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探寻抗战中的重庆往事
2018-07-29 15:50:45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大公报》1945年8月15日版面,刊登了日军投降的消息。

  彻底摧毁日军碉堡。 (图片由重庆图书馆提供)

  “迁都重庆,更生之兆”

  1937年秋,日寇的铁蹄已经开始向南京进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宣言》,宣布国民政府正式迁都重庆。在此前的国防最高会议上,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重庆乃重生之意,迁都重庆,乃更生之兆,最后胜利可操左券。”

  究竟是谁在当时做出了“更生之兆”的判断,如今已不可考。但今天,我们在回望这段历史的时候,不得不惊叹于这个预判的准确性。

  在当时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向国内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在外来侵略面前不甘屈服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在此后几年中,重庆的命运得以改变,抗战的命运得以改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命运也得以改变。

  在成为“战时首都”的那几年,重庆经历了多少风雨,付出了多少代价,已经不可历数。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其中这样表述:“回念在此八年中,敌寇深入,损失重大,若非依恃我西部广大之民众与凭借其丰沃之地力,何以能奠今日胜利之弘基?而四川古称天府,尤为国力之根源;重庆襟带双江,控驭南北,占战略之形势,故能安度艰危,获致胜利,其对国家贡献之伟大,自将永光史册,弈叶不磨灭。”

  重庆对于全国抗战的意义,尽显其中。

  为什么选择重庆?

  国民政府迁都的考虑,实际上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之后就有了。就在当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通过了《确定行都和陪都地点案》,决定:“一、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二、以洛阳为行都。”

  但到了1937年,最后确定的“战时首都”为什么是重庆?它凭借什么,能负担起这一历史的重任?

  对此,曾经编著《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国抗战重庆历史地位研究》的两位专家——张国镛和陈一容,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他们认为,在“七七事变”之后,华北平原已经被日寇占领,上海失守,南京危急,必须从速迁都。而南京国民政府原定的行都洛阳已经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之下,陪都西安也有危险。至于军事重镇武汉、广州等地,更是易攻难守,故相比之下,只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重庆最为适宜。

  另外,重庆为西南重镇,地处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口,东出三峡,西指成都,南去滇黔,北到汉中,水陆交通方便,为四川门户。而彼时的重庆和四川,在国民政府的控制下,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四川物产丰富,人们勤劳勇敢,可以为抗战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重庆就此成为“战时首都”。

  “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在成为“战时首都”之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这座城市,自然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必须加以摧毁而后快。在无法进行地面进攻的情况下,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其地域之广泛、轰炸之频繁、死伤之惨重,罄竹难书。在如此灾难下,重庆民众绝不向苦难低头的坚毅决心,令世界动容。

  1944年6月20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抵渝,罗斯福总统特地委托他携带一幅精美卷轴赠与重庆人民,内书颂词,“以表吾人钦佩该市英勇之男女市民。当该市遭遇空前未有之空袭时,人民坚定镇静,不被征服,足证恐怖主义对于争取自由之民族,不能毁灭其精神。此种为争取自由表现之忠实,将鼓舞来世而不朽。”

  2011年,重庆抗战调研课题组首次对外公布了重庆抗战期间确切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重庆抗战期间直接伤亡32829人,灾民人数达172786人,财产损失价值法币100亿元。

  重庆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有调研报告显示,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奋起抗日,应征赴前线的达300万人,其中重庆籍官兵达96万名,约占三分之一,其中有确切牺牲记录的1297人、受伤913401人。

  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齐名的反法西斯国际名城

  1943年2月初,国民政府规定,重庆全市于2月5日悬旗一日,各工厂放假一天,各机关学校放假三天,民间张灯六夜。

  与此同时,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也决定,各机关学校民众团体放假一周,中等以上学校放假14天,各工厂则根据劳动合同所规定的假日放假。

