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领导人与苏联远东军军官在一起,右三为李兆麟,右五为周保中。(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报道 (作者张卓亚)1946年3月9日,我的父亲、时任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父亲时年36岁,而我,他最小的女儿,年仅1岁。
父亲生前担任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自“九一八”事变起,在漫长的14年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
几乎一枪未发“奇袭老钱柜”
父亲原名李超兰。他曾用过一些化名,其中以“张寿籛”最广为人知。东北解放后,他改名为“李兆麟”。
在“九一八”事变前,父亲在同乡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已经开始投入革命工作。1930年,父亲20岁,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入关来到北平,在北平西郊从事革命工作。不久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共青团北平市委随即决定派遣父亲等人赴东北组建抗日义勇军。1932年3月,辽阳各抗日武装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成立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此后,在父亲的率领下,第二十四路义勇军接连出击,频繁作战,成为辽南抗日斗争的主力军之一。1933年10月,由于中共奉天组织遭敌人破坏,父亲被组织派到哈尔滨中共北满省委会担任军事委员。其后数年间,他领导过珠河反日游击队、哈东反日游击队,历任抗联三军政治部主任、抗联六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联军政学校教务长等职。
父亲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的战友后来回忆时总说,张主任带领我们打仗,绝对没有吃亏的时候。据我所知,父亲生前指挥过的几场战役,已被军事科学院列为“特殊战役”进行研究。我以印象深刻的“奇袭老钱柜”一役为例,讲述一下他的指挥才能。
老钱柜位于小兴安岭中腹部的黑龙江省伊春市红山区。日军入侵汤原之后,为掠夺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建立了伪汤原县森林警察大队。日本人森山等7名指导官及百余名伪警察驻扎于此。1936年3月,父亲接上级指示,率部队攻打日伪据点老钱柜。
伪森林警察大队的大队长叫于四炮,此人和百余名森林警察都是猎户出身,枪法准、山路熟,战斗力极强。针对于四炮们,父亲决定采取远距离奇袭与智擒的战术。他和战士们乘着雪爬犁顺河面急行300里到达老钱柜,在第一道关卡,守关伪警察黄毛一听来者是“张寿籛”,一下子吓坏了。父亲让战士们换上伪警察的衣服,押着黄毛乘着雪爬犁继续急行500里,到了于四炮驻地,黄毛的名字成了战士们一路畅通的“通行证”。最后到了日本人营地,战士们击毙了7名日本指导官,俘虏了包括于四炮在内的全部伪森林警察。同时,缴枪200多支,子弹30万发,粮食10多万斤,消除了我军后方之患。父亲还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成功说服于四炮加入抗联队伍,于四炮后来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老钱柜一役妙就妙在几乎一枪未发。这里的日伪据点被端掉后,为东北抗联建立小兴安岭汤旺河谷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粉碎敌人围攻总指挥部阴谋
1938年,父亲出任东北抗联三路军总指挥兼抗联第六军军长、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委员。从1938年起,东北抗联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日本关东军在三江地区大规模压上,抗联原先的活动区域被压缩。
为了保存抗联各军主力,也为了开辟新的游击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常委会决定:组织在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军等部队向海伦地区西征。
据冯仲云(昔日东北抗联三路军政治委员)后来的回忆,“寿籛的军事天才突出表现出来的是1938年度日寇大举‘清缴’松江下游、队伍处于极端危险状态之时。在寿籛率领和指挥之下,抗联第三路军、也可以说抗联四个军,在粮尽弹绝、冰天雪地条件下,踏破小兴安岭的万重山而远征到龙江平原,开辟了1938年度以后北满的抗战局面……特别在1939年度,寿籛曾亲自指挥、率领部队在嫩江讷河平原活动,牵制了日蒙战争中敌伪军数个旅的兵力,破坏和扰乱了敌人的后方”。
抗联军队的行动,引来了敌人更猛烈的反扑。1940年中,朝阳山战役打响,这是父亲和战友们面临的最严峻的战斗之一。朝阳山位于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北部,地势险要,易于隐蔽攻守、迂回出击,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和龙北部队的主要后方基地。
敌人直扑朝阳山,仅有20人左右的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教导队以血肉之躯与数倍于己的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教导队边打边撤,途中敌弹飞来,将父亲的背囊打穿,所幸未伤及身体。
朝阳山一役,抗联战士顽强阻击占据绝对优势的敌军,粉碎了日伪妄图将第三路军总指挥部“一网打尽”的阴谋。但胜利的成果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父亲失去了数位亲密战友:包括年仅31岁的原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书记、时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的张兰生,以及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机要秘书兼电台台长、朝鲜同志崔清秀等人。
硬是挺过50天断粮危机
事实上,枪林弹雨并非抗联战士们面临的唯一生死考验。每一个抗联战士都是在饥寒交迫中与日寇进行殊死的战斗。我的父亲和母亲就曾一起经历过50天断粮危机。
朝阳山战斗后不久,父亲率领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活动于通北县南北河一带。当时为起草文稿,父亲回到了母亲所在的后方,和30多位老弱病残的战友在一起。
