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生平简介
1896年-1946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在北伐战争中,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1927年南昌起义时,他任前敌总指挥。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拥护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积极参与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出任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指挥部队突围,浴血奋战八昼夜,在与国民党军交涉时遭扣押,被监禁5年零2个月。面对蒋介石等的威逼利诱,他严词拒绝,坚贞不屈。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次日即致电中共中央,申请重新入党,党中央复电接纳他为中共党员。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时年50岁。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父亲的这首《囚歌》,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父亲是典型的军人脾气,充满刚性,打起仗来英勇善战,但一生却艰难悲壮。
扛起新四军大旗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然而,蒋介石同意第二次国共合作是被逼无奈,接受“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等六项条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却一直没变。
红军要合法化,就要整编,整编后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国共两党合作谈判的焦点。蒋介石同意整编,却坚决要用陈诚为军长。
1937年8月,父亲到新雅饭店见潘汉年,巧遇刚从庐山谈判回来的周恩来。周恩来灵机一动:叶挺现在既不是国民党人,也不是共产党人,不是最好的军长人选吗?
父亲的出现,让蒋有了一箭双雕的想法:一是排除了共产党提出的人选;二是可以拉拢叶挺,进而抓住这支军队。当父亲表示想用“新四军”番号,继承北伐“铁军”传统,蒋介石爽快地答应了。9月28日,在没有征得中共中央同意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便单方面发出通报,宣布“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
毛泽东对此颇为意外。父亲马不停蹄,于11月3日赶到延安,和毛泽东深谈了一夜,提到恢复党籍问题,哪怕是秘密恢复也好。但毛泽东说:“不是你叶挺不能当共产党,而是你不当共产党比当共产党作用更大。”父亲服从了这一安排。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南方八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武汉成立。父亲意气风发地扛起了新四军大旗,他的搭档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东南分局书记项英。
在叶挺、项英领导下,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英勇抗敌,创建了众多抗日根据地。在八年全面抗战中间新四军越抗越大,到日本投降时已经发展到26万人,成为同八路军并列的劲旅。
1940年11月中旬,党中央任命父亲为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可谓委以重任。遗憾的是,父亲尚未就任,皖南事变就发生了。
受命于败兵之际
奉蒋介石之命,新四军军部及直属作战部队9000余人1941年1月4日北移。
6日拂晓,茂林东南的丕岭山脚下,新四军前锋老3团与国民党第40师交火,打响了皖南事变第一枪。顽军即将合围,父亲主张不惜代价攻克星潭,“现在我们陷入了重重包围,不打一场恶仗不花一些代价,是冲不出包围圈的。时间就是胜利。不能总是犹豫不定,总是没有决心。”
9日,部队被困大山中,项英带着新四军重要干部及随从人员,钻进山沟打游击去了。父亲于败军之际担起指挥重任。10日拂晓,军指挥所退到茂林石井坑,9000余人的队伍已被打散,父亲身边仅剩20余人。
战局瞬息万变,几个小时后新四军失散部队源源不断地向石井坑汇集,整编后竟有5000多人。父亲致电中共中央,石井坑可守一个星期,请中央不惜以全面破裂威胁,要国民党撤围让路,否则将全军覆没。
为鼓舞士气,父亲起草了一个告全体指战员书,要“大家拼,大家死,抱着必死的决心,采取决死阵地战,创造第二个黄花岗,创造共产党人的辉煌”。
绝境中父亲下令:“叶挺如果临阵走,枪在你们手。”在给中央的电文中,屡屡提及的“坚决打到最后一人一枪”“死守硬拼到最后一人”,也充分表现出父亲的决绝。
石井坑守备战是父亲的最后一战,双方激战三天三夜,仅东流山阵地就失守过三次,又两次反攻夺回,但终究没能挽狂澜于既倒。
不辞艰难哪辞死
一场皖南事变,新四军9000多名抗日将士,除不到2000人突围外,均被国民党顽固派剿杀、俘虏或失散。父亲下山谈判却被无理扣押,关进囚牢。项英、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
皖南事变的直接指挥者、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设下种种陷阱,妄图以高官厚禄“感化”父亲。他先是派高参陈淡如做说客,后是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纷至沓来拜访,叛徒赵凌波也厚着脸皮来现身说法,被父亲扇了几个耳光。
说客级别越来越高,诱惑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是蒋介石亲自出马。据父亲手记记载,蒋介石一开场便“苦口婆心”,企图挑拨父亲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但面对这些长篇大论,父亲四两拨千斤,先究蒋的责任,继而自嘲:“《孝经》说小杖则受,大杖(往死里打)则逃,我们不善逃命,而至遭受灭亡。”随后又提出了宁愿自己“受军法裁判”,也要对仍被关押的新四军干部“负责”,意在促蒋释放所有被俘者。不想,蒋介石却话锋一转说:“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父亲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蒋介石又提出:“我叫尔到第六战区去好好休养(当副司令),尔的前途是光明的。”父亲干脆地拦住了蒋介石的话锋,“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父亲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接二连三的劝说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削弱父亲的意志,1942年11月21日,在好友郭沫若生日之际,父亲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囚歌》,向世人宣告他的坚定决心。其中说“不辞艰难哪辞死,生死原来相游戏,只问此心无愧作,赤条条来光棍逝”。
从入狱第4天起,父亲开始写一篇剖析自己灵魂,而且颇带着感情色彩的文字——《囚语》。这篇文章的文字和段落不是很连贯,大概是在几天里,断断续续,随思绪信手写下,共3200余字。
“请求党恢复我的党籍”
“我已发愿,我一日不得自由,必不理发剃须,这是我的自由,一个囚徒的自由。”父亲蓄须明志,本想待到自由时再剪胡须,不成想,这一囚就是五年零两个月,须发皆白。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1946年3月4日,父亲重获自由,出狱后第十个小时,父亲便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申请入党的加急电报。
3月7日,毛泽东亲笔修改的中共中央复电传到重庆。“亲爱的叶挺同志”——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父亲向往已久的那个称谓。“亲爱的叶挺同志:五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之忱。”出狱、入党、夫妻子女团聚,三喜临门。母亲在照“团圆照”时说:“我从来没见到他这样欢喜过。”
父亲获释前后的半个月,正是国内政局急剧逆转的时刻。党中央决定让父亲作为中共军事代表之一,协助周恩来就国共两党军队的整编方案与国民党谈判。4月6日,党中央发来一份电报,批准由父亲代替周恩来,到延安参加整军会议。周恩来还特地关照说,此次北上可以带上家眷,先参加整军会议,会后是否留在延安,再做定夺。
原来此去延安,不只是参加一次会议,还要举家搬迁。让他心驰神往的是,离开党18年备尝离群孤雁的滋味,这次终于可以回到党的心脏。父亲品味着这番话的含义,愈加欣喜。
然而命运弄人,4月8日,父亲与母亲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父亲虽死,壮志未酬。在新四军中一贯推崇和尊重叶挺的陈毅,写了一首超过百行的挽诗,最后一节写道:沉默寡言,深沉不露,令我忆君之风采。勇迈绝伦,倜傥不群,令我忆君之将才。胸无城府,光风霁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我佩君忠贞不屈,服务人民,不愧革命家的气概。我只望你的遗风长存,化育无数后继之英才。将军之魂魄兮,归去来,归去来!
作者介绍
叶正大
叶挺烈士长子,广东惠阳人,1927年出生。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航空专家。俄罗斯齐奥可夫斯基宇航学院国际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将军衔。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5-15 10:29: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我的 “黄埔”父亲
下一篇:张西蕾:烛光前追思父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