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万里故居) 位于州城街道桂井子居委会路东。万里故居占地面积2200 平方米,建筑面积430 平方米,共有房屋17间,总体布局分为西院、东院,东院北面为菜园及柴棚。1985 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东平县工委纪念馆位于万里故居北侧,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 平方米, 由序厅、星火东平、丹心热土、春秋万里四个部分组成,以图片、资料和实物陈列等形式,全面展示东平工委的创建和革命斗争历程。
1934 年夏,中共济南市委书记赵健民到东平西部地区活动,并到八区张官屯村, 通过同学董临仪联络部分进步青年,在他们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学说,扩大共产党的影响。1936年7 月,共产党员万里从曲阜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东平,以教学为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1936年9 月,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在东平九区戴庙小学建立了中共戴庙支部,高明宇任书记,蒋典印任副书记。翌年1 月,万里首先介绍校长田子珍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四月间又介绍张绍虞、展玉璋(展庆琨)、高明旭(高思亮)、王瑞甫、夏环吾、解抑峰、刘灿军等入党。7 月,万里又介绍于林甫、孟子明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在东平活动的党员已达24 人,他们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创建中共东平地方党组织的条件已成熟。1937 年10 月,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正式建立中共东平县工作委员会,县工委在万里家中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万里任书记,于林甫任组织委员,孟子明任宣传委员。从此,东平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有了正确统一的领导。
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纪念碑
中共东平县工委纪念馆牌坊
1992 年,东平县委和州城镇党委在原址修建了县工委纪念馆,占地面积360 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大门、院墙和大厅一座。院内红砖铺地,青松花草相映。大厅建筑面积160 平方米,共5 间,当中3 间为党员活动室,东、西各一间分别为图书馆、陈列室,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田纪云为该馆题写匾额。2007 年,东平县委又立纪念碑一座,辟为党史教育基地。2010 年3月,东平县委、县政府对工委旧址(万里故居) 进行了重新规划,对万里旧居进行了场景复原,并建设了工委纪念馆,2011年6 月22 日建成开馆。
东平战役遗址 位于州城街道办事处驻地。1937 年12 月25日,日机轰炸了东平县城(今州城街道办事处驻地),炸毁房屋26 间,炸死炸伤百姓30 余人,使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弹痕累累,血迹斑斑。日军占据东平县城期间,不断推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实行惨无人性的“三光”政策。1945 年5 月,冀鲁豫军区决定以一、八、十一军分区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及第九军分区骑兵团一部,发动解放东平县城的战役。第八军分区部队为中央纵队,在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副司令员何光宇指挥下,负责攻克东平县城。5 月17 日24 时发起攻击,经3 天激战,于20日10 时取得了全面胜利,共歼日军第九独立警备大队的一个小队32 人,俘虏日军顾问及士兵4 人,歼伪军2000 余人,缴获迫击炮l 门、掷弹筒11 具、轻重机枪35 挺、步枪2000 余支、汽车1 辆、战马30 余匹、粮食数百万斤、弹药及其他物资甚多。在此次战役中,东平县出动500 名武装民兵、800副担架、3000 余名民工投入战斗,有效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行动,出色完成了支前任务。战斗结束后,东平县委发动万名民工,扒毁了东平县城的部分城墙,拆除了敌人经营多年的碉堡工事等,当地群众向作战部队献上书有“人民大救星”的锦旗。2007 年,东平县委为纪念此次战役竖立纪念碑一块。
