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王薇专访:历史的真实力量大于任何一种渲染(上)
2017-05-09 17:00:12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孙洪艳  点击:  复制链接

 

  王缵绪:王薇的祖父王缵绪是民国时期四川一个怀揣文人理想和报国之志的军政人物,家乡人说他是“西充读书人的成功典范”。可也有人说,他是个失败者,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不认可他。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无论成功或失败。王薇都认同她的祖父是一个不依附于任何政治集团的政治人物。

  抗战时期,他有这样一些头衔:第四十四军军长、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六、九战区副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四川省军管区司令,重庆(陪都)卫戍总司令,重庆市私立巴蜀学校董事长……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担当,并没有辜负历史的使命。她从搜集的资料里整理出的《王缵绪将军抗战文选》,接近20万字,全部取自当年报刊或档案,没做任何改动和修饰保留原本。因为要作注释(每篇文选后面均简介事件背景),所以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她说不会放弃,尽管并不奢望结果。只是相信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从真实的历史人物身上获得真实的历史认识,对历史抱有敬畏和责任,如此而已,没有功利。

  王薇:王缵绪将军孙女。1949年5月出生。父亲从事戏剧评论,母亲是话剧演员。1957年10月,祖父因政治原因收监,父母也受到牵连,她从15岁就开始了8年的知青生涯,赤脚医生到教师,“改造”之后仍没有得到招工入学的名额,身患绝症的母亲以自己的不幸成全了女儿的幸运,顶替病退的妈妈返回重庆、1980年调到重庆市文化局直至退休,参加了重庆出版社《大后方文学书系.电影篇》的选编。

  对于祖父的关注,是偶然从民国时期的报刊上看到关于他的文章,萌生了去了解的欲望,想知道这个改变了全家人命运的祖父是个怎样的人,曾经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所有的都想知道。从1987年时至今日,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祖父的历史资料。而如今对祖父的那种情愫,已从私心的亲情渐渐过渡到脱离血脉束缚的公心评论。

  也许是遗传的强大,王薇有着祖父一样的性格,雷厉风行与直言不讳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执着,认为对的就坚持,从不在意外界的评价。用了十年的时间,从重庆市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北碚图书馆查阅了民国时期四川出版的几乎全部报刊和图书;然后去了四川省档案馆、重庆市档案馆、成都市档案馆、西充县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搜集档案材料,先后三十多年,获得相当数量的原始资料,但却远未结束。

  当她发现历史记载与后来的说法有很大出入,甚至颠倒时,她有许多话想说;可随着对真相的一步步接近,反而不愿多说。历史毋庸言说,对错了于心,苍天奈我何。

  王薇专访:历史的真实力量大于任何一种渲染

  问:您祖父曾是川军的将领,他离开时您还只有11岁的年纪,也还是个孩子,那时对祖父是一种怎样的记忆?

  王薇:小时候从一个儿童的眼光对他的了解,就是一个军人、一个老头儿,一个很爱锻炼的老头,早上起来打拳,晚上打坐,这样的一个人,没有更多的印象。因为对反右运动不满于1957年10月决定离境出走而被捕,被拘押直至离去。

  他那时要去香港,就像他当年留在大陆一样,他选择去香港并没有去台湾,那时台湾已经把他当成叛将了!

  问:从什么时候开始收集祖父的资料的,收集的成果有那哪些?

  王薇:我参加重庆出版社出版《大后方文学书系.电影篇》的时候,接触到一些历史资料,看到一些关于祖父的记载,历史的记载从来都不一样,我很好奇,从87年开始收集整理祖父的生平史料。那时主要是重庆成都四川一些媒体的记载,20多种报纸、期刊,图书,都是民国时期的记载。经过媒体加工没有档案那么直接、原本,所以,就去了重庆档案馆、四川档案馆,最近又去了南京历史档案馆。在档案中,我所看到的记载可以帮我还原祖父,从认识上有所转变。以前一看到有关他的一些事情就去辩解,现在我已经能心平气和地把它原本地记录下来,这是对前辈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后辈的负责,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收集祖父生平的资料,已经200多万字。

