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战遗址,见证血与火的历史
2018-01-06 11:38:21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泰顺抗战纪念碑。 眎眎 摄

  1937年8月21日,在中共浙南党组织的影响和推动下,孙绍奎、胡景瑊等在温州城区成立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至次年夏,团员发展到8500多人,成为浙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抗日团体。图为成立旧址——原温州籀园图书馆。 资料图片

日军在温州城区翠微山构筑防空洞。图为防空洞入口处。 资料图片

  泰顺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瓯网记者 缪眎眎 报道组 虞佳琳

  在泰顺县罗阳镇万罗山北麓,有一座青石材质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碑前还跪着大汉奸汪精卫、陈璧君两块石像。清晨时分,上山锻炼的人络绎不绝,经过纪念碑底下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放缓脚步、肃然起敬。

  “正是当年他们的浴血奋战,才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生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真是应了‘泰顺’二字。”8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这座纪念碑前,听到今年86岁高龄的吴崇宾老伯感叹了这么一句。

  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吴老伯,就住在万罗山附近的一户农家中。“小时候听大人说,这座纪念碑是1938年7月7日建的,为的就是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们。”

  那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泰顺多山地,且交通闭塞,是温州乃至浙江的后方基地之一。战争虽然没有太多波及这个地区,但满腔热血的泰顺人民依然积极投身到抵御外敌的队伍中去。据相关史料记载,出生在泰顺县雅阳镇东岭乡国岭村的王维亮,20多岁时弃笔从戎,毛遂自荐到了嘉兴,组织当地有志青年奋起作战。不幸的是,他们被日军俘虏。面对日军的最后逼降,王维亮视死如归:“我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怎能降你倭寇!”

  为了纪念像王维亮这样英勇就义的抗战义士,泰顺人民就在当时县城的兴盛之地建立这座纪念碑,并邀请当地有名的教育人士许笃仁为其题字。

  虽然几经风霜,但纪念碑上的题字依然遒劲有力,仍可见题字者心中的激扬。泰顺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陶汉心告诉记者,许笃仁是泰顺县横坑乡人,曾在北京大学做过助教,后来在罗阳小学、温州中学等学校任职。“当时的国民党泰顺县党部再三邀请他写门牌。谁知,许笃仁交上去的字却非常潦草。他说,为纪念碑题字的意义重大,其他事不能与此相提并论。后来,因为这件事情,他多次遭到打击报复,连他创办的学校也在一个月内被勒令停办。”

  1985年11月25日,纪念碑被列为泰顺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泰顺县罗阳镇政府直接管辖。1990年,由于纪念碑遭受自然因素等影响,泰顺县政府便拨款4万元,由当地老人协会出面,重新进行了修缮。北城社区书记林志亮说,他们经常组织人员在纪念碑附近拔除杂草、打扫卫生。“以前,温州市区松台山、华盖山、中山公园、人民广场共建有4处纪念碑,如今都已经消失。我们会尽自己所能将它保留下来,给后人留下一处可供祭奠英雄的场所。”

  临走时,天空飘起蒙蒙细雨,再回首,高约5米的纪念碑昂首伫立,仿佛正在默默述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提醒后人铭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岁月。

  致敬,英雄!

  翠微山日军防空洞

  温州日报记者 张琳

  凉风习习,林荫蔽日,翠微山烈士陵园中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当人们满怀敬意地瞻仰着烈士纪念碑、怀念着为保卫温州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时,鲜有人知纪念碑北首下方的山坡上,还保留着当年日军使用过的山洞遗址。

  据史料记载,翠微山日军防空洞呈东北—西南走向,洞口宽约1.5米,高2米,长80米,洞中间部分宽敞,可容纳数十人。这是1944年至1945年间温州第三次沦陷时,日军强抓民工挖成的,是侵占温州的军事设施之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防空洞在纪念碑底座北首,面朝瓯江,洞口已被铁门锁住,如今铁门也锈迹斑斑,周围植株茂盛,不仔细看很容易被忽略。

  周边居民,对日军防空洞的情况一无所知。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一位姓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翠微山日军防空洞并未被列入文保单位,因此无法根据相关条例来进行保护,关于防空洞的确切历史如今很难考证,只能作为信息点记录备案。