东平战役纪念碑
李耀珍烈士墓 位于东平街道龙山屯村北。烈士墓呈圆锥形,整体用水泥混凝土浇注。墓前有一块墓碑,上面刻“革命烈士李耀珍暨夫人刘氏之墓”。
李耀珍, 男,1905 年生, 东平县大羊乡龙山屯村人。1935年初级中学毕业后,到后亭村教书,1937 年转到龙山屯村小学教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任三区区委书记,同年9 月,当选为三区抗日区长。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经常昼伏夜出, 阻击敌人,袭击日伪据点,为三区的抗日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1940 年8 月18 日,李耀珍去清水坦小学参加党的秘密会议,次日拂晓,被三区伪区队包围被俘。在重刑下,他宁死不屈,敌人引诱其妻劝说丈夫投降,他向家属表示,决不背叛祖国, 背叛人民!1941年1 月2 日,在县城北门外慷慨就义,时年36 岁。
无盐惨案遗址 位于东平街道无盐村。1938 年8 月17 日,驻兖州日军一个中队200 余人,伙同投敌的原国民党鲁西南民团卞长久团800余人,经汶上侵至东平,接着进攻县城,国民党东平县政府稍加抵抗后弃城而逃,东平县城沦陷。日军占领东平县城后,首先强化对县城的统治,接着向四乡扩张,不断出动“扫荡”,制造了许多惨案,无盐惨案就是其中之一。1939 年4月21 日,日军及汉奸队几百人, 从汶上县城出动,席卷北上,从后亭村过河后直扑无盐村。早晨10 点左右,日军、汉奸闯入无盐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用各种残忍手段杀死普通百姓8 人,烧毁房屋600 多间, 抢掠财物不计其数。
2007 年12 月,东平县委为记录日军这一暴行,在无盐村竖立纪念碑一块,作为党史教育基地。
李耀珍烈士墓 ( 摄影 杨福中)
无盐惨案遗址 (摄影 杨福中)
罗荣桓办公室旧址 位于东平县城东南5 里处的无盐村侯延玉家堂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两次率东进支队进驻东平县无盐村。罗荣桓第一次进驻无盐村是1939 年3 月8 日中午,9 日下午移驻林马庄。3 月8 日到达无盐村后,师部办公室设在侯延玉家的堂屋里。晚上休息时, 警卫员抬来一张床让罗荣桓用。罗荣桓问:“这张床是哪里来的?有人用吗?”警卫员说:“是这家老太太用的, 老太太到邻居家休息去了。”罗荣桓说:“那怎么行!我有办公桌就可以了,床还是抬回去吧。”警卫员只好把床抬了回去。罗荣桓第二次进驻无盐村是在1939 年5月12 日肥城陆房战斗突围后。此时东进支队、津浦支队、六支队一部及地方党委机关在无盐村胜利会师,并召开庆祝陆房战斗突围胜利大会。这次停留时间较长,大约有20 天,师部办公室设在侯延玉家堂屋里。第一次离开无盐村时罗荣桓忘在办公室抽屉里一盒香烟,侯延玉的父亲发现后把香烟包好,一直放在侯延玉母亲的柜子里。罗荣桓接过送还的香烟后哈哈大笑,连声说: “山东人是直!真是直!来,大家吸。”罗荣桓给在场的人每人一支,剩下的递到侯延玉父亲手里,笑着说:“这几支归你,我还要奖你一盒。” 2007 年,东平县委在此竖立大理石纪念碑一块,作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半倒井惨案遗址 位于东平街道半倒井村。该村在当时是一个仅有21户135 口人的小村,国民党冯寿鹏部一个连驻扎在该村。1939 年1 月7 日8 时许,驻东平县城的日伪军100 余人,分乘5 辆汽车到三区宿城一带“扫荡”。前面的3 辆汽车行至半倒井村附近,遭到冯寿鹏部袭击,被击毁汽车2 辆,死伤10 余人。日军立即架起机枪、小炮还击,迫使冯寿鹏部的连队撤出战斗。日军进入半倒井村后,大肆报复,屠杀无辜村民17 人。2007年,东平县委在此立纪念碑一块。
半倒井惨案纪念碑 ( 摄影 杨福中)
陈乐航烈士故居 位于东平街道古台寺村中。陈乐航,原名李广汉,1918年生, 东平县东平镇古台寺村人。1939 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 年任二区抗日区长。他深入敌人控制薄弱的村庄,发动群众,建立农会、妇救会等抗日群众团体,经常带领抗日区队到日伪据点附近活动,有时袭击敌人, 有时向伪军喊话,宣传抗日民主政府的政策,瓦解伪军。1942 年下半年至1943 年底,伪军投诚30 多人。一次,向花篮店据点喊话后,当夜有3 名伪军投诚。1944 年12 月,抗日县大队在芦泉屯与日伪军遭遇,他带领二区区队, 配合县大队向敌人发动了猛攻,毙敌12 人,俘敌10 人,缴获机枪2 挺、步枪20 余支。1945 年3 月20 日晚,他带领13名同志在双塔村召开干部会议,被敌人包围。由于敌众我寡,三次突围未成,负伤被俘。敌人以高官厚禄诱惑劝降,他丝毫不为所动。敌人用酷刑摧残,使他遍体鳞伤,上肢折断,他仍坚贞不屈。后在平阴县城南门外被敌人用铡刀铡为三段,壮烈牺牲,时年27 岁。2007 年,东平县委在陈乐航烈士故居立纪念碑一块,作为党史教育基地,碑文记述了他的英雄事迹。