后方战士本等着前方部队运粮归来,不料天公不作美,部队运粮途经南北河时,因洪水暴涨无法过河,后面又有敌人追赶,迫不得已,就把粮食就地藏起来后撤走了。后方战士们存粮不够,很快陷入了断粮的困境。
没有粮食吃,父亲带领着战友们在深山挖野菜、拣榛子、采蘑菇、摘葡萄。不过,时值8月,东北山区寒意渐浓,野菜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战士逐渐虚弱地倒下,甚至没有力气爬起来。
在最困难的时刻,父亲还在微弱地发声,鼓励大家坚持下去。他说:“我们宁肯饿死,也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绝不能动摇我们抗日到底的信念。”他还向大家许诺,“等我们革命胜利了,我就带你们回哈尔滨下馆子吃饺子,我带你们到戏园子看京剧”。正是依靠这股精神,父亲和战友们团结一致,硬是挺过了50天的断粮煎熬,坚持到了交通员送来粮食的时刻。
为了部队毅然丢弃亲生骨肉
我的母亲金伯文在断粮时正怀有身孕,但父亲从来没有为母亲开过“小灶”。每天分配食物时,他总是先满足伤病员的需要,然后是体弱的战士和女同志,最后才是母亲和自己。恢复体力后,父亲随部队离开后方,而母亲开始准备往深山行进,她快生产了。
战争年代,怀孕对抗联女战士而言,不啻于一场灾难。山里的气温越来越低,到1940年11月时,雪已齐胸厚。母亲把雪扒开,在空地上生下孩子(即我的大哥)。来不及等胎盘落下,战友们把孩子包了包,让母亲揣在怀里,继续行军。因为此时,日军的马队正在山上搜索追踪抗联战士。
为了防止孩子的哭声引来敌人注意,每逢孩子要哭时,母亲就会往他嘴边抹一点大烟土——这本是抗联战士们受伤止痛的药品,却成了让孩子昏睡的不得已的方法。
就这样,母亲背着孩子走过了整个东北的冬天,雪化敌人撤走时,孩子已有半岁。
不久后,父亲再次从前线归来,战友们乐了,总指挥看见孩子该有多开心啊。然而一天,我的哥哥哭起来时,父亲把他扔到了深山中。
母亲向父亲哭诉。而我父亲说:伯文我告诉你,今天你要敢把孩子抱回来,我就当你的面把他打死。为什么?我不能因为一个总指挥的孩子的哭声让我的队伍受损,所以我要把他打死。
我的这位哥哥后来是否夭折于战争年代,我无从得知。每次回想到这段历史,父亲的作为都令我感慨:他的部队比他的孩子更重要,他真是像少年时跟自己母亲许诺的那样,他为人民可以做出任何牺牲。
那些“向我开炮”的无名英雄
至1940年春天,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仍没有接通联系。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与苏联边防军取得了联系,提出抗联转移苏境整训。
苏军原本想把中共东北组织和抗联与苏联远东边防军合并,不再保存抗联的组织系统。但父亲和抗联的其他几位领导人坚持:东北抗联必须保留两个独立性,即要保持中国抗日联军的党的独立性;要保持抗联的独立性。彼时,由于苏方也急欲了解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设施,希望利用抗联将士为他们获取日军情报。最终,苏军做出了让步,谈判画上了圆满句号。
抗联部队进入苏境后,起初叫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后来为了不让日本人发现抗联行踪,被编入了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旅。
其后的4年间,苏联教官对88旅进行了全面的特种兵训练,包括训练武器使用、无线电发报、跳伞等。我的母亲在第二次怀孕3个月时,坚持完成了跳伞。她后来告诉我,因为只有完成全部科目,她和抗联的战友们才能重返东北战场。训练之外,抗联战士们也一直在坚持对关东军进行武装侦察,比如,不同日伪据点里,分布了多少日本部队,有多少重型武器,等等。在苏联对日宣战前夕,这些侦察内容被汇编为“日本关东军东北要塞图”,连级以上干部人手一册。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在1945年8月8日到来,苏联在这一天对日正式宣战。苏军从88旅抽调了会简单日语、俄语的340人,让他们作为苏联三方面军的向导。另又抽调160人,分为三个组,每一组配一个电台,三套服装(日本军装、苏军军装、老百姓服装)。反攻之战打响前,这160名战士被空投到日伪据点,他们抵达据点后同时向远东司令部发电:“我到此,反攻时向我开炮!”如此,所有苏军重炮都向着无线电的方向发射,仅仅7天的时间里,日本关东军全线战斗力消失。
这空投的160名战士,只有一两人活了下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并且很多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倒在黎明前的血泊中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的前一天,苏联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外蒙古独立为条件,苏联政府声明,一切援助给予国民政府,并同意由国民政府接收中国东北。共产党只能通过东北抗日联军的苏军身份,与国民党作斗争。
在特殊的环境下,父亲是唯一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公开身份,接收哈尔滨的中共党员。在接收哈尔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从哈尔滨为我党筹集到大量资金、物资、武器弹药、药品,并获取大量情报,为我党解放东北争取了时间。正因为如此,国民党把父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曾说,绝不能让李兆麟活着走出哈尔滨。
1946年3月9日下午,父亲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在哈尔滨道里区水道街9号,身中数刀。父亲14年抗战,在新中国即将到来之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迎来了人民的解放!(本报记者邓媛采访整理)
【人物小传】
李兆麟(1910—1946),辽宁人,曾用名李烈生、张寿籛。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名列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九一八”事变后,率领抗联战士在东北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
【作者简介】
张卓亚,随父亲“张寿籛”姓氏。生于苏军88旅,时逢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取名为“卓亚”。2007年开通博客讲述父亲李兆麟与东北抗联的故事,自言希望父亲能看到女儿在传承历史。
张卓亚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19 09:5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