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 位于夏蔚镇王庄村西的天主教堂内。1938 年11 月,为更好地指导创建沂蒙抗日根据地工作,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及四支队司令部由沂水县岸堤村(今属沂南县)迁往王庄村,主要机关驻王庄村天主教堂,其他机关分驻王庄、柳树头、葛沟、大战地等村。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12 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郭洪涛、张经武、黎玉为委员,郭洪涛任书记,程照轩任组织部长,孙陶林任宣传部长, 郭子化任统战部长,刘居英任社会部长。12 月27 日,为统一领导山东各地抗日部队,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王庄成立,张经武任指挥, 黎玉任政治委员,江华任政治部主任,王彬任参谋长。山东纵队的成立, 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武装由分散的各自为战的游击队,成长为在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成为发展与坚持山东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力量。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院 (摄影 郭其祝)
天主教堂大院共有房屋29 间,教堂1 座,附属建筑20 余间。其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陈列室4间,有实物展台7 个、展品11 件,分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王庄、创建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抗日战场的伟大胜利、各级领导的关怀4 个展区,展出各类历史图片119 幅;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陈列室3 间,有实物展台5 个,展出实物6 件、图板94 块;罗荣桓在王庄展室3 间,展出图板11 块。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下设的各重要部委也都有独立的陈列室。
1978 年1 月,旧址被沂水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 年6 月,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1 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云头峪村《大众日报》印刷厂旧址 (摄影 郭其祝)
《大众日报》创刊地 位于夏蔚镇王庄村、云头峪村。1939 年1月1 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创刊。编辑部设在王庄村王希安家,印刷厂设在云头峪村,总发行处设在夏蔚村。刘导生任社长,匡亚明任总编辑,马民任编辑主任,刘力子任营业部负责人,于一川任印刷所所长。当时的印刷所办公室、装订发行室目前尚存。1986 年,沂水县政府在云头峪村修建了《大众日报》创刊地纪念馆。1992 年6 月12 日,《大众日报》创刊地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旧址 位于夏蔚镇。1938 年3 月,中共中央决定“大量地、十百倍地发展党员”, 党员数量大幅度增加。11 月,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适应事业发展和抗日战争的需要,决定建立边区省委党校。校址设在沂水县岸堤村(今属沂南县),对外称军政干校分校。不久,边区省委迁往王庄村,随之边区省委党校迁至王庄村以南5 公里的夏蔚村。后改为中共山东分局党校,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兼任校长, 陈明任副校长,潘维周任教务主任, 张格心、穆林等任教员。1939 年初, 建立校政治部,潘维舟兼任政治部主任,设教育科、总务科、组织科。同年夏,调整机构,三个科分别改为教务处、总务处、政治处。10 月,郭洪涛赴延安,朱瑞任山东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陈明任副校长主持党校工作,穆林、宋竹庭、郝诚任专职教员。同年冬,日军又一次“扫荡”,党校从沂水县先后转移到蒙阴县和沂南县铁峪村一带。党校共办五期,培训学员千余人,壮大了山东的干部队伍,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东纵队指挥部旧址大门
(摄影 郭其祝)
鲁迅艺术学校成立旧址 位于高庄镇朱位村。1937 年抗战爆发后,为培养革命文化工作干部,在各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中都办起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团体。山东鲁迅艺术学校就是其中较著名的一所战地艺术学校,1939 年3月在沂水县朱位村成立,校长王绍济,政治协理员华楠,教员有杨荆石、臧仲文等, 设音乐、戏剧、美术3 个系。第一期招收学生150 人,男女兼收。后该校迁至宅科和麦坡村。八路军山东纵队党委抽调山东鲁迅艺术学校部分学员组成山东纵队宣传队,留下的100 多人组成鲁艺教导大队。1939 年反“扫荡”取得胜利后,鲁艺教导大队、山东纵队宣传队和战地服务团合并,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鲁艺宣传大队,历时8 个月的山东鲁迅艺术学校结束。
葛庄村北伏击敌人处 (摄影 韩中专)
葛庄战役遗址 位于沂水城西北15 公里的沂河北岸。1944 年8月20 日,由沂水县窜至莒县的日伪军,在滨海地区遭到八路军打击,不得不掉头回窜。鲁中军区决定在葛庄设伏打击敌人,由鲁中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孙继先组织实施。葛庄伏击战基本歼灭日军草野清大队,击毙日军300 余人、俘虏31 人,毙伤伪军1000 余人、俘虏367 人,缴获部分轻重武器及大宗物资。这次战役是山东八路军继鲁西梁山战斗以来,又一次在运动战中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重要战役。葛庄战役后,沂水境内无敌踪,沂水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旧址 (摄影 韩中专)
鲁迅艺术学校成立旧址
梭峪遭遇战遗址 位于诸葛镇梭峪村。1939 年6 月10 日,转移途中的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及其警卫部队纵队特务团,在沂水县梭峪村与“扫荡”的大股日军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后来在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两个连的支援下,打退了敌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等机关人员当晚在上下胡同峪村集中,村民们把新熟的麦穗煮给机关部队人员当饭吃。第二天,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总结了这次转移与作战的教训,批评了少数机关人员遇敌时的惊慌失措。郭洪涛与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和各部门、各机关负责人讨论后决定,将非战斗人员就地疏散,以适应游击战争的要求。