  问:对于抗战,因为历史原因,很多史料都没能留存下来,可挖掘的资料也越来越少,您在收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王薇:关于抗战这部分,以前没有什么资料,比较困难、比较间接,因为涉及到军事机密,所以在报道的时候,有的不能说。这次我到南京档案馆查祖父部队的番号,找到了他当年怎么出川,怎么打仗,经过了哪些战役。其中一卷是他抗战时期的言论集,两个军的作战日记,一共75卷,因为要来湖南参加川军重返湖湘战场这个活动,我和我先生只在那里呆了十几天,看了45卷,只查询了比较关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的事件,里面的内容很珍贵,超乎了我的想象,可是无法进行拍照,会取消阅读资格,还要给予处罚。100多页全部手抄,每天用完一支圆珠笔。资料拿回来的很多,还得到素不相识志愿者的帮助,复印了150多份。回来三天后就来参加川军返湘的这个活动,来不及整理。那些文字全部是竖排的繁体字,没有句点,看起来非常吃力,头有爆炸的感觉。

  问:能粗略地讲讲您所查阅的有关祖父的战争日记内容吗?

  王薇:那个时候战斗应该是很激烈很艰苦,但是那个记录却那么心平气和,认真仔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比如每一天的时间,地点,天气,当地的地理环境、民俗民情对战争的影响,当地的老百姓对抗战的认识。因为部队走过很多的地方,所接触的老百姓各不相同,天壤之别。有的就不大理解,不支持抗战,甚至有的地方支持伪军比支持抗日的还多,有这样的情况和记载。敌我双方,河南河北。

  问:您的祖父有很多的头衔,作为抗战中的将领,您能谈谈与他有关的战役和您所查阅到的战役评判记录吗?

  王薇:祖父1938年3月出川,第一个战役是武汉外围保卫战,掩护主力撤退。他是38年2月被任命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出川以后几次到前线慰勉士兵。同时他又得兼顾四川的省政府的工作,要向前方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全靠省政府来做,39年参加隋枣会战,出去的那些士兵,武器差,装备也很差,又没经过训练,也不大适应。军阀混战时,打输打赢和抗战的意义不同,战斗的激烈程度也不一样。档案里有一个记载,说有一次战役结束后,有一个评估:第一条就是士兵缺乏自信,为什么缺乏自信呢?士兵说他手里拿着的手榴弹没有敌人的武器好,在投掷的时候就缺乏自信,而他后面又写道:正是他的这种不自信还把这个战斗打完了,所以说这一仗是很勇敢的。第二条说基层的指挥员(营长排长)缺乏一种灵活机动的指挥能力。后来他就决定以师为单位,对基层的营长、排长、连长,一边打仗一边训练,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坚持一仗一仗地打完。

  我在记忆当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40年5月1号到6月25号的枣宜会战,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他的作战日记里面出现的词让我很震撼。那里出现的词汇有:“争夺据点、夜袭、袭击、白刃、堵截、不顾一切、协助主力、周旋到底、严防死守、众寡悬殊、受俘、弹药耗尽、无补给、伤亡逾万......”等等。这一个战役,日军又是什么情况呢?“万余驮马,5-6万骑兵、步兵、飞机、大炮、毒气弹、燃烧弹,还有伪军”。伪军的传单就发着投降书,还有我们的货币。日军当时向我们的战壕里投掷货币,引诱士兵去捡,最小的5块,最大的2000,但是没有一个人去捡。现在有些老兵回忆起来,好像对那次战斗也没有什么激情的回忆,但是我在这个记录里、作战密报的记载里看到了。

  问:您的先生说您查完资料后,在回来的路上您和他说:枣宜会战川军打的很屈辱!为什么用了这样的词?

  王薇:看到那些记载,他们的战斗只能是惨烈。我觉得这一场战斗对于四川的军人来说是屈辱的,为什么是屈辱的呢?我每天查完资料,回到酒店和我先生这样讲,他也觉得很奇怪,你为什么说是屈辱的?他们是为民族而战!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是为民族而战,他们知道自己武器不行,又没有经过训练,但是那么义无反顾,向死而死,有一种壮烈,在壮烈的背后,从人的本性来讲,有一种委屈,其实是没有那个能力。

  问:对于一些言论所认为的蒋介石派川军所参加的战斗,是为了消灭川军的说法您作为川军将领的后代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王薇四川的军队出去打仗基本上都是掩护主力,阻截牵制。有些川军的后代很不满意,认为当时蒋介石是为了消灭川军。我不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实事求是地讲,历史性的看待这些问题的话,那么你当时的作战能力的确是不行,只能起到辅助作用,那么辅助作用是什么,就是牺牲更大一些,或许在战斗后面的功绩表上几乎就没有。比如衡阳保卫战,第十军守城,29集团军的44军长沙、茶林做侧应,牵制敌军的力量,不让他们全力攻城,但是他的这场战斗也是一场牺牲。

  问:许国璋是您祖父所辖集团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五0师师长,您的祖父在他阵亡后为他的子女成立了教育基金,对于他的饮弹身亡您查阅祖父的资料里有记载吗?他的后代还有联系吗?