陈乐航烈士故居
东进支队司令部旧址
东进支队司令部旧址 位于接山镇常庄三村。抗日战争时期,常庄是一个几千口人的大村庄,周围筑有4800 多米长的寨墙,设有东寨门、西寨门和南寨门,北面的马山也被圈在寨墙内。站在马山山顶眺望四周,一览无余。1939年3 月,根据中共中央“依山(泰山)傍湖(东平湖)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东进支队挺进泰西。3 月4 日,师部及部分主力部队进驻东平四区常庄村,司令部设在颜景瑞家大院里。颜家大院南北长40 米、东西宽40米,大门朝北,门有铁皮包裹,十分坚固,院墙东面是大水坑,直通村外赵家林。司令部办公室设在大门东侧的3 间堂屋里,此屋为石头墙、青砖檐,略微起脊,木梁木檩、芦苇盖顶,门窗也比当时的普通民房宽大,当时在本村属上等房屋。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等在此办公,陈光同时居住在这里。罗荣桓居住在司令部以西的颜承灿家。东进支队司令部驻扎在常庄约3 个月,在此期间,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并组织指挥了泰西地区的对敌斗争。东进支队进常庄当天,便与泰西地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 召开了泰西地区积极分子会议,罗荣桓传达了中共中央六中全会精神,阐述了我党的抗日主张,提出了建党、建军、建政,建立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以及建设泰肥、平阿、大峰山三大抗日根据地的要求,给泰西人民的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在对敌斗争方面,东进支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协同六支队,一举拔掉了东平五区后围村据点, 伪军38 人全部缴械投降。在东平四区香山反“扫荡”战斗中,代师长陈光亲临战场,指挥东进支队和六支队奋勇杀敌,毙、伤敌30 余人,粉碎了兖州、宁阳、汶上、肥城、东平5 县日伪军1000 余人的大“扫荡”。在东平五区郑海村,东进支队与六支队并肩战斗,将装备精良的东平县城日伪军击溃,日军小队长龙田被击毙。东进支队连战告捷,声威大振,极大鼓舞了泰西人民的抗日斗志,开创了东平抗战的新局面。2007 年,东平县委竖立大理石纪念碑一座,碑正面题刻“东进支队司令部办公室旧址”, 背面刻东进支队驻扎东平的经过。
一一五师后方医院旧址 位于接山镇山神庙村,共前后两个院落,有一个穿堂门。前面三间,石头墙体保持完好,房顶修葺过,内部保持原貌。后面为一处三合院,三间堂屋,东屋、西屋各两间,内部基本保持原貌。因时间久远,长时间没人居住,缺少必要的维护、保护措施。
一一五师后方医院旧址后院
山神庙村地处接山镇东北部的偏远山区,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三面环山,只有西面一个出口,易守难攻。1939 年5 月,日军从济南、泰安、兖州、东阿、汶上等地调集5000 余人及伪军一部“扫荡”泰肥山区根据地,企图消灭第一一五师主力和泰西党政军领导机关。11 日凌晨,第一一五师师部、第六八六团(缺第三营)、津浦支队、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部和中共鲁西区党委、泰西特委等党政机关共3000 余人, 被敌包围在陆房一带纵横不足10 公里的地区内。陈光命令部队迅速抢占陆房村周围制高点,凭险据守。当夜,陈光指挥各部队及党政机关分路突围,各部顽强反击,至12 日凌晨,各部队及党政机关均从敌军间隙中跳出包围圈,安全转移到东平县东部地区。为了收治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1940 年在现在的接山镇山神庙村设立了后方医院,院长肖斌(音)。当时陆房战斗中负伤的伤员大都在这里进行治疗、养伤,也有其他地方的伤员送到这里医治。伤员经过治疗后,就分散在村民家中静养。当时村民在三面的山上都挖有山洞,一有敌情,马上就把伤员运送到山洞里。后方医院医务人员在山神庙村经常走家串户,为老百姓查病治病,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林马庄惨案遗址 位于接山镇林马庄村。1937 年12 月25 日, 日军飞机轰炸东平县城,东平沦陷。1939 年4 月22 日,日伪军百余人包围了林马庄,未及逃出的3 名村民当即被日军用刺刀捅死。一小孩见状惊恐万分,拼命逃跑,丧心病狂的日军赶上抓住小孩,竟活活地摔死在街上。一老人吓瘫在地上,凶残的日军将其扔入火中活活烧死。这次惨案,日军杀害无辜村民5人,烧毁房屋76 间,抢掠衣物2200 余件、粮食5 万余斤、牲畜35头、大小车30 余辆,抢走、烧毁各类家具2000 余件,给林马庄村民带来深重灾难。2007 年12 月, 东平县委在该村竖立纪念碑一块,作为党史教育基地。
