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这篇文章发表于2005年4月的《澳门杂志》,主要探讨抗战时期澳门文化界的种种作为,为抗战贡献了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澳门的文化界因应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形势,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支援广东和全国抗战的活动中。澳门的新闻界、教育界、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形成了以救亡为主题的文化氛围。同时由于广州和香港的先后沦陷,大批粤港文化界人士来到澳门,在特殊时期促进了澳门本地文化的发展。
澳门新闻界与抗日救亡
1937年至1945年,是澳门中文报业史中值得特别记述的年代。由于当时澳门新闻网络并不发达,没有电台,所以,当时的爱国报纸和期刊就成为救亡活动最主要的的喉舌。抗战前期,澳门有七份中文报纸。由爱国报人陈少伟斥资创办的《朝阳日报》和由爱国报人陈天心创办、曾枝西女士投资的《大众报》始终坚持着抗战救国的立场,陈仲霭创办的《新声日报》也站在抗战的阵线上,《澳门时报》的创办人陆翼南以及《民生报》的创办人文非一等以个人身份加入到抗战的行列。《朝阳日报》和《大众报》“由于联同发起组织救国社团和致力救亡活动,享有颇高的声誉和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因此无形中成为当时两面民营的抗日救国宣传的鲜明旗帜” 。
其实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朝阳日报》、《大众报》的舆论就倾向爱国抗日,两报以大量篇幅报道救亡活动,发表宣传抗日的文艺作品,成为澳门抗日救亡运动的舆论阵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除刊载抗战信息和作品外,新闻界还直接参与支持抗战的活动。1937年8月12日,由陈少伟首倡,《朝阳日报》、《大众报》联合发起组织的“澳门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成为抗战时期澳门开展活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朝阳日报》、《大众报》等报纸还定期出版“四界救灾会”主编的《救灾特刊》,并在“七七”、“八一三”等特殊纪念日里发行专刊,及时报道救灾会的情况。各纪念专刊还邀请当时澳门知名人士梁后源、国民党澳门支部负责人梁彦明、广东侨务处长周雍能、澳门各界救灾会主席崔诺枝等人为专刊题词,以扩大影响。
1937年《华侨报》的创办是抗战初期澳门报界的一大盛举。1937年10月,香港的《华侨日报》派赵斑斓和雷渭灵到澳门创办《华侨报》,经过一番筹备,该报11月20日问世,赵斑斓和雷渭灵分别担任社长、总编。该报最早在澳门使用电讯报机,能接收到更多更快的信息,还拥有各种型号和种类的字粒、平板印刷机,使新闻时效性更强,版面设计也趋于现代化。《华侨报》快捷地刊登澳门、内地的新闻和重大事件,并有独家的新闻报导,日销量达一万多份,故有人评价“《华侨报》的创办,标志着澳门中文报业走上革命性的新阶段” 。
澳门报业史上第一个新闻同业组织——澳门新闻记者联合会也在此时诞生。1937年9月,由文非一、陈少伟、陈天心、陈仲霭等联合发起,组织“澳门新闻记者联合会”,12月5日正式成立,设会址于《民生报》报社三楼,选举陆翼南、文非一、陈仲霭、陈少伟、陈天心、许国潮、何曼公、黄伟侠、何霭生等为理事,推举陆翼南为主席。澳门新闻记者联合会得到了当时新任澳门商会主席徐伟卿的支持,联合会的全部财产均为徐伟卿所赠。联合会的成立激发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抗日救亡的热情,加强了各报社的联合团结。所属的各报纸加强抗日宣传,并组队到中山等地宣传抗日,曾与“各界救灾会”等社团联合举办游艺大会义演,当时社会名流徐伟卿、梁彦明及报界前辈文非一等亦应邀到场,观众反应热烈,筹款取得优异的成绩。1940年,由于政治局势逐渐恶化,《平民报》、《民声报》、《朝阳日报》等相继停版,以及财政困难,联合会几经停顿。1941年,报界同仁酝酿重组社团,将澳门新闻记者联合会更名为澳门记者联会,逐渐恢复活动。但1942年,由日本驻澳门特务机关主办的《西南日报》要求加入记者联会,各报鉴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不得不答应其加入,遂将澳门记者联会更名为澳门新闻协会,并对所有会员进行重新登记。随后,另一由日本特务机关控制的报纸《民报》也加入了该会,该会为日人所控制。面对此种情况,澳门进步报纸和爱国报人拒绝参加该会的活动,新闻协会形同虚设。
《平民报》、《民声报》、《朝阳日报》停刊后,澳门的中文进步报纸只有《大众报》和《华侨报》苦撑局面,处境十分艰难。1940年9月中旬,葡萄牙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日葡澳门协定》,葡萄牙宣布澳门中立。但是,日本并不尊重澳门中立,日本势力不断侵入澳门, 1941年冬,香港沦陷后,澳门便成了“孤岛”,日军驻澳特务机关明目张胆在澳活动,日伪势力侵入文化领域,先后办了《西南日报》和《民报》,企图控制新闻宣传领域。此二报一方面大肆吹嘘“大东亚共荣圈”,一面企图用金钱收买《大众报》,但《大众报》不为所动。于是,《西南日报》头子刘传能藉口当年《大众报》刊出一篇报道打乒乓球趣事、内容无伤大雅的稿件,硬指该稿子有辱其女儿名声,指使一批暴徒到《大众报》印刷所,肆意捣毁,更扬言纵火,制使该报短期内难以出版。日军最后迫使澳葡政府停止供应《大众报》的纸张,以此来使《大众报》屈服,《大众报》使用粗糙的玉扣纸印刷继续出版,但最终还是在1942年被迫停刊。在日军的实际控制下,澳葡政府实行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删去报纸中有嫌疑犯日的内容与文字,禁止报纸上出现“日寇”、“救国”等字眼,使爱国报纸经常发生“开天窗”的现象,但“这是有良知的澳门知识分子的一种抗议,这些空格就是一只只愤怒的眼睛” 。在日本的高压下,澳门的新闻界改变战略,通过刊载历史小说来针砭时弊;通过撰写杂文来讥骂和抨击敌人;并大量报道欧洲、非洲战场的消息,让民众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正在节节胜利的形势。
尽管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但是《大众报》和《华侨报》还是获得了大发展。从1937年下半年到1941年,《大众报》蒸蒸日上,进入了一个兴旺时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其一,当年《大众》、《朝阳》两报同人联合组织“四界救灾会”,全力投入到抗战救亡运动,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二,省港著名报人纷纷来澳,澳门多位资深作者加盟,人材鼎盛,好手如云。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前,著名报人陈霞子来澳,加入《大众报》主理副刊版,工作了四年。香港知名报人梁宽、卫汉光、何文法、余寄萍等先后来澳加盟《大众报》。陈天心从1938年起,着手扩充体育版,邀请体育界人士方肇麟主持,并担任专栏评述。《大众报》在1939年夏出版了《大众晚报》,邀请香港知名报人柯武韶、梁宽、杨柳等助阵。《华侨报》在不利的情况下,不但办好本报,而且增办了《商报》、《华侨晚报》和一份杂志《骨子》,并重办已经倒闭的《新声报》,形成了四报一刊的《华侨报》集团。他们不惧怕日本特务的严密新闻封锁,刊出“日军进退维谷”的西方电讯,及时向社会提供信息。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2-01 09:07: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与澳门抗日救亡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