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7月24日,山东大学威海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支队红色鲁情调研团参观了沂蒙革命纪念馆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在这个过程中与清华大学暖兵扬爱调研团,以及临沂当地志愿者一起合作调研。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中了解沂蒙地区的抗战资料以及抗日战争背景下临沂地区抗战发展概况。参观华东烈士陵园,感受烈士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志愿者为英雄烈士们献花,团队成员鞠躬表达对烈士的敬仰之情。此调研活动使团队成员加深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有利于抗战精神的传承。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在车上,志愿者告诉队员们,这句话在人们口口相传中有了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其中的含义却都是一样的,要表达的都是沂蒙人民拥军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对沂蒙精神的阐释概括,这句话是最接近普通老百姓的表达,也最生动,最形象。沂蒙人民作为拥军的典范,这句话也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连陈毅元帅都曾说过,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2018年7月24日,山东大学(威海)暖兵筑梦志愿服务支队红色鲁情调研团与清华大学暖兵扬爱团队来到沂蒙革命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外方内圆,建筑形式简洁朴实,体现质朴高尚的沂蒙精神;暗红色基座稳扎大地,暗示沂蒙精神的革命根基深厚。沂蒙革命纪念馆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第一批16个党史教育基地和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 送儿子上战场 在纪念馆前面,立着很大的铜质雕塑,近看有七个人,一辆自行车,稍微离远一点才看明白这个故事,原来是两位老父亲老母亲送自己的儿子当兵的场景,他们的儿子身上背着背包,头上戴着军帽。老父亲的手轻轻搭在儿子身上,在殷切的叮嘱着什么。老母亲左手挎着篮子,即便心中不舍,脸上仍旧挂着笑容。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老父母舍小家顾大家,还是把自己的儿子送上了战场,这样的场景在那个战争年代大概每天都会发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孩子因此背井离乡,不得不与垂老的父母分别,离开自己的家,扛起枪冲上了战场。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他们拼命守护的是所有中国人的大家。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在纪念馆二楼沂蒙精神展区里的陈列非常丰富,通过图片影像实物雕塑从各个方面进行展示抗战历史。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时间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身边战火在燃烧硝烟在弥漫。看着一幅幅图片,一份份文件,默念着一个个名字,回想着一个个故事,也通过这里陈列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重温了抗战历史的过程,对中国共产党艰难而光辉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沂蒙人民抗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革命的伟大征程中,沂蒙人民群众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建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和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正像是迟浩田将军在参观纪念馆后留下的题词一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倾听沂蒙老区的这段历史过往中,队员们感受到了这片热土的无私与赤诚,忍不禁感叹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是多么厚重。 在参观沂蒙抗战纪念馆时团队感受也到了沂蒙人民的朴实善良。沂蒙群众在困难面前的坚守、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抗战胜利,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 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沂蒙人民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责任,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老区人民高尚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让人敬仰。 参观完纪念馆出来,外面的阳光还不是那么炽热,伴随着些许微风,红色鲁情调研团全体成员跟随讲解员进入就在附近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斗拱式的入口上方题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由前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手书。正直盛夏时节,园内绿树成荫,苍柏掩翠。踏入陵园便会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革命烈士纪念塔为园内主体建筑,位于陵园中央,塔高45米、为五角亭柱式结构,肃穆庄严。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由毛泽东专题,塔身四周刻有浮雕及领导人题词。巍然屹立的烈士革命纪念塔两旁挺立着八颗白杨、两株松柏,像是在塔前道路两侧向英烈致敬。在纪念塔前队员们举行了为烈士献花、向烈士鞠躬致敬等仪式,传达内心的敬仰与尊崇。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队员们与志愿者沿着小径,走进树林,走向烈士的陵墓。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姓名及英雄事迹。讲解员满怀情感的讲解,聆听者的用心倾听,满是对烈士的肃穆敬仰之情。苍松翠柏地,英灵长眠处,往昔的峥嵘岁月历历在目。“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的罗炳辉、第一个为中华民族捐躯的欧洲人汉斯·希伯、“将骨灰洒在频繁战斗过的地方”的粟裕……除了这些被铭记的英烈,更多的在战场上牺牲的,甚至连名字和事迹都不为世人所知的无名英雄都成为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英烈的光辉事迹及其不畏牺牲、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应该被传承,历史决不能被遗忘,对这片洒下英烈们满腔热血的土地,中华儿女更应爱得深沉。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这一方土地的安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满是战火硝烟的年代,没有面对枪林弹雨的不安,反而更容易对历史记忆淡忘,无所谓和平从何而来。习近平2013年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时,也曾表示历史不能忘记。 回想当年峥嵘岁月,队员们深受感染。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仅仅是文物的见证者,更应是历史的传承者。为了将历史更加完整地呈现给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调研团队应该在调研活动中努力收集信息,完善历史资料。为了使抗战精神生生不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做抗战精神的传承人,守护沂蒙精神,传承抗战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