香山战斗遗址 位于接山镇徐坦村西。1938 年12 月,为加强山东抗日力量,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率东进支队由晋西挺进山东。1939 年3月8 日,主力部队由靳口东渡运河,进驻东平。3 月14 日到达东平四区的常庄,与泰西地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合。3 月16 日,兖州、汶上、宁阳、肥城、东平等县的日伪军1000 余人到东平“扫荡”。六支队司令员刘海涛、政委张北华率部在香山布防,阻击来犯之敌,进行反“扫荡”。17 日战斗打响, 经两个小时的激战,将敌军击溃,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此战毙伤日伪军30 余人,13 名八路军战士壮烈牺牲。战后, 13位烈士被安葬在香山之阳的山坡上(1965 年迁葬到东平烈士陵园)。香山之战, 鼓舞了泰西地区人民的斗志,将这一带的抗日斗争推向了高潮。2007 年,东平县委在遗址立纪念碑一块。
林马庄惨案纪念碑 ( 摄影 杨福中)
郑海战斗纪念地 位于彭集镇郑海村。1939 年3 月,八路军东进支队进驻东平, 为尽快打开东平抗战局面,派主力一部深入东汶边界开展游击战争。3 月22 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在团长陈伯衡率领下,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一部配合,在郑海与敌激战5 个小时,粉碎了日伪军300多人的“扫荡”。此战打死打伤日伪军数人,日军小队长龙田被击毙,致敌溃退。团长陈伯衡牺牲。2007 年12 月,东平县委组织部、东平县委党史办公室在郑海村立碑,并公布为东平县党史教育基地。
东平烈士陵园 位于老湖镇王台村西500 米处。陵园占地面积30余亩,建有展览室、陈列室、接待室各1 处,总建筑面积825 平方米。整个陵园分为瞻仰区、绿化区、服务区三大功能区。有高10.5米的牌坊1 座。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英雄雕塑,气势雄伟、恢宏壮观。
1958 年,东平县委、县政府修建烈士陵园,占地1 公顷。主体建筑纪念堂坐北面南,共5 间,正中3间存放着县长赵效三和于林甫、于光耀等86 位烈士的英灵,悬挂着烈士遗像和抗日战争以来为国捐躯的1263 名东平优秀儿女的英名录。纪念堂后有墓葬和墓碑。1985年,东平县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3 月,被列为县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2007 年,被列为东平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0 年, 东平县对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改扩建,规划设计了东平革命史展览馆,通过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形式,全面展示东平革命发展历程。陵园保存完好,满园松柏苍翠,花木葱茏, 庄严肃穆,清静优美。
香山战斗遗址纪念碑
东平烈士陵园
东平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 位于戴庙乡戴庙村。1936 年5 月,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董临仪到鲁西南地区了解党组织的发展情况,在济宁“山东省立八校师范学生乡村服务训练处”找到了在此参加集训的同乡万名理(万里),讨论了一些关于抗日救亡方面的问题,并发展万里入了党。同年7 月,董临仪又介绍东平九区戴庙小学教师蒋典印及管理员耿忠诚入党,还给失掉组织关系的高明宇接上了关系。9 月,董临仪、蒋典印又介绍东平七区解庄小学教师杨海岩入党。10月,杨海岩介绍进步青年杨启贤、任有刚、王一夫入党。同年冬,董临仪介绍张效仲、侯允贤入党。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共产党员发展到10 多人,建立地方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1936 年9 月,东平县第一个党支部戴庙支部在戴庙小学正式成立,高明宇任书记,蒋典印任副书记。党支部直接和山东省工委鲁西巡视员董临仪联系,直属省委领导。1998 年,戴庙乡党委在戴庙小学原址建纪念碑一座,碑正面为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后面题刻“戴庙 东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并记载了第一个党支部诞生的过程。
