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立文,郑抱真同志外孙,1952年11月生于合肥。曾任淮南市经贸委主任、市政府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淮南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淮南新四军纪念林中的郑抱真纪念树
合肥市第一任市长郑抱真同志
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合影(二排右一为郑抱真)
毛主席签发的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副主任任命书
革命斗争中的郑抱真(后排右一)
他是传奇人物,在风云诡谲、政局动荡的近代中国,他从迷茫彷徨到奋起觉醒,最终成为一名皖江抗日名将;他是时代风云的见证者,以合肥市最高行政长官的身份参与了新中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他就是合肥市首任市长郑抱真同志。今年3月6日正是他诞辰120周年。日前,郑抱真同志的外孙梁立文为我们讲述了外公不平凡的一生。
炸死侵华日军最高长官
1897年3月6日,外公郑抱真出生在安徽省寿县(今长丰县)吴山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三人,因排行老三,人们叫他“郑三爷”。贫困的生活,艰苦的童年,使逆境中成长的外公磨练出一副嫉恶如仇、正直勇敢的刚强性格。
1924年外公跟随他哥哥郑绍成投身革命,并随后在大哥的带领下来到上海,毅然投入他大哥的拜把兄弟王亚樵的怀抱,并加入了他的“斧头帮”。“斧头帮”是一个以抗日为主,内杀卖国贼、外抗侵略者的在上海滩非常有影响的抗日锄奸集团,1929年改为“铁血抗日锄奸团”。在该集团的核心领导成员中,号称“四大金刚”之一的外公负责内外联系、行动谋划及武器配备等,并奔走于上海、南京、北平、广州、香港等地,积极组织策划抗日锄奸活动。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外公协同王亚樵组织带领一支两千多人番号为十九路军淞沪抗日救国义勇军的队伍,迅速开赴前线,进入各个战场,巧妙迂回配合第十九路军有力打击日本侵略者,使日军进攻上海不断受挫,损失惨重;外公和他的战友还于1932年4月29日在上海虹口公园炸死炸伤包括侵华日军最高司令长官白川义则大将在内的13名日伪重要人物,使侵华日军高层受到了沉重打击。这是我国军民自“九一八”到抗战胜利期间击毙的侵华日军最高长官,不仅震惊世界,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一大事件。
在开展抗日锄奸活动的同时,外公还积极与中共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李克农等频繁联系,从各个方面支持上海地下党的工作。外公引荐王亚樵与李克农会面,此后,上海地下党多次通过外公商请王亚樵帮助筹集经费办印刷厂、开书店、支持东北人民抗战等事项,都得到了王亚樵的积极支持,每次都很圆满地解决。
在上海的“铁血抗日锄奸团”期间,外公还组织和参与了几次重大的锄奸行动。一是组织发动三路大军讨伐蒋介石;二是参与策划到庐山、南京暗杀蒋介石;三是直接参与刺杀汪精卫、宋子文等行动。使反动当局如惊弓之鸟,极大地推动了民众反蒋抗日的热情。蒋介石对王亚樵等非常恐惧,在蒋下达的“悬赏缉拿”名单中,王亚樵的赏格为100万大洋,外公为50万大洋,并命令戴笠尽快捉拿或暗杀王亚樵、郑抱真等“斧头帮”主要成员。
建成抗战时期“小莫斯科”
1936年10月20日,当王亚樵不幸被特务杀害后,遗体被外公外婆等人安葬。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直匿居在广西的外公回到家乡寿县,组织成立了抗日武装——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外公担任支队司令后,带领群众拿起武器奋力抗击日本侵略者。支队组建期间,外公一直与中共寿六霍中心县委书记黄岩、中共寿县县委委员董吉贤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与共产党合作。1938年10月,他毅然决定率部参加新四军,随即被任命为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1940年,经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兼政委戴季英、淮南抗日联中校长裴济华三人介绍,外公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怀抱真理救中国”的夙愿。
1940年6月,外公被任命为新四军江北纵队副司令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配合主力部队反扫荡、反摩擦,坚持津浦路西抗日救亡斗争阵线,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带领部队战斗在最前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津浦路西地区部队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十分困难,常常是吃不饱、穿不暖。他作为司令员带头响应,以身作则,开荒挖地。一有空便早早起床,肩背粪筐,一边拾粪,一边检查生产情况,寒冷冬天也坚持如此。大生产运动使路西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呈现兴旺的景象。特别是藕塘镇,市面上行人熙熙攘攘,商品琳琅满目,抗日军民称其为“小莫斯科”。
