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记卢作孚领导的宜昌大撤退: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
2017-10-20 14:11:05  来源:参考消息网2015年 作者:卢国伦  点击:  复制链接

1939年9月,卢作孚出席在汉口举行的改良木船试航典礼。(资料图片)

  参考消息网报道 (作者卢国伦)1893年,我的父亲卢作孚出生在四川省合川县一个麻布小贩家庭。1925年,父亲在家乡亲友的支持下,凭着他良好的声誉,集资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一艘仅70吨的小船开始,经营合川、重庆间的嘉陵江航线。到1937年,仅仅12年时间,民生公司已经拥有大小轮船46艘,总吨位达24000吨。

  “九一八”事变后,父亲提出了“我们应做义勇军的预备,训练成军人的身手”,在职工的床单上,印了“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勿忘国家大难”的口号,做好了参加抗日战争的准备。

  “七七”事变后,父亲提出了以下口号: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一切工作迅速地转移到战争的轨道上来,以满足战时运输的紧迫需要;应做牺牲的准备,于值得牺牲时不惜牺牲!

  1937年9月,民生公司船队率先运送川军4个师,两个独立旅出川抗日。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任命我父亲担任交通部常务次长,负责指挥战时水陆运输。

  危急中坐镇宜昌,稳定混乱秩序

  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于是,华北、华东、华中等地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纷纷向四川特别是重庆搬迁。大批人员、物资的撤退成了战时交通运输的最大问题。民生公司和招商局、三北公司的船舶共同从上海、镇江、南京等地抢运大量人员、物资到武汉、宜昌。1938年武汉失守以后,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又汇集到宜昌——长江的咽喉,入川的门户。据不完全统计,仅积存宜昌的兵工器材、航空工业器材和其他工业器材,就有9万多吨,人员还有3万多。在当时渝宜间往返运输的24艘轮船中,民生公司就占到22艘,于是民生公司自然而然地成为宜昌撤退的主力。

  当时,日军飞机不断飞来轰炸,日本军队又节节逼近,宜昌形势异常严峻。一座只有10万人口的宜昌城,挤满了不断拥来的难民,码头上杂乱无章地堆满了待运的物资,秩序一片混乱。1938年10月23日,父亲从武汉来到宜昌,亲赴运输第一线,冒着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坐镇宜昌,指挥撤退。

  父亲连夜开会研究撤退方案。在会上,他指出适合参加大撤退的船舶最多只能达到22艘,按照当前公司的运力,加上枯水季节对运输的影响,要将这9万吨物资运完,需要整整一年。经过认真研究,会议做出了相应的决定:灵活地运用枯水季节三段航行的经验,将物资运到万县、奉节、巫山或巴东中转;根据不同航段江流的特点安排适当的轮船航行,江水浅的区段,安排吃水浅的船舶,滩险流急的区段安排大马力的船舶;缩短航程,减少船舶在途时间,加速周转,尽快将积压的物资撤出宜昌;增加装卸设施,招募装卸工人,尽力加快装卸速度,努力缩短轮船的泊港时间;加强同军方的联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双方要紧密配合,以提高运输效率。

  会议结束时已到次日凌晨,父亲又立即赶到码头,登上运载逃难儿童的轮船,叮嘱船长既要重视安全,又要保证孩子们身体健康。轮船起航,儿童们站立在船边,向着码头上的人群鞠躬,唱起抗战歌曲,场面十分感人。

  之后,父亲又离开码头,匆忙赶回民生宜昌分公司,主持召开物资单位负责人的会议。在这个会上,父亲要求各单位停止争执,不要争先恐后,要听从统一安排、统一指挥,把自己的物资分轻重缓急提出清单,由轮船公司安排运输。同时要求各单位整顿自己的物资,一律向后挪动,堆码整齐,空出江边沙滩,以利于装卸作业。这样一来,秩序正常了,争执没有了,效率立刻提上来。

  抢运军用物资,奠定军工基础

  在这场抢运中,父亲十分注意发挥木船的作用,他提请交通部在重庆征集2000艘木船,后来又由有关部门在湖北征集了800艘木船,抢运了大量的物资。

  9万吨物资要一件件地落实,要确定哪些物资直接运往重庆,哪些物资可以运到万县、巫山、奉节或巴东,甚至只运到三斗坪中转;哪些物资要由轮船运输,哪些物资可以由木船装运。除此以外,还要制定每天的运输计划,什么物资装什么船,一件件列出清单,以便理货人员和装卸队伍按计划执行。可以想象工作量有多大,但是父亲历来重视计划,他曾经教育我们说:“办事一定要有计划,既要有长远的计划,也要有短期的计划,每天都要把次日要做的事想好,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会有什么困难,用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些困难,任何事情计划好了,就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在这关键时刻,父亲坚持亲自制定计划。

  12月1日,父亲召开特别会议,对奉节以下各航线作了大幅度调整。目的是进一步缩短航线,灵活安排区间运输,加速物资撤离宜昌。经过调整,大大地提高了载运物资的进度。

  父亲后来在回忆这一段经历时说:由于扬子江上游的险滩太多,只能白昼航行,于是尽量利用夜晚装卸,因为宜昌重庆间上水至少需要四日,下水至少需要两日,于是尽量缩短航程,最不易装卸的,才运到重庆,其次缩短一半运到万县,再次缩短一半运到奉节巫山,甚至于巴东。一部分力量较大的轮船,除本身装运外,还得拖带一条驳船。尽量利用所有的力量和所有的时间,没有停顿一个日子,或枉费一个钟点。每晨宜昌总得开出五艘、六艘、七艘轮船,下午总得有几艘轮船回来,当轮船刚要抵达码头的时候,舱口盖子早已揭开,舱门早已拉开,起重机的长臂,早已举起,两岸的器材,早已装在驳船上,拖头已靠近驳船。轮船刚抛了锚,驳船即已被拖到轮船边,开始紧张地装货了。两岸照耀着下货的灯光,船上照耀着装货的灯光,彻夜映在江上。岸上每数人或数十人一队,抬着沉重的机器,不断地歌唱,汽笛不断地鸣叫,轮船上起重机不断地呼号,配合成了一支极其悲壮的交响曲,写出了中国人动员起来反抗敌人的力量。

