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黄埔将领,人们总是先想到黄埔一期、黄埔二期,其实在国民党军队中,黄埔军校教官出身的将领资历更老,职位更高,只是他们最辉煌的时代是东征和北伐,而不是后来人们所更熟知的抗战和解放战争,所以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黄埔名将的这个系列中,首先就是来介绍出身教官的那些著名将领。第一位便是黄埔系中地位最高的何应钦。
图1:黄埔系将领中地位最高的何应钦
学霸出身 海归精英
在蒋介石的黄埔系将领中,如果要问除了蒋介石之外,谁是头号大佬,自然非何应钦莫属了。
何应钦,字敬之,1890年出生于贵州兴义泥凼镇,他祖籍江西,因祖辈在清朝末年从军到了贵州,这才在贵州落了户,农耕兼做点小生意,还算是殷实之家。何应钦1907年考入贵阳陆军小学——清末仿效日本,军官培训是要经过陆军小学、陆军中学到讲武堂这样的三个台阶,所谓陆军小学并不是现在意义的小学,招收的学员就已经是十六七岁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的少年了。1908年进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1909年在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的考试中以第一名入选,等于是今天公费留学生考试的第一名,名副其实的学霸。随即被公派赴日留学,先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振武学校学习,此时,蒋介石也在该校学习,但比何应钦高一级,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初次相识就应该在这一时期。由于当时留日学生中革命思想盛行,何应钦也受影响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图2:何应钦在贵州兴义泥函镇上的故居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何应钦参加革命,与蒋介石一起在沪军都督陈其美手下任职,蒋是团长而何则是营长,两人关系从原来的同学又多了一层同事,彼此之间也更加熟悉和了解。二次革命失败后,何应钦再次东渡日本,由于此前已经在预备学校振武学校学习过,所以这次直接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7期步科学习。在日语中士官其实就是中文的军官,中文的士官在日语中则是军曹。在当时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则是和东京帝国大学齐名的顶尖大学。1916年,何应钦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到家乡贵州任黔军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兼学生营营长。在当时,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绝对是块金字招牌,随便到哪个军阀部队里都能轻松地混上个团长旅长。
图3: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大门,当年从这所学校毕业绝对是海归精英
由于何应钦娶了黔军军阀王文华的妹妹王文湘为妻,加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海归的学历背景,所以在黔军内很快青云直上,当上了贵州讲武学校校长、省会警察厅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第五混成旅旅长等要职。当时在黔系军阀内部,以王文华为首的“新派”与刘显世为首的“旧派”矛盾日益激化,而何应钦自然是“新派”的骨干。1920年,他积极协助王文华发动“民九事变”,迫使刘显世交出了贵州大权,王文华掌控了贵州军政大权。但好景不长,1921年3月,王文华在上海被仇家刺杀身亡,失去了靠山的何应钦也随即被赶出了贵州,到云南担任滇军总司令顾品珍的高级顾问。刘显世并没有放过何应钦,他派人在刺杀何应钦,导致何应钦重伤。
伤愈之后,何应钦于1922年夏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众所周知,在当时各地的讲武堂中,云南讲武堂是公认的一流军校。
在黄埔起点就很高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孙中山命廖仲恺、蒋介石等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何应钦闻讯赶赴广州,他是同盟会的老成员,又和蒋介石有过同学兼同事的经历,又当过贵州讲武学校校长、云南讲武堂教务长,在军校教育方面颇有点名气,于是被蒋介石邀请参与了军校的筹建。黄埔军校成立,何应钦被授予少将军衔,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不久后就升任总教官。就这样,何应钦走进了黄埔,而且一开始的起点就很高。
