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你知道吗?陕西也有战俘营
2017-11-01 10:46:06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华商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写在前面的话

  2015年5月9日—9月4日,118天,100余个整版,华山论剑西凤酒携手华商报,为您全方位展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报道。

  今日带您探访战俘营遗迹。

  提起战俘营,总会让人想到那部著名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可怕营地,那里有可怕的毒气室,有泯灭人性的残酷刑罚,着实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在中国,大多数战俘营并没有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惨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战俘营……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政部设立了两处战俘收容所,其中第一战俘收容所1938年成立,位于西安终南山南麓,1939年6月迁往当时的宝鸡县太寅里(现名太寅村)。第一战俘收容所自1938年成立到1945年8月,先后接收了来自华中、华北等战场押送来的战俘约500名。

华商报报道

  >>遗迹探访

  当年收容所已被拆—仅留一处纪念碑刻

  太寅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渭河。陕西抗战遗迹寻访团坐车到村里,然后步行进山,不久之后就看到了太寅寺,这就是当时战俘收容所的所在地。

  战俘收容所已全部被拆,当年的历史目前仅存留于一处石碑中。这块2000年立的石碑最上面刻着“军政部第一战俘收容所”,中间是由收容所第一任所长汪大捷书写的“大同学园遗址”,碑后是当地政府写的碑记。石碑附近现在是农田,种满了杏树和猕猴桃树。

  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馆长郝明科表示,从1937年起,随着对日作战的持续进行,不断有日军被战俘,按照国民政府的《俘虏处理规则》,各战区设有临时的战俘所,等达到一定人数后,为保障安全,要将战俘转到后方的正式战俘所。1938年,国民政府在西安终南山下的灵感寺设立了“军政部第一战俘收容所”,主要收容被俘的日本士兵。

  战俘制作的肥皂盒至今仍有村民使用

  “第一战俘收容所南迁小寺庙,当时战俘约100多名,他们先被押送到宝鸡渭河南北二路,然后步行过来。”今年92岁的太寅村村民张尚仁仍然记得收容所来到太寅村时的情景,当时他正读小学四年级,“其中有些病、伤俘和几名女俘,看衣着和行动已经很狼狈,看押部队为一个连的兵力,战俘全关押在所内,所长、官员均在内办公和住宿,看押部队官兵住在所外农民家中。”

  “为了活跃战俘的生活,又在收容所门前偏南的地方修建了一个近一亩大的石砌游泳池,供战俘游泳。因战俘人数时有增加,又在收容所后山上挖了五六孔窑洞供战俘居住,但因土质不太好,窑洞先后全部坍塌。”张尚仁说,有少数战俘能制作比较简单的工艺品,汪大捷就组织他们制作工艺品。

  在太寅村会计强泉林家中,华商报记者和陕西抗战遗迹寻访团成员见到一个红漆木制肥皂盒,已有70多年历史,盒体完整,有一道裂缝,这就是当年日本战俘所制作。今年62岁的强泉林说,“这个肥皂盒年纪比我还大,一直使用至今。”

  >>史海寻疑

  当时如何教化战俘?组织战俘演节目进行反战宣传

  由于目前“军政部第一战俘收容所”仅留存一处纪念碑刻,其当年的历史和真实经过,仅存留于亲历村民口述历史中,在1985年,张尚仁曾撰文记载了当年日军战俘在此生活、教化的一些历史。

  张尚仁说,汪大捷是文人出身,在任职的两年时间内,总想用教育的手段将战俘改造过来。汪大捷选择有演唱技能的战俘,每逢节日,带领他们在收容所门前的戏楼上,表演具有反战思想的话剧、歌曲、魔术等短小精彩的节目,还两次带领学员们在宝鸡县二马路大华剧院作售票宣传演出。

  1939年,宝鸡县各界抗日后援会在南园舞台举行“反日宣传大会”,特请收容所的官兵组织了一些战俘登台宣讲,他们讲述了自己深受日本军阀的欺骗,在侵华战争中干下惨无人道的勾当,个个声泪俱下,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的罪行。此外,汪大捷还带领学员到西北农学院(武功)和西安等地作反日募捐演出,并受到当时陕西省主席蒋鼎文的接待和支持。

  当时战俘的生活如何?按照上等兵待遇—每人发放被子和棉线毯

  “收容所官兵、战俘的给养全部由军政部供给。”张尚仁回忆说,“据说按照中国上等兵的生活标准。每人发一床被子、棉线毯。夏天每人发一套制服和衬衣,冬天每人发一套棉衣和一双布袜子。战俘吃的饭菜多是蒸馍和菜汤,有人来检查的时候可以吃到米饭、面条和大肉。”

  对于收容所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战俘的改造工作。遗址门口的《大同学园碑记》记载,收容所开设的科目有三民主义、国际形势、中日关系史、中文、音乐等,通过上这些课让战俘明白国际形势,了解中日两国历史上的友好交往,认识到战争的罪恶,自觉地抵制战争。

  这样的改造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张尚仁回忆说:战俘的思想有了转变,开始反战,有些人还在《黄河》上发表文章,并且成立了“大同学园反战同盟会”。渭滨区博物馆的郝明科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说:“这些日俘还自编自演话剧,到宝鸡、三原等地宣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现身说法,表明自己反战的决心。”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01 10:46: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阎锡山与“小太原”的故事

下一篇:让世人惊叹的“窑洞里的工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