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1935年底
在陕西,提起杨虎城这个名字可谓妇孺皆知,杨虎城是陕西蒲城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他曾谦称自己一生做过三件事:一是带出了一支靖国军的革命队伍;二是1926年为了支援北伐,“西安围城”时坚守了八个月;三就是“西安事变”。作为民国陕军成就最高的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
凤凰陕西拜谒位于长安城南的杨虎城将军陵园,同时走访了杨虎城将军之孙杨瀚先生,作为杨虎城将军后人,展现给我们他眼中祖父的样子。
杨虎城之孙杨瀚
杨瀚,杨虎城之孙,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事变研究会会长,《杨虎城大传》作者。近年来,杨瀚频繁往返海峡两岸,就祖父杨虎城参与其中的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展开学术研究。
杨虎城作为民国陕军成就最高的将领,出身贫寒,很多人认为他是由刀客而成为革命者,正气使他率领“关中刀客”行侠仗义。而“刀客”这个广泛流传在渭北民间的说法,更增加了杨虎城早年义胆侠气的传奇色彩。
凤凰陕西: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他刀客出身的身份?这是否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必然关系?
杨瀚:杨虎城早年革命经历,被称为刀客是当时社会的一种误传。在清末期,陕西潼关、华县一代出现一些打富济贫的民间个体侠客,他们身背一种陕西当地出产的砍刀。于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刀客。而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一个贫困农民的家庭,他自幼聪慧,但因家境贫寒只上过两年私塾。少年时就当了童工。16岁时其父亲被清廷杀害。1908年,在当地,他组织起济贫扶弱的“孝义会”。而后演变成对抗官府、为当地农民撑腰的农民组织“中秋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率领一百多名“中秋会”成员参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篡权后,他退伍回乡务农。1914年夏,因见义勇为,打死了当地欺压百姓的恶霸而被官府追捕。于是他组织成立了农民武装“人民革命军”行“打富济贫”之事,试图改变社会,于是一些百姓也把他传为“刀客”。他性格沉稳内向,善于学习思考,与“刀客”无任何关联。
1935年冬,杨虎城对部队进行抗日教育
凤凰陕西:外界对于杨虎城将军的了解仍然局限在“二虎守长安”、西安事变等大事件上,杨虎城将军也曾谦称自己一生做过三件事,您怎样看待祖父的一生?
杨瀚:祖父说他一生做了三件事是从他作为追随孙中山先生,信仰三民主义角度来总结的。我对他的研究、了解后,要从民族与社会进步的角度说:祖父一生追求真理,极端热爱民族与国家。他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他一生中对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贡献是策划发动了西安事变,从而结束了10年民族内部的残杀;为抗日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他以个人的自由与生命撼动的蒋介石独裁统治,扭转了中华民族所面临亡国灭种的时局。
1933年9.18杨虎城召开国难大会并进行阅兵
1926年3月,为彻底消灭陕西的国民军,清除侧背之患。刘镇华在豫西纠集原“镇嵩军”旧部,以“打到西安去升官发财”为号召,组成了八个师,号称10万人的乌合之众,向西安进攻,由此有了“二虎守长安”,西安围城八个月,古都惨遭浩劫。
凤凰陕西:“二虎守长安”之后,杨虎城为何会有“功满三秦,怨满三秦”之言?
杨瀚:二虎守长安,一方面是守住了西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对北伐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使西安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死伤和财产损失都是巨大的。杨虎城从心里觉得对不起三秦父老。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杨虎城(右)
凤凰陕西:杨虎城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在“西安事变”中为促进国共合作、推动抗日而献身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您怎么理解祖父在西安事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其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杨瀚:杨虎城在1933年9月18日,提出了“摒绝内战统一意志以图救亡”的政治纲领,此后他便不遗余力地去为之努力。西安事变的发动就是实现这个纲领的具体实施,是他说服了张学良和他一起发动了事变;事变中是他以两军的团结为重,努力维持了因张学良擅自赴南京而出现的西安方面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他始终坚守了政治道德,宁愿牺牲自己绝不向封建专制投降,不出卖一起发动的政治伙伴和朋友。
武士敏、杨虎城(左二)、冯钦哉、孙蔚如合影
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临行前将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军交给孙蔚如,并一再告诫:一定要牢记“兵谏”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为重。
凤凰陕西:在抗日战争中,西北军在抗日战场上实现了杨虎城将军的抗日主张,他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西北军旧部?
杨瀚:杨虎城在事变后的9月22日便泣告全国:“尤祈我举国上下,一致团结,共御外侮。”也从那时起,他对所部十七路军的教育训练全部纳入了以抗日为中心。从1931年到1936年,他对部队的讲话、训词必讲抗日问题;军事训练、演习全部以日军为敌方。由于杨虎城将军在日本游学期间认真考察和研究过日军的训练与战法,所以他对部队的训练有很大的实用性,为日后原十七路军在对日作战中创造辉煌战绩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和政治基础。
1936年夏杨虎城对部队军官讲抗日问题
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分化了。但是当卢沟桥的炮声响起后,杨虎城将军的旧部在孙蔚如、冯钦哉等将领的率领下,先后奔赴抗日前线,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赵寿山、李兴中、武士敏、孔从洲、王俊、王劲哉等率部转战河北、山西、河南、湖北等抗日战场。战斗中,武士敏、王俊、石杰三等不惜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寇的飞机大炮,以数万官兵的伤亡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抗日壮歌。他们用鲜血与生命保卫了黄河,保卫了陕西。赵寿山、李兴中、武士敏将军率38军、96军、98军血战中条山,一度成为日军不可逾越的屏障,被日军称为“盲肠炎”;王劲哉将军率部在湖北创建了江汉抗日根据地,范围达6县20镇,与日寇周旋了6年之久。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天地、泣鬼神,催人泪下。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捐躯赴国难,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杨虎城将军的旧部都始终坚持了为国为民、坚决抗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原则。被杨虎城将军培养起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始终凝聚着这些陕西军人。
杨虎城在欧洲宣传抗日
凤凰陕西: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考察期间,以及回国后被囚禁期间,为宣传抗日做了哪些工作?
