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宝亮(1920.10-2007.11),河南省永城县陈集乡刘楼村人。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6月底参加抗日学生队,任小队长,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3团3营8连指导员、涡北自卫团1大队教导员、新四军4师骑兵团3大队指导员、宿东游击支队指导员、淮北军区四分区情报总站站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豫皖苏军区三分区县大队副政委、供给处政委,河南军区商丘分区组织科长。解放后,任河南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干部处处长,总参情报部办公室主任、政治部副主任、防化兵学院副政委等职。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先后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等。2001年3月出版了诗集《夕窗吟草》。2007年11月2日在北京病逝。
投笔从戎
我的父亲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陈集乡刘楼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爱诗词歌赋,曾幻想当一名诗人。但从十几岁起,他受到哥哥刘宝瑞(早期中共党员)的影响,开始接触共产党,接触革命。经常听哥哥和他的朋友张宗孔(1931年任中共永城县委书记)、王卓然(早期中共党员)等人讲革命道理,为在他家里密谈的共产党员们站岗放哨,也曾利用年龄小不容易被怀疑的优势为他们送信。
1937年“七七事变”后,父亲刚刚初中毕业,得知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中华大地,到处烧杀抢掠,肆意残害我黎民百姓,他心潮澎湃、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刻冲到抗日前线,痛击日本侵略者。但因当时永城县远离抗日主战场,县政权又被国民党县党部以及腐朽的旧保长、乡绅把持,父亲请缨无门,只得先去小学教书,等待时机。
刚入腊月的一天,父亲正在给学生上课,忽然一个学生跑进来说:“先生,有人找你。”原来是要好的同学蒯德润。蒯德润气喘吁吁地说:“我刚才从宿县回来,太原失守,上海危急,红军改编后已经开赴抗日前线,平型关一仗打得漂亮极了,咱们怎么办,得赶快商量。”虽然蒯德润说得有些语无伦次,但父亲早已兴奋不已:“好极了,好极了!这几天看不到报纸,什么消息都没有,快急死我了。晚上到你那儿去,咱们聊个通宵。”
这一夜,两个年轻人谈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他们一致认为作为时代青年,就应该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要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为解救民族危难尽一份力、发一点光。当前的任务就是抗日救亡,决不能让四万万同胞遭倭寇铁蹄践踏。最后,两人商定去投奔延安或去华北参加八路军。父亲先去打听北上的路线,再去教育局预支了两个月的薪水作为路费。
第二天,父亲刚到县城,就听见身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以前和家兄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王自力。父亲向王自力说明了自己想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决心和请缨无门的苦恼。王自力说:“抗日不一定非要去延安,在咱本地也可以。”王自力告诉父亲:“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是个抗日派,他推荐的永城县新任县长鲁雨亭,思想进步,很支持我们开展抗日工作。第五战区组织了抗日救亡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咱们县也成立了分会,正缺人手,你要是想参加抗日工作就赶紧过来吧!”父亲当机立断,辞去教师工作,参加了动委会的工作。从此,父亲毅然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
