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深切怀念敬爱的父亲刘国兴
2020-11-27 16:21:57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苏闽 刘晓健  点击:  复制链接

  今年9月21日是父亲刘国兴诞辰100周年。1992年12月6日,父亲因病去世,距今已经28年了。28年来,我们始终深切地怀念着父亲。他那坚毅深邃的目光,慈祥平和的笑容,仍然历历在目。我们对他那忠贞不渝的信念、朴实刚正的性格、淡泊宁静的心态,以及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都时刻铭记在心。

  父亲出生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星村镇曹墩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家庭。爷爷刘德章是革命烈士,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了著名的上梅暴动,任乡农民协会主席,1930年在与敌人“清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奶奶李绍珠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北苏维埃区妇女部长,1934年牺牲。她生前经常教育父亲说:“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一切都是为了穷人。”

  红色家庭基因的传承、党的培养教育和革命斗争的历炼,使父亲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才有光明的未来。父亲60年的革命生涯,都在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父亲1931年担任儿童团团长,1932年加入共青团,1934年参加红军,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团支部书记、团县委委员、区委书记、县儿童局书记。1932年9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第二次入闽作战,打到崇安县赤石、星村时,父亲带领少年儿童站岗放哨、带路送饭、传递情报等,积极支援红军作战。1933年6月,闽北苏区举行由崇安、建阳、铅山、上饶等地30多个儿童团代表队参加的体育比赛,崇安县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父亲被誉为少儿“领军人物”。

  1934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闽北苏区遭受严重损失。在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最猖獗的时刻,年仅14岁的父亲毅然参加了红军。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和艰难困苦的斗争,有的人消极悲观、动摇逃跑,甚至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人叛变投敌。由于“肃反”扩大化,奶奶不幸蒙冤遇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组织审定,予以平反昭雪),父亲也受到撤职等错误处理(1947年,经华东野战军前委批准,撤销了处分),被罚去做“苦工”。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坚持革命斗争,经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的严峻考验,荣获“闽浙赣边区坚持斗争纪念章”。

  1938年2月,闽北红军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父亲跟随部队到了皖南,参加了著名的繁昌五次保卫战等多次战斗。1941年1月,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为掩护军部和兄弟部队突围,坚守高岭,血战东流山,伤亡极大,全团1500多人只剩下100多人。父亲在突围中负了伤,面对敌人的严密封锁、日夜搜山,仍坚持在皖南山区打游击。

  战争年代,父亲冒着枪林弹雨,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曾多次负伤(在去世火化时,骨灰中找到残留的弹片)。他用鲜血为新中国奠基,荣获了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他不愧是武夷山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父亲始终认为共产党人不是为做官而来革命的。他对名利地位看得很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43年12月,父亲担任新四军皖南支队独立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英勇杀敌,曾被评为模范干部。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率领新四军第七师干部团进军东北,途中情况发生变化,他被调整到山东军区鲁南第八师安排工作。因没有相应的岗位,由团政治委员改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一下降了两级,他欣然领命。几十年来,职务上下变动都不影响父亲的革命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保持了战争年代的那种革命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党的事业继续奋斗。他热爱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几十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为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父亲具有高尚的人格,对党忠诚、襟怀坦荡。一切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出发,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把党的原则作为立身做人的准则。原福州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员陈天才回忆说:“刘国兴不愧是老红军,在反右斗争中,我们检察院没有抓一个右派分子。现在想来,好像不算什么,可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能保持头脑冷静不容易。除了要有政治远见,还得有纯正的党性,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否则做不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虽然被免职,但仍坚持原则和气节,对一些错误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负责清理冤假错案中,父亲严格按照党的政策办事,认真调查核实,顶住各种压力,保护了一批干部。

  父亲始终保持老红军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他十分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经常给我们讲述苦难的家史、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史。1964年8月,他带着我们回到武夷山,上了曹墩村前面的天陇山,讲述闽北革命史和当年爷爷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的情景,使我们深受教育。1964年,母亲去农村搞“社教”时,父亲一边为她打草鞋,一边给我们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的艰苦生活。他对子女要求很严,决不允许搞特殊,教育我们要立足自身成长进步。

  作为幸存的武夷山籍老红军,父亲对革命老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关心老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疾苦。1982年,62岁的父亲参加福建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亲切看望了会议代表,对革命老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弟弟晓辉高中毕业后,父亲主动送他回乡当农民。父亲临终前反复嘱咐母亲:“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继续关心老区建设。”“我死后埋在武夷山,要和当年牺牲的战友在一起,看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1982年,父亲按正军职待遇离休。1992年12月6日,父亲在福州逝世。1993年3月26日,父亲的骨灰安放仪式在武夷山列宁公园隆重举行,时任武夷山市委书记张燮飞致词,表达了老区人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

  父亲是我们心中的丰碑、做人的楷模。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定将继承他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刘苏闽系刘国兴二子, 海军东海舰队某部原政委、海军少将;刘晓健系刘国兴三子,武警天津总队原司令员、少将警官)

  原载:《福建党史月刊》2020年第9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0-11-27 16:22:4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李江:外公肖劲光在延安的抗战岁月

下一篇:父亲抗战之军事剪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