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云生平(经本人审阅)1919年农历正月十六,周玉云出生于湖南长沙,乳名:六纯,祖居长沙县丁字湾周家老屋。其父周筱村曾任长沙县长,娶了三房媳妇,周玉云为大房所生,只可惜父母早逝,她出生后的第二年,40多岁的周筱村就因病去世,母亲几年后也随之而去。周玉云在家中老幺,上有四个姐姐,父母去世后,由二姐持家。周家在大西门有经营油盐和棉纱的商行。
因家境宽裕,周玉云3岁念私塾,8岁进入洋学堂,后进入湖南私立南华女子初级中学读书,该校由留日归国的周子贤、蔡庆萱等人筹资创办,兼设初、高中,为“取南路精华”之意,力图为挽救中华而培育英才。
抗战女兵周玉云
1938年,周玉云从南华高中毕业,与几位同学想要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时称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然而时局突变,日军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就在东北集结兵力,为侵略中国做准备,后制定了“十月方略”,准备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局势十分紧张。“七·七”事变之后,平津沦陷,北师大也迁往大后方。周玉云入北师大读书的愿望就此落空。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爱国宣传活动。
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国军虽决然反抗,但仍节节败退,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11月初日军攻入湖南北部,直逼长沙。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11月12日夜,古城长沙被一场大火吞噬,史称“文夕大火”。死伤者无数,周玉云家也付之一炬,她的小爷爷(祖父的堂弟、黄埔六期生)周鑑在国民党某部任团长,当晚周玉云跟着小爷爷的队伍连夜沿湘江向南出城,以后搭乘火车到达衡阳。
1939年春节,周玉云回长沙丁字湾周家老屋看望小奶奶返回衡阳,适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瑞金分校(第三分校)到衡阳招生。国破家亡,小女子虽身单体薄,但也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便毅然报名参加,被录取随即调往江西上饶学习,后又转至吉安、雩都等地培训。按个人特长,周玉云分到政训科学习,属女生大队,大队长唐可铎、中队长孙执力。军校学习以军事与政治并重,训练很苦,晚上经常演习,练习偷袭、防御之类。
一年学习期满,1939年11月,周玉云被派往江西鹰潭的浙赣兵站医院从事政训工作,院长马兆麟。主要负责对伤病员进行甄别、分类、安排、安抚。当时在第三战区任政治部主任的湖南老乡邓文仪介绍她结识了黄埔14期毕业生贺锁庆,贺锁庆当时是邓文仪下级科员,后来也调到兵站医院,二人在一个办公室工作。贺锁庆是金坛建昌人,金坛沦陷后,父母带着他们兄弟几个逃难至武汉,贺锁庆在武汉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14期毕业生,与周玉云同为政训科学员。
“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也没有人可以依靠,很难啊!”周玉云和小她一岁的贺锁庆相处了一年多,发现他是值得依靠之人,1941年,二人成婚,生下一子,因为贺锁庆后来调往前线部队,而周玉云调到黎川44后方医院,根本无法照顾孩子,便把儿子送到长沙的姐姐家照看。1944年长沙沦陷之后,孩子不幸在逃难时掉入河中淹死,姐姐与娘家人一直瞒着她,直到1949年解放之后,周玉云才知道大儿子早已夭亡。 政训科是搞政治工作的,也就是思想工作。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有的伤病员刚从前线退下来,伤还没好就想着再上战场,周玉云便要做好伤病员的安抚与教育工作,还要根据受伤情况,将伤病员分为两类,轻伤的留下疗养,伤好继续作战;重伤的则转到后方医院医治。医院不够,大会场、祠堂都可以临时用作医治场所。她还曾在第六临时教育院工作,为伤兵子弟办起小学。后来还在江西安福县党部当过干事,在广西金城江食糖专卖局任职,在贵阳三桥中心小学当过教员。
曾经从军的经历竟给子女带来厄运,这是周玉云始料未及的。
日军无条件投降之后,贺锁庆被调往徐州的独立榴弹炮营,之后周玉云也跟了去,1946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诞生了。当时外患刚除,内战又起,国共关系恶化。“当时国民党内部也分保守派与激进派两派,我们都属于保守派,不愿意中国人打中国人,之前我的一些同学也参加了共产党,工作中能帮的我都尽量协助。”在周玉云心中根本不存在党派之争,他们不仅是同学,还是战友,是朋友。
1947年淮海战役前夕,周玉云带着儿子回到丈夫的老家金坛建昌镇排年圩埂村,只希望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让孩子能够享受正常的关爱与良好的教育。周玉云被安排在天湖小学教书,过了两年她一生中少有的平稳日子。
第二年,贺锁庆也从52师主动退役回乡,宁愿回金坛种地,也不愿打内战。两人开始了下田劳动自食其力的生活。解放后,周玉云又生了一儿一女,因政治斗争影响,也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儿子贺子强11岁时,文革还未结束,因为怕同学欺负,他小学没读完就一个人跑到了青海做苦工,帮人家挑土方,希望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文革结束后,周玉云夫妇终于得到平反。
抗战历史被拂去尘埃,晚年的她终于获得了社会的尊重,2015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战胜利纪念章,以表彰她的历史功勋。
2014年4月周奶奶曾去湖南益阳看望黄埔战友
2014年4月周奶奶曾去湖南益阳祭拜萧山令将军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7-06 10:41:1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把志愿者的爱心送到抗战老英雄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