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戴安澜将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会长罗文山将军动情地说:“戴安澜将军是我父亲的袍泽战友,也是我们远征军的骄傲,更是我们黄埔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其实,罗文山先生的父亲罗友伦将军也是一位抗日名将,曾参与了中国远征军两次赴缅作战,并先后担任第5军代理参谋长、第49师师长、第200师师长,经历了同古保卫战、腊戌保卫战、穿越野人山、光复腾冲等多场重大战役,为远征军最后成功解放滇西,完成战略大反攻做出了突出贡献。
罗友伦,广东省梅州市梅县人,出生于1912年2月4日,原名罗又伦,别号思扬。1927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编入第7期预科大队。1928年,进入南京本校,就读于骑兵科,毕业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师排长、中队长。之后又报考陆军大学,学习指挥作战。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担任兵学教官。抗战爆发后,罗友伦主动要求进入第一线作战部队,接受第5军军长杜聿明之邀,调到第5军担任参谋处长。进入第五军之后,罗友伦先后参与了昆仑关之战、桂南会战,之后又跟随部队开赴昆明,担任第5军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在第5军担任代理参谋长期间,为了提高军队战力,罗友伦将所有机械化部队集中,设立汽车团、战车团,归参谋处统一指挥,在提高机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战力。作为杜聿明将军的重要参谋,罗友伦参与了同古保卫战、腊戌保卫战等一些重大战役的参谋决策工作。据罗友伦访谈录中介绍,在同古保卫战中,蒋介石曾命令200师死守同古,牺牲到最后,以表示国民革命军的精神。但因救援部队相隔百里之远,所以只能在撤退与死守之间做选择。罗友伦认为,假如死守,就会眼睁睁地看着200师被敌人包围、歼灭。那时第5军有三个师,如果有一师被敌人吃掉,只剩两个师,士气一定受挫,而且坐视不救,有损指挥道德。因此罗友伦力主撤退。但撤退是违抗最高统帅的命令,可能受军法审判,罗友伦和军长杜聿明、最高统帅部参谋团团长林蔚反复讨论了几个小时,始终没有结论。时至深夜,罗友伦说:“假如不立即下令撤退,就再也没有撤退的机会了,如此一来,一定会完全被敌人包围歼灭。”于是他动手拟好了命令,请杜、林签字,他们都不肯签,罗友伦只好先签名以示负责。最后军长杜聿明被他说服,也签了字。在一夜之间,200师循着铁索桥渡过河川撤退,粉碎了敌人企图四面包围攻击,全歼200师的图谋。
1942年4月,由于日军占领腊戌,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第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5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5月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介石的命令向国内撤退。5月9日,由于在杰沙(又译为卡萨)发现日军,并且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一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杜聿明亲率军部进入了缅北原始森林。
在穿越野人山的过程中,罗友伦和第5军经历了极为痛苦和漫长的“死亡之旅”。由于命令仓促,准备工作极其不充分,连地图都没有,士兵在热带还穿着棉袄,下雨时连雨衣也没有。在原始森林中,没有食物,没有补给,缺医少药,许多士兵都倒在了路边。罗友伦在回忆录中写到,“从缅北到印度,我们在绝地中行军,一路上遭遇饥饿、疾病、虫害,死在途中的有8000多人,沿途都是白骨。我们带了1万多人,到了印度只剩下3000多人,而带着的160匹马,全死在路上。甚至因为伤口发炎,缺医少药,我本人也差点牺牲在回国的路上。直到从一个牺牲的士兵身上找到消炎药,我才幸运地活了下来。”谈到这段经历,罗友伦感叹道,“我们之所以能够活下来,就是依靠求生存的意志和力量。在第5军中有很多的黄埔毕业生,他们是远征军的中坚。正是由于他们在黄埔军校中受到的教育和熏陶,以及接受的种种严格的军事训练,塑造了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道德品格,激励着他们奋勇向前、不畏牺牲。在黄埔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他们最后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到达印度蓝伽后,罗友伦积极补充兵员,换装美式装备,整训部队,加强丛林战训练,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了远征军的战力,为反攻缅北积蓄了力量。
因为在抗战中的赫赫功绩,罗友伦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荣获抗战胜利勋章。抗战后期,罗友伦将军曾参与创办了青年军,并担任了第207师师长、青年军第6军军长,后因病到美国治疗。1950年到台湾后,罗友伦被任命为复办的凤山军校暨陆军军官学校首任校长,也是黄埔军校第四任校长。在复办凤山军校期间,罗友伦力主接续大陆黄埔军校的期数,自1951年开始招第24期生,随后的24至26期黄埔生都毕业于罗友伦将军任上。任校长期间,罗友伦大力传承黄埔精神,延续黄埔情缘,开展黄埔校史教育,并积极筹备军校新制方案,将学制从2年转为4年,并以美国西点军校为蓝本,重新规划军事教育和学年教育。之后,罗友伦又调任“宪兵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联勤总司令”。1994年8月,罗友伦将军在台北病逝,享年82岁。
照片由福建宁德黄麒冰提供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21-08-06 14:45:5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百岁黄埔老人韩灿如
下一篇: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纪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