接管区乡政权
1937年11月底,中共永城县工委成立,成员有刘屏江、盛瑞堂、王更生、陈觉民、王卓然等。在他们的帮助下,县里成立了抗日救亡动委会(隶属第五战区总动委会),工委的同志大都参加了动委会,并成为领导骨干。
1938年初,抗日救亡青年训练班开学了,父亲和蒯德润等人考入第二期。因为这一期100余人多为学生,故又称“学生队”。训练班实行军事化管理,进行比较系统的训练,以求造就抗日骨干。父亲在训练班里学到了很多革命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以后的抗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形势急变,虽然第五战区在台儿庄一带打了胜仗,但日军在南北两线不断增兵,战况日趋紧张。动委会决定学生队提前结束训练,下乡发动群众。在鲁县长的支持下,组织了5个工作团,分赴5个区开展工作。父亲被分配在第4工作团,到第4区工作,他和李清(父亲的同学)等5个同志分在一个组,负责一个村的工作。起初,工作很不顺利,老百姓一听说抗日,以为又是国民党旧县委用来征收苛捐杂税的借口。经工作组耐心讲解,百姓们才如梦初醒。工作团下乡10余天,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抗日景象,村头巷尾到处飘着抗日歌声,连小孩子都挥舞着树枝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但国民党县党部却如临大敌,土豪劣绅更是如坐针毡。他们串联起来,向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报告,造谣说:“共产党搞赤化运动。”“共产党抗日是假,共产是真,很快就要分田分地、共产共妻……”霎时间风云骤变,黑云压城,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电令永城县鲁雨亭县长:“限你们剋日解散学生队,学生复课,教员复教。”学生们聚集起来,义愤填膺:“为什么不许我们抗日?为什么不许发动群众?蒋介石都联合共产党了,他们还敢反共!”“同学们,我们上徐州,找李宗仁请愿去!”。动委会的王更生说:“对,同学们,我们请愿去。”于是,大家纷纷捐钱做路费,鲁雨亭县长也捐出了他的薪金100元。
第二天一早,100余名青年学生高举“青年抗日请愿团”的大旗,浩浩荡荡地向徐州进发。李宗仁派总动委会的刘秘书长接见学生们,他说李司令长官支持学生们抗日,要求学生们继续做好抗日工作,不要去管河南省党部的解散命令,并答应给河南省党部写信(因当时河南省归第一战区,只有豫东属第五战区)。
有了李宗仁的支持,学生队工作起来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回县以后,根据第五战区总动委会给鲁县长信中的指示“凡不抗日贪污腐化者一律撤职”,决定全部撤换成信任的区、乡长,由工作团团长代行区长职务,联保主任和书记从学生队中选派。父亲和李清分到一个乡,父亲任乡联保主任,李清任书记。他们动员了一些青年学生帮着宣传,抄写张贴抗日标语,按照县里发来的表格布置登记户口、枪支,组织联庄会,成立了乡抗日自卫队,巩固了学生队的领导地位。
正当他们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忽然接到区里的一份“十万火急”的通知,内容是:顷接县政府001号急电,蚌埠之敌西犯,已攻陷蒙城、涡阳,有犯我县之势,着你乡速率50-60人火速到李口堵御。接到通知后,他们立即决定分头到各保各村召集自己的队员,要保长负责动员富户家里的枪支子弹,连夜到乡公所集合。到了第二天上午,人是集合齐了,但枪太少,公、私、好、坏加在一起也就41支。就在父亲安排对枪支进行清点分配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日军已经到县城附近了,城里逃难的人已到北庄了。”父亲赶紧来到北庄,问了逃难的人,说日军已到县东十八里了。鲁雨亭县长让能跑的老百姓尽量快跑,他要“守土抗战”。这时,听到东北方向有炮声,定是日军在围攻县城。父亲立即决定自卫队集合,去县城支援县政府抗击日寇!父亲和李清带头,一口气跑了10余里路,但从逃难的人口中得知,县城已被鬼子攻破。