杨瀚: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他在5个月的欧美考察中,足迹遍及12个国家。他认真汲取他国之长处和民族特点同时,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宣传抗日、宣传中国。他先后进行了几十次的讲演和报告,为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赢得了广泛的支持。由于他的文化基础限制,他的思想大多只能通过他的讲话来表达。在这些没有旁人代笔,完全由杨虎城即席发表的讲演和报告中,处处表露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的远见卓识。
1937年10月18日,他在马德里广播电台发表的讲话中谈到:“中国对日抗战乃一长期、艰苦的战争,中国人民以为非持久战不能达到民族解放的目的,非民主不能持久战!”和在香港同济中学讲演中对日本的分析,都可以看出,他积极抗战的观点比出国前有了系统性的升华,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抗战思想。
杨虎城(穿西装者)亲自勘察水利工程
凤凰陕西:因家境贫寒,杨虎城将军幼年只读过两年私塾,却格外重视教育、医疗与经济建设,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杨瀚:杨虎城是农民出身,重农、亲农的观念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深知水是农业的命脉,所以主政伊始便将兴办水利列为了他政纲的第6条。并在主政不到一月时间内,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由海外侨胞支援建设的泾阳钓儿嘴水利工程拨款。
杨虎城为了建设和发展陕西的水利,他聘请了李仪祉等一些水利专家,在靖国军水利规划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勘测、计算、研究,为陕西的水利建设制定了一个全面的规划。泾惠渠建成后,灌溉了55万亩农田,后经扩建,达到了近70万亩农田。泾惠渠第一期工程建成发水,仅用了15个月的时间。这在旧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渭惠渠是继泾惠渠建成之后,续建的第二个水利工程。在设计规划中还有梅惠、沂惠、胥惠、襄惠、汉惠等渠。在泾惠渠建成后百姓看到了效果,得到了实惠,因而上上下下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民都希望政府能把计划了的水利工程继续建设下去。
不幸的是,就在1934年春季,洛惠渠刚刚开建之时,杨虎城已被免去了省主席之职,只担任西安绥靖主任,不能直接领导陕西的经济建设了。但他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改善陕西民众的生活,对水利建设依然热情不减,在水利建设经费不足时,不惜从自己掌握的军费中拨款补充,并从部队中调拨士兵参与工程建设。
毛泽东对杨虎城评价
凤凰陕西:您眼中的祖父是什么样子?能为我们描述下吗?
杨瀚:我出生于1954年,自己对于祖父的了解,主要来自书本、历史资料的研究和长辈口述。祖父杨虎城是一位被毛泽东誉为与岳飞、文天祥在历史上齐名的民族英雄。而我认为杨虎城比岳飞和文天祥在历史上更成功。岳飞、文天祥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杨虎城是完成了自己对民族的贡献后才壮烈牺牲的。
探访杨虎城将军陵园
杨虎城将军陵园
杨虎城将军陵园背依凤栖原,与杜公祠、牛头禅寺毗邻,陵园内安寝着杨虎城、谢葆贞等八位烈士。“杨虎城将军陵园”七个大字由杨虎城将军昔日部下、后来的陕西省省长赵寿山题写。园内树木葱茏,正是午后,拾级而上,柏树林间蝉鸣声声,似乎在诉说着昨日故事。
杨虎城将军之墓
陵园内的杨虎城将军纪念馆里展出了从重庆渣滓洞、西安事变纪念馆、止园、蒲城杨虎城将军故居等地搜集回来的影像、照片等珍贵资料二百余件。并通过图片、文字、影像、实景还原等方式,记录和展现了杨虎城将军的生平与壮举: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将历史背景与杨虎城将军悲壮感人的一生联系起来,从这里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了整个中国革命的轨迹。
陵园内的杨虎城诗碑
杨虎城少时因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多私塾,如果你以为武将出身的杨虎城是一个大老粗那可就错了。在杨虎城将军墓前两侧墙上,篆刻有书法名家用楷、篆、隶、草等字体书写的《杨虎城诗碑》,诗碑汇集了杨虎城将军所做的17首诗。这些诗作是杨虎城的部属、幕僚和挚友保存或回忆所得,诗作大多写于西安遭受刘镇华率镇嵩军十万人围城之时。杨虎城将军并非诗人,以自己的满腔热血直抒胸臆,借诗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我们从字里行间就可看出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民意报1931年9月24日刊登的《杨虎城泣告全国电》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将军于9月22日便泣告全国:“尤祈我举国上下,一致团结,共御外侮。”日寇入侵,内战不休,历经沧桑的杨虎城将军爱国心切,主动请缨,却遭冷遇,激愤焦虑,于是1934年冬在汉中崇仁医院百感交集地写下了这首《无题》以明志:
崇仁楼上感慨多,世事纷纭奈若何!
大好河山今安在,恨不杀敌唱凯歌。
如今这首诗镌刻在杨虎城将军陵园墓前墙上,字字千钧。
编者手记:
很多陕西人自小就听说过关于杨虎城的故事,他出身贫寒但一直与命运抗争,其戎马倥偬的一生颇具传奇。通过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抗日,他的人生走上巅峰,事变之后又遭囚禁直至被害,大起大落,令无数人惋惜痛心。通过走访杨虎城将军陵园与纪念馆,我们感受到的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爱民之心!(文/图:常远)
注:文中未加水印图片皆为杨瀚先生提供。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27 14:13:4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