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滇军女儿杨选昆千里苦寻埋骨他乡的父亲
2018-11-14 10:08:25  来源:  点击:  复制链接

  70多年前,父亲出滇抗日不幸阵亡。60多年后,其女儿往返滇赣之间找寻父亲的足迹。从亲人的口中,从泛黄的史料里,从公墓残存的石碑上,她用一生的时间苦读为国捐躯的父辈们。

  “我的父亲杨开龙是在长沙会战的高奉战役中阵亡的,年仅25岁,那时我才3岁多。”这位滇军的女儿名叫杨选昆,现年72岁。很难想象,这位个子瘦小的老人竟然有如此惊人的毅力,从1999年起,她便开始了大海捞针似的寻父历程。

  儿时记忆 父亲是抗日烈士

  在杨选昆的记忆中,父亲的事只能偶尔从长辈们的口中听到寥寥数语,对于父亲,家人似乎都不愿意提起。多年来,她只能通过一张父亲当年仅存的照片寄托对父亲的思念。

  “听长辈们说父亲是个勤学的人,只要有空余时间都在看书。长辈们都很喜欢他,尤其是我的外祖父对他更是赞许有加。”杨选昆说,父亲的老家在会泽,外祖父是父亲的表叔,一直希望父亲能干一番大事业。因此,父亲中学毕业后,外祖父就把他接到昆明上高中,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父亲。1935年高中毕业,父亲考入黄埔军校昆明五分校(云南陆军讲武堂)。

  “时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父亲和一切爱国青年一样忧虑不安。长辈们告诉我说,父亲以前成天坐在书房里读书,不爱多说话。但听到抗日的消息,只见他总是走来走去,口中念叨着:‘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杨选昆说,父亲那时还在一张四寸的照片上写下“怒发冲冠,投笔从戎”一句话,随后就参军出滇抗日去了。

  父亲阵亡后,杨选昆的母亲把她和妹妹送回会泽交给祖父祖母,然后便离开她们改嫁了。小时候,杨选昆不太明白父亲去了哪里,但懂事的她也从不多问。直到上初中申请入团填表格时,她不知该怎么填写亲属一栏,便回家问祖父。当时祖父在缝皮衣,听到她的询问,祖父的眼泪夺眶而出,“你的父亲名叫杨开龙,抗日时在江西高安阵亡的,他曾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是国民党兵。”“阵亡?国民党兵?”杨选昆愣住了,她不再追问,从此,“江西高安”四个字便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底。

  每逢想念父亲的时候,杨选昆就默默地念着“江西高安”四个字,或者去翻父亲的书籍,看他给家里写的信。当读到汇钱给大杨(杨选昆的乳名)做学费的内容时,仿佛父亲就在自己身边,尽管连父亲的模样都不记得,但杨选昆能感觉到那是一个高大的军人形象。因此,她把信封上的小图片剪下来夹在自己的课本里,这样,父亲就会总在自己身旁。

  难解心结 父亲魂归何处?

  在祖父祖母的抚养下,1958年,杨选昆从昭通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讲的都是赵一曼、杨靖宇、小兵张嘎等英雄故事。杨选昆很纳闷,那些像父亲一样与日本鬼子拼杀八年,使中华民族脱离苦海的国民党军人却显得暗淡无光,很多学生对抗日战争国共合作这段历史并不知道,他们难以理解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军人是值得尊敬的。“这不能怪孩子们,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遗忘了历史。”杨选昆说,其实自己对那段历史也不是很清楚,于是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要仔细研究这段历史,找到父亲的足迹。

  1999年退休后,杨选昆搬到昆明和儿女住在一起,于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阅览云南文史资料、《云南黄埔》杂志及各种报刊登载的史料上。她辗转于北京图书馆、昆明、昭通、会泽、普洱等地访问知情的亲友和长辈,咨询云南籍黄埔军校同学会寻找与父亲有关的线索。

  偶遇前辈 得知父亲生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选昆还找到了父亲的战友、现定居中国台湾的胡绍康老先生,他在电话中告诉杨选昆,他与杨开龙是黄埔五分校同校同学、是同一支队伍、一起出滇抗日,他目睹了其父亲阵亡的情景。

  胡绍康告诉杨选昆,1935年,杨开龙在昆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分校第十一期步科二队,1938年,在干海子进行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编入五十八军十二师开赴抗日前线。1939年5月,因部队伤亡惨重,从湖南返回云南接取新兵。

