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七十多年的梦! 今年九月,青神老兵覃褔廷之子覃树明向志愿者岷江提出了一个他父亲和父亲几位战友七十多年未了的心愿,重返云南滇西的昔日抗日战场去祭奠他们的战友。这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们一生最后的心愿。
作为战争的幸存者,七十多年来,他们从未间断对那些埋骨他乡的战友们的思念。但是滇西几千公里的遥远路程,耗资又很大,让他们一直在心中藏之,无日忘之的返滇之梦可望而又不可及。
今年志愿者看望的何大坤老兵(已逝)
作为长期关注、关心、关爱眉山市抗战老兵的我知道这一情况后,非常理解这些还健在老兵们心情,经过短短一天的思考后就表态,不管风险有多大,开支有多少,我一定要组织了确眉山抗战老兵(远征军)这一七十多年未了的心愿!决定后,我们就开始了前期一细致的精心筹备工作。这是一道任重道远的伏笔,它只是又一个继往开来的起点。
志愿者看望周秀英女兵(已逝),这是眉山最后一位抗战女兵。
志愿者看望梅文伟少将(已逝)
梅文伟上将曾任二战受降仪式保安团团长,且亲自押送战犯岗村宁次回国。
眉山市抗战将士纪念馆筹备组第二次会议
地点:桂花湖
对抗战老兵滇西行的风险进行了预估,对抗战老兵前去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商讨,对抗战老兵滇西行的花费进行了预算,反复论证了此次滇西行的可行性。
眉山市抗战将士纪念馆筹备组第三次会议
地点:志愿者家中
大体确定了前去的具体老兵个人,确定了几位抗战老兵进行体检事宜。以确保老兵身体素质适应长途旅行。同时纠正了一些错误,开始入手准备行程所需物品的准备,所需车辆的预订,所住酒店的联系。
眉山市抗战将士纪念馆筹备组第四次会议
地点:桂花湖
敲定了前去的具体老兵人头,具体的陪同老兵家属个人及就位的具体志愿者个人。总结前期准备工作,对未完善的行程工作进行完善,对老兵的身体远行素质进行再次确认,敲定滇西行行程预备车辆,敲定路途所住酒店,完善滇西行路途安全措施,预估滇西行可能性事件并列出应对措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岁月带走了一切的光与影,遗留的唯有战地记忆。回到曾经的战地,一身转战三千里,追忆往昔的故事,一剑曾当百万师。是老兵们共同的心愿。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久居的战地是老兵们的第二故乡,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了解到老兵们的心愿后,感念老兵们的赤城,我不禁感动亦不禁泪目,自己在那一刻就下定决心要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不论此去花费有多巨大,不论此途风险有几多,不论此行马遥路远经几时!在社会各界关爱老兵的人士支持下我已预订下了眉山抗战老兵们的分批腾冲行程,此次抗战老兵腾冲行是为了告慰眉山籍远征军的英灵,完成眉山抗战老兵的夙愿,曾经老兵们挺了一条身去驱敌,而今老兵们捧了一颗心去拜谒。了却眉山老兵平生愿,原是你我之大幸!”。我携同一众爱心人士倾物力财力心力拟订的壮举,在十二月五号这天,我亲口对老兵们许下的返滇之梦变成了现实。
1985年,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32年后的12月5日,又一个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为告慰眉山籍远征军的英灵,完成眉山抗战老兵之夙愿。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眉山籍抗战老兵重返滇西行”于5日早七点半举行了抗战老兵滇西行出发仪式,我作为抗战老兵滇西行活动组织者代表全体关爱老兵志愿者发表了出发讲话后,同一众眉山关爱老兵志愿者们携六位抗战老兵踏上了重返滇西战场的梦想之旅。