  鹿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日军入侵鹿城暴行纪实》一书中,记载了日军军用防空洞的历史。当年,朝西南向的洞口放着三只装满泥土的竹篓作为掩体,机枪就架在上面分别对准西南太平岭坳口、五仑头、瓯江,再与一条战壕连接,成了日军把守温州城区西大门的一处集存放武器弹药、制高防守抗击、空袭防御的重要工事。

  如今,当年的参与者、知情人,大多或故去或离散,辗转多次,记者方从鹿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岳松处获得当年亲历者的口述资料。

  2007年收集的抗战亲历者口述史料中,林银余、徐源弟等老人说:“1944年9月至1945年6月,日军有一个排,约三四十人驻在翠微山玉皇楼。1945年4月中旬,国军二十一师一个连队得知翠微山玉皇楼只有一个排的敌军时,决定攻上去……日军利用翠微山制高点的防空洞和战壕作为掩体,向国军发起猛烈扫射,国军被打死30余人。”

  另有郑进升、林茂源老人也讲述了当时的情形:“当年被日军杀死的4具国军尸体就扔在翠微山北首山脚的五仑头路旁,尸体四周长着青草,压着的地方没长草,于是出现了四个‘人形’,我们后来每次路过那里都感到毛骨悚然。”

  2007年,温州市政府改扩建翠微山烈士陵园时,将这个防空洞背上用钢筋混凝土予以加固,在砌陵园北侧墙体时,留下拱形洞口,作为遗址予以保留,以警示教育后人。

  杨府山战壕

  温州日报记者 叶凝碧

  1944年9月9日,在温州第三次遭到沦陷期间,日军在杨府山的北山坪上筑起约3米见方的石砌露天碉堡,并从碉堡下挖防空洞,洞壁由毛竹和木柱订成,通往东北方向。在碉堡100多米下方的山坳处曾是一座日军食堂,为驻在此处的10多名敌兵供餐。

  如今登上杨府山顶,战壕遗址只能分辨出基本形态。从插放旗帜的观望台往南走向的小路右侧,有一处壕沟,因为杂草覆盖早已看不清了。出于对市民的安全考虑,环形战壕西侧被铁丝网拦住。

  鹿城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岳松曾在2007年普查过杨府山。他说,当时的山顶因为经历过火灾,并没有杂草丛生的情况,可以从仅剩的遗迹中看见8条横向战壕,每条两端各设有射击口。据他的回忆描述,围绕东南小山有连接战壕,外延2米左右,并设东南西三处射击口,分别对准上山的山路和山下。从南战壕至南山尖,高约七八米。东南山尖北侧仍保留有一处防空洞。在西首战壕边沿分别设有射击口,对准现在的鹿城实验中学、江滨一带。从北山坪通往南山坪的第4条战壕处,仍保留有一处1米多深的战坑。

  为了追溯温州第三次沦陷时杨府山上发生的陈年旧事,记者从《日军入侵鹿城暴行纪实》一书中了解到了历史片段。2011年3月12日,李岳松采访了当时已有90岁高龄的吴金生。据老人回忆,在1944年11月间,他家就住在杨府山附近的山下村,而日军就驻在杨府山顶。某天,吴金生和阿公等5人,到杨府山上砍自家栽种的松树枝。就在他们即将把松枝砍光时,被日军误以为想暴露军事设施,迅速遭到盘问。此时,一名村民因为害怕,混进了附近做坟墓的工人里。人数的改变立刻引起了日军疑心,将吴金生等人绑在了松树桩上,不但在他们脸上反复打了十几个耳光,还用毛竹、石块砸,将他打昏了过去。

  当吴金生等人被日军抓住的消息传到村里后,保长、乡长带着翻译一起上山向日军求情。一番恳请后,日军队长总算答应放人,却提出了清洗日军洗浴桶、打扫日军食堂、鞠躬这三个条件。事后,吴金生等人从南面山岭小跑回家,在家医治了一年才康复……

  杨府山公园物业处的工作人员说:“从去年5月份接管杨府山管理以来,一直希望相关部门能开发恢复这片遗迹。现在的山路是绕过壕沟铺建的,并没有破坏遗迹。”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也曾多次提出维护建议。

  这些残存的抗战遗址如今被草木覆盖,或许有一天会被人们彻底忘却。但是亲历者的故事,即使穿越70多年的时光仍传递着那一份刻骨的屈辱和痛苦……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1-06 11:38:5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嵊州市党史陈列馆及烈士陵园

下一篇:长乐革命烈士纪念碑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