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黄埔军校15期1总队中鲜为人知的空军同学
2022-07-29 10:26:48  来源:黄埔杂志 文/于岳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一册“特殊”的黄埔同学录

  以前我一直认为,除二十三期的某些总队之外,黄埔本校正期学生均是编有同学录的。在抗战中后期条件最为艰苦之际,哪怕是将每名同学的照片压缩到指甲盖大小、其余页面全改用草纸刊印,同学们也都会努力保持住这一传统。

图片

  我收藏有一册《军校第十五期一总队同学录》,与所藏其他黄埔同学录不同,它是在民国43年(1954年)编印的。初见此录时,我一看是台湾版本,照片也仅是去台的三百余位同学有收录,就并未太重视,当时只因还没有本总队的资料,便随手买了下来。当我翻读前言,却发现里面写道:“我总队同学毕业于国步维艰之时,对于足以维系我同学精神上团结之纪念物——同学录,竟告难产,而成为我同学十余年来亘亘难忘之憾事。此其间,唯一足资联系之通讯录...尚能保存者,亦已寥寥无几,于是重印同学录之期望,愈益迫切。”

  这段话很清楚的交代了该总队去台同学编印此录的原委,其中也透露了一个历史细节:即15期1总队1940年毕业时并没有编印同学录,这让我之前的那个看法瞬间颠覆!不过他们也并不是全无文献留存,而是编印了一册通讯录。这有什么不同呢?简单来说,通讯录可以看作同学录的精简版,即不带照片的同学录。因为刊印照片,对于印刷设备和经费的要求高很多,抗战时期(尤其是地处偏僻的各分校)往往因陋就简,于是通讯录开始常见。当然,总会有在编印时把“通讯录”叫成“同学录”的情况,但从上面那段话也可看出,当时二者在人们心里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在此也还是有必要简单叙述一下15期1总队的大致历程。淞沪会战爆发后,首都南京形势吃紧,黄埔军校奉令西迁,1937年秋于武汉招收15期1总队入伍生,1938年1月1日正式入伍报到。由于日军兵锋逼近,该总队于3月继续溯江西迁,途经宜昌、重庆、璧山(其间在6月6日正式开始入伍生教育),最终在10月10日抵达成都。1939年1月1日,15期1总队升学,开始分科教育,1940年7月21日毕业。

  与之有相似经历的14期1、2总队,以及之后本校16-19期各总队均编印有同学录。而15期1总队迁到成都并稳定下来有近两年时光,却似成为本校中未能成书的唯一一例,这难免让人有些纳罕。我想,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的“国步维艰”,恐怕就是关键原因所在了。

图片

  (二)二百多个被“埋没”的名字

  近期,我据这本同学录及湖南省档案馆出版的《黄埔军校同学录》(以下简称湖南版),开始了对本总队官佐、同学姓名的重校工作。在校对完步兵第一、二大队的六个中队后,我忽然发现下一个队和同学姓名与湖南版中对应不上了。

  这部分同学番号为第三大队(下辖七、八、九中队),我将湖南版本期内容仔细翻阅了一遍,确定了其中未收录第三大队的信息,也并无相关说明。自然,从湖南版衍生出来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官网上的名录、浙江档案馆的黄埔军校同学录数据库中,也均无这部分同学的姓名收录。

  我随即开始对第三大队同学姓名的整理,完成后统计,总计272人。此前我因有数年时间关注于空军抗战历史,所以当在整理过程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时,一眼便知其人,这也让我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来历——这是黄埔代训的空军入伍生啊!由于湖南版中无载,人们对此所知极少,这部分同学的名字从未在文献或网络上出现过,因此有些黄埔15期后人也找不到长辈的名字。如今这一发现着实让我欣喜不已。

  查考黄埔校史,其中对此仅有一条简略的记载:“1939年夏,本校代训空、交、辎入伍生团之升学教育,计学生293名,编为步兵第三大队。”另有一张毕业人数统计表则显示本大队人数为272人,这倒是与我整理统计出的数字完全吻合。 

