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黄埔同学档案:郭学圣,又名郭经华,男,1916年农历4月初八生,民革党员,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四期通信兵科学生,抗战期间,作为通信技术人员奔赴在浙江、湖南、广西等抗日前线,亲历第二次长沙会战,历任通信兵排长、连长,并参加西南游击干部培训班学习,在贵州独山黄埔军校四分校任少校通信教官,长期在部队从事招募和训练新兵、通讯和教学工作。1949年,在兴仁随贵州西南绥靖公署司令部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安顺市多个部门工作。现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安顺市黄埔联络组负责人。
享有军中“顺风耳”之誉的通讯兵,是首长的耳目,军队的神经。如今,生活在安顺市已104岁的黄埔老人郭学圣,是出走白山黑水的热血青年,立志报考黄埔军校步兵科的他,却考入黄埔军校通讯科,成为一名通讯兵。随后,他驰骋于长沙会战的抗日疆场,在“西南游干班”、四分校的讲堂上讲授通讯知识,晚年,又将一腔黄埔情倾注在促进黔台交流和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中。
从学校宣传抗日到只身勇闯山海关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当时,我正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县立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沈阳被日军轰炸的消息传遍整个学校,尽管学校还能照常上课,紧张、愤怒的气氛已在校园内弥漫开。”据郭学圣回忆。
同年11月,齐齐哈尔市爆发了由马占山将军指挥的“江桥事件”,打响了自“九一八事件”以来“国人抗战第一枪”,抗日的烽火四处蔓延。郭学圣加入了学校的抗日救国宣传队,到学校、机关、公园等群众经常聚集的地方贴标语、发传单,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他还向身边同学讲述抗战前线的新消息,并鼓励同学们加入抗战队伍。还帮助部队从后方运送粮食到前线、搭建呼兰河桥等。
1936年冬,抗日救国宣传队引起了日军特务的注意,并开始在学校大肆调查、逮捕“抗日分子”,郭学圣成为了日军特务机关抓捕的对象,他被迫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了流亡生涯。12月11日晚,火车到达山海关站,化装成农民的郭学圣逃过了日军的严密盘查,侥幸过关。到达北京后,在北平兢存中学短暂求学。至此,郭学圣离开家乡,多年未曾踏入东北大地。
黄埔受训 练就军中“顺风耳”
郭学圣回忆,“‘七七’事变爆发后,经常看到天上不时有飞机飞来飞去,城外的枪声也越发密集,北平局势越来越紧张。我就想报考军校,待学成本领就杀回老家去。”
1937年,经南京的同乡会和东北流亡学生青年救济处推荐,并得到马占山将军秘书的帮助,郭学圣报考黄埔军校。“当时入学考试很严格,因我国文(语文)、英语等科目成绩都很好,英语提笔就能写,所以很有信心。面试过程中,现场考核军官军服笔挺、皮靴锃亮,他们腰挂佩剑,威武神气。对考生要求也很严格,考试时只要坐姿不端正就会被取消考试资格。”当初报考军校的情景,郭学圣至今历历在目。
1937年10月,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郭学圣考入黄埔军校十四期通信兵科,成为黄埔的一员。通信兵所负责的任务技术性、专业性、保密性、时效性都很强,军校要求严格、训练紧张。后因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学校被迫西迁成都。一年多,难得的受训时光,郭学圣刻苦学习,勤于训练,成为了一名优秀通讯生,掌握了过硬的通讯技术。由于战事日益紧张,加之抗战前线需要,郭学圣军校毕业后,被分到通信兵团,发挥其“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
两位黄埔生的战地婚礼
有一种爱情叫相濡以沫,有一种爱情叫生死相依。而历经抗战烽火洗礼的爱情,更神圣忠贞,弥足珍贵。
1939年底,郭学圣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到“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新兵。培训班上有一位女孩名叫汪雪芳,出生于安徽皖南书香门第,父亲惨遭日寇打伤致死,身负国仇家恨的她,15岁就参加新四军领导抗战武装——“抗日剧团”,后加入共产党。同年考入了郎溪战地服务团,次年考入军训部办的战士三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女兵。后改编为中央军校三分校十六期入伍生第一团。1939年底,被保送到“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受训。
在“西南游干班”学习期间,有着同样书香门第出生、同样黄埔学习经历、同样从军报国理想的汪雪芳与郭学圣相识,情窦初开的汪雪芳与帅气英武的教官郭学圣在训练过程中相互倾慕,最后坚定地走到一起。1940年11月21日,这是郭学圣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在部队军官同事的见证下正式订婚,并在抗战前线举行了朴素而又热闹婚礼。