金山兵工厂遗址 位于戴庙乡金山村。1939 年冬季,鲁西军区为了独立自主地坚持抗日战争,解决游击战中的军火供应,在东平九区的大金山、小金山(今戴庙乡东金山、西金山)创立了自己的军事工业金山修械所。1940 年秋,鲁西军区金山修械所和冀鲁边区随军修械所合并,成立了金山兵工厂。全厂职工约250 人,岳胜任厂长,陈涛任指导员,下设修械所、独立机器排、迫击炮弹装配班、复制子弹班、刺刀班、翻砂制造手榴弹班。修械所住大金山,机械排住郭楼(今属银山镇),其他单位均住小金山。大金山村东面、南面皆环水,逢日寇“扫荡”,兵工厂可以迅速转移到东平湖内,十分便于隐蔽。当时的兵工厂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困难。修械所只有2 台车床、1 台手摇钻和老虎钳等简单工具。主要从事修理枪支、复制子弹、制造手榴弹,所复制子弹的弹壳都是从前方战场中捡收来的,所用生铁、铜料均在农村收购,所用火药由沿湖农民扫盐土熬成的小盐淋硝、青麻秆灰土方配制。在艰苦的生产条件下,兵工厂月产手榴弹500 多只,枪支随到随修。1940 年起,兵工厂开始生产地雷、枪榴弹,每月可分别生产300 多个。1940 年秋还试制成功“八二”迫击炮弹,每月生产60 多发。1941年,日寇开始对冀鲁豫平原根据地进行大规模进攻,抗日斗争形势空前严峻,日伪军还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为了兵工厂的安全,1941 年秋金山兵工厂西迁至范县根据地。2007 年,东平县委在此处立纪念碑一块。
东平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纪念碑
刘仲羽烈士墓 位于大羊乡清水坦村东北处的玉皇山之阳。原葬为土葬,1971 年建起新墓。新墓青砖砌成,长方形,长3.82 米、宽2.24米、高2.08 米,墓前壁上刻“泰西地区抗日总动委会主任刘仲羽烈士之墓”, 墓后面的青砖墙上镌刻“刘仲羽烈士永垂不朽”。刘仲羽,原名刘承翱,1914年生,大羊乡清水坦村人。1930 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1931 年12 月, 被选为济南学生代表,参加赴南京请愿代表团;1937 年12 月,由万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 年12 月, 任东平县委书记;1939 年一一五师在泰西期间,他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敌斗争, 使东平党的组织和地方政权都有很大发展;1940 年4 月,调任泰西地区总动委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编辑;9 月18 日,他到清水坦村参加东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召开的“九一八”事变纪念大会,动员群众抗战,次日凌晨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他施以重刑,他坚贞不屈,并写下“铁锁难锁革命志,愿将热血献人民。皮鞭棍棒何所惧, 誓把地狱翻转身”的豪迈诗词。1941 年1 月2日慷慨就义。
金山兵工厂遗址纪念碑
刘仲羽烈士墓
大羊惨案遗址 位于大羊乡政府驻地。1939 年5 月22 日傍晚,日军一部从平阴黄山据点出发,东去肥城县陆房一带寻找八路军踪迹。因为认定大羊村住过八路军,日军涌入村内, 挨家挨户搜查,见人就杀,共杀害无辜村民8 人,打伤10 余人,抢走财物不计其数,烧毁民房420 余间、树木上万棵,使这一带较为繁华的大羊村变成一片废墟。2007 年,东平县委为记录日军这一暴行,在该村立纪念碑一块。
芦泉屯战斗遗址 位于梯门乡芦泉屯村。1944 年冬,日伪军在东平境内进行疯狂“扫荡”。敌人一方面寻找东平县大队主力,企图予以歼灭;另一方面所到之处, 杀人放火,抢劫财物。一天上午12 点, 县大队侦察班班长刘庆亭报告,芦泉屯街上发现有日军40 人、伪军100 余人。县大队决定消灭这股敌人。根据战斗部署,二中队从芦泉屯围寨南方向北出击, 一中队从西南小寨门进入后沿着寨墙向北进击。遭到突然袭击的敌人乱作一团,100 多个伪军到处逃窜,日军有的向西门突围,有的负隅顽抗。向西门突围的日军有七八个被打死在西寨门洞下,其余日军一看从西门逃跑无望,便沿着围墙向北门方向逃窜。县大队一中队紧追不放,二中队迎头截击,经过20 多分钟的激战,除少数敌人逃跑外, 其余日军全部被消灭。这次战斗,缴获敌人掷弹筒1具、三八式步枪和子弹一大宗。战斗中, 战士王金发、常万君牺牲,朱吉剑负伤。战斗结束后,县大队迅速撤出,当日转移到三区尚庄村。2007 年,东平县委为纪念这一战斗在该村立纪念碑一块。
大羊惨案纪念碑 (摄影 杨福中)
芦泉屯战斗纪念碑 (摄影 杨福中)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10 09:53: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