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日英雄李兆麟之女:父亲曾为国弃子、英勇牺牲,心中装着人民
2019-04-01 08:51:30  来源:网易  点击:  复制链接

  李兆麟,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李兆麟将军幼年曾以“运思出奇,横扫千军”的豪言壮语作为座右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李兆麟戎马驰骋在“辽、吉、黑”,率领抗日健儿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配合我军和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了全东北。

  李兆麟资料图

  近日,李兆麟之女张卓亚接受了大白新闻的专访。她在采访中回忆道,父亲牺牲时她才1岁多,直到20余岁才完整了解父母的艰苦经历,父亲曾为国家舍家弃子,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精神影响了她一生。现如今,她认为,人的成功不是赚多少钱、做多大官,而是有朝一日,心中可以装下人民,像父亲一样。

  从手绘《大禹治水图》到14年艰苦抗日

  近日,张卓亚接受了大白新闻的专访。据张卓亚讲述,她的父亲李兆麟,化名张寿篯,1910年11月2日出生在辽宁辽阳县一个纯朴的农民家庭,8岁时入村中私学馆读书,14岁毕业于吕方寺公立高级小学。1926年,因其父去世,辍学务农,在家自学。

  李兆麟之女张卓亚(摄影/王硕)

  李兆麟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又擅长绘画、书法和吹箫,颇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辍学后仍经常手不离卷,刻苦自勉。他还用毛笔绘了一幅《大禹治水图》挂在房间墙上,寄托自己效忠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崇高理想。李兆麟曾向母亲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并称自己长大要学大禹,为老百姓做好事情。

  此外,少年的李兆麟还在自己做的书箱上镌刻下了“运思出奇,横扫千军”八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父亲从小就立志要为老百姓服务。”张卓亚称,由于李兆麟的姨父张一吼是共产党,所以他很早就受到启蒙教育。1930年,20岁的李兆麟来到北平,与共产党直接接触,入团后,又于翌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被组织派往东北战场,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与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们牵制了76万日军,消灭日本关东军18万,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据张卓亚介绍,东北抗日联军先后成立了11个军团,其中李兆麟参与成立了5个,系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及主要将领。

  1936年6月,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中共东南满、吉东和北满省委。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先后组成3个路军,杨靖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周保中任第2路军总指挥,而李兆麟任第3路军总指挥。

  母亲怀孕时,吃的都是草根树皮

  父亲在东北抗日时期与母亲的故事令她印象十分深刻。据张卓亚介绍,母亲金伯文不仅是李兆麟的妻子,也是他的老战友。在金伯文儿时,其父因帮助我军筹款而被日军杀害,哥哥是吉林延边汪清县游击队首任政委,并在金伯文13岁时被日军杀害。1930年,金伯文参加革命,2005年病故。母亲在世时,在与母亲朝夕相处的60载,张卓亚经常和母亲一起探讨关于父亲的事。在她的心中,父亲的形象高大,一直很崇拜父亲。

  讲到父亲与母亲的相识,张卓亚称,东北抗联的游击队常年在深山老林中抗击日寇,并通过打仗缴获敌方战备物资,随后将物资转移到较为安全的地方储存,同时,指挥员下调令调遣后方战士来到安全区,其中就包括张卓亚的母亲。

  当时,母亲是被服厂的厂长,负责在冬天为战士们制作第二年要用的新军装,待新装做好后,被服厂便会随即撤销,等待新的指示。

  1936年2月,母亲接到指示到指定地点建立新的被服厂,随后,她与交通员在覆有厚厚积雪的山林中徒步行走了近一个月。然而,到达目的地后,她却发现当地部队没有打下敌人据点已经转移,留下了二十余名伤员。

  这期间,刚巧路过的李兆麟发现了他们,并称:“不能让战士没牺牲在战场,却牺牲在转移途中。”于是,李兆麟开始组织伤员进行转移,让伤员先走,他与母亲以及另一位女战士留下观测敌方动静。在没有动静后,他们赶上伤员部队。随后,李兆麟与母亲两人找到大部队去接应伤员。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相互认知了对方。“我曾经问过妈妈,你们怎么谈的恋爱?”张卓亚说,当时母亲告诉她,你父亲在抗联队伍中长得算是很英俊,大高个。张卓亚又问:“那么多女孩,他为什么选择了你呢?”母亲思索了一下答道:“那时的择偶条件与现在不同,我们择偶的唯一条件就是这个人‘革命坚决不坚决’。”