1943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和华中局及新四军军部关于实行“一元化”领导的指示,外公转任津浦路西专员公署专员。在任专员期间,他不徇私情、赏罚分明,郑侠是外公的亲属,因他在任津浦路西专署宣传科文书时,工作失职、贪污腐化、经教育仍不悔改,1945年6月4日外公签署专员公署通令:“兹决定撤销郑侠职务,准予在路西根据地内为民,特此通令,仰各知之。”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外公改任华中第四行政区专员。自此,他离开津浦路西地区,在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任职。为建设和平、民主、团结的新华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期间,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外公奉命从津浦路西到苏北,经山东直到东北通化,一路风尘仆仆,历经艰险,带领路西地区各级干部、职工和家属胜利地完成了大转移任务,为保存大批党的干部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特殊时期合肥首任市长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千年古城回到人民的怀抱。2月1日,合肥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黄岩任中共合肥市委首任书记、外公任合肥市首任市长。此时,正在山东临沂的黄岩和外公等人奉命日夜兼程,奔赴合肥,负责接管工作。当外公和黄岩等人乘坐一辆旧汽车经过定远县严家桥时,不幸翻下河去。随行人员见他眼镜跌失、满脸是血、多处受伤,都劝他养好伤再去合肥。但他想着市政府应尽快开展工作,谢绝了同志们的好意,带伤赶往合肥。
解放之初,合肥百废待兴。外公担任合肥市市长后,一方面领导群众生产自救、发放救济粮,一方面整顿社会治安、安定民心,同时还以很大的精力组织民工支援大军渡江。外公还创造性地发行了地区性信用公债,极大地解决了金融困难,并且为促进物资流通、繁荣经济,他倡导并创办起了合作社,在城里开设了农民招待所,这都在老百姓中传为美谈。
虽然外公任合肥市市长的时间并不长,但就在他离任前夕,凭着过人谋略和胆识,成功破获一个隐藏很深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1949年3月末的一天,外公得到情报,合肥地区有不明电台活动,由于使用者十分警觉,军管会采取几次行动都没有抓获。外公晚饭后对着合肥地图看了很久。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卫士由洪家花园出来,在四牌楼附近转几圈,就往西南方向一直走到德胜门的城墙上,走走停停。中午回到办公室,又看了一会地图。命令卫士在德胜门外南园附近找找看有没有外地人居住。三天后卫士汇报,发现一户人家,不像一家人,像上下级。郑抱真立即下令组织人员进行抓捕,成功破获国民党潜伏小组。抓获国民党军统特务少将组长、上尉报务员等多名。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的宋任穷得知后赞许:“这是郑抱真同志的绝招,是大军渡江的喜讯,抱真同志功不可没!”抓捕行动使国民党失去了重要情报来源,为大军渡江提供了保障。
1949年4月初,长江以北安徽地区全部解放。4月3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安徽境内以长江为界分别设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4月,中共皖北区委和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正式成立。中央任命宋日昌任皖北行署主任,郑抱真、李云鹤任副主任。郑抱真负责皖北行署的常务工作。
没有一点旧社会坏习气
皖北行署下设合肥市、蚌埠市、淮南特区及阜阳、宿州、滁州、六安、安庆、巢湖等专区和50多个县。在皖北人民行政公署3年多的任期内,外公与宋日昌主任(1950年3月由黄岩接任)、李云鹤副主任等联名发布了许许多多命令、训令和批示,出色地完成了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作战、民主政权建设、剿匪反霸和生产救灾、兴修水利等重大任务。他还参与领导了皖北人民的支援抗美援朝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听家人和他身边工作人员说,外公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穿着、饮食、住房都无过高要求,总是随遇而安。他任皖北行署常务副主任期间,安徽正遇洪灾,为检查灾情和生产救灾情况,他多次带着工作人员深入蚌埠、淮南、滁州、阜阳等灾区一线查看灾情,了解群众受灾缺粮的具体情况,与灾区干部群众商讨灾后的生产自救措施。有时住在区里,吃的是粥和半干半稀的菜饭;有时和大家一起不顾暑热、蚊虫叮咬,吃住在船上。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撤销皖南、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8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省会设在合肥。曾希圣同志任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外公被中央政府任命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兼第一秘书长。1953年9月,他调任安徽省人民政府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主任由省长黄岩兼任),主持日常工作。
外公有着超强的组织纪律性,从不计个人的名利地位,无论安排在什么岗位,都能自觉服从党和革命工作的需要。据当时担任政治法律委员会秘书长的郑淮舟和副秘书长丁继哲回忆,他虽然是一位在旧社会闯荡多年、见过大世面、阅历很广的人,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旧社会那种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团团伙伙的坏习气。他平易近人,生活简朴,待人诚恳,作风民主,没有一点官架子,更像一位忠厚的长者。
新中国成立后,外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终因劳累过度病倒了。1954年在上海华东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并已到了晚期,虽经全力抢救,但还是于1954年12月1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57岁。外公虽然逝世60多年了,但他富有传奇色彩、追求真理、刚正不阿、不懈奋斗的一生,却给我们后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7-12-03 15:52: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