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追溯历史真相,传承革命精神——专访陈书良教授
2016-10-15 10:58:41  来源:赵冰钰 苏俊逸  点击:  复制链接

抗战胜利七十余载,为缅怀抗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我们课题研究小组于2016年10月14日下午3时,在西城老树咖啡对革命先烈后人陈书良教授进行了有关抗战历史的采访。

陈书良教授,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其父陈暄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国民党68军119师少将副师长,在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采访抗战先烈的后代,通过他的叙述,让我们对抗战那一段悲壮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了解。

教授先后向我们讲述了三个与抗日战争息息相关的例子。第一个是与她母亲切身相关的,当时教授的母亲作为军人家属留在师部,却被日寇得知,日寇趁师部空虚之时,潜入其中,想要通过挟持军人家属威胁军人。当时日寇把全村的村民集中在一处,问他们是否知道军人家属的下落,当时教授母亲等军人家属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装扮成村妇的模样,被村民保护在中间。虽然当时有些村民受到威胁,但是没有一个人供出她们,气急败坏的日军甚至放出狼狗来扑咬前排的村民,但就算村民疼的在地上打滚,也没有一个人供出她们,一致说军人家属已经随军人离开,这才保住了家属们的性命。过后,当陈暄将军得知消息率部赶回来击退日寇后,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抱头痛哭。第二则故事则与一把日本军刀有关。抗战中的某一天,陈暄将军带回来一把日本军刀,上面沾着淋淋的鲜血,吓得他的妻子赶紧想拿抹布擦去上面的血迹,却被陈暄将军喊停,陈暄将军说到:“这把日本军刀是我缴获的,上面沾的是我国将士和百姓的鲜血,切莫擦去,把它挂在门后,这样每当我看到这把军刀时,可以激励我杀敌。”最后一个故事虽不是发生在抗战年代,但是与抗日战争息息相关。陈书良教授曾受邀前往日本讲学,此间遇到一个研究中日战争的学者,两人交流起来,在得知陈教授来自湖南时,突然站立起来对陈教授敬礼,随后解释到:“我专门研究中日战争,湘军对我军地打击让我感到十分震惊,我想要对无畏的湘军敬一个礼!”

抗战不是停留在空洞的口号,报效国家,用什么来报效呢?就是自己的生命。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国家兴亡摆在每一个人面前,怎么办?陈书良教授指出,那个时候,最需要牺牲的,最早牺牲的就是军人。战争让相当数量的军人丧命,也意味着让同样多的家庭支离破碎。但到了抗战这一步,反抗是无法逃避的,牺牲虽然是惨痛的、巨大的,但这已然是必须的。陈教授说道:”抗战刚开始时候我方军人和日军的死亡比高达八比一,有很多回整个119师打得只剩一点人了,就去招兵补充进来;再打得没有人了,就再招兵。”如此血腥地重复,中国军队用血肉搭建起防御的围墙,用生命贯穿下去一个信念:祖国的国土,寸土必争。

此外陈教授还惋惜地告诉我们,抗战中一些片段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湮没,现在的一些抗日神剧又缺乏对历史起码的尊重,我们现在所看到了解到的只是近似的真相。而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持有这种追溯历史和求真的态度,但是同时不能偏于激进和片面,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历史的记录者,应当发掘出更多的历史记录,第一手资料,将它们铺给众人来看,当越来越多的资料和数据摆在大家面前时候,大家自然会有更加公平和持正的看法,会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别是抗战中的革命将领们产生不同的解读,一些被渐渐淡忘的革命事迹,会重见于光明并受到称赞,这是我们作为学生,特别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所应该去履行的任务。

陈教授在最后语重心长的说道,中国仍在发展中,国家的军力或许还没有我们期待的那样强盛,如果发生战争,状况仍然是艰苦的。但是他不愿意看到那一天,许多国民在战争爆发后做了汉奸,做了走狗,丧失了中国人的骨气。抗战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它对我们现在仍然有许多指导意义,我们要继承抗战时那种民族的血性,脊梁骨可以折,但是不可弯。大学生是最有潜力的阶层,以后的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将由我们挑起重担,陈教授讲到:“如果学生来找我(做访谈),或者是找我的朋友,我们一定不能推辞,而且要跟学生好好地讲,因为将来靠的就是这些学生,他们需要了解、关注更多抗战史,同时更要让抗战中的牺牲和无畏精神渗透到骨子里去。”
 

作者:赵冰钰、苏俊逸 录像:闫笑晗 编辑:廖荣 笔录:匡浩鑫
 

陈书良,湖南长沙人,出生于1947年2月,湖湘书香世家。学术上服膺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治学方法,承继朴学传统,醉心六朝文化,独立特行,著作甚丰,人称“六朝人物”。 主要成果有:专著《郑板桥评传》、《绝世风流郑板桥》、《中国小品文史》、《六朝烟水》、《唐伯虎传》、《云麓梦寻》、《寂寞秋桐》、《六朝如梦乌空啼》。校点古籍《曾国藩文集·读书录》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二等奖。陈书良主编的《湖南文学史》获湖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赵冰钰(左一)苏俊逸(左二)陈书良(左三)廖荣(右三)匡浩鑫(右二)闫笑晗(右一)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10-15 11:02: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普善公益在行动——根据线索寻找抗战老兵万一心

下一篇:宜都心连心义工协会、关爱抗战老兵宜昌、枝江志愿者一行看望宜都5位抗战老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