  (三)略谈本期空军入伍生

  上节中的那个发现引起了我莫大的兴趣,因为这些名字和与之相关的历史细节,已经尘封了几十年时光。校史中的记载实在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了深入探究这段历史,我则“以人为本”,耗时一周时间,将这二百余个名字一一检索了一遍,把能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尽皆搜集梳理。这番苦功也算是没白费,许多历史脉络与细节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连贯了起来。

  先来说说这个空交辎入伍生团。目前我所见亲历者的回忆中,确有人提到这个名称,但更多则说是代训空军入伍生,此团学生以空军入伍生为主体是毫无疑问(交辎二科学生应该很少,如有,很可能就是上文中两个数字的差额,升学或提前离校后则未再计入)。该团的起源应是1934年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的空军入伍生营。中央航空学校自第六期开始,招生后统一先送到南京,在空军入伍生营完成这一阶段的入伍训练,然后再到航校学习飞行科目。对此,黄埔收藏家单补生先生在《我珍藏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豫籍同学通讯录>》一文中曾有较详叙述。

  空军入伍生营亦有自己的期别,如航校六期入伍生为第一期。但因为入伍只是军校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并非完整的陆军军官教育,这个期别与黄埔、航校的期别都不是一回事。空军入伍生营大概办到第六期(对应航校6-11期入伍生),似在1937年两校西迁后无形终结,具体时间我一时也查不到明确的记载。此后局势愈发动荡,两校越迁越远,这种代训关系虽一度还存在,但模式或说番号却有所变化。

  不过无论其他怎么变,有一点是不曾变的,即空军入伍生始终是由中央航校(1938年改称空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空官)自主招收的。以本期来说,当时招生便是用空官12期的名义。另由于空军招收飞行生对于身体条件的要求极为严苛,往往是百里挑一,因此招生“网点”似也较多。如本期著名的空军英烈张大飞,是1937年11月先在武汉入的黄埔15期入伍生团,后因条件优秀再转入空军;如今仍健在的飞虎队老英雄陈炳靖回忆是在杭州报考的;曾驾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邓仲卿是1937年底在成都报考,然后乘船出川;后来成为知名音乐家的向大勋,则是1937年8月在长沙报考(5000多人仅录取30多人)。最终,这些同学汇集于南昌黎家山——空交辎入伍生团所在地,正式开始入伍训练。

  到了1938年,随着战局的变化,空交辎入伍生团也被迫迁移,他们途经长沙、常德、重庆、新都,最后到达成都北较场。从轨迹上来看,该团在抵达成都前,与15期1总队并无交集。此时我国空军经过一年的血拼,家底已损失殆尽,由于飞机与汽油的严重短缺,训练很难正常开展,导致前面空官11期学长迟迟未能毕业。于是这些空官12期入伍生到成都后,只好先继续在黄埔接受步科训练,番号也改叙为黄埔15期1总队3大队。空官从黄埔中直接招收学生很常见,但像这样整期整队同学同时拥有一个黄埔学籍,却是很罕见的一例。

  因升学进度一拖再拖,空官12期入伍生(即黄埔15期1总队3大队)在黄埔一呆就是一年多。张义声是黄埔14期6总队毕业生,1939年1月就毕业了,毕业后正赶上空官招生,全总队几百人报名,最后只有三人通过体检,也成为空官12期的一员。由于他们已经在黄埔毕业,无需再次回炉,能做的就只有等待这些学弟们了。直到1939年6月,空官12期同学近三百人(包括15期1总队3大队与张义声这些从另外渠道招收的),才从成都集合出发前往昆明的空军军官学校。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探讨。这些空军同学离开黄埔时,距15期1总队毕业尚有一年,他们所接受的陆军军官教育应该并不完整,此时应该也领不到黄埔毕业证。许多人回忆说是在1939年夏黄埔15期毕业后前往空官,这个说法就颇值推敲。也许此处所指的毕业只是入伍生教育阶段的完结,而非黄埔15期正式的毕业,这可能也是湖南版同学录未将其收录的原因所在。但不管如何,他们有这一段黄埔受训经历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也都认可他们是黄埔15期生。

