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10日,黄克诚率八路军第2纵队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部队在东台白驹镇会师,实现了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图。图为黄克诚(中)与新四军领导人张爱萍(左2)等会师时合影。
黄晴
父亲在抗战时期的经历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1年皖南事变前,他归属八路军序列。后一阶段,即1941年至抗战胜利,他归属新四军序列。从1938年至1940年,父亲所在部队的建制和番号变化较多,作战和活动的区域也较大。除了勇于作战,父亲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敢于直言,从不察言观色、也从不患得患失、违心屈服”。
深入部队 发现问题
1937年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为适应国民党政府对军队编制的要求,八路军取消了政委制度,只建政训处,部队中旧军队习气有所抬头。父亲最初担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长,受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委派,去前线第115师调研。在广泛接触和调查后,父亲受命起草了题为《目前军事建设中的部队政治工作》的报告,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名义上报党中央。父亲在报告中写道,“政治工作的建设是军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政治工作建设,则军事建设是不完备的,甚至军事建设本身将受到严重的损失。”
毛泽东接到报告后,一连几天,窑洞里的灯光彻夜不熄,显然毛泽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和严重。中央电令八路军总部,批准在全军开展反军阀主义的斗争,下令恢复我军原有的政委和政治机关制度。从那时起到如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几经易名,却再未更改过部队中军政各有一个主官主持工作的制度。
恢复政委制度的同时,八路军乘势在全军展开了整顿军阀残余作风的运动,一批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如聂荣臻、关向应、邓小平分别担任了115师、120师和129师的政委,父亲也被任命为第115师344旅政委。
支援黄桥 苏北会师
八路军115师344旅是一支老红军部队,前身是红15军团,由大别山走出来的红25军和陕北红26军组成。旅长徐海东,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红军。整个抗战时期,父亲都与这支部队生死与共,结下深厚情谊。
抗战初期,344旅主要在太行山一带作战,并开辟了太南区根据地。1940年2月,344旅奉命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左权、杨得志先后任司令员,父亲任政委。同年4月,父亲奉命前往冀鲁豫,配合彭雪枫部行动。东进南下的路上,父亲及纵队机关和直属队在冀南永年县辛寨突遇日军袭击,敌人久攻不下,竟施放毒气,父亲和多人均中毒昏倒,但部队仍坚持打退了日军进攻。
第二纵队主力到达冀鲁豫地区后,与杨得志汇合,整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杨得志任司令员,父亲任政委。1940年五六月间,第二纵队粉碎了日军2万余人的大扫荡,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6月,父亲率二纵部分主力南下,与彭明治的苏鲁豫支队和彭雪枫的新四军6支队会合,合编为第四纵队。7月,按照中央命令,父亲在给彭雪枫留下部分主力部队后,又率部南下皖东北。与刘少奇会面并讨论后,决定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以东的各部队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父亲任司令员兼政委。8月,父亲率部东进苏北的淮海、盐阜地区开辟抗日战线。
10月初,父亲遵照中央指示和陈毅电令,率部支援黄桥决战。第五纵队连续突破盐河、旧黄河等防线,连克佃湖、东沟、益林、阜宁、东坎、建阳、湖垛、苏家嘴等城镇,直下盐城,对进攻黄桥之敌形成夹击之势。8日,黄桥之战仅用了6天就取得胜利。八路军和新四军成功在苏北会师。
英勇歼敌 不断壮大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进入新四军序列,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父亲任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领导苏北地区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部队的进攻。
1942年底至1943年冬,是苏北抗战斗争最艰苦的时期。穷凶极恶的日军对新四军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妄图消灭华中局、新四军首脑机关及新四军主力。父亲率第三师利用河网港汊复杂的地形,多次阻击和侧击日军。日军找寻不到新四军首脑机关,便气急败坏地扫荡苏中地区。父亲又率第三师主力全面反击,策应苏中,连续收复阜宁、东沟、建阳等城镇。反扫荡战斗持续到1943年3月,第三师在局部反击不断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对日军展开全面反击。
1944年,战争主动权开始转到新四军手中。父亲率第三师抓住有利时机,在盐城和阜宁地区沿海地带进行了一系列局部反攻战斗,如高沟杨口歼灭战、滨海地区系列攻势等。
父亲在回忆苏北抗战的文章中写道:自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至抗战胜利的5年中,第三师作战4700余次,歼敌6万余人,自身伤亡1万余人,部队由2万余人发展到7万余人,建立并巩固了4.2万余平方公里的解放区。
自行车上 指挥战斗
在1941年至1943年间,日军多次对盐城、阜宁等地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父亲率部进行反扫荡。由于高度近视,父亲不便骑马,于是就改乘自行车。自行车的“驾驶员”,就是时任第三师司令部通信参谋的王扶之。由于父亲经常坐在自行车上听取汇报,制定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这被形象地比喻为“自行车上的指挥部”。
1943年春,第三师师部转移途中,在芦堡外旧黄河堤附近遭遇日军。随师部行动的特务营依托河堤与日寇激烈战斗,部队伤亡较大。特务营营长陈金保、政委黄炜华请求师部立即转移,可是父亲就是不肯走,他说:“师指一撤就会动摇军心,不能撤。”在坚持指挥了一段时间后,才在同志们的强烈要求下,勉强坐上王扶之的自行车,同师部的其他人员一同撤出战斗。转移途中,他坐在自行车上发布命令,调单家港附近的第八旅22团1个营增援特务营。就这样,父亲在自行车上指挥了6次大规模的反“扫荡”战斗。
消除大患 赢得民心
苏北地区历史上有两大患,一为匪患,二为海患。匪患历史悠久,明末即有记载,加之地处沿海,海盗亦很猖獗。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1941年上半年开始,父亲率部大力清剿土匪,多年匪患得以平息。第三师进入苏北时,恰遇海啸成灾、难民遍野。父亲经多方研讨,决定以发公债、以工代赈的方式修海堤,不足两个月建成90里海堤。海堤竣工第二天,又有海啸来袭,但大堤屹立不动,保障了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连一些曾抱怀疑或抵触情绪的士绅,也渐渐改变了看法,开始向新四军靠拢。
与日伪顽进行残酷的军事斗争的同时,第三师还积极推动经济和文化建设,不仅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增产节约运动,使军民生活有较大改善,还恢复和发展了中小学教育,并且办了冬学、公学,教育规模和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统治时期。
在华中局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当时许多著名文化界人士和革命知识分子,如邹韬奋、阿英、范长江、孙冶方、薛暮桥、贺绿汀等纷纷来到苏北,不仅繁荣了根据地内的文艺活动,而且还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化战士。
(于明山 整理)
作者介绍
黄晴
黄克诚大将之子,1948年生,人民日报社原国际部主任。当过知青和中学老师,大学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985年至1986年在日本任驻外记者,上世纪90年代又先后在德国和美国当记者。
黄克诚生平简介
1902年-1986年,湖南永兴人。1925年入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历任红军团长、湘南农军第二路游击司令、支队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军委卫生部部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15师344旅政委、二纵队政委、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代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兼天津市军管会主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和政委、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顾问、中纪委常务书记、第二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2-01 10:54:3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