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追寻抗战遗迹之抗大:80年前,中国“最贫寒”的大学
2017-10-31 14:22:30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华商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前言:2015年5月9日—9月4日,118天,100余个整版,华山论剑西凤酒携手华商报,为您全方位展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行走活动于5月18日正式开始,之后七天时间,“遗迹寻访团”从西安一路北上,寻访洛川会议纪念馆旧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晋陕绥抗日司令部旧址等,重温当年全民族、全陕西金戈铁马、抗击日寇、重整河山的艰苦而伟大的历程。

  第一路寻访活动于5月24日结束,第二路寻访将于6月1日启动,这期间,我们将回顾寻访过的一些地方,补充一些珍贵史料,为您完整地再现当初那段历史。

  今日,为您推出《抗大:80年前中国“最贫寒”的大学》。这所学校创建之初,谁也想不到,1949年,从这里走出的诸多教师、学生,竟然站在了天安门的城楼,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开始。

华商报A版整版报道

  “争抢”全国青年知识分子

抗大旧照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并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20日,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又称中国抗日军政大学)。

  现存一些抗大招生广告显示,当时抗大招生条件非常宽松,只需“愿意抗日救国;年龄在18-28岁;高小及同等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

  据曾经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负责招生的王邦屏回忆,“1938年五六月间,我们每人每天接谈大约七八十人。投靠的学生、青年络绎不绝”,“根据中央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参加革命队伍的指示而放宽了尺度,基本采取了来者不拒的政策”。当时中共中央有关负责人认为“谁抢到知识分子,谁就取得主动权,谁就能取得胜利”。

  “这里有共产党员,有国民党员,有信基督教的,也有信佛教的……”、“这里有思想的自由,听说过去墙报里说的只有一套,以后你们什么都可以写,只要是抗日的……”——这是1938年7月,针对抗大学员来源复杂、问题不断的现状,毛泽东特地对全校教职学员作的一场题为《抗大民主问题》的报告部分内容。这个讲话当时在抗大产生了强烈反响。

  “抢”学生与“留”老师密不可分。曾在抗大担任教员的杜平斋在《抗大任教十年》里写到一个细节,“我的近视眼镜打碎了,组织上就托人到敌占区济南给我配了一副眼镜……我非常感动,因为当时我还不是党员,是一个非党知识分子。”

  开国上将李志民在回忆录《革命熔炉》里这样评价抗大:“当年抗大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于是,华侨、留学生、名门之后、外国人也陆续慕名而来。辛亥革命元老黄兴的儿子黄鼐、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袁世凯的外孙张象耆、冯玉祥的侄儿冯文华、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傅作义的弟弟傅作良、朝鲜的武亭、越南的洪水、日本反战同盟的吉田太郎、华侨青年林有声、陈明……都先后进入抗大,成为其中一员。

  因此,当时办学条件最差的抗大,获得与西点军校等齐名的声誉。华北日军司令冈村宁次曾叹,“宁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教育方法强调少而精,多集体讨论

  从1936年到1945年,抗大总校先后办了8期,并在全国创建了12所分校;前后培养了十多万军政人才,大多日后担任党政军要职;数位元帅和大将在抗大学习或工作过。

正在学习的抗大学生

  从军事将领方面而言,抗大培养出了一大批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一大批解放军将军都是从抗大走出的。

  从高等教育方面而言,抗大成为日后军事院校、大学的前身,最著名的就是国防大学,另外诸如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等。

  80年之后,这所当时中国最贫寒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仍对当下中国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开国上将李志民和教员杜平斋的回忆文章里,提到了一些教育理念,比如“教育方法上强调少而精,理论与实际并重,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灌输式、填鸭式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

  还有很多教员在讲课时,更多采用大家集体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分析判断的方式,充分激发每个学员的积极性。当时的教室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土窑洞里或站或蹲,山沟沟里席地而坐,一边劳动一边讨论、一边行军一边学习……

  “宽进严出”,不少人适应不了被“淘汰”

丰富多彩的抗大生活

  当时的抗大,在人才选用上也不拘一格,有的是跑来当学员的结果却成了教员,有的一边学习当学生一边授课当老师,不问年龄、资历,只要有一技之长为我所用,就可以当老师。这固然有当时条件艰苦、人才匮乏的客观原因,但“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理念并非一时兴起。

  纵观抗大,其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尽管,当时抗大招生条件很宽松,基本来者不拒,不过一旦进入抗大,优胜劣汰的机制就高速运转,吃得了苦、跟得上节奏的才能顺利毕业,其中不少人因为适应不了抗大的学习、生活而被“淘汰”。

  另外,抗大在教学上之所以始终反对填鸭模式,把互动、碰撞、讨论作为教学常态。是因为,认为填鸭式、灌输式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只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纸上谈兵可以,一遇到实践问题就两眼一抹黑。这一方面是由当时艰难的时局背景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尊重规律、尊重教育的必然。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31 14:23: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追寻陕西抗战遗迹之府谷:用最好的酒,祭奠最英勇的战士

下一篇:追寻抗战遗迹之府谷:日军三次进犯府谷未得逞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