  多年后,张卓亚看到父亲在履历上谈到母亲时也提到:“她虽然有些封建意识,但她革命很坚决。”

  1937年7月7日,李兆麟与金伯文在战士们的见证下,唱着革命歌曲与李兆麟创作的《露营之歌》结了婚。1940年入冬,金伯文怀孕了。那时,所有的粮食和武器都要从敌人手里夺过来,母亲怀孕5个月的时候,大家没有粮食吃,就把树皮草根都吃了。

  “我母亲讲他们吃松树皮,怎么吃呢?把外面的老皮削掉,里面的嫩皮放在水里面煮。因为不消化,吃进去后大家大便都不通畅。有人说日军枪杀了杨靖宇的时候肚子里面都是树皮草根。我要告诉大家抗战十四年间饥寒交迫是抗联战士的常态,他们每个人肚子里面都是树皮草根,但是他们抗日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张卓亚说。

  在断粮的50多天后,第一个倒下的是男同志,因为男同志的活动量大。于是女同志就出去捡东西,先给受伤的战士吃,最后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连说话都说不出来了。当时,李兆麟说:“同志们不要灰心,今天我们就算饿死了,也是因为与日军抗争而死,只要活下来,胜利了,我带你们去哈尔滨吃饺子、看京剧。”最后,一位交通员带了一小袋米,做成米汤给大家喝,挽救了几十条生命。

  为了国家舍去亲生骨肉

  据张卓亚讲述,母亲即将临产时,组织让她离开部队,让一个阿姨带上一匹马陪着生产。没想到,母亲和她的女战友两个人把留给她们的马杀了,把马皮和马肉都藏在山里面,留给了受伤的战士。

  就这样,冰天雪地里,扒开厚厚的积雪,母亲便躺在一个军毯上生产了。这时,日本20多个关东军以为父亲也在这里,紧追在后。为摆脱敌人,母亲生完后胎盘还来不及取下,便跟随部队赶路。一路上,走着走着胎盘掉了下来,母亲的命才算保下。

  然而,婴儿的啼哭会引来周边的敌人,当时部队中用大烟土来充当药品,为了不让孩子哭,只能将大烟土沾一点放在嘴上,让孩子昏睡。

  第二年春天,孩子已经半岁,坐在地上看着来往的战士,笑起来十分可爱。同年夏天,父亲从前线过来草拟文件,母亲心想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多高兴啊。却未曾想,父亲有一天趁母亲不注意,把孩子抱走,扔到了深山里。

  母亲发现孩子不见了,知道情况后一下子哭了出来。“你怎么能忍心,那是你亲生儿子,山里面夏天有一种非常大的蚊子,浑身都会咬出血,敌人尾随我们,我把他养活多不容易啊。”父亲非常严肃地说:“金伯文,今天如果你敢把这个孩子抱回来,我当着你的面用枪打死。”母亲顿时被惊呆了,眼泪也止住了。父亲接着说:“我告诉你为什么,我不能让一个总指挥儿子的哭声引来敌人,我要保全我的队伍继续抗日!”

  母亲在写回忆录时称,她当时就想通了,在家庭中,他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他怎不会心疼自己亲骨肉,但在战争年代没有办法。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对很多选择,考学、工作、择偶等等,但不是所有人在面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同时要做抉择的时刻,毫不犹豫的想到民族大义,想到国家和人民,想到舍去自己的亲生骨肉。而我父亲做到了,他是一个大英雄。这件事情让我对父亲的崇敬又深刻了许多。”张卓亚现在回想起父亲丢弃她那未曾谋面的哥哥的那段往事,心中更多的是理解和感慨。