12月5日,启程,在石棉吃过午饭后,继续沿着雅西高速经西昌,宿米易。
12月6日,米易出发,沿攀西高速,跨过金沙江大桥。进入云南省。在姚安吃午饭,午后经南华上高速,于晚上七点到达保山。
1943年,马王屯突然出现了大批的军人,村旁小丘陵上原本的远征军物资仓库几天之内被改造成部队营房的轮廓。数百年耕作于此的农人们随后就知道,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为指挥怒江抗日反攻战役,把长官部由楚雄向西推进移至这里。随后三年,这里成为事实上的中国远征军大本营和指挥中枢。那场世界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战略大反攻,从此与马王屯相关。
12月7日,老兵们首先来到了保山马王屯原中国远征军长官卫立煌司令部旧址,之后到达板桥乡镇参观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茶馆。
我向所有志愿者介绍了面前防空洞的历史与当时的用途。防空洞是为了防备敌人空袭减少损害而挖掘的洞。防空洞的形状,相当于现的长隧道,在远征军长官司令部山下,一个山凹里。当年这里分布着很多防空洞。不过现在仅仅还有一个残留在了,从洞壁残留的情况看来,当初修建防空洞费了很大的功夫,在地下几米深,长度二十几米,据说当初有的防空洞还可以用于指挥作战。里边设备齐全。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就没有了......
午后经过两个多小时行驶,跨过怒江,进入高黎贡山。到达松山脚下惠通桥。惠通桥,是每一位远征军老兵此生记忆永驻的一座桥。这座看似普普通通的桥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为何如此重要呢?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日军面对波涛汹涌的怒江眼看功败垂成,站在惠通桥头气急败坏。由于中国守军果断炸掉惠通桥,当年气势汹汹的日寇被阻断在了惠通桥,彻底击破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妄图跨过怒江天险进攻中国西南的狼子野心。十二月七日我等一行吃过午饭后,我们驱车来到了这座令这些远征军老兵们永生难以忘却的桥。
参观了惠通桥并为阵亡将士举行了拜谒仪式。
四十公里...二十公里...五公里快到惠通桥时,老兵们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路上老兵们翘首以盼,眼神里出现了掩饰不住的激动之情。他们记忆最深处的桥就要呈现在他们眼前!
那里里有他们出征的身影,那里有战友们的英灵。
他们从这里奔赴抗日战场,他们也在此地凯旋故国乡土。
带着抗战胜利的兴奋,也带着失去兄弟的悲痛。
一到惠通桥几位老人都放慢了脚步,徐徐踏上了桥面,他们在记忆深处挖掘那远去的鼓角争鸣。
怒发冲冠,凭栏处,洒洒光箬.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尤其是覃褔廷老人,当年当日寇气势汹汹赶到惠通桥时候,老人就站在附近不远处,亲眼目睹守军炸毁惠通桥,他亲眼目睹桥上的百姓和化妆成百姓的日军先遣部队一起消失在怒江的滚滚波涛之中,也亲眼看见气急败坏的日军把所有的怒火发泄于没有过桥的中国百姓和军人。
彼时的远征军,他站在怒江东岸目睹了这一幕惨剧。一生的幸与悲集结于此。
待到走上惠通桥,老人扶铁索缓缓而立,一脸刚毅,恍若当日的远征军少年郎。滚滚怒江一如往常,透过这江水仿佛那一幕幕悲惨的场景发生在昨天。
七十多年后,他自己再次站在这惠通桥上,沐浴着久违的滇西阳光,伫立了一会,覃褔廷老人放开搀扶他的志愿者,迈步在桥面上走了起来,他要替牺牲的战友们昂首挺胸的走一次惠通桥......