  在抗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刻,全国却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之中。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2月2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批准了中美、中英新约。这两份条约,废除了之前美英两国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租界权、沿海贸易权和内河行驶权等一系列特权,意味着中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回收主权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抗战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给正在与日军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类似这样在重庆发生的大事,不胜枚举。

  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指令是从这里发出的;

  1944年9月,蒋介石号召全国知识青年积极从军,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随后,全国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在重庆召开,当局征集知识青年十万人,编组远征军;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就是从这里传向全国的;

  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的决策是在这里作出的,收复台湾的中国使团是在这里组建并出发的;

  中国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代表团也是在这里组建并出发参会的,直至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那时的重庆,被四方仰望,成为与华盛顿、莫斯科、伦敦齐名的反法西斯国际名城。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当时的重庆:“所有的中国人注视着它,所有的中国人向往着它,这是我们无可再退的堡垒,这是我们的耶路撒冷。”

  浩如烟海的历史痕迹不容错过

  在“英雄之城”的称谓之下,重庆散发着一种传奇的气息。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大街小巷,或许都有一段与抗战有关的故事。

  来自市文物局的资料显示,自2009年以来,我市共投入1.5亿元抢救维修了108个抗战遗址,目前,全市395个抗战遗址保存状况好和较好的有232个,占比58.7%,比2009年提高24%。今年开始,我市还将重点维修包括于右任官邸、南泉抗战旧址群在内的20余处抗战遗址。

  这些我们无比熟悉的抗战遗址的地名,都记录着那段令人热血澎湃的历史。而在本报记者的打探之下,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会在接下来的系列报道中浮现在你的眼前:

  在这里,曾经招募4000名战时工人前往印度;

  在这里,实力有限的高炮部队曾经挫败日军“斩首行动”;

  在这里,我们的谍报专家提前破译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密电;

  在这里,还有一个日军战俘营,而他们在被遣返回国的时候居然不愿离去。

  ……

  正如著名作家麦家所说:“作为抗战时的陪都,重庆浩如烟海的历史痕迹对每一个小说家都是致命的诱惑。”

  这浩如烟海的历史痕迹,我们怎能错过?

  重庆八年全面抗战大事记

  1937年

  9月21日,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

  10月29日,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

  1938年

  2月18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重庆,在广阳坝机场投弹12枚

  3月10日,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开始在重庆组建七大兵工厂,重庆大后方的主要军事工业基地

  8月4日,国民政府行政机构全部迁移重庆

  1939年

  1月13日,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周恩来为书记,负责领导中国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统战工作

  5月3、4日,日机以密集队形空袭重庆,居民死2000人左右,伤5000余人

  1940年

  9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重庆为陪都

  12月1日,为救济贫苦市民,市社会局举办平价粥厂

  1941年

  12月23日,中、美、英军事代表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

  12月30日,“精神堡垒”竣工

  1942年

  1月3日,蒋介石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3月4日,美国史迪威将军抵达重庆,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参谋长、中缅印战区司令

  10月22日,第三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开幕,蒋介石致辞:“抗战到了现阶段,一切人力物力的动员以及战时经济的实施,实与前方作战同等重要”

  1943年

  1月11日,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达成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的协议,并于2月2日对外公布

  1944年

  6月23日,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向重庆人民赠送美国总统签署的纪念状

  7月22日,美军观察组(“迪克西使团”)首批团员从重庆出发,抵达延安

  10月11日,全国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在重庆召开,当局正式发起“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

  12月25日,国民政府教育局发布统计数据:截至1944年,迁入重庆地区的高校共计31所,大约是内迁高校的1/2

  1945年

  8月10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重庆百万市民彻夜欢腾,持续几天

  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抵渝,进行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9月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茶会,庆祝抗战胜利。蒋介石、毛泽东出席

  1946年

  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还都后重庆仍为行政院直辖市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8-07-29 15:53: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忠县大事记

下一篇:重庆抗战大事记(1937年)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