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全长4公里,在倾斜角度约60度的斜坡上,连续的“S”型拐弯道路顺山势而建,以其雄、奇、险、峻堪称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它是一条抗战公路,也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
二十四道拐始修于1935年,由当时被誉为“公路巨子”的工程师邹岳生领队进行勘测、设计、施工,以碎石铺就而成,1936年竣工,是滇黔公路的必经之路。据二十四道拐研究专家陈亚林介绍说,修筑公路时,其所在县城所有能够出动的劳动力几乎全部出动,甚至能拉能驮的牲口也全部上阵。
民国时期著名工程师邹岳生
二十四道拐因其地处战略要塞,是二战期间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其战略意义与作用非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的接连失利,日军切断了国际援华物资通道。美国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后,必须经过二十四道拐才能到达当时中国的大后方“陪都”重庆,并转运至各前线战场。滇缅公路被毁于战火,美国援华的大量物资只能通过驼峰航线抵达昆明,其后须经二十四道拐以汽车运输才能送到重庆。这些物资总量远远超过滇缅公路的运输量,因此二十四道拐对抗战的贡献甚至超过了滇缅公路,可以说是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被誉为“抗战运输生命线”。
然而,这一条蜿蜒曲折的“生命线”,其命运也一样的曲折坎坷。它曾因美军随军记者广泛报道宣传而闻名世界,也曾因具体地点不详,而成为一条隐没在群山间的“无名英雄路”,默默无闻地在贵州晴隆的崇山峻岭中“沉睡”了半个多世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中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在滇缅公路中断后,为了打破中国被封锁的局面,史迪威提出从印度雷多修筑公路至缅甸密支那,并接通滇缅公路。经过盟军艰苦努力,终告完工。1945年,第一批由美军驾驶的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到达重庆,蒋介石为此特别发表《中印公路接通的意义》的讲话,他将中印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作为一种奖赏与鼓励。当时的传媒通常把从印度雷多经缅甸密支那、昆明、贵阳至重庆的所有公路称呼为“史迪威公路”,晴隆二十四道拐由此成为史迪威公路的一部分而载入史册。数十年来,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一直被认为在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的某个路段。究竟在什么地方?众人皆语焉不详。由于1941年以前晴隆县名为安南县,“安南”又为当时的法属殖民地越南的古称,两者相混淆,让人觉得二十四道拐可能是在越南境内,这更给后来人们寻找二十四道拐蒙上了一层迷雾。
直到2002年,二十四道拐才在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的探访下确定其方位。戈叔亚是云南人,他花了8年时间,走访了许多历史学家和抗战老兵,足迹踏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并把目光转向缅甸、印度,却始终一无所获。他偶然得知二十四道拐公路在安南,而这个“安南”就是贵州省晴隆县的旧称。最终,他经过实地考察认证,用不容置疑的图文资料证明了尘封57年的二十四道拐就在贵州省晴隆县境内,终于揭开了二十四道拐公路神秘的面纱。
责任编辑:李艳萍 最后更新:2020-06-08 16:46: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何应钦故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