走下桥面领队扶胸中波澜万千的老兵坐到凳子上,忽然哇的一声哭了,他是哭那些鲜活稚嫩的生命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停止在那瞬间。他是哭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的英灵,他们奠定了胜利基础,他们铺陈了祖国强大,可惜他们大多数连自己的后代都还没有。当记忆的血块晕散开来,终究不能忘却,未能释怀。
一改当时的国贫家弱,民不聊生,而今已不可同日而语,换了日月,没有任何列强再敢于挑战东方之狮。
怀不屈先辈,铸坚强民族,拜谒仪式后志愿者们向六位老兵们为代表的战士们深深的俯身90°“三鞠躬”
子高地抗战遗址附近民居内,志愿者零距离观看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证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它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历时95天,敌我伤亡比1:6.2。本次战役的胜利,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12月8日,老兵们终于盼来了他们的松山之行。在勐腊出发直接前往子高地松山战役战场遗迹。远征军雕像广场。
一路匍匐到松山之高,一路问候敬礼不曾间断,一路上敬佩之声不啻于耳。
每位老兵至少在两名志愿者的搀扶下,六位老兵来到了中国远征军群雕广场,站在了他们昔日的老师长,老军长雕像前。覃褔廷老兵站在自己军长的雕塑面前,举起左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为何是左手呢?
老人在抗战时期冲锋陷阵时右臂不幸被子弹打中,至今还有子弹片未被取出,右手已不能应付日常肢体动作,所以,军长在前,左手示敬。由于负伤,200师的邓竹生老兵当年没有跟随师长奔赴缅甸战场,师长的生命之花凋谢在野人山上了,没想到从此永别了师长。毛主席亦盛赞200师的丰功伟绩,挥毫写下怀念戴安澜之诗篇,倾泻出他痛失我大中华优秀将领的悲痛之情。
站在戴安澜将军的雕像前,神色无限凝重,思绪无限忧思的邓竹生老人举起右手向师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甲午耻,犹未雪,国民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野人山缺。
戴安澜师长和200师战友们在缅甸的骄人战绩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钢铁品质和打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那一天,老兵们瞻仰所有的雕塑,不为超度,只为触摸将士们不再有温度的战魂。不屈,不殇!午后前往龙陵县参观龙陵抗战纪念馆,受到当地志愿者们及纪念馆工作人员的热烈欢迎。参观完龙陵抗战纪念馆后前往腾冲。
12月9日参观国殇墓园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午后为眉山籍已故老兵张体留扫墓。和参观来凤山抗战遗迹。
七十二载相聚首,七位老兵战友会
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十二月九号一大早,滇西抗战纪念馆伯馆长伯绍海带领纪念馆工作人员早早就在门口迎接我们了,一位神采奕奕的老兵佩戴着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也站在门口迎接大家,鹤发童颜的卢彩文93岁了,他曾从事抗战情报工作。老兵及志愿者一行提前二十分钟进了国殇墓园。
七位老兵共同在滇西这个土地为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一起在志愿者们的搀扶下进入陵园。
路过陵区,一个个墓碑下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为了腾冲的解放和日军在这里开展了一场惨烈的焦土抗战。
云南国殇墓园,很多人的生命永远停留在18岁,他们大多还是没有成家的孩子。我们怎能忘记?
七十多年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手持菊花,为英灵献上一束鲜硕的菊花,
怀殇缅情,向逝者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告慰亡灵,为将士们撒上一捧故乡的泥土。
腾冲战役是滇西反攻作战的重要战场,当年国民革命军第53军,54军各一部参加了这场战役,两位老兵里王有成,祝明方是53军的老兵,他们有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为了腾冲的解放,永远的把生命停留在这里了。熟悉的战友早已经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墓碑上鲜红的名字,他们眼里闪着泪花,手轻轻的抚摸在墓碑上喃喃细语,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或许他们在说七十多年了,孩有所庇,妇有所寄,老有所依。法西斯战火已熄,大中华生灵恣意。阵亡将士永垂不朽,丰功伟绩永远为念!