枪林弹雨中锻炼成长
1939年,新年伊始,彭雪枫司令员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人民群众如大旱逢甘雨,学生队更似游子见亲人,个个欣喜若狂。父亲等人热情欢迎新四军,并采取送情报、当向导等多种办法,大力协助主力部队作战。在各地学生队的密切配合下,游击支队很快肃清了游杂武装和一些敌伪政权,为永城及周边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1939年4月,为了统一学生队的组织领导和指挥,游击支队决定成立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大队下辖3个中队、一个特务中队和一个宣传队。父亲被派到特务中队(即警卫中队)任指导员兼支部书记。过了“八一”,学生大队编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3团,父亲被任命为3营8连指导员(不久,8连编入1营,改为3连)。
父亲到主力部队后,是第一次参加战斗,一直在学习。1939年12月2日,3团从70里外奔袭济阳集驻扎的伪“和平救国军”的一个支队。夜行军,人不言、马不嘶,兵器、装具也不许有碰击声。接敌时,部队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展开。8连担任警戒任务,只见1营、2营的两支突击队隐蔽接敌,第一支有人带领着,从围墙薄弱处轻轻扒开一个缺口,匍匐进去,又从壕沟无水处越过,待敌人发觉,一阵手榴弹即把敌人击溃了,并占领了一段城墙。第二支突击队从另一处撕开围墙,城墙上的敌人见状逃跑,我方速搭人梯冲进圩子,并向纵深发展。很快,1营、2营部队也全部攻入,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巷战。街巷里顿时枪声如爆豆,火光冲天。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共毙敌150余人,俘虏160余人,缴获机枪、步枪170余支。父亲通过这次战斗切实学到了主力部队良好的战斗作风。
1940年春节过后,8连在永城县北单独活动,打击敌伪。一天,队伍驻在洪路口,得到群众报告说日军和伪军又出来抢粮了,大约有200多人。其中有十几个日本兵,还是前几天来过的,叫什么“宣抚班”(当时日军有一种队叫讨伐队,美其名曰“宣抚班”)。这时,向南望去,敌人已成散兵线向这边进攻了,显然敌人也发现了我方。
来得正好,部队立即进入阵地(父亲等人已学会进驻到一个地方后立即抢修防御工事)。工事是借助一个干坑修起来的,连长陈体恕带两个排布置在正面,有两挺轻机枪。父亲带一个排在村东头警戒,待敌人进至百米内连长才命令开火,当即打倒了几个,其中有一个日本兵。敌人慌忙卧倒射击,接着匍匐前进。伪军训练太差,动作不合要求,姿势太高,容易击中。日本兵好像嫌匍匐前进太慢,不耐烦了,想站起来进攻,结果又被打倒两个,也只好乖乖地卧下了。这时,父亲觉得东边没有情况,就果断带着战士投入战斗,从敌人的侧面插了进去。敌人猝不及防,以为我们又来了生力军、预备队,于是仓皇后撤。先是伪军向后猛跑,我们机步枪一齐开火,又打倒了几个,然后是日本兵有掩护地交替后撤。但在交叉火力的打击下,很快敌人就像放羊一样快速逃跑。好在有日本兵的掩护,伪军才把几个伤兵抢了回去。指战员们追了二、三里,因仅有的一点子弹快打光了(每人仅十余发子弹),也就只能适可而止了。战后统计,这一仗共毙敌10余人,其中有3个日本兵,我方只轻伤一人。
这虽然是个小胜仗,但对8连来说却是初战告捷,对同志们鼓舞很大。因为虽然在这以前8连也打过几仗,但都是随大部队一起,这次却是担任主攻。
1940年春夏之交,国民党顽固派正积极策划第二次反共高潮,豫东的顽固派祁炎勋(国民党夏邑县县长)、蒋心亮(国民党商丘自卫团团长)等,在国民党骑二军何柱国部的支持下,疯狂地向我们挑衅进攻,大肆杀害我地方干部,袭击我区、乡政府,残害民众。我军忍无可忍,进行了自卫还击。这时,8连已经改编为3连,父亲仍为指导员,连长仍为陈体恕,周发言为支部书记。这天,部队经过一天的行军作战,比较劳累了,晚饭后,3连的同志们就在打麦场边席地而卧。虽然很不舒服,大家却睡得十分香,很快便鼾声四起了。午夜12点左右,营部通知:连长去领任务,部队立即集合,准备战斗。父亲他们马上把大家叫起来,整装待命。