  1岁时父亲牺牲,21年后才了解他

  1945年1月13日,张卓亚出生在苏联的兵营中,接生的女军医以卫国战争时期女英雄的名字,为她起名为“卓娅”。这个苏联名字她至今未改,母亲曾告诉她,父亲牺牲前,你们就叫这个名字,希望在你们的成长中,任何人叫你们的名字,父亲都能听到,知道自己的儿女在何处。

  张卓亚出生后只在苏联待了7个月,便随父母回到了哈尔滨。

  1946年3月8日,李兆麟参加哈尔滨市庆祝三八妇女节大会。父亲在大会上讲话,鼓励妇女们摆脱封建枷锁,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迎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到来。当时赢得与会妇女全场的掌声。

  当天晚上,李兆麟有些感冒,吃了药便早早躺下了。这时战友冯仲云坐在他的床边说:“最近敌人写恐吓信,扬言要杀你,不让你活着离开哈尔滨。你要注意了!”

  李兆麟说:“都说我是福将。仗打了无数,子弹都打在我的大衣、背囊上,都没有伤及皮肉。这次再遇到事,恐怕就没有那么便宜了。不过以我一个人流血,换来哈尔滨人民不流血,那也是值得的!”

  第二天一早,母亲金伯文为李兆麟熨烫衣服。李兆麟抱着年幼的卓亚,领着哥哥。衣服烫好后,他将孩子交给我母亲便离开了家。然而就是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李兆麟将军被害的噩耗传来,广大群众悲痛万分。送葬那天,为之送行的队伍就有十几万人。冯仲云等领导同志和抗联老战士及社会各界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为他树起一个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有“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之墓”。

  “我是他们最小的女儿,父亲牺牲时,我刚刚一岁零两个月。我目睹了父亲在哈尔滨192天的工作,也目睹了他的牺牲,但那时我太小,还没有记忆。”张卓亚回忆称,在她儿时,母亲对父亲的遭遇闭口不谈,她只知道母亲是水,父亲是山,而父亲这座山在一块石碑中。年幼的她还会想,为什么父亲进去了不出来。她对父亲最初的了解是1966年前,各个大机关宣传栏上写着父亲是前十名英雄之一。

  1964年,19岁的张卓亚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留校担任团内专职书记、政治辅导员。而母亲由于早年的战斗经历,导致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直到1967年的一天,母亲叫住了她,让她帮助母亲写一份材料,母亲向张卓亚口述了她与父亲14年完整的经历,才让张卓亚了解到了自己的父亲,了解了自己的父母在那14年到底做了什么。

  2005年3月2日,金伯文在北京逝世。张卓亚回忆,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她多次给我留下遗嘱,让我刻骨铭心,母亲说:“我的一生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我所有牺牲的亲人和战友们,我也对得起我的孩子们,我没有任何遗产留给你们,留下的就是历史,我一辈子信仰共产主义不会改变,一辈子追随共产党不后悔。”听到母亲此番话后,张卓亚的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她认为,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

  张卓亚:心里装的下人民才是成功

  张卓亚认为,人生会面临三个选择:父母、婚姻和子女。“父母其实是他们选择了我,我要用什么方式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便是传承他们的信仰。”目前,张卓亚在全国各地企业院校授课,讲述其父母的经历与历史事迹。她称,自己已经70多岁了,但只要还能坚持,就一定要讲下去,将父辈的信仰传承下去。

  张卓亚称,2014年至2015年间,我的后两个选择都画上了句号。2014年5月,与她相守了一生的老伴离开了人世,她为自己的婚姻画上了幸福美满的句号。

  2015年,张卓亚在大女儿王伟伟陪同下前往黑龙江省参加红色传承主题演讲,女儿听了3场后感概,她从未听过母亲讲姥爷姥姥在抗联的故事,令她十分感动,她表态今后不仅要做好事业,还要团结一切爱国的企业家,搭起平台宣传红色历史,并随即建立了东北抗战研究会。

  “到现在,我可以拍着胸脯说,我的子女教育是成功的,可以画上句号。”随后,张卓亚总结什么是子女教育的成功,她认为,成功不是赚到多少钱、做了多大官,而是有朝一日,你的心中可以装下人民,心有家国天下才叫成功。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04-01 08:54: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98岁抗战老兵的记忆

下一篇:追忆王光亚老兵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