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填补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处遗漏
前言: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由于前方军事物资短缺,尤其是动力能源和医疗材料更是匮乏,在此之前,国民政府经济部派员在四川省乐山县青衣坝(距世界“双遗产”乐山大佛约五公里左右),动员村民张成元等近三十户村民搬迁,高价购买熟地近二百八十亩,白手起家组建乐山木材干馏厂……
抗战时“央企”,乐山木材干馏厂
乐山木材干馏厂利用我国当时尚未掌握的“干馏”工艺技术,以青冈本为原料,生产前方将士伤员、飞机、汽车所用急需军用物资酒精、蒸馏水、冈炭。酒精是飞机燃料。蒸馏水是前方伤员输液所用必须品。冈炭是汽车的主要燃料……经过大约八个月的施工,1940年初,乐山木材干馏厂在乐山县青衣坝(今乐山市市中区九峰镇青衣坝村7组、8组、9组范围内)匆匆试产。在这以前,1932年,国民政府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建立了一个木材标本馆。抗日战争期间该馆迁到乐山大佛寺,距乐山木材干馏厂约五公里远,为干馏厂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据当时参加修建的杨世洪老人(后文有介绍)回忆,由于前方战事紧急,部队需求刻不容缓,上面要求在办公室、伙食堂、医务室、职工宿舍等配套建筑尚未完全竣工的情况下,一边续建,一边上马。木材干馏厂附近同时还建有乐山诚信火柴厂、乐山嘉华水泥厂。
建厂时,在建造两栋西式建筑(青衣坝乡民称为洋房)时,因本地木工不谙此活,特意从成都、南充等地招收了一部分手艺极好,见识较多的木工师傅参加建设。其中有曹顺荣(后文介绍)的师傅陈胜春和师叔等。
说起干馏,大多数读者可能并不了解。“干馏”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工艺技术。木材干馏(dry distillation of wood;carbonization of wood)是指木材或木质原料在干馏釜中隔绝空气进行热解,并进一步加工的工艺过程。一座“干馏釜”就是一座“高楼”。
木材干馏厂生产原料全是上等青冈树木材,均用木船经大渡河(乐山人也称铜河)、岷江(乐山人也称府河)运至。产品密封后用木船从岷江入长江运往重庆,然后分送前方。
木材干馏厂厂长姓孙,名字无考。当时六十开外,个子约1米67,体形干瘦,北方人。用曹顺荣老人的话来讲,孙谈话“广的不凶。”(乐山人称北方人讲话为广声广气,广的不凶,即北方口音不重)孙喜欢别人称他“孙老头”,非常喜爱逗小孩子说笑。
不知是开玩笑,还是真有其意,孙老头曾要求收养曹顺荣为干儿了,但曹从小信奉“儿不赚母丑,狗不嫌家贪”古训,没有同意。
木材干馏厂技术部主任高桥XX,是日本人,厂内厂外均称之为“高主任”,带有日本夫人。高桥住小洋房二楼(2016年尚存,为青衣坝村医务室。2017年初拆后重建,仍为医务室),当年三十多岁,夫人二十五岁左右,经常身穿和服。高桥夫妻膝下无子女,张隆全经常端“包谷汤粑儿”(即玉米疙瘩糊)去高桥夫妻卧室。高桥对张产生好感,曾要求其父张成元将儿子张隆全(后文介绍)过继于他,未果。张隆全当时仅七八岁,随母亲在厂内卖大葱、萝卜等时令蔬菜,供干馏厂伙食堂食用。晚上,则随母亲在厂内,凭借微弱的电灯光捡炭花(煤渣)。
木材干馏厂从山东、山西和四川省各地招兵买马,前后招收职工近300人,在竹木茂密的青衣坝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不知何故,这个当时赫赫有名的中央直属企业,在大陆不仅未留下任何档案和文字资料(至于台湾有无关于干馏厂的资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无从了解)。在我们所见过的有关民国时期工业建设的文章中,仅张在军先生《发现乐山-序》中有所提及:
当年,在一个八九米高、约六十平方米的屋子里,安装着一座大炉叫“干馏釜”(当年,青衣坝见过此物者均称之为“锅炉”)。
每天,工人们不停地将约3分米长的青冈木块,投入这个叫做“锅炉”的庞然大物中燃烧,提取有用元素。干馏厂所用的原料均为上好的青冈木。
木煤气,又称为木醇,气体燃料的一种,是木材干馏时所生成的一种副产品。主要成分是氢、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用作燃料或供照明。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有挥发性的液体,有毒性,能损坏神经。因为以前甲醇是用木材干馏提取,所以又称为木醇。