  同年11月,第二次从云南出发,途经贵阳、晃县、安江、宝庆、衡阳等地到达江西万载。1940年由万载调到湖北,参加守卫湖北九岭阵地的战役。1941年,杨开龙由湖北调到赣北,归为新编三军十二师三十六团二营七连,时为上尉连长。同年12月25日日军向新三军守备阵地半圆汤进攻,大炮连击,并施放毒气,26、27日战斗加剧,28日日军再次炮轰,持续一个多小时。新三军死伤惨重,这时满山遍野尽是日军,两军厮杀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肉搏,她父亲杨开龙当场牺牲,年仅25岁。在这场战役中,共有673名将士为抗日而牺牲。

  另外,杨选昆从史料中了解到,高奉战役结束后,新三军十二师师长张与仁收集了673位阵亡将士的忠骸,在高安县龙潭乡老虎山建立国殇公墓。

  “我的父亲会在公墓里吗?”这个问题开始困扰着杨选昆。

  千里赴江西 寻找父亲足迹

  “每年清明节,大家都要祭祖扫墓,我到哪儿为父亲扫墓呢?”杨选昆说,在弄明白父亲的生平后,她把父亲的照片摆了出来,每次家庭聚会,全家人都要先祭拜父亲。可是这样一来,杨选昆对父亲的思念却与日俱增,她开始萌生了亲自去高安找寻父亲墓地的想法。

  真正让她下定决心的是她的外孙女。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外孙女有一次回家,学着小朋友们念儿歌:“国民党大坏蛋,国民党大坏蛋……”然后还问她,国民党是不是大坏蛋。听到外孙女天真的话语,杨选昆的心里像针扎了一样。“我告诉她,国民党打日本鬼子的时候不是大坏蛋,后来才是大坏蛋。”杨选昆说,当时看着外孙女似懂非懂的样子,她突然有一种使命感:她要把这段历史完整地告诉儿孙,但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到父亲。

  2006年7月25日,杨选昆和小儿子在江西朋友的帮助下,第一次踏上了高安之旅。

  在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闻家村途经龙潭桥的时候,杨选昆突然发现桥面上铺有十多块墓碑,仔细辨认后竟有“陆军新三军十二师”的字样,她激动地蹲下来,接着发现了“师长张与仁” 的字样,以及军长杨宏光的题词“新编第三军十二师高奉战役阵亡将士千古”。逐一查看,杨选昆发现了更多的信息,只不过因为人踩马踏,风吹雨淋,很多文字都无法辨认了。当地农民告诉她,文革时期,墓地被破坏后,村民们便将墓碑拆下来修桥。

  紧接着,踏过密布荆棘,老虎山国殇公墓出现在眼前。时过境迁,公墓已经不复原貌,那些珍贵的墓碑全部躺在龙潭桥上,唯一能看到的只有一块长方形的碑,上面刻着“高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奉战役抗日将士公墓”字样,落款是“高安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五月公示”。

  不负苦心 终见父亲墓碑

  听不到枪炮声,闻不到火药味,老虎山公墓如一潭死水,杨选昆内心却有如触电一般,她下意识地把父亲的照片紧紧贴在胸前,久久不能平静。随后,她在《高安县文物志》里看到了对于墓碑形状大小和部分碑文的一些记载,其中第三块墓碑上刻着的是阵亡将士的名单,上面赫然写着“上尉连长杨开龙”。“是他,我的父亲!”终于找到了父亲,压抑在杨选昆心中几十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她放声大哭。

  第二天,杨选昆和儿子再次来到老虎山公墓,她拿出从云南带来的亲手制作的塑料花,以及代表她三个儿女心意的苹果放在公墓前,苹果上分别刻着“军魂”、“缅怀军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字样。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在父亲的墓地前祭拜,本有千言万语,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只能在心中默念:“敬爱的父亲,女儿来看您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安息吧!” 杨选昆此刻的心情,正如新三军军长杨宏光在老虎山公墓上所写的碑文一样:“谁无父母,谁无妻子,诸烈士竟为国捐躯,利国利群,忠勇壮烈,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责任编辑:文小铃 最后更新:2019-02-11 15:10:2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关爱抗战老兵,我们携手同行

下一篇:数据解读出的国殇墓园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