歪头崮战斗遗址 位于诸葛镇张耿村南。1943 年2 月26 日,日伪军3000 多人对沂北、沂中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当时,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与兄弟部队正在沂河一带执行任务。接到敌情报告后,二连在副营长徐福带领下迅速集合,跑步横穿沂博路来到沂河东岸。此时日军已逼近,营连领导研究后决定部队上山。大家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村时,日军都已到位。此时,日军飞机发现了正在山沟里转移的部队和老百姓,便俯冲下来投下几颗炸弹,大批日军向爆炸点蜂拥而来。这时,二连遇上了由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两位营领导决定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阻击日军,掩护兄弟部队和老百姓突围转移。这支仅有85人的小部队迎着敌人冲过去,把日军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其他部队和老百姓安全脱身。他们边打边撤,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歪头崮上。
梭峪遭遇战遗址 (摄影 韩中专)
歪头崮是一座石山,海拔300 米左右,北面坡度较缓,东、南、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山顶比较平坦,面积有数百平方米。官兵们撤到这里后已没有退路, 他们决定先固守,再寻机突围。敌人在山下对二连阵地形成了两道包围圈,在张耿村南边的场院上架起了山炮,首先发射毒气弹,然后开始第一次冲锋。二连战士在弥漫的毒烟中英勇射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日军用山炮、迫击炮、掷弹筒一起轰击,持续近1 个小时,二连官兵伤亡惨重。营连领导决定组织突击队发起反冲击进行突围。日军用机枪实施拦截射击,阻断了突围队伍,只有营长带着几个人冲下了山,其他官兵又撤回山头阵地。冲下山去的突击队经血战突破了日军的第二道封锁线,到达沂水河边时,只剩下右腿负伤的营长和通信员了,两人最后英勇牺牲。留在山上的二连官兵与敌人拼杀之后,只剩下几个人,且已弹药耗尽。身负重伤的三排排长孙现明一面命令七班班长李兴诗带领大家突围,一面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刚冲上来的几个日军同归于尽。李兴诗和最后几名战士跳下了悬崖。三排七班副班长亓荣友跳崖后奇迹般生还,并几经辗转回到部队,报告了此次战斗情况。
在这次战斗中,除 3 人突围、1 人跳崖生还外,其余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后, 村民们将81位烈士遗体统一安葬在了诸葛镇的张耿村,树起一座石碑,名为“张耿烈士林”,碑文记录了战斗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张耿烈士林修筑了围墙, 1986 年又重修了砖石院墙,成立了管理处。1979年,张耿烈士林被批准为县级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歪头崮战斗遗址 (摄影 韩中专)
仙姑顶战斗遗址 位于沂蒙风情旅游景区南墙峪村东南1 公里处。1942年秋,日军对沂蒙山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10 月28 日,鲁中军区后勤处和一部分抗大学生、当地政府机关人员,及新一一一师起义的部分人员,在转移到仙姑顶时与敌军相遇,激战一天,打退敌军多次围攻。晚上8 点,鲁中军区后勤处和新一一一师部分人员胜利突围。战斗结束后,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组织群众掩埋了烈士遗体,并立碑纪念。
对崮山战斗遗址 位于沙沟镇对崮峪村西的对崮山顶。1942 年11月2 日拂晓, 驻沂水城、东里店、大关等地日伪军8000 余人,在空军和炮兵配合下,对沂北地区拉网“扫荡”。山东战工会、山东军区、鲁中二军分区等机关工作人员和第二军分区一团、山东军区特务营及国民党第五十一军第六七七团九连、军部炮一连、海军陆战队等1000 余人陷入重围。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王建安命令各部迅速抢占对崮山顶,凭险据守,掩护机关突围。敌军出动飞机配合骑兵、步兵、炮兵接连发动10 余次攻击,均被击退。坚守到黄昏, 领导机关顺利突围。经一天激战,军区特务营只剩下14 人,在敌人冲上来时,砸毁武器集体跳崖,后严雨霖等8 人生还。第一支队一团团长刘毓泉、政委王锐、政治处主任张圣符及该团数百名指战员壮烈殉国。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伤亡较大。突围中,山东战工会秘书长李竹如、二地委组织部长潘维周牺牲,山东战工会主任黎玉负伤。此战毙伤敌人500 余人, 粉碎了敌伪的“扫荡”,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有400余名将士为国捐躯。
1944 年,在对崮山东麓修建了烈士墓,为传统土墓葬形式,高3米、周长35 米, 墓前立高1.4米的石碑。1956 年,在墓外围用石块修筑了边长20 米的正方形围墙,重新刻立高1.1 米的纪念碑。1990 年9 月,沂水县政府立带有墓志铭的大理石石碑。2009 年,对墓地进行整修,砌砖混结构的围墙并安装铁门。1980 年5 月,遗址被沂水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姑顶战斗纪念碑 (摄影 韩中专)
沂水革命烈士陵园大门 (摄影 郭其祝)
沂水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沂水县城西北15 公里处的跋山西麓。陵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有262 座烈士墓,129 座碑碣。陵园内建烈士纪念堂1 座,堂内高悬4531 名烈士英名。左右两面陈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革命战士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画面。
王庄烈士陵园 位于夏蔚镇王庄村西。建于1945 年5 月,占地面积近9000 平方米,内有烈士墓300 座。迎门矗立着纪念碑,上书“浩气常存” 四个大字。
杨庄烈士陵园 位于杨庄镇北山前,建于1944 年。陵园南北长33.5米, 东西宽26.5 米,总面积888 平方米, 围墙为砖砌花墙,大门东开。大门上额石刻“抗日烈士墓”,园内有烈士墓56 座,纪念碑36 座,碑上大都刻有“抗战到底”“还我山河”“青史流芳”“名垂千古”等字样。所葬烈士多数是在这一地区的沈刘庄、井邱、大庄坡、张家石岭、杨林、毛家庄、东莞、小河和涝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其中有攻打涝坡据点时牺牲的鲁中军区第一团一营营长包汉元。1988 年6 月,陵园被沂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11 10:03: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