图片

  (四)碧血长空

  空军军官学校的飞行训练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空官12期同学在昆明报道后,随即马不停蹄的继续西行三百公里,抵达云南驿机场,正式开始了初级飞行训练。在这里,同学们的命运也开始发生转折,分别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当时空官采用美式教练方法,要求非常严格,淘汰率也是极高。至于学生淘汰与否,大权完全掌握在美国顾问手中,哪怕飞得很好但身体动作不够协调的也会被淘汰。待到初级训练结业时,近三百位同学仅剩一百二十余人能升入中级。从正面角度看待这件事,最终能够学成毕业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张义声语)。而若从反面角度来说,如此高的淘汰率和近乎生硬冷酷的教学方式,在当时也的确引起许多同学的不满。比如受地下党委派进入空官、后来成为解放军空军少将的吴恺,就因给同学打抱不平而停飞,最后愤然退学。而更多被淘汰的同学,要么转入空军诸如地勤、领航员、轰炸员等其他岗位,要么转行陆军,亦或干脆离开军队另谋发展,比如后来在中航飞越驼峰航线的飞行员中,也能见到他们的身影(陈达礼、邓重煌、梁汉华等人)。

  1940年,空官12期剩下的百余位同学转往昆明杨林机场继续中级飞行训练(空官校史一说中级训练在蒙自),年底结业后到巫家坝机场升入高级。然就在不久前的璧山空战,日本新研制出的零式战斗机投入战场,由于零式性能遥遥领先,我空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一战被击落13架,成为空军抗战史上最惨痛的一页。从这时开始直到飞虎队的出现的一年多时间,制空权完全丧失,堪称中国空军最为黑暗的时刻,飞行员们能做的只有“跑警报”——即警报一响,赶紧驾机跑路避战,以保存所剩无几的微薄实力。当时的昆明是日机轰炸的重要目标之一,官校也自难幸免,飞行教育是很难正常开展了。

  适逢1941年初美国对同盟国的《租借法案》生效,空官同学得以前往美国接受飞行训练,12期因此受惠,成为我国赴美受训的第一批空军飞行生(抗战时期赴美受训的空官同学共7批,1-3批中均有12期同学)。只是他们本已在国内开始高级飞行训练,赴美后又得从初级学起。首批赴美飞行生于1942年1月毕业,此时距他们投考军校已足有四年了!综合目前所见资料考证,空官12期升入高级班者约105人,赴美受训者有98人(其中5人失事殉学,2人被淘汰),最终毕业者应不足百人,而已知抗战时期殉国的有三十余人。

图片

  这些空军健儿辗转回国后,立即投入到对日作战,成为中国空军的生力军。曾代表我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运动健将符保卢,1943年在接受新机型训练时不幸殉职;身经百战的张大飞后来因功升至第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中尉分队长,1945年5月,他仿佛在冥冥之中预见了自己的死亡,在平静地给齐振一(齐邦媛的兄长)写下一封诀别信后驾机出战,于河南信阳上空英勇牺牲;陈炳靖,与符保卢、张大飞都是12期最早学成归国的一批,他1943年被秘密调往美国第14航空队(原飞虎队改编,陈纳德任司令)参加作战,同年10月在越南上空受伤跳伞,不幸被俘,在狱中度过了苦不堪言的21个月,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获自由,但由于受的伤未得及时救治成为永久性损伤,从此不能再重返蓝天。飞虎队老英雄陈炳靖今年已103岁,现居香港;另一条“战线”上,未能在空军一展长才的邓重煌,后来成为中国航空公司的一名飞行员,他夜以继日的往返飞越驼峰航线,冒着同样随时要牺牲生命的危险,为国家运输急需的战略物资,每一次出发,都有可能是最后的任务...

  另外还有太多的名字:陈鸿铨、邢海帆、邓仲卿、黄煦、冷培澍、陈达礼等等,这些功勋卓著的飞行员的事迹不及再此详述。名单中的每一位,都是慷慨赴国难的热血男儿,都是抗战之脊梁!看完这一段段血泪史,发黄的故纸中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容,仿佛全都鲜活了起来。掩卷长思,我不禁心潮澎湃。

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第一总队同学录(黄埔本校)(静思斋增补完整版) https://www.krzzjn.com/show-2409-120050.html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07-29 10:48: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

下一篇:鲜为人知的黄埔军校老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