1924年10月,黄埔军校以教官和学生为骨干(教官为团营干部,学生为连排干部),以招募各地革命青年为主体组建了教导团。不久教导团扩编为两个团,并改称“党军”,人们则更多称之为黄埔学生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而何应钦则是教导第1团的团长。1925年4月,“党军”扩编,何应钦升任第1旅旅长兼教导第1团团长。1925年7月,国民党成立军事委员会,取消“党军”,正式组建国民革命军。原来的“党军”则整编为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第1军第1师师长。第1军后来就逐渐发展成蒋介石的中央系,而第1师则是黄埔学生军的纯粹血脉,更是嫡系中的嫡系。北伐开始,后蒋介石升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第1军军长就由何应钦接任,何应钦在黄埔系中的地位也由此可见。
图4: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和王柏龄、蒋介石、何应钦(左起)合影
在“党军”逐渐发展壮大的初期,何应钦在平定广州商团、平定杨刘叛乱和两次东征中,表现都非常出色,特别是在第一次东征的棉湖之战中,何应钦率领的教导第1团2000人和陈炯明部队的精锐主力林虎部两万人遭遇,此战如果黄埔学生军失利,那么原本就很微妙的广州政局必将发生剧变,还在萌芽的黄埔军校也将被扼杀在襁褓之中,所以此战被誉为是黄埔军校的生死之战。兵力对比是十比一的悬殊,对黄埔学生军来说,自然是非常艰难和惨烈。战斗最危急的时候,林虎的部队甚至冲到何应钦团部仅200米处,何应钦命令号兵吹响冲锋号,亲自率团部特务连进行逆袭,将敌军击溃,稳定住了岌岌可危的战局。在何应钦的指挥下,教导1团浴血苦战终于坚持到教导2团赶到,在林虎军侧翼投入反击,取得了棉湖之战的最终胜利。教导1团在此战中9个连长,6人阵亡3人负伤,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
战后苏联顾问加仑(也就是后来的布留赫尔元帅)就说,我们以为苏联十月革命时,处境非常困难,作战是非常英勇的,但也很少有可以和这次棉湖战役相比美的。他高度评价了教导1团的战斗,认为当时如果何应钦稍有动摇犹豫,战局就将不可收拾。何应钦自己也一直将棉湖战役视为平生的得意之作,每年3月13日棉湖之战纪念日,他都会出面邀集参加此役的黄埔师生聚会,以示纪念,此举一直沿习到他的晚年,几十年从不间断。
图5:棉湖之战中何应钦的团部所在地
因此可以说何应钦为黄埔学生军的早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黄埔学生军也被称为“蒋何黄埔军”,奠定了何应钦在黄埔系中无可撼动的二把手地位。1935年4月,国民党军第一次评定军衔,何应钦被授予一级上将,是黄埔系将领的第一人。
关键时刻站错了队
但就在何应钦紧跟着蒋介石步步高升之时,他却没经得住考验。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引起了国民党左派的强烈不满,加上对外北伐进展迟缓,内部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乘机逼蒋下野。当白崇禧在会上公然要求蒋介石离职时,蒋转头望向何,但在此关键时刻,何应钦却一声不吭,蒋介石只好拂袖而去。事后蒋介石就说:“当时只要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这就成了何应钦在蒋介石心里扎下的第一根刺。蒋介石下野后,由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组成军事常务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但三人显然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大局,因此短短半年后,1928年1月经过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预会通过决议,要求蒋介石复职。蒋介石复出一上任就直接到何应钦在徐州的第一路军总指挥部,二话不说就撤消了何应钦的本兼各职,将可见蒋介石对何应钦的忿恨。后来经人打圆场,又念及早年共同艰苦创业的情分,蒋介石才又任命何应钦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图6:随着黄埔系势力的扩张,何应钦也步步高升,但在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时没能经得住考验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在南京代行蒋介石职权主持大局的何应钦主张武力解决,立即组织讨伐军,并派飞机轰炸西安。孔祥熙、宋美龄等主和派认为何应钦此举是想借刀杀人,用军事进攻来刺激张学良杨虎城杀掉蒋介石,好由自己来取而代之。所以宋美龄在给蒋介石的信中不无深意地写到:“南京戏中有戏。”
图7:何应钦在南京的公馆,西安事变后这里就成了南京政府的核心
