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记百岁黄埔老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夏世铎
2024-06-21 10:35:18  来源:《黄埔》杂志2020年第四期 作者:李攀  点击:  复制链接

  “期颐眉寿寿长春,满堂欢笑祝椿龄。”2020年4月21日,阳光明媚的午后。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姚素妹受会领导的委托,带着机关干部上门为我会理事夏世铎祝贺百岁寿辰。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天,身着红色外套的夏老看上去格外精神,谈笑间依然儒雅有度,他思路清晰地为我们讲述满腔热血报考军校、舍生忘死参加抗战、赤诚丹心促进统一的往事……

  难忘军校生活

  1939年,抗战烽火燃遍整个中国。那时,正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的夏世铎,亲眼目睹日军肆意轰炸,同胞血肉横飞、无家可归的惨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毅然投笔从戎,报考空军军官学校。夏老记得当时主持口试的负责人是黄埔1期毕业的王叔铭(时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听到他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便问道:“你很年轻,来考空军,父母赞成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救国,不分男女老幼,我有抗日之志,父母不赞成,但也阻止不了我。”

  1940年4月14日,是17期1总队开学典礼的日子,夏老记忆犹新。教育长陈继承亲自主持开幕式并训话,素有革命传统的血花剧社还为他们演出了话剧。在军校的两年生活中,除了日复一日严苛艰苦的训练,他还积极参加文艺活动,结识了同在一个总队受训的同学——夏天(原名夏克平,1920年出生于上海,演员,代表作品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羊城暗哨》《林则徐》等)。

  1940年6月,成都校本部北校场举行庆祝校庆16周年大会。教育长陈继承、政治部主任邓文仪等出席大会。15期、16期、17期1总队学生全体参加。17期1总队表演了反映东北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敌的话剧《东北一角》。剧中女主角是一个东北的农村姑娘,因痛恨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愤而参加游击队,成为一名抗日战士。由于当时学校没有女生,经过一番推选,女主角最终由夏世铎饰演。他的真情表演感染了台下的学生,大家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收复失地”等爱国口号,声音久久不能平息。夏天平时文质彬彬,一派书卷气,但在剧中扮演反派人物却活灵活现,把汉奸奴颜媚骨的形象展现得入木三分,引得观众纷纷高喊“该打!”不久后,他们又合作演出了话剧《在春熙路上》,揭露抗战时期一些不法奸商不顾人民疾苦,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丑恶行径。在剧中,夏世铎再次男扮女装,饰演夏天的妹妹,通过这次合作,他和夏天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1942年4月14日,17期1总队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后,希望去抗战最前线的夏世铎未能如愿,被分配至18期1总队炮2队担任少尉助教,协助区队长教授火炮(日式三八式野炮)操作。留校任教期间,有两件事给夏老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来军校参观,他所在的中队奉命表演步炮兵协同作战。演习场上,机枪声阵阵,炮火声隆隆,俨然就是一个真实战场。威尔基参观后深表赞赏,声称成都军校和美国西点军校可以相媲美。还有一次,美国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来到军校摄制炮兵训练的纪录片。“那时我奉命指挥炮2队学生进行炮兵连运动队形变换的操练,看到有人在拍摄,我们每个人的精神面貌更不一样了,浑身都是劲,这种经历多么的难得!”说到这里,他还特地提高了声音。教学工作中,他还善于探索和创新,军校在他的建议下分别设计建成了一个炮兵室内设计场、室外小型炮兵射击场和小型驭法教练场。“这三个项目虽然花费不多,但十分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为此得到了赞赏和表扬。”夏老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满脸自豪。

  投身抗战洪流

  1944年7月,夏世铎在陆军大学参谋班学习期满。由于他的学习成绩较好,班主任陆权中将原本安排他在参谋班任上尉教育副官。但他一心想上前线,婉言谢绝后随即填写了加入71军赴滇西前线作战的志愿。结果愿望又一次落空,他被分配到重庆最高统帅部的后方勤务部任参谋。分配名单公布后,后勤部部长俞飞鹏亲自接见他们并训话,鼓励他们做好后勤工作。当时,心有不甘的夏世铎情绪有些失落和激动,说道:“我报考军校的目的就是为了上前线杀敌,留在后方不是我的志愿。”俞飞鹏听后顿时瞪大眼睛,注视着他,严肃地说:“前方和后方同样是作战,只是任务不同,你的文化程度不错,在后勤部当参谋很适合。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必须服从分配!”

