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一封信
寄信人是中国远征军后裔李之琚
她的有生之年只有一个愿望
请让滞留缅甸的远征军遗骸回家
这不仅是她一个人的愿望
没有谁愿意成为《亚细亚的孤儿》
你可曾听到中国远征军的呐喊
回家 ! 回家!
▲ 1941年,中英两国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组建远征军在滇缅支援英军抗击日本。1942年至1944年,中国在缅甸、云南投入的部队约40万人次,伤亡接近20万人。图为1942年,中国远征军行进在滇缅公路,开赴缅甸萨尔温江前线。
▲ 当时大批海内外知识青年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保家卫国,源源不断为远征军补充兵力,将青春热血抛洒在缅甸。图为1943年10月,史迪威上将检阅中国驻印军。
▲ 在两次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牺牲人数达10万人。第一次入缅战役,由于作战失利,牺牲的6万人中,有5万人是撤退途中非战斗死亡,特别是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野人山中死亡人数最多,许多将士被草草掩埋。第二次入缅战役,远征军一路进攻,所到之处都建立了墓地,这些墓地基本上是沿着史迪威公路所建。图为1945年6月,位于缅甸密支那的新30师墓地。
▲ 2015年,拉比亚一家是生活在原来远征军墓地上的克钦族贫民,简陋的竹制棚屋摇摇欲倒,靠几根竹竿支撑。拉比亚的家人说,这里修建房屋时,经常会挖到尸骨,有时下雨的晚上还会听到打仗的声音。信仰基督教的克钦族认为,这些诡异现象,是因为远征军的亡魂没有得到安息。
▲ 2015年4月9日,经多方努力,龙越基金会联合民间公益人士正式启动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烈士遗骸挖掘工作。遗骸归葬项目组顾问包括近代史专家杨天石、企业家任志强,钱晓华、将领后代戴复东(戴安澜之子)、考古学家陈靓、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服务中心高明月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员薛健为项目总负责人。在云南出境前,项目组成员和志愿者一道前往腾冲国殇墓园,祭奠远征军将士,向他们许愿,一定要把埋在缅甸的战友们带回来。
▲ 2015年4月10日下午,遗骸归葬项目组在第一个墓穴中挖掘出保存完好的青天白日帽徽和铜帽扣,证明此处确实为埋葬中国远征军牺牲将士的墓地。
▲ 2015年11月5日,赴缅远征军遗骸归国活动遇阻,前去接战友回家的老兵很伤心,瞭望着夜幕中的伊诺瓦底江,良久无语。
以下这封呼吁信来自老兵后裔
请让滞留缅甸的远征军遗骸回家
尊敬的民政部、外交部、云南省政府、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我们是部分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幸存老兵及新一军将领后代,我们恳请能尽快将滞留缅甸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运回国内安葬。
从2015年4月起,中国民间机构前往缅甸寻找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并经历史考察和DNA鉴定确认系新一军阵亡将士。但是在准备运回国内安葬时,受到密支那云南同乡会阻拦,对方称要将遗骸留在密支那,在当地修建墓地安葬。
对于云南同乡会的作法,我们表示理解,但恳请相关政府部门能从实际出发,将阵亡将士遗骸运送回国。
一、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在缅甸的墓地,在上个世纪60年代遭到全部破坏,遗骸被弃荒野,之后一直未能重修,出于对遗骸的安全考虑以及对英烈的尊重,建议从长计议,接回国内安葬;
二、让英烈回家,这是当年他们的长官对他们的承诺,身为中国远征军部分将领的后代,我们希望能完成父辈们的遗愿,让英灵回家;
三、在国内,有大量中国远征军英烈的后代,他们因为经济贫困,无法前往缅甸祭拜,如果能安葬在国内,对他们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四、云南省相关部门已经举办了两次忠魂归国活动,应该统一方式,全部接回国内,不应该让他们身处两地;
五、我们完全支持中国政府提出的在当地修建纪念陵园的想法,但对于遗骸,应该全部接回;
六、我们恳请政府能出面,继续展开在缅甸、印度全境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寻找及归葬工作,直至找到最后一位将士遗骸。
从遗骸发掘至今,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他们至今仍然存入于缅甸密支那的华人墓地,恳请政府部门能尽快让他们入土为安,让他们回家。
姓名:李之琚
邮箱:like-aita@qq.com
2016年6月27日
以下为部分新一军远征军后裔签名:
附附:联合签名名单汇总
序号 | 签名 | 身份 | 身份或职务 | 备注 |
1 | 孙安平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长子 | 美国 |
2 | 孙天平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次子 | 上海 |
3 | 孙善庆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侄孙 | 台湾 |
4 | 孙至隆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侄子 | 台湾 |
5 | 王匀昌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外甥 | 美国 |
6 | 孙善治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侄孙 | 深圳 |