干馏釜中燃烧后剩余的固体便是冈炭,是当时汽车的主要燃料。用冈炭作为燃料的汽车时速最快不到26公里。每公里消耗冈炭极少,仅0.5公斤。车头侧面装有一个特制的炉子,与今天的开水锅炉大致相似, 配置一个手摇鼓风器。冈炭燃烧时,若火力不足,还得大力摇动鼓风器手柄。比烧汽油要费事的多。发车前助手要提前点炉,一般从点炉到启动需40-50分钟。行驶中,还要不断添炭、捅炉、掌握冈炭燃烧程度,司机和助手每天十分辛苦。冈炭车速度慢,载重量小。但在汽油奇缺的当年,这是唯一的选择。
干馏过程中提取的蒸馏水,用以冲洗手术伤口,使创面残留的肿瘤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坏死,失去活性,避免肿瘤在创面上滋生。
1941年(民国三十年)夏天某日,木材干馏厂几个职工喝酒后,在青衣坝宋正华烟酒店前调戏乡民、黄包车夫龚长顺之女龚淑容。龚女时年十八九岁,颇有姿色。调戏还未尽兴,几人竟乘着酒兴欲将龚女强拉进厂。龚长顺闻讯后,邀约车帮(黄包车夫自建的互助民间帮会)二十多人,手持一米长木棍火速冲到前厂门(靠公路,朝东)。幸好那几个职工酒醉力软,加之龚女不断挣扎,在车夫们赶到时,一行人尚未进入厂门。因车夫们人多势众,龚女很快获救。但车夫们仍未解恨,双方在前厂门展开械斗。一时间,大约有近两百乡民闻讯陆续赶到。车帮虽然也有人受伤,但总体上占了上风。本欲前来帮忙的乡民只好成为围观者。事后,帮主杜希金组织人将伤者抬进干馏厂示威,要厂方还价钱(给个说法),敷汤药(赔医药费)。
当时民间有传言,说干馏厂“锅炉”首次使用时,会用七八岁小孩活祭。这显然不可信。
据张在军先生《乐山往事》一书载:“1943年5月26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化学家李约瑟博士一行,为了对战时中国的科研和教育提供援助,抵达乐山进行考察。在乐山的五天时间里,李约瑟先后参观了武汉大学、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和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原文如此)、木材干馏厂。”据三位亲历者回忆,建厂至撤销厂止,的确仅见过一次“乌龟儿汽车”(老辈乐山人称小轿车)在进厂路上出现。
木材干馏厂设有前后厂门(当时老百姓叫营门)。厂门约五米宽,均为木质板材制作。前门向东,靠简易公路,老百姓称前营门。后门朝西,紧挨岷江河,老百姓称后营门。前后厂门均有两位持抢警卫(一左一右)背着长枪(当地称洋枪)昼夜站岗,检查出入厂人员。据被采访者回忆,当时厂内驻有国民革命军一个加强排。干馏厂围墙是篱笆墙,用当地盛产的“白夹子”竹子编成。
厂区内禁止不同车间的人员随便到别的车间走动。当时保密、管理工作均很严,其它车间研究生产什么,大家都不准过问,互不打听。
78年后的今天,青衣坝所有老人均不知道干馏厂当年到底生产什么。所有人均不知所云。只知道有大量青冈木材源源不断进厂,而运出产品包装均为密封。此外,青衣坝村民称干馏厂为“甘油厂”。
现今还存在的乐山木材干馏厂实物有:职工宿舍三处、办公室一处,办公桌一张。宿舍和办公室均在青衣坝村境内。宿舍和办公室房顶均用边长12.7厘米、厚1厘米的烧制方形瓦盖成。此瓦底面正中又有一边长3.5厘米的凹下正方形,内有“中一出品”四个凸字。“中一”到底是民国时什么厂家什么品牌,经查无果。方形瓦左、下方各有一条宽1厘米,深0.5厘米的凹槽。盖房时,每匹瓦凹槽相扣连接固定。
关于正方形瓦,我们都是年近七旬之人,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和听说过。问了多位建筑行家,均摇头不知。再问了许多外地人、旅游爱好者,也表示从未见过。就是当地的当年老辈人,也只知其瓦,不知瓦上有字。当初建厂时,为什么选择这种“怪”瓦,有待专家们去释疑。
办公桌被保存在田镇之子田明亮(后有介绍)的家里,民国时称之为写字台。
抗战胜利后,大约于1946年元月初,乐山木材干馏厂在一天夜里迅速拆走能够搬运的物资,干馏厂被撤销。有部分职工因早年已在本地娶妻生子安家,与家人永远地留在了青衣坝。据我们粗略统计,仅算居住在青衣坝村境内的干馏厂职工后人,现在已达两百余人之多。
下面列出亲历者、见证者及其后辈人和尽力了解到的已故职工的名录:
1、张隆全,上世纪1934年生。现居青衣坝村7组。父亲张成元,母亲赵树兰。张现年84岁,不管天晴下雨,每天基本上都会去岷江河打鱼,然后骑自行车去七公里外的牛华镇出售。采访老人时,因余泽甫(见7)是其三表姐夫,余又是唐文俊(见5)的第二位师傅,老人回忆起唐时说:“认的,认的!唐文俊长的标标致致,伸伸抖抖(乐山话,英俊)、不粗不细(乐山话,不胖不瘦)!”七十年前的形象历历在目。
