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朱德嫡孙朱和平:爷爷很少讲个人抗战功绩 家书促儿上前线
2016-09-10 15:32: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5年07月14日 (作者:张玉)  点击:  复制链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7月14日电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日,全国政协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朱德之孙朱和平少将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回忆我的爷爷朱德的抗战故事”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访谈中,朱和平谈到,爷爷很少对家人讲抗战故事,特别是很少讲自己的功绩。朱和平还介绍了抗战期间爷爷的三封家书,信中明确提出希望唯一的亲生儿子朱琦和侄子、外甥一起上革命前线,绝不要误此光阴。

  朱德率领八路军山西作战取得一系列胜利

  访谈中,朱和平谈到,1937年9月爷爷朱德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率领八路军开赴山西前线。那时八路军只有三万多人,一万多条枪,每支枪也就30多发子弹,作战能力比较弱。部队一到山西,就进入了惨烈的太原会战。在当时的装备情况下,八路军发动了平型关、忻口、娘子关等一系列的战斗,夜袭阳明堡机场,打了一系列的胜仗。八路军装备落后,但敢于和日军侵略者硬碰硬的干,这极大地振奋了山西抗日军民的军心民心。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山西的抗战就进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转折点。在危难之际,当时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在1938年3月接连两次给中央发电报,建议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部队继续留在山西坚持抗战。在给中央的陈述中,朱德和彭德怀主张绝不能撤退。不仅不撤退,而且要向华北挺进。当时的战局,国民党军队在往南走,八路军在往东、往北走,这一进一退,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抗战的态度。

  很少讲抗战功绩 “功劳属于人民”

  在回答爷爷朱德是否会对自己与家人讲抗战故事时,朱和平在访谈中说,爷爷很少对家人讲抗战故事,特别是很少讲自己的功绩。他经常说,功是谁的?是战士和工人、农民的。不经过他们,军队统帅什么功勋都不可能建立。爷爷记着的往往是普通士兵、普通农民、他的房东,还有跟他一起参加革命、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和他们的子女。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很少说。作为后辈,我们都是在书上了解,或者是听奶奶、父母讲一些抗战故事。

  对于生活中的爷爷,朱和平说,朱德既是一个普通人,又是一个伟人;既是我们的亲人,又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伟人和常人到底哪不同,角色是怎么转换的,我小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理解。随着年龄的成长,慢慢地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伟人和常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信仰,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爷爷一生哪怕是一些生活小事,点点滴滴都反映出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从他入党第一天起到他去世,从来没有动摇过。这就是爷爷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三封抗战家书:字字千钧拳拳赤诚

  访谈中,朱和平谈及抗战期间爷爷朱德给家人的三封家书。朱和平说,第一封家书,爷爷询问了家里的情况。当时,他用的是“刘钟”化名,“刘钟”是生母钟氏和养母刘氏的姓。1937年9月27日,他写了第二封家书。在这封家书里,他明确提出希望唯一的亲生儿子朱琦和侄子、外甥一起上革命前线,绝不要误此光阴。同时他还提出,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

  第三封家书朱德写于1937年11月6日。在回忆第三封家书时,朱和平说,爷爷通过几次通信,和陈玉贞奶奶已经了解清楚了家里的一些情况。他在信中说,十年来,家中的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实不成样子。十年卫战期间,我早已看到峰巅社会之破产是必然的结果。他还说惟有两位母亲(生母、养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信中,他希望陈玉珍“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接济两母千元以内,至少四百元以上的款,以终余年,望千万办到”。因为当时闹灾,爷爷主要惦记他的生母、养母,说明爷爷虽然在抗战前线,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虽然他这么多年没有见面,但是母亲始终在他心中。

  赞成儿子上前线却反对孙子当兵

  在民族危难之时,朱德把他唯一的儿子送到抗战前线。但就孙子当兵的这一事情上,朱德起初是反对的。朱和平说,70年代已是和平时期,我们国家最需要的是现代化的建设人才。所以,爷爷希望我是用我的知识去建设打造现代工业。70年代当兵非常光荣,加上我家是军人世家,就特别想到部队去。但是爷爷当时对此是不支持的。他说我是见异思迁,不安心工作。后来我在工厂里报名参军,也通过了各方面的审查、体检,板上已经钉钉后,爷爷后来还是转变了看法。

  临走前就跟我谈了几次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了两个意思,第一个是说,我希望你学我的思想,拥有我的思想,继承我献身革命的思想,而不希望你追求我的地位。第二层意思,你到了部队以后,不要只想着当官,要像一个普通的工人、农民、士兵那样,做一个干实事,对社会有实际贡献的人。这是他对我当兵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革命家精忠报国、为国奉献具有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报效祖国,同时也要求自己的家人,以不同的形式去报效祖国。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9-10 15:33: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口述孙连仲上将千金--抗日杀奸团女成员孙惠书

下一篇:怀念父亲张文治——来自老兵后人的一封信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