从1940年结婚到1949年的9年间,两人聚少离多,每次相聚的时间也非常短暂,在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容不得他们有过多儿女情长。他们时常牵挂着对方,担忧对方的安危,但是都只能放在心里。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而且要为之奋斗,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所畏惧。“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唯一的联系方式只有写信。可部队随着战事发展,工作地点并不固定,即使写信也不知道往哪点写。我们有个默契,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即便如此,回顾这段经历,老人依然幸福而甜蜜。
战争年代,他们都有各自的战场,长年分隔两地,仿佛只有那纸婚书能证明他们爱情和理想的真实存在。至今,即便汪雪芳老人已去世好几年,两人的红绸订婚书郭学圣仍视若珍宝。历经岁月洗礼的小小红绸订婚书,已成为这对黄埔伉俪跨越70多个年头忠贞爱情的见证。
亲历二次长沙会战 担任军校通讯官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郭学圣在国防部直属通信兵第二团第四营十三连任准尉见习官。部队命令紧急赶赴长沙执行抢运重要通信器材的任务,郭学圣立即带领一个连的战士顶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冒着枪林弹雨渡过湘江到达长沙城,将从德国进口的电话机、皮挂机和电台发报机整整二十多箱通讯器材运往码头,水运至湘潭后再乘天黑送上火车,最终将通讯器材完好无损地转运至大后方。
在此次战役中,郭学圣经常和战友深入抗战前线,保障通讯畅通。据郭老回忆,当时武器、通信装备都没有日军先进,但是作战方法灵活,敌人来了就躲进山里,然后伺机包围反击,并歼灭他们。
郭老说,“我们通信兵经常在架设电线的地方,采用技术手段窃听日军电讯,有时漆黑的夜里就趴在地垄上,常在日军眼皮底下窃听情报。长时间的作战经验,我们都能从听声音、辨脚步来判断敌情,待日军从面前走过后又爬起来继续窃听日军电讯。”亲历第二次长沙会战,真正发挥了通讯兵的重要作用,言语中郭学圣作为军中“顺风耳”的成就感不言而喻。
1942年,郭学圣受命再次踏入黄埔军校的大门,继续学习军事技能和通讯知识。培训结束后,回湖南衡阳归队。后考入独山黄埔军校四分校担任通信教官,期间,不仅承担军校的培训工作任务,还到当地的独山中学担任训导主任、体育老师和童子军教官,为当地的教育事业、体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1944年底“黔南事变”爆发,黄埔军校四分校继续迁址办学。郭学圣随军校师生向贵阳、遵义等地撤离。
“当年自己原本打算立志报考步科,不想却成了一名通讯技术军人,未能和日寇面对面交锋。但抗战过程中,我发现无论敌前还是敌后,承担的使命都是一样的,都是缺一不可的。我们通信兵就像指挥官的‘眼睛’和‘耳朵’,获取的信息和发出的命令,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败。后来,又再进军校当通讯兵教官,将自己所长贡献给抗战事业。如今回想起来,未能当上步兵有些许遗憾,但能成为一名通信兵,我倍感自豪。”郭老回忆自己的从军生涯时说。
黄埔情注黔台交流
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四分校被裁撤,郭学圣先后到遵义第四军官总队、安顺师管区、西南绥靖公署司令部等任职。1949年,随西南绥靖公署司令部在兴仁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学圣定居安顺。积极发挥自己在黄埔军校时所学专长,关注台湾海峡两岸交流,情系祖国和平统一,积极投身和服务国家建设。先后在安顺工商联、国营无线电厂、安顺地区邮政局、民革安顺市委等单位工作,长期从事无线电维修与管理、载波通讯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他始终秉承黄埔同学会“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于1985年加入了民革。之后,又担任安顺民革祖统工委主任八年之久。他坚持用黄埔精神去塑造黄埔学子的形象,展现黄埔军人的风采。帮助协调解决当地黄埔同学实际困难,积极联系在台胞弟郭学文等亲属和在台同学、同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劝说胞弟经常回大陆走走看看。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不断加强与海内外黄埔同学的联系沟通,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把对台宣传联络工作做到了黄埔同学的心坎上。同时,动员胞弟向台胞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为广大台胞了解国情,重返故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促进祖国统一,充分发挥黄埔感情对黔台交流的钥匙和纽带作用。
2020年,104岁的郭老当选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继续完成他钟爱的黄埔事业。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3-12 10:50:4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他是怎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