  到参谋处报到,经副参谋长兼处长冯环中将面试合格后,他奉命负责第六、八两个战区的作战补给工作。当时,这两个战区的中国军队有几十万,与日军战斗频繁,枪炮、弹药、医疗器材等作战物资的补给任务十分繁重,必须紧密配合战区作战部署,稍有贻误都将影响前方战局。在后方勤务部工作时期,夏世铎完成前方作战补给任务达十多次。工作量最大的一次是1944年11月的黔桂战役。“当时日军在占领桂林、柳州后,以部分兵力进犯黔桂边境。11月下旬,日军相继攻占了独山、荔波、三都、丹寨等县,并有攻占贵阳、遵义等地之势,企图威胁重庆,情况十分危急,后方勤务部也进入紧急战斗准备。”

  夏老对战斗的细节记得格外清楚,“当时我主要负责黔桂战区的作战补给工作”。当日军进攻贵州之际,重庆最高统帅部已急调汤恩伯赶赴贵州担任前敌总指挥,并调孙元良、张雪中、牟廷芳率部入黔抗击日军。当时集结贵州的中国军队已有15万人,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率部自广西撤退到贵州。同时,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0集团军总司令杨森也率领几个军转移到贵州。为使这些部队能及时得到充足的枪支弹药、医卫粮秣等作战物资的补给,夏世铎与另一个参谋——黄埔14期毕业的杨铸九常常彻夜不眠,废寝忘食地坚守在电话电报机旁,听取战况汇报和前方急需供给作战军用物资的要求,及时拟出相应的作战补给计划,呈送部长、参谋长核批后,转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执行。由于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后勤补给任务,他被擢升为上尉参谋。

  致力祖国统一

  当年,一个个像夏世铎这样的热血青年抱着“救亡图存”的信念云集革命的黄埔,用青春和热血生动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谱写了一曲为国赴难的壮丽诗篇。如今,在改革开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又满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信念,将全部的光和热投入到促进两岸交流、增进同胞情谊、增强民族认同的工作中去,用“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984年6月,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响。那时,已年逾花甲的夏老负责民进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工作。有一天,他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对全市黄埔同学进行一次走访调查。酷暑难当也阻止不了他筹备成立同学会的迫切心情。他根据所掌握的资料,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逐一上门了解情况。有些同学的地址不清楚或已经发生了变动,他就去派出所沟通核实。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便邀请17期同学许鼎和18期同学杨今等一起参加调查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他们共走访了几十位黄埔同学。每到一家,见到黄埔同学后,那种一见如故的同窗情、校友情油然而生。更令人感动的是,受访同学大多饱经沧桑、历经坎坷,但他们在言谈中,都绝口不谈生活上的困难,而是热切期盼上海也能成立同学会。访问工作结束后,他立即写出一份《关于上海黄埔同学现况的调查报告》。不久,佳音传来,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1985年3月19日,包括沪、浙、闽在内的上海黄埔军校同学会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时任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出席并会见全体理事。党和政府对同学会的重视和关怀,令参会理事感到振奋和鼓舞。