下午参观了来凤山抗战遗址及为眉山籍抗战老兵张体留扫墓
70年前,发生在来凤山上的一场战役,影响着整个滇西的命运
如今来凤山上战壕密密麻麻,依然在述说着70年前那场战争的残酷(在盟军大型轰炸机的轰炸下,来凤山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弹坑,抗战老兵张体留回忆攻打来凤山,“我们回击过去,但大部分子弹都打在碉堡石头上,打不到敌人。战友们前赴后继,每前进一步都有战友倒下,每一脚踩下去都是血,但谁也不后退,战友们像被割的韭菜一样,一茬茬地倒下去……直到腾冲城的鬼子被杀尽,战场才处处传来低沉哀痛的哭声。战友们实现了自己的战前誓言:生,也要光复腾冲;死,也要光复腾冲……”
保山惠通桥,行走乡野的村民看见抗日老兵先惊后喜,惊的是今天竟如此幸运的遇到了抗战老兵,喜的是穿梭于枪林弹雨的老兵还健在,鲜活的站在自己面前。
在我的介绍下知道了其中的老兵覃褔廷当时目睹了炸桥实况,如见神祗,拉着抗日老兵道着真挚的问候,肺腑的感谢,一时间村妇皆动容,泣如雨下。
抵达云南高速路口,即有马文龙等实业家主动拉横幅,献鲜花迎接抗战老兵重返滇西。路人皆为之注目,何以让云南人民一路迎接到高速路口?
他们是抗日老兵,他们是民族英雄,他们是国之荣光!
晚饭时偶遇的天津旅游团中何建华和马庆余,他们俩分别为六位老兵送上了一百元钱,以表对老兵敬佩之情, 他们祝福老兵身体健康长寿!
在腾冲,我们入住的明华抗战主题酒店的老板邵大姐,除了为我们的老兵提供免费住宿,还每天晚上给老兵们安排了中药泡脚慰车马之劳。让老兵消除疲劳。
滇西抗战纪念馆馆长伯绍海全天陪同老兵们和随行志愿者们参观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等。
滇西抗战纪念馆时,如织的游人上前或握手祝愿,更有鞠躬礼致意者长驻不起。
欢迎盛况,前所未闻!
上述所涉以各种方式向老兵致意的人物,都是未曾谋面的居民,素昧平生的村民......他们是路人却不是看客。
他们是抗战老兵的崇拜者,他们是中华之子的继承者,他们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
【老兵们内心所感】
--故人
当被记者问道滇西行的感受时邓竹生老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高兴啊,非常高兴,来了之后,我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详情见纪录片)”
当听到有机会再次回到当年自己曾经战斗过的抗日战场,老兵们无一例外的由惊喜不已化为激动万分,即使几位都已经九十多岁了,此刻的他们像孩子般的兴奋。
老兵说道,盼望了七十多年了,那里埋葬着他们的好兄弟,好班长。那是他们曾经撒过汗水和鲜血的地方,他们的身上无一不留下或狰狞或蜿蜒的伤疤,似乎无声的控诉着刀枪无眼,子弹无情。更有甚者,数载战火生涯中留下了终生的残疾。
七十多年了,岁月无情的让他们由总角之年的年轻鲜活变成了耄耋之年的沉淀寂静。苍老的脸庞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也容纳了年月里受过的委屈。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回望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曾经为民族独立而战斗过!
当一枚纪念章佩戴在他们胸前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好兄弟,好班长们。
如能有机会去给他们再行一个永不礼毕的军礼,敬上一杯把酒言家的酒。带去故乡的一捧红土,是他们内心挥之不去的一腔热望。
--旧地
石茹碧老兵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的所想所感,志愿者说好不算好,随行报道者说好不算好,老兵的感受就是我们滇西行活动的全部意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战时那一幢幢草屋不见了,弯弯曲曲的阡陌小道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排列整齐的瓦房、宽阔笔直的大道。说句心里话,这些年,我们为什么想回来看看,就是因为这些年对它的的记忆一直还在,想来看看自己印象中的第二个故乡……”说到这,老兵们有些感慨。这话我听好几位老兵说过,可能是人到老年,都容易怀旧。
争鸣的流年,疮痍的家园,在滇西晒着太阳,恍惚已经是战时的太阳了。老兵们的记忆里一起同战友们跑进在战场上,大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呀!”