不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回到南京,何应钦率军政大员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对他也表现得非常亲切。此后蒋介石在各种场合都说到,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够和平解决,都是因为何应钦施加军事压力的结果。这一次,蒋介石并没有像第一次下野之后那样彻底撕破脸,但在心里的芥蒂自然更深了。从此以后,何应钦虽然担任了军政部部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等职务,但都是位高而无实权,再没有能够执掌真正的军权。
图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何应钦在事变中的态度让他和蒋介石之间产生了深深的芥蒂
毫无疑问,在这两次关键时刻,何应钦的表现绝对让蒋介石失望,更多了猜忌和芥蒂,所以之后何应钦虽然在黄埔系中的地位还是很高,但只有虚名,再无实权。
从辉煌归于平淡
何应钦人生最辉煌的顶点自然就是1945年9月9日,以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的身份在南京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是向整个同盟国阵营投降的话,这就是在华日军向中国的投降仪式了。能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代表中国接受日本的投降,自然是青史留名的莫大荣耀。但在受降仪式上,何应钦站起身双手接过冈村呈递过来的降书,被认为是对投降的日本人太过礼貌,没有胜利者应有的威仪而饱受诟病。
图9:1945年9月9日,何应钦接受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投降
而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0年代,何应钦则一直是以亲日派倍受指责。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继续蚕食华北。考虑到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算是亲日派,所以蒋介石派他担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主要负责对日交涉。由于当时南京政府认为国力还无法和日本全面开战,所以主要采取忍让的策略,以赢得备战的时间。何应钦很清楚这点,但他不愿意背上卖国的骂名,所以耍了点花招,《塘沽停战协定》全权委派熊斌签字,而《何梅协定》更是没有完整文本,全都是通过备忘录的形式来商定。蒋介石让他来接受日本投降,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他这段隐忍退让背黑锅经历的安慰和补偿。
图10:1945年8月23日,芷江受降前中美将领的合影,左起王耀武、卢汉、张发奎、何应钦、汤恩伯、杜聿明、肖毅肃、柏德诺,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抗战胜利后,何应钦就完全失去了军权,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闲职,直到1948年5月才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国防部长。1949年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这次何应钦总算站对了队,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出任李宗仁政府的行政院长,以便牵掣桂系。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何应钦寓居台北牯岭街,自称闭门思过,不闻政事。晚年主要就是开会应景,发表讲话,闲暇时间大都是打桥牌、打高尔夫球、栽花种树等。
图11:何应钦的题字“淡泊宁静”,这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信条
晚年何应钦从宦海沉浮中回归家庭,他一生没有子女,只是弟弟何辑五之女丽珠过继给他。但即便如此他和原配夫人王文湘一直感情很好,既没有纳妾也没有什么绯闻,这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也是不多见的。王文湘1952年被确诊患有乳腺癌,何应钦悉心照料其二十多年,直到1978年4月病逝,何应钦也因此被称为国民党高层的模范丈夫。
图12:何应钦和夫人王文湘
1979年3月11日,何应钦90岁生日,蒋经国向何应钦颁发了国民党的最高荣誉——国光勋章,并亲自主持祝寿茶会,台湾党、政、军最高长官全体参加,可谓极尽殊荣。
图13:1984年3月11日,何应钦在95岁生日上用指挥刀切生日蛋糕
1987年10月21日在台北去世,享年98岁。何应钦曾对女儿何丽珠这样回顾自己一生:“蒋公给予我的最大荣誉是抗战结束后在南京主持了受降大典;而来台后,经国先生给予我的最大荣宠是参加了我的90和95寿诞祝贺。我这一辈子,得到了常人没有得到的东西,也应该满足了。”确实,作为一个风云激荡年代的政治人物,能以98岁寿终正寝,已经是难得的人生结局了。
作者:迟杰
责任编辑:李时英 最后更新:2017-01-18 10:21: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