  王薇:许国璋,常德会战牺牲的150师师长,很遗憾!我在忠烈祠上没有看到他的名字,他是少将,在常德会战牺牲的高级将领,对于许国章的牺牲是在当时的报纸上查到资料的。1943年12月开始,一直到1945年的5月连续有27篇报道,关于他的牺牲。作战的经过,牺牲后又怎样把他从湖南经过重庆运回成都,每到一个地方,当地是怎么对他公祭的。这27篇报道我都做了记载。但是我在档案馆看到的战争日记,对于许国章的逝世只有一句话:“1943年11月21日在熊家坪负伤,11月22日鱼田坪饮弹殉国!”(网上记载与之不同)

  关于殉国还有一个记录,他负伤以后抬下阵地,准备过沅水,过江以后就安全了,到江边的时候他就说:“我的任务就是坚守阵地,阵地在我就在,我不在阵地才能不在。那现在把我抬下来,你们是让我没有完成任务,纵有一枪一弹,也不能放弃阵地。”这是他当时对他的部下说的话,然后就自杀了。这是总司令部参谋部写的,我祖父的那个非个人日记,是通过总参谋部写的战斗日记。可是日记里没有任何记载,只是有一些报道说我祖父派了一个副官长王禹成,到鱼田坪去处理。11月27日到了沅陵,呆了半个月,把他运回重庆。在重庆途中走的那十几个乡镇和市县,沿途所有的人对他的尊重,崇敬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崇敬是因为自身的安全是他人牺牲才得到的一种敬仰,12月24号到了29集团军重庆办事处,12月30日国民政府给他办了一个盛大的公祭仪式,蒋介石委派何应钦做的主持,逾万民众自发去祭奠,媒体做了准备全面报道,我祖父除了给他10万块钱的后事安排,尤其强调他的子女教育,祖父是晚清秀才,从政的过程当中极其重视教育,他出身贫寒,认为教育改变了他的命运,所以他也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他1929年在重庆办了一个巴蜀学校称为世界名校。他对许国璋后事的安排就有一条要成立许国璋子女教育基金,当时他的子女有两个,儿子许应康12岁,女儿许应娴6岁,爱人姓周,没有工作。我祖父成立了教育基金却不放心交给他的家属,就在他的部署当中选了三个人负责管理,1945年5月他的爱人在成都病死了,很不幸,两个孩子就成了孤儿。没有记载,我一直在打听,有人找到了许印康,但是没有下文。我这里保存了他父亲给他的遗书以及他在牺牲以后的经过,我都很希望能够交给他,只有交给他,才能让他了解他的父亲。

  问:您能谈谈战争日记的记载范围和您祖父的磁铁战术吗?

  王薇:战斗日记里记载的有:他的上级陈诚的命令,还有自己的命令,蒋介石的手谕以及每个部队做战经历执行任务的过程。

  其中一个蒋介石的手谕说太阳山、羊毛滩对于常德至关重要,这里千万不能丢。我祖父接到命令后也发了训令,必须死守,可怎们守呢?防线1000里,战线太长。当时的司令官是孙连仲,他分给74军73军100军,我的祖父作为指挥就对这个部署提出了意见,给重庆发电报说:“这一千里守不住,战线太长很薄弱,一溃即溃。”可军令如山,又不能不守,他就下达命令,采用磁铁战术,把敌人一个一个吸住,让他不能攻破,以疲敌耗敌战术为手段,以不接触不被敌击破为原则。

  那时许国璋于石泉铺给儿子许应康写了一封遗书,他在11月8号,也就是牺牲前半个月,他在遗书中专门提到了我的军长怎么告诉我,我的总司令怎么告诉我,我的这个计划是怎么样的,如果战斗过程中我不在了,你应该样做。那时他意识到了这样的情况下饮弹殉国是一种必然,是一个军人没有选择的一种选择。


(待续)

图:李时英

责任编辑:孙洪艳 最后更新:2017-05-11 17:32: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张庆成专访:追忆祖父张自忠

下一篇:谭方德专访:滇西是血,是气概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