这段话现在看起来,似曾相识。真实与回忆高度相似,夸张而虚幻,不知所以一往情深的战地追思,搁谁身上,都有不能承受之轻。
老兵打拳--致岁月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东南风那个吹,把老兵吹上了“回乡”之路,也“吹”走了几十载的“乡愁”。
【志愿者观感】
民不强,则国不立;国不强,则民不安。王有成的随行家属王大琨也讲了观墓的感叹,在国殇墓园,志愿者和家属搀扶着老兵们拾级而上,我们逐一观看墓碑上阵亡将士的名字和军衔,心情十分沉重。
他们是卫国的勇士,抗日的英雄,后人不应该忘记他们,而应该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很多墓碑上摆满了行人敬献的鲜花。我双手也捧了一束鲜花到纪念塔前,十分虔诚地三鞠躬,毕恭毕敬地把花献上,略表我对抗日英雄的敬意。因为我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了太多劫掠和沧桑,失去了太多尊严与自信。只因我们一时的落后,列强便用血与火来教会我们认识什么是屈辱,什么是残忍,什么是蹂躏,什么是不平等。
虽然在此之前,我已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看到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许多报道及照片,但在纪念馆亲眼看到这些照片和血淋淋的历史时,我依然悲愤难忍。
【引自志愿者--番外】十二月九日,在国殇墓园祭拜时经90阶梯处领队怕累到老兵,全力搀扶老而行,加之滇西行这几天担心老兵安危尤甚,行程劳累过度,导致旧腰伤突然复发,几乎站立不稳。半夜志愿者们找来医生为领队疗伤......鞠躬尽瘁,腰伤复发,这是志愿者对领队李天玉的中肯评价。
《曾经》
战地的硝烟早以散尽,
独留延绵回忆的葱茏。
历史的一页,
我们沿着你的轨迹走来,
带着希许敬重的仰视!
原本在你沧然倦老的身躯里,
奔涌着中华不屈的热血!
陪你走走,
亦是在览阅人生,
陪你看看,
依然感知华族不屈的英雄之魂!
远征军,
用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山岚的林红。
仿佛耳边军号依然嘹亮,
冲呀!冲呀!
在新的世代去实现心中的梦,
您!未老,
您是我心中最帅的英雄。
谨以此小诗献给曾为抗战而英雄奋斗的远征军英雄们!
——孤鸿于芳菲苑
他们处在时代的洪流上
报国之志一路挟裹向前
日寇侵略倾倒理想一万丈
英者逝 报国殇
生者已逝来者可追
生命之外还有生命
战士魂归来兮
食草木饮露水
睡在北风仓皇途经的芦苇荡
他梦中的红土地血茫茫
部队搭上悲欢去辗转
他躲过了每一颗敌军致命的炮弹
今日再站在厚土之上
依稀昨日的惆怅
单薄语言能否传达我所有的牵挂
是我们的祖辈曾经的战斗不息,才有了后辈今天的生生不息。
后期将此次具有历史意义,教育意义和广泛的社会意义的行程实景制作成DVD光盘赠送给六位老兵,供老兵怀缅,
也将DVD存在眉山市将士纪念馆中,供后人观阅。
有一种精神, 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前者之师 ,后者不忘。 抗战精神, 来者可追。
特别感谢
眉山市抗战老兵纪念馆
眉山市桂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眉山市光伦养殖有限公司:
感谢
仁寿运长医院
红十字医院(老年病医院)
全程医疗急救保护
感谢所有关爱抗战老兵的爱心人士、志愿者等对老兵重返滇西行的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04 11:18:0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我们聚集一起温暖抗日老兵
下一篇:岁末年初 为抗战老兵送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