不久连长回来把部队带到麦地里,小声传达道:“祁炎勋的部队大都集中在附近的唐双庙圩子里,我们连的任务是打开突破口,给后续部队开辟道路。”接着,部队就向东北方向行进,很快就看到了敌人圩墙炮楼里的灯光了。是夜,却月明如昼,敌人很快发现了我方的行动,便开始射击。部队马上进入距敌圩100多米远的一条路沟,作为冲锋出发地。副营长对连长交代了几句话,连长很快就带着突击班(4班)冲了上去,全连也跟着冲了上去。连长的动作是那么快,就连4班战士都跟不上他。这时敌人的轻重机枪、步枪从炮楼里和圩墙上同时喷出罪恶的火舌,交叉火网打得几十米的开阔地尘土飞扬。陈体恕连长冒着枪林弹雨迅速穿过空旷的打麦场,在接近外壕时不幸中弹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他的弟弟陈体礼就牺牲在他的身边,他的侄子也负了伤。敌人的手榴弹隔着圩沟打了过来,进攻的道路被完全封锁。我方在轻机枪的掩护下再次组织冲锋,但敌人有城墙工事遮挡,我方的轻武器难以奏效,暴露在明亮的月光下极易被杀伤。我父亲也因为一颗子弹打在腰部而差点负伤,幸亏他腰间束了一条宽皮带,子弹打断了皮带后跳了起来,才幸免于难。支部书记周发言的枪膛都打炸了,成了“喷火枪”……
将近黎明时,上级为了减少伤亡,下令停止进攻,暂时撤出战斗。这次战斗,父亲失去了一位好同学、好战友,全连都陷入沉痛之中。陈体恕是抗日学生队的骨干和创建者之一,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党员、好干部,他的名字和事迹,永远记在永城人民特别是永北人民心中。
游击战中化险为夷
1941年1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涡河以南的国民党军队纠合我边区周围的土匪、叛军,大举向我军进攻。部队正在进行准备工作时,父亲接到了一道命令:任命他为涡北自卫团1大队教导员,16团(3团已改称八路军4纵队6旅16团)的张永远团长专门找父亲谈话,介绍一些情况并提出希望,主要是:涡北自卫团是在涡阳县北部新建的地方武装,现在还未建设好,属涡北县,涡河以南有几个县的地方未被日军占领,驻有国民党军队10余万人。他们正在积极筹谋向我边区进犯,涡北一带首当其冲,那里也是我16团的防区,希望我父亲到任后和他们多联系,更好地配合对敌斗争。
父亲离开了主力部队,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到任后才得知自卫团1大队现刚建立起一个中队,将近百人,大都是贫农子弟,连排干部多系地方同志,有党员10余人,大队长由县委书记赵文甫兼任。部队现驻吴桥寺镇,距离涡河10余里路。这时,涡河南的国民党部队已剑拔弩张,到处寻衅滋事了。父亲的老同学蒯德润在13团做民运工作时,就惨遭涡阳县国民党军杀害。
1大队也积极进行反顽斗争的准备。枪是有了,只是苦于弹药太少,除机枪外平均每人不足10发子弹,手榴弹一共只有十几枚。上级给的任务是灵活保卫吴桥寺镇,就当时部队的数量和质量而言,坚守像吴桥寺镇这样的大圩寨是根本不可能的。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涡河南岸的国民党军很可能近期向我们进攻。因此对各班的任务要求、集合地点等都作了预案,白天枪不离身,晚上和衣而睡。
腊月二十六的深夜,游动哨报告有情况,部队立即各就各位。父亲随即带着通讯员张凤林到东门巡视,东门是4班的任务,4班是地方干部张凤仙带的,人比较齐整。父亲见门南边好像有一个敌人被4班抓住,又挣脱越墙跑了,父亲不禁喊了一声:“怎么搞的,让他跑掉啦!”边说边往巷子里走。正走着,忽然有人拉父亲的衣服,好像对他有所怀疑,由于天黑看不清,他便随口说了一句:“干什么?”那人就放了手。向前又走了两步,又有人站起来扯他的胳膊,并要夺他的手枪。父亲这时真的生气了,呵斥道:“干什么!不认识我吗?”那人又乖乖地蹲下了。父亲忽然感到不太对劲,仔细一看,啊!黑压压的一巷子全是敌兵。张凤仙带的4班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刚才跳墙跑的大概是我们的民兵。敌人不是一个单位的,也弄不清面前这个拿手枪、穿大衣的高个子是哪边的官。父亲机警地慢慢向外走,刚到巷子口,看到通讯员张凤林正在和敌人夺枪,他也认敌为己了。父亲当即抓住他的皮带,一用劲,连人带枪拉了过来,将错就错地说:“张凤林,跟我到前面看看有没有共军!”说完,拉着张凤林大步向西走去。约摸走了二三十米,往南边一跨步,趁着商店门前的阴影疾跑起来。这时,敌人的枪也响了起来,但他俩几个跳跃,已经跳到十字街口,向左拐去了。
