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2016年3月6日)要去殡仪馆送王光亚老兵归队了,两天来心绪不宁,满脑子都是与王老相处的往事。
我是2010年认识王老的。王光亚是他报考黄埔军校和在部队时的名字,49年后改名王楚书,所以他的身份证上是用这个名字。很多老兵都有过改名的经历,原因你懂的。为了证明王老的抗战经历,我联系上关爱老兵网的周坚,他专程到香港找到王老在黄埔14期的同学,翻拍《同学录》发给我。我把王老年轻时英气勃勃的照片放大洗印发给他,王老特别珍惜,从此对我特别亲切。
2011年开始先后与彭老师、湖南图书馆团队一起为王老做口述录,他的抗战经历极有传奇色彩:王老是工兵,从王老那里我才知道,工兵是平时流汗、战时流血的兵种。平时架桥修路筑工事,战时排雷埋雷炸碉堡。王老在昆仑关战役中炸敌人工事立功,差一点付出生命代价。随后远征滇缅,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撤退时他奉命炸毁同古大桥阻滞日军追击,千钧一发之际,他看到远处还有一辆自己人的卡车驶来,便命令稍等,卡车驶过大桥才下令起爆。七十年后驾驶这辆卡车的陈坤老兵终于与王老相聚,陈坤叫一声“救命恩人”,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相握。归路断绝,王老带领一个工兵加强排护卫远征军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穿越野人山,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顺利到达印度利多。随即奉命在野人山归国路沿途设立空投补给站,挽救了很多战士的生命。他讲述的野人山故事惊心动魄,例如一个班的战士夜宿乌龟背,例如在树上扎营,蚂蟥居然会爬上树,从帐篷顶上掉下来吸血,等等。让后人永不忘记战争的险恶与惨烈。
王老自费复印了很多史料送给志愿者和学生,其中有穿越野人山的长沙籍女兵刘桂英的故事。2013年1月,我们和湖南公共频道记者夏彬一起到安徽合肥看望刘奶奶,特意为王光亚录制了一段录像,王老在镜头前回顾那段共同的经历,问候远离家乡的刘奶奶,互相勉励,庄严敬礼,一大段话下来,亲切自然,铿锵有力,非常精彩。我们带到合肥,刘桂英看得很认真,还给王老回送了自己的书法题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位老英雄的交往传为佳话。
王老与老伴住在拆迁安置小区的小房间里,老伴傅奶奶是与王老相伴三十年的续弦妻子。王老的原配夫人在“文革”中不甘受辱愤而自杀,王老也被下放劳动,但他以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度过了最黑暗的年代,艰苦磨难反而使他筋骨更加健壮。拨乱反正以后王老焕发青春又工作了十多年,成为行业先进工作者,并与文采出众的傅奶奶再结良缘。近百岁的王老常打拳做操抖空竹,走三五里路不喘气。外出不坐出租坐公交,两位老人经常被请去做推销讲座的嘉宾,王老告诉我,其实他从来没有吃过那些保健品。商家送的水果、饮料、食品常常用来招待了我们。但两老毕竟年事已高,视力听力都有问题,儿女也都做了爷爷奶奶,不能每天侍奉,生活有困难。他家经常发生断电、断电视、断电话的现象,志愿者九九仔细一查,发现是老鼠闯的祸,就连床上被子里也有不少老鼠屎。动员过一些学生志愿者上门服务,但学生要放寒暑假,尤其是傅奶奶摔跤后,擦地都只能坐在小板凳上慢慢挪着擦。我们商议着把两老送到养老机构,正好安华山庄的刘总想要邀请抗战老兵入住,王老符合百岁免费的条件,于是在2013年百岁生日过后,由郑鹏和肖老师首先联系,我们组织志愿者和车辆把老两口高高兴兴送到安华山庄,成为第一位正式入住的抗战老兵。还差一个月就整整三年,王老在安华山庄度过了壮美的晚年。十多位老兵相继入住,王老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哥哥和主心骨,民政部、财政部等中央部门相继慰问,挂牌“抗战老兵照护中心”,省市统战部、政协领导李薇薇、刘晓、文树勋等都来造访,志愿者和学生的活动更是络绎不绝,王老是当仁不让的老兵代表,他也在2014年被评为长沙市健康长寿老人。
2014年3月,王老101岁,湖南省委与潇湘晨报、快乐老人报社在省委招待所举办了“潇湘万寿宴”。我向组委会提议被采纳,王老作为老战士代表应邀出席并在大会上发言。王老健步登台,把事先别人代拟的发言稿往口袋里一揣,声若洪钟,侃侃而谈,主持人目瞪口呆,满堂掌声如雷,我才把悬起的心放下。
只有一件事我引以为憾,他也有过闷闷不乐,就是去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选送抗战老兵代表赴京参加阅兵的事。我认为他抗战经历丰富,没有参加内战,身体健康,向有关部门推荐了他,为他办了申请手续,王老也以为自己符合条件、众望所归、当仁不让,结果心愿未能实现。见到王老我很有些尴尬,他却安慰我说:这不怪你,我虽然没有参加内战,但到1948年才携妻带子离开旧军队回长沙,又不是回农村,所以别的老兵比我更符合条件。我在山庄大屏幕看阅兵也同样好。“九三”那天他再次代表老兵上台发言。
王老的离世实在出乎意外,我们多么希望他的人生更久远、更精彩。我们常常以为来日方长,却总是追悔莫及。昨天,我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罗亚君副秘书长联系,基金会本来已经准备好了为王老庆贺103岁寿辰的礼金和礼品,却不料他老人家没等到八天之后。明天我将代表基金会把刻有王老姓名的银壳纪念怀表和吊念帛金敬献在王老灵前,还有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邓康延理事长执笔的《给抗战老兵的一封家书》,请王老带给长眠的英烈们,带去人间晚辈的问候:
敬爱的抗战老兵们: 您们好 !
这实在是一封迟到70年的致敬信和致歉信,也是一次民间的立正军礼。那场全民族浴血抗战赢得的胜利已经70年了,你们九死一生后坚忍的活着,就是另一场胜利。时间之殇镀上荣光,让我们的纪念和敬祀有了寄托。
当年,350万抗日卫国将士阵亡战场,太多英烈尸骨无存、铭刻无碑;又有太多戎衣带血、死地夺路的将士,在随后的战争、运动、贫寒中,饱受苦难,身心飘零。悲情国运,人心战乱不断,英雄枭雄迭出。当然也没有谁能比时光更任性,是非天地可鉴,黑白终究分明。
生命之冬,白雪皑皑。你们在青春时遭遇战场,在壮年时历经磨难,在年迈时守着孤独;金戈铁马,柴米油盐,生死荣辱,已如浮云。但,你们不是风烛残照,而是落日大旗。你们会发现在最后的岁月里,新一代青春带着敬仰和痛惜拥抱你们,成为青春的另一种轮回,为民族,尽忠义,为岁月,挽正气。
老人家,我们是你们的亲人,最后这段路,我们同行。故国青山犹在,春秋大义不泯,隔代知音何妨同寒同暖,转弯路上自有身前身后风景。
英雄不问出处,不问归处,笑语泪盈处,满天繁星。
山高水长,保重保重!
2016.3.5
责任编辑:雷攀 最后更新:2016-03-06 11:42: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