  短短数百字,把宜昌大撤退的壮观场面描述得淋漓尽致。

  宜昌大撤退期间,有这样一个插曲,因为父亲经常出现在装卸工作的现场,一会在这里指挥,一会在那里讲话,有人感到奇怪,上前问道:“先生,你贵姓?”父亲和气地说:“我是卢作孚。”这样,大家才知道,这个个子不高,衣不出众,待人亲切的中年人原来就是宜昌大撤退的组织者、指挥者,交通部次长,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卢作孚在我们中间”,消息传开,更加鼓舞了船岸工人的斗志。

  中国共产党宜昌县地方组织,做了大量的组织和思想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大撤退,广大木船船工、装卸工人、志愿者和民生职工一起,同仇敌忾,努力奋斗,不怕牺牲,争分夺秒抢运国家的重要物资,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一艘艘轮船从宜昌不断上驶,经过紧张而又激烈的与时间的搏斗,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这一撤退,40天后,滞留在宜昌的人员已运输一空,物资运走三分之二,又过20天,物资也运完了,宜昌几乎成了一座空城,码头上已没有了昔日的热闹景象,显得有些冷冷清清。

  从宜昌撤退到重庆的有兵工署22厂、23厂、24厂、25厂、金陵兵工厂、兵工署陕西厂、兵工署河南巩县分厂、兵工署河南汴州厂、湘桂兵工厂、南昌飞机厂、航委会无线电厂、航委会宜昌、安庆、扬州航空站、上海钢厂、大鑫钢铁厂、周恒顺机器厂、中福煤矿、大成纺织厂、武汉被服厂等等,这些工厂在重庆恢复生产,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基础,它们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军需物资,由民生船舶运往前线,大大地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有力地阻滞了日军的西进,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抗战开始,父亲就预见到,一旦四川成为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就需要大量的工业用煤,因而为天府煤矿产量不高、不能满足战时需要而深感忧虑。正好,在武汉的时候,经过经济部长翁文灏安排,父亲与中福煤矿公司总经理孙越歧协商,促成了中福煤矿与北碚天府煤矿的合作,由孙越歧担任总经理的新天府产量迅速提高,达到重庆生产、生活用煤的一半以上,有力地保证了民众生活需要,支持了兵工工业生产;父亲在宜昌又与纺织大王刘国钧达成协议,实现了常州大成纺织厂和北碚三峡染织厂的合作,组成大明染织厂,成为西南最大的一家纺织厂,产品既供应了市场,又满足了军队被服的需要。

  遭受重大损失,表现极其英勇

  父亲在组织抢运滞留在宜昌的人员物资的同时,还特别关注社会知名人士入川的安排,如陶行知先生到达宜昌后,父亲征得他同意,安排他乘船到重庆,立刻转船去北碚,住在平民公园内的清凉亭,后来他不但在草街子镇办起了育才学校,并和时任北碚区长的我四叔卢子英一起,发起志愿兵运动,先后动员了460名志愿兵奔赴抗日前线,成为大后方的一项创举。

  正因为宜昌大撤退的紧张和艰巨,正因为这项任务关系着抗日战争的前途,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才把它比作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吉利海峡著名的军事撤退,称它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并且说,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

  凌耀伦主编的《民生公司史》称,“战时民生公司的船队实际上成为一支没有武装,但却极其英勇的,效率极高的运输舰队”。敌人没有放松对这支“运输舰队”的轰炸,以致民生公司遭受了重大的损失,16艘船舶被炸沉、炸毁,117名船员牺牲,76人伤残。

  1939年1月,由于办理军事运输贡献突出,国民政府授予父亲三等采玉勋章。1944年5月,国民政府又以父亲在抗日期间办理军运卓有劳绩,授予二等卿云勋章。1945年10月,国民政府为父亲在抗战期间的重要贡献颁发胜利勋章。

  2008年,为牢记历史,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烈和在宜昌大撤退期间死难的同胞,宜昌市兴建了“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2003年,重庆民众与专家共同投票,推选“重庆十大文化名人”,卢作孚名列榜首,评语说:“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文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父亲卢作孚正是这样一位改变历史而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重庆人。

  【人物小传】

  卢作孚,1893年出生于重庆合川一个贫苦人家。15岁离家到四川求学,参加过同盟会,经历了辛亥革命。

  1925年,在重庆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一艘仅70吨的小客轮“民生”号起家,短短几年间就成为川江航运主力,航线一直延伸到上海。

  1937年抗战爆发后,全力投身反侵略战争,指挥组织民生公司所有轮船抢运各种物资和人员到达战时首都重庆,在40天内转移3万以上待运的人员、9万吨以上待运的物资器材,为保存当时中国的政治实体、经济命脉以及教育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1949年,滞留在香港和海外的民生公司船舶先后驶回大陆。1952年2月8日,卢作孚逝世。

  【作者简介】

  卢国伦,卢作孚三子,1931年8月出生,重庆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历任成都铁路局助理会计员、会计员、主任会计员、副科长、科长、财务处副处长、审计处处长、高级会计师;四川省工商业联合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20 14:11: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回忆董必武抗战二三事:为国谋团结 奔驰大后方

下一篇:郑律成的革命音乐人生:用音乐激励抗日将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