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百岁抗战老兵圆梦,从瑞安到东阳“看”长官
2017-03-03 09:27:51  来源:抗战史迹  点击:  复制链接

福星亭下忆往事

2017年2月28日下午1时30分,彭康昌老兵胸口挂着抗战胜利纪念勋章,在年轻志愿者的搀扶下,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了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怀鲁眠牛山公园的福星亭(朱福星将军的纪念亭)前祭拜。并见到了团长的后人,圆满地了却自己的心愿。

老人凝望着亭内的石碑,神色肃穆,双眼渐渐发红,对着碑刻人像轮廓,举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团长,我看您来了……”话刚出口,便痛哭失声,老泪纵横。在场的众多志愿者,媒体人员为之动容。

此时此刻,老人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彭康昌出生于1917年12月,13岁开始在家学剃头,15、16岁被姐夫带杭州帮忙开理发店。1932年,与姐夫一起被第六师补充团叫去给新兵剃头,不料,狠心的姐夫竟抛下他独自离去了。16岁的彭康昌不识得字,举目无亲。曾因害怕想逃离军队,被连长发现,欲处以军法,险些丧命。被迫逗留军中。稍长,在军队当马夫,负责牵马。

1935年,彭康昌被编入75军第6师17旅33团直属迫击炮连一排一班当炮兵。33团团长正是朱福星。

“那时我15岁,朱团长对我们可好了。团长到哪我就到哪,天天在一起,没想到再见面会是这样的方式。”

从1937年开始全面抗战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长期与日军浴血奋战,参加过淞沪会战、长沙保卫战等重大战役。

让彭老记忆最深刻、最惨烈的战斗,是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役,当时第6师共有1万多名官兵,坚守阵地七天七夜后,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

彭康昌是炮兵,他近距离目睹了战斗。“太惨烈了,遍地都是尸体,朱团长冲锋在前,我看到他中了三枪,战斗结束后我们以为团长牺牲了。”彭老回忆说,“大家都哭了,师长也哭了。”

八.一三会战后,彭老随部队撤到湖北休整。在补充了新兵后,随部队又参加了鄂西会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全程参加了之后的对日作战,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百岁老兵梦计划

抗战胜利后,彭康昌回到家乡,重新拾起剃头担,并很快结了婚,如今一家已四代同堂。目前虽然101岁,但身体非常好,弯腰还能用指尖触到地面,思维也清晰,对答流利。

去年3月15日,温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队找到彭康昌老人,听彭老讲述了很多往事,其中便提到了朱福星,说可惜他已经牺牲了。后来,志愿者们在核实情况时发现,朱福星团长受重伤后因抢救及时,当时并未牺牲,伤愈回到老家东阳,被授予少将衔。在当地,他凭着威望,带领百姓继续抗日,被誉为“十四都乡庇荫大树”,称颂乡里。老年,行医救人,德高望重,到1975年亡故,享年79岁。子孙在当地颇有出息。

彭老无比激动、感慨:“真想能在有生之年,去祭拜一下朱团长,了却我的一番心愿。”为此,关爱抗战老兵温州志愿队2月19日发出《百岁老兵心愿》公众号信息,【抗战史迹】公众号也协助发布,为彭康昌老兵寻找朱福星将军后人,彭老想前去给长官扫墓。借助现代发达的网络传播能力,加上志愿者和热心人士极大的热情,很快就联系到了朱福星团长后人。温州的志愿队队员当即着手与东阳志愿者联系,欲圆百岁老兵的夙愿。

很快,得到东阳方面确切回音:朱的子孙听说父亲的老部下、百岁老兵竟然不顾路途遥远要来祭拜,深为感动,表示欢迎。

紧锣密鼓的筹划在进行。温州巿志愿者组织人员开会,一起商讨落实彭老行程的每个细节,确定陪送家属、随行医务人员;一位匿名队友主动捐助全部活动费用;瑞安市电视台派出记者全程采访;瑞安市档案局、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会派专人跟随现场记录采集资料。

东阳市更是重视。市人大、市统战部、市党史办等部门派专人参与;东阳市阳光公益志愿队精心安排行程中的细节衔接,对沿途经过的路道多次踏勘,力求万无一失;当地乡亲们也大力支持。上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2月28日早晨,四辆轿车集中从彭老居住的林北村出发,驱车200多公里到了东阳横店,当地志愿者及两位当地抗战老兵代表(其中一位已102岁)赶来迎接。

“有生之年能见到团长,很感激,要感谢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们。”彭老说。

祭扫墓碑终圆梦

午后,稍事休息,彭老就要去祭拜老团长。

在朱福星最小的儿子朱惟几说,父亲活着时,每年的清明都会祭拜曾经一起浴血奋斗的战士。

“团长,我来看您了。”在巍山镇甲坵村朱福星墓前,看到团长纪念像的那刻,条件反射似得敬了军礼,久久不愿放下。然后,双膝跪地,叩首祭拜。他心情激动,老泪纵横,久久不能自已……

彭老说,这么多年,一直以为团长牺牲了,“我啊,经常会想起他。”

彭老表示,他如果健在,以后还会来看望老团长,给老团长扫墓。

“朱团长是个好人”

接着,彭老等一行人又来到了朱福星的故居,朱福星的后人听彭老讲述当年战场上的真实场景,更深切地理解了父亲的家国情怀,他们也介绍了朱福星回到家乡后的简要经历。

朱福星,1897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看芝村,1915年,在浙江七师读书时,约同学50人投笔从戎。曾参加北伐,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37年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与日寇血战七天七夜,身负重伤。回乡养伤期间,他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还办起了学堂。抗战胜利后,他配合共产党开展人民革命战争,曾受中共路东县政府委派,出任大怀乡乡长。解放后,朱福星被推选为东阳县第一至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他为革命事业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于1975年去世。

虽然已经101岁,但是朱团长的好,彭康昌老人却记得清清楚楚,“朱团长真是个好人啊!”一路上,彭康昌不停地回忆往事,“我们团长英勇善战,爱兵如子。”回忆起过往的一幕幕,彭康昌老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我和朱团长在一起有6年时间,朱团长对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行军时,他看到哪个士兵扛不动枪,就帮着扛;他的马经常给伤病员骑,自己总是走路;得知哪个士兵家里有困难,他常会拿出5元、10元给他们,叫他们寄回家去,那时他的工资每月只有120元。当时我们只有十几岁,衣服穿得有些大,团部有缝纫机,他就给我们改小点穿……”

当晚,在住宿的宾馆,彭老很兴奋。有人告诉他,朱福星也曾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判刑入狱。彭老很为义愤:“团长这样的好人也要坐牢?我若知道,宁愿替他受罪。”言语中流露出真诚的感情。

八十年前,民族危难之际,朱团长率领士兵与侵略者拼搏疆场,血洒大地。百岁老兵,牢记团长音容笑貌,不顾年迈风尘仆仆专程祭拜,情深意切。留下一个个令人赞叹的难得镜头。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3-03 09:29:5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向抗日远征军老兵,致敬!

下一篇:“燕赵铁骑勇士”骑行中国寻抗日老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