  “你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所处的境地,所有联系的亲友、同学,这方面你们有个很优越的条件,是别人不能得到的。你们可以运用这些有利条件很好地去做这些工作。”邓颖超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一席话,一直激励着夏老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而奉献全部的光和热。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并著有《吴若安传》《李楚材传》《桑榆墨韵》《盛年不重来》等。在夏老的家里,至今存放着一叠叠略显泛黄的手稿,里面讲述了他的故事,也倾注着他的心血。每逢重要时间节点,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召开纪念座谈会邀请夏老发言,他都是欣然应允。有时为了写一篇发言稿,他要花上几天时间查阅资料。“年纪大了,有些时间和人名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既然让我发言,就要做到每一个细节都确认无误。”夏老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着我们,让我们不由地赞叹: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他身体力行,走进校园与青年一代分享报考军校、参加抗战的亲身经历,让抗战精神、黄埔精神滋养更多的青年人。2015年适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月,夏老应邀出席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市青年联合会、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抗战英雄为华裔大学生讲述抗战历史”活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位华裔青年座谈交流。“这些在海外出生的华裔青年对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中国军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惨重代价等知之甚少。”夏老不无感叹,“有生之年,我做的最有意义的,就是像这样讲故事,分享我的人生经历,让更多的青年人对抗战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让他们更珍视当下和平发展的环境,增进民族认同,携手开创未来。”

  他积极奔走,广泛联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和亲友后代,让黄埔情缘成为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天然纽带。“60多年前,我在黄埔军校18、19期任教,有不少同学和学生后来去了台湾。这几年他们多次来信邀请我去台湾相聚。在我走得动的时候,我一定要去一次,既是为了了却心愿,也是为了促进祖国统一、联络同学感情。马上就能见到阔别60多年的同学和学生,心情太激动了!”2007年11月,夏老第一次踏上美丽宝岛。飞机上,他时不时拉开遮光板,面朝夕阳俯瞰余晖映射下的台湾海峡,心中想着:尽管两岸相隔几十年,可是我们两岸同胞的心却始终连在一起。有人想把两岸关系割断,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是永远办不到的!到台湾后,夏老顾不上旅途劳累,每到一处,就立即打电话联系黄埔同学,接待前来看望他的同学和朋友。离开台湾的前一天晚上,台北喜相逢大饭店见证了一场情谊浓浓的师生宴。台湾陆军官校19期同学会何通俊会长请夏老“训话”,言辞间充满了对老师的恭敬。席间,大家深情回忆起当年在军校朝夕相处的时光,异常珍惜这份亲如手足的黄埔情缘,互送亲人般的美好祝福,言语间也流露出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炽热期盼。“今天,历史赋予我们两岸黄埔同学的神圣使命,就是要遵循孙中山先生遗教,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坚决反对‘台独’,共同努力奋斗,为祖国统一作贡献。”夏老难掩激动的心情,说出了两岸黄埔人共同的心声。随着年事渐高,夏老再次踏上宝岛的心愿未能实现。但每年新年前夕,他会如约为在台湾的同学、学生和友人寄上贺卡,一张小小的贺卡,寄托的是祝福、思念和亲人般的牵挂。夏老始终相信:一日同窗,终生不弃。经年岁月的风尘,尽管一点点地冲淡了黄埔同学昔日的辉煌,但从不曾削弱“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波涛翻滚的海峡,尽管一年年分离了本为一体的黄埔人,却分不开“天下黄埔是一家”的黄埔情。

  “一个大门分两扇,进进出出一家人。一道海峡连两岸,世世代代血脉连。”两岸同根同源,这种血脉纽带是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的,黄埔精神也是海峡两岸黄埔人抹不去的生命痕迹。今天,黄埔同学和亲属后代在黄埔精神的感召下并肩携手,将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作为己任,共同讲述“两岸一家亲,黄埔一家人”的生动故事,共同承担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让‘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融入我们的血脉代代传承,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出更加光彩绚丽的篇章。”这是夏老一生的追求。如今,百岁的他仍行走在追梦路上……

责任编辑:于雷雷 最后更新:2024-06-21 10:36:2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传承精神火炬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同学录首次公开展出

下一篇:黄埔师生在髫髻山抗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