张凤林这时才明白刚才抓他枪的不是自己人。他们到了南门,带上5班,顺着圩墙去了西门的集合点。这时东边的敌人向西打枪,边打边缓慢前进,西边圩墙外警戒的敌人向东打枪。父亲等人躲在中间的巷子里看热闹。敌人对打了一阵子,好像发现西边的枪是他们自己人打的,就高喊:“自己人,不要误会,别打啦!”其实西边的敌人还在圩墙外没有过来。这时父亲让任副队长答话说:“自己人?你们是哪一部的?”对方答道:“河南部队(敌临时代号)。”任队副继续喊道:“我们也是河南部队的。”对方问:“共军呢?”“这里没有共军。”任队副的回答很镇定。听说没有共军,敌人便一窝蜂地拥了上来。待敌人靠近,父亲大喊一声“打!”机、步枪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乱作一团。因兵力、火力太单薄,父亲他们在杀伤了一些敌人后,就按预定方案撤出了战斗。
天亮后,敌人撤退了,我方仍然驻守吴桥寺镇。凭着指战员们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粉碎了这次800余名敌人的联合进犯。
春节过后,日军为配合其豫南战役,分几路向我边区扫荡,同时打击涡河以南之国民党军。国民党主力和地方武装望风而逃,涡阳、太和等县城相继沦陷。日军继续推进,父亲所在的1大队随同16团去收复失地。先到涡阳县城,大队在原国民党的县政府住了一夜,睡在地毯、沙发上,大家都觉得很新鲜。第二天部队继续向南进发,在张村铺附近活动时与日军遭遇。那天早上,父亲正在16团团部开会,忽报有日军汽车冲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这时团部和1大队均受到冲击,撤退较乱,父亲便赶紧跑去收拢部队。根据他的判断,日军似是过路,敌人并未下车。事后得知,这股日军是扫荡回来路过此地。父亲为收拢部队走得急了些,根本无暇他顾,只听指导员任侠在后面喊道:“教导员卧倒……”父亲刚欲止步,只听“噗”的一声,他下意识地向前猛跃,回头看时,一枚没有爆响的迫击炮弹落在身后的田垄上,激起一股尘土。父亲又往前冲了几步,那炮弹仍未爆炸,于是干脆停下来回去看个究竟。这时任侠也赶到了,他看着一大半没进土中的炮弹连声说:“好险啊,好险!”
事后闲聊,谈及此事,有同志说:“教导员命大,几天里两次化险为夷!”父亲则风趣地说:“第一次是敌人误会了,第二次是炮弹‘误会’了!”
在残酷的敌后游击战中,涡北自卫团的编制从来没有满员过,1大队也从未发展成为真正的大队,原有100余人,经过战斗减员只剩下几十人了。2大队、3大队刚成立就补入了主力。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联合夹击下,1941年5月初,新四军4师主力部队相继转移至津浦铁路东的洪泽湖一带,只留下33团和地方武装在这一带坚持打游击。6月初,父亲所在的涡北自卫团编入33团,转移至路东。从此,父亲暂时离开了家乡永城,1943年调宿东游击队战斗直至抗战胜利。
经过8年艰苦抗战的磨炼和无数次残酷战斗的洗礼,父亲已从一个懵懂的热血青年,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沉着冷静、有勇有谋的新四军基层指挥员。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安宁,“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句歌词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在怀念先辈的同时,更要传承先辈的遗志,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富国强军,让强大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刘岩,1958年6月出生,1976年入伍。退伍后,先后在国营768厂、公安部京安器材公司、中国消防协会总公司、北京威特瑞科贸有限公司工作。)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四师分会孟秀玲组稿)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23 15:23: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