、冠城一带参与冀鲁豫边区筹建参议会的工作。1942 年9 月,在范县白衣阁召开参议会时,遭日寇“扫荡”袭击,突围中,张贻荣为掩护他人脱险,身受重伤。1943 年10 月12 日,在昆吾县(今濮阳县境)吴桥镇遭日寇围困被捕。面对敌人收买利诱、严刑拷打,他毫不动摇,最后惨遭活埋。张贻荣在参加革命的6 年中, 动员哥哥、弟弟等亲人全都参加抗日,从没顾及过自己家庭的安危,他的足迹遍踏长清大地、泰山南北、黄河两岸、鲁西平原,全部心血倾注到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中。
张贻昌,字文卿,1913 年生。高小毕业后,与父母、大哥在家务农,后到济南一家印刷厂打工。1938 年秋后,在二哥张贻荣的引导下,投奔大峰山革命根据地,走上革命道路。起初被分配到长清县委创办的长清时报社任文印员,后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1940 年,选调到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干校结业后,被分配到泰西专署工作。1942 年3 月,任长清县耀南区副区长。1943 年4 月21 日,张贻昌等4 人到大刘庄执行任务,第二天早晨,由于叛徒告密,被东辛庄据点的五六十个伪军包围。他藏到一个地瓜窨子里,被敌人发现,敌人向里扔手榴弹,放柴火, 用火烧。张贻昌身陷绝境,仍不住还击敌人,最后无法脱身,饮弹自尽。
张爱华是张贻昌之女,也是“一门三英烈”的唯一后代,从小由国家抚养到高中毕业。1984 年,为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她同爱人张正新(张耀南县长之侄)、养母鞠玉香(张贻祯烈士遗孀)一起,在崮山区公所资助下,在“一门三英烈”墓前兴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1997 年,纪念碑被长清县命名为首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门三英烈”纪念碑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07 09:28:2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