2、杨世洪,1922年出生,现居九峰镇尖山村七组,参加过木材干馏厂建厂工作。
3、曹顺荣,男,1928年出生,现居乐山市市中区九峰镇尖山村5组,现年九十岁整。12岁时在厂里随师傅干木匠活,主要制作职工宿舍高低床、食堂长条桌及长板凳等。前后在厂内共呆了15个月左右。曹顺荣的师傅叫陈胜春,南充人,是曹顺荣的表姐夫。陈胜春同南充老乡吴xx一起参加建厂。
4、彭吉成,现年88岁。儿时随父种田,闲时经常随父在岷江边为木材干馏厂搬运青冈木材。青壮年时“打过棚子”(即造木船棚)。现居九峰镇尖山村六组,经营小卖部。
5、唐文俊,男,1924年9月18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长山桥,2018年8月6日在乐山病逝。唐出生于农家,诞辰时是遗腹子,儿时便干农活。十二三岁时在荣县长山桥街市上,端着簸箕流动卖香烟。1942年初,经亲戚介绍,从家乡步行到干馏厂当学徒。初学机修,师傅是山东人,技艺超群,当时名气极大,是厂方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从其他厂“挖”来的。但是,这位机修师傅不但脾气暴躁,而且在技术上相当保守,凡遇到关键技术,总会支开唐文俊,让其去买香烟或渗水。而且,如心情烦躁时,还会对唐文俊进行打骂。因此,唐文俊生前从不愿意向后辈提及师傅姓氏。
唐文俊后拜余泽甫(见7)为师,学习做白铁工。1946年初,木材干馏厂被撤销,唐文俊又到永茂厂工作。1949年后到五通桥私营新生机械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乐山化工厂(五通桥盐厂前身)机修车间,直至退休,退休前任工段长、技术员。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委员。
6、田镇(1893-1963),时任木材干馏厂材料部主任。本地人称田老乡(老乡,乐山人对外地区、外省人的通称)、田先生,山东省潍坊市(原潍县)昌邑县南京村(旁边有北京村)人。
7、余泽甫,四川省重庆市(今重庆市)人,木材干馏厂首批工人,白铁工。唐文俊的第二位师傅。木材干馏厂被撤销后到牛华亚西机器厂工作至退休。生辰不详,大约逝世于1965年。余泽甫的女儿是乐山“九妹凤爪”老板。
8、钟福芝,现年85岁,彭吉成之妻。在尖山村接受过我们的采访。
9、田明亮,田镇之子,1949年出生。居九峰镇青衣坝村9组,家中存木材干馏厂办公桌一张。在家中接受过我们的采访。
10、段长寿,男,出生于1918年,湖南凤凰人。16岁入伍,后不知何故进厂,工种不详。段长寿在当地塘叶坝(今五通桥区牛华镇塘叶村2组)娶妻安家。当地人称其“段老乡”,2003年病故。
11、甘桂珍,女,段长寿妻,出生于1923年,塘叶坝人,已故。
12、段玉林,男,段长寿子,出生于1953年。乐山市五通桥区牛华供销社综合商店退休职工,在塘叶坝老街接受过我们的采访。
13、夏平安,1913年-1985年,四川遂宁人,收发室收发员。干馏厂被撤销后到岷江电厂工作,1973年退休后居青衣坝村9组,1983年病故。
14、张素芳,夏平安妻,乐山市五通桥区花盐街人,已故。
15、夏代金,夏平安之子,出生于1946年。2006年在水电部七局(代号515)退体,在老家接受过我们的采访。
16、万老乡,名字不详,木材干馏厂职工。工种、籍贯和生卒年代均不详。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后人居住在离青衣坝几公里远的嘉华水泥厂附近。这次采访未寻找到万老乡的后人。
后记
本文从采访、挖掘到成文,得到当时见证者及职工后代们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作者在这里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意!是他们的回忆和深情讲述,使我们写出了本文。这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空白,能够在事隔78年后被我们填补上,是我们以及被采访者的共同奋斗成果。我们十余次赴青衣坝采访,拍照三百余张,采访录音三十多小时,笔录两百多页。历经近两个月的辛苦劳动,没有白费!
2018年10月10日于四川乐山七里坪脱稿,20日修改于草堂寺斗室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9-02-11 14:40:0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华夏保险关心慰问华夏抗战老兵
下一篇:2018年暖冬启动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