7 | 孙善维 | 老兵后代 | 原新三十八师师长 孙立人将军侄孙 | 美国 |
8 | 李之琚 | 老兵后代 | 新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将军外侄女 | 长沙 |
9 | 黄钱淇濂 | 老兵后代 | 新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将军外侄女 太平绅士 | 香港 |
10 | 彭君明 | 老兵后代 | 彭克立将军之女 | 长沙 |
11 | 彭君惠 | 老兵后代 | 彭克立将军之女 | 长沙 |
12 | 李定安 | 老兵后代 | 李鸿将军之子 | 台湾 |
13 | 李定国 | 老兵后代 | 李鸿将军之子 | 长沙 |
14 | 李刚 | 老兵后代 | 李鸿将军之孙 | 长沙 |
15 | 张宪忠 | 老兵后代 | 老兵张义拭孙子 | 吉林 |
16 | 王新民 | 老兵后代 | 李鸿将军亲属 | 长沙 |
17 | 潘亚农 | 老兵后代 | 潘伯坚将军之子 | 安徽 |
18 | 潘爱华 | 老兵后代 | 潘伯坚将军之孙女 | 安徽 |
19 | 黄强毅 | 老兵后代 | 陈崇武将军女婿 | 武汉 |
20 | 薛军 | 老兵后代 | 新一军军医处处长之孙 | 北京 |
21 | 陆怀斌 | 老兵后代 | 新一军50师陆泰华儿子 | 湖南长沙 |
22 | 李农基 | 老兵后代 | 新38师113团李玉昆之子 | 江西 |
23 | 廖安都 | 老兵后代 | 新一军廖元裳之子 | 山东威海 |
24 | 廖箐 | 老兵后代 | 新一军廖元裳之孙 | 北京 |
25 | 张航 | 老兵后代 | 老兵之孙 | 吉林 |
26 | 杨玲玲 | 老兵后代 | 老兵杨剑达之女 | 缅甸 |
27 | 胡兴中 | 老兵后代 | 老兵胡德华子女 | 澳大利亚 |
28 | 胡宁 | 老兵后代 | 老兵胡德华子女 | 澳大利亚 |
29 | 胡凤 | 老兵后代 | 老兵胡德华子女 | 澳大利亚 |
30 | 罗广仁 | 老兵后代 | 新一军摄影官罗超群之子 | 台湾 |
31 | 朱文生 | 老兵后代 | 父亲为飞虎队员 5大队29中队飞行员 本人农业博士 | 上海 |
32 | 杜保平 | 老兵后代 | 新38师113团副杜明贤之子 上海大学教授 | 上海 |
33 | 杨玉梅 | 老兵后代 | 张琦烈士外孙女 | 祁阳 |
34 | 吴晋 | 老兵后代 | 老兵吴淞之子 | 长沙 |
35 | 姚辉 | 老兵 | 新三十师老兵 | 台湾 |
36 | 于汉经 | 老兵 | 西南联大翻译官 | 台湾 |
37 | 樊仲英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38 | 傅维克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39 | 冯建华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40 | 朱宏源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41 | 何邦立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42 | 时奇民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43 | 童元礼 | 老兵 | 当年孙立人将军的幼年兵 | 台湾 |
44 | 徐子渊 | 老兵 | 台湾 | 台湾 |
45 | 梁镇宇 | 老兵 | 台湾 | 台湾 |
46 | 郭维雄 | 老兵 | 台湾 | 台湾 |
47 | 白圣铨 | 老兵 | 台湾 | 台湾 |
48 | 郑如意 | 老兵 | 台湾 | 台湾 |
49 | 邓雪瑞 | 老兵 | 将军 | 台湾 |
50 | 秦桂英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1 | 吴宗义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2 | 张凯锋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3 | 翁福祥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4 | 时作新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5 | 张克涛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6 | 刘泰階 | 老兵 | 参加缅甸战争 | 台湾 |
57 | 毛红俭 | 其他 | 诚正学校校长 | 台湾 |
58 | 郑锦玉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美国 |
59 | 卢保宏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台湾 |
60 | 孙迪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安徽 |
61 | 李蓓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广州 |
62 | 李立辉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长沙 |
63 | 陈依瑶 | 其他 | 孙立人纪念馆义工 | 台湾 |
64 | 吴新让 | 其他 | 孙立人纪念馆义工 | 台湾 |
65 | 刘伟华 | 其他 | 新一军历史研究专家、博士 | 香港 |
66 | 陈江年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台湾 |
67 | 曾礼新 | 其他 | 新一军之友 | 香港 |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7-12 17:14:2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