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抗战胜利后光复的大都会之一。各军为崇德报功,先后在广州东郊建设阵亡将士纪念建筑。这些纪念建筑沿先烈路、广汕路一线分布,分别为二望岗五十四军公墓、麻鹰岗粤桂海军抗战纪念碑、马头岗新一军公墓、牛眠岗第七战区抗战纪念碑,以及早年已建成的沙河顶十九路军坟场、云鹤岭空军坟场。
这一系列的纪念建筑群跨越了“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起到广州光复(1945)的十四年,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独特的铁血景观。而新一军公墓,堪称是其中的巅峰之作。
▲在马头岗回望墓园的全景
新一军是全副美式装备的精锐之师,荣膺印缅抗战、接收广州的功勋,其公墓规格自是不低。孙立人曾三度乘飞机勘察,最终择定沙河附近、白云山麓作为墓园基址:“其地前带沙河,后依云山,东北为第一师阵亡将士墓园,十九路军沪战殉国官兵公墓在其南,其西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及朱执信廖仲恺诸先生之兆在焉,诸烈士得与革命先辈比冢长眠,忠骨名由,而垂不朽矣。”
新一军公墓的设计者为过元熙,墓园建有门坊、玉带桥、纪功亭、纪念塔等主要建筑物,规模至为宏大,堪称糅合中西建筑神髓的典范。
▲墓园门坊新旧对比,原为孙立人题“顶天立地”、“英魂长存”,后改蒋介石题“顶天立地”、“震古铄今”
新一军公墓的门坊,为简洁的方柱式营门设计,左右方柱上方为题字,其内侧为两座新一军士兵浮雕。由较早期的墓门照片可见,方柱上的题字原本是孙立人所题“顶天立地”、“英魂长存”,在墓园落成之前才被更换为蒋介石的“顶天立地”、“震古铄今”篆书题字。
在马头岗回望,能更清楚地看到墓园的布局。
墓园原为白云山南坡的荒丘,经新一军动用日俘平整土坡,使之成为一片空旷的平地。当时,墓园的门坊、纪功亭和纪念塔均在同一水平面的中轴线上,纪念塔后便是马头岗。白云山的溪水注入水渠环带墓园,其上建有三座玉带桥。纪功亭位于玉带桥之后,悬挂着蒋介石所题“勋留炎徼”和孙立人所题“浩气长存”的牌匾。
▲墓园内的玉带桥、纪功亭旧貌。向南远眺,可望见沙河镇以及十九路军坟场、朱执信墓园
墓园的东侧是墓地,西侧为葫芦塘和园林。早年,围绕墓园内有一座还是两座纪念亭曾有过争论,根据左右对称的建筑美学,一般认为墓园中轴线上已有一座纪功亭,便不可能再有第二座。然而从高清的墓园全景照片来看,墓园东侧墓地的边缘确实还有一座略小的亭子,这也许是一座安放墓志铭的纪念亭。
纪念塔为四柱构造,象征着新一军“义勇忠诚”的军训,塔身立于一巨型十字基座上,与墓园门坊两边门柱上的“义勇”、“忠诚”四字遥遥相对。巧妙的是,从纪念塔内部向上仰望,四条巨柱构成一个铁十字勋章的轮廓,可见设计者融汇中西,赋予了纪念塔双关的纪念意涵。
▲四柱纪念塔正面原貌,以及新一军军徽造型的铜鹰
纪念塔正面的青石碑上有一座约2.4米宽、高3米的振翅铜鹰,以印缅战场发射后所留的1600多斤炮弹壳铸造而成。青石碑上大书“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十六字,落款为孙立人。纪念塔的塔脚镶嵌着多块方形石碑,似应为阵亡将士的芳名录。
墓园设计布局简洁典雅,却不失历史的厚重感。孙立人所撰写的挽联,或许正是当年墓园的真实写照——
“立马望南方,故垒迷离,每怀野火残烽,战血长随伊水碧;提师归故国,疮痍满目,忍看孤儿寡妇,忧思独共白云深。”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5-06 17:05: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