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恽代英与黄埔军校
2018-01-06 15:47:22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陈予欢  点击:  复制链接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和杰出领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常务委员,他在黄埔军校工作一年多时间,曾经担负军校政治教育与训练重要职责,是中共早期最先懂得军事重要性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他对黄埔军校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影响仅次于周恩来,是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恽代英在大革命失败前即亲率部队赴前线直接作战,是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少数几位中共领导人之一。他先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这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也是少有的。同时他还是为《黄埔军校同学录》题序的唯一中共领导人。

  一、革命先驱,青年楷模

  恽代英(1895-1931)别字但一,别号遽轩,原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12日生于湖北武昌一个书香之家。1913年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预科班,1915年夏考入该校文科中国哲学系。1917年10月在武昌发起组织进步团体“互助社”,1918年武昌中华大学文科毕业,留校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学生时代即投身国民革命运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利群书社”,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每天吸引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是武汉地区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场所。其间在《新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1921年春赴北京与李大钊、邓中夏会晤并建立联系。1920年秋翻译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部分章节,刊载于《东方》杂志,1920年下半年翻译考茨基《阶级斗争》,发表于《新青年》1921年1月号,这本书对毛泽东、周恩来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深刻的影响。1921年1月中旬与林育南等在湖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组织——“共存社”。1921年10月下旬,赴四川泸县任川南联合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并于1921年12月底在四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4月任川南联合师范学校校长,1922年5月在川南师范学校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923年1月辞职,赴西南公学任教,他在该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进步学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活动,后到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执教。1923年夏应上海大学校务长邓中夏的聘请赴上海,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南京举行,他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青年团二大结束后,在上海与邓中夏筹办《中国青年》。1923年9月至1925年1月当选为青年团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代理委员、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至1924年4月)。1923年10月20日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正式创刊,他除精心编辑外,还为《中国青年》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和通讯,受到广大青年的衷心爱戴和崇敬,称赞他是良师益友,是当时国民革命及青年运动著名领袖之一。1923年10月至1924年9月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主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后,受中共中央指派,他与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等参加了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领导工作,任宣传部秘书,在法租界环龙路44号上海执行部办公地点负责编辑《新建设》月刊。1926年1月由上海赴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与李大钊、林祖涵、吴玉章、杨匏安、谭平山、于树德等七名共产党人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二、黄埔教官,领导军校

  恽代英在出席国民党二大后,留广东工作。中共广东区委为加强对黄埔军校的领导,决定将其派入黄埔军校,任第四期政治主任讲师,后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及军校中共党团领导成员。其间曾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区委军委(军事部)成员,还兼任中共广东区委青年部部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后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并成立了以他为书记的黄埔军校中共特别委员会,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四人为委员。其间他曾推荐许多湖北青年投考黄埔军校。他在黄埔军校任期中编有《政治讲演大纲》、《政治学概论》、《中国国民党与农民运动》等讲义,他在黄埔军校主讲的课程主要有:社会发展史、社会问题、帝国主义侵华史和国际政治,他讲授的《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方法》,是关于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最早系统论述。

  1926年3月1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易名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随即第四期学员入校训练与学习。其间恽代英以政治总教官身份,为印行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同学录》题序,是所有为同学录题序军政要员中唯一的中共领导人,当时他在军校的地位与影响力可见一斑。他在《第四期同学录序》盛赞黄埔军校的影响与声誉:“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黄埔’,青年几乎没有人不希冀能够做一个‘黄埔’的学生,‘黄埔’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黄埔’的学生人人都预备牺牲他们的精力生命,为被压迫的中国四万万人杀开一条血路。……敬祝这三千健儿的胜利!你们是‘黄埔’队伍的主力军,你们是中国民族革命的战士!你们的胜利,便是中国全民族的胜利。”他在这篇《同学录序》中高屋建瓴阐明了黄埔军校在当时中国南方军事、政治之地位、作用和影响,昭示了当时先进青年之向往、追求与潮流。

  恽代英是较早认识“军队重要性”的中共领导人之一。他早在1922年9月25日为《东方》杂志撰文《民治运动》中,最先提出了“组织作战的军队”的思想。他在文中强调:“时机危急了!我们要赶快组织作战的军队,为民治政治,向一切黑暗的势力宣战”。这是中共领导人最早阐述武装斗争思想的一篇重要著作。到黄埔军校工作后,他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得到提升,这年他撰写了《国民革命与农民》,作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丛书第三种印行。他在文中指出:“必须注意军队、群众,……使武力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应该组织学生军,编练农军。”这些都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武装斗争比较清醒的理论认识。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活动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在史载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在黄埔军校的地位与影响,总体衡量恽代英仅次于周恩来。在此期间,他为军校政治教学,先后撰写了《国民革命》、《本党重要宣言训令之研究》、《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方法》、《政治学概论》、《党纪与军纪》、《政治讲义大纲》等教材和论文,对革命军队的建设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论述,使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更趋完善。这些都清楚表明,他与周恩来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根据《恽代英文集》关于军队、军事、军校的论述,可以归纳出恽代英关于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党军中间,党高于一切”;二是军队一定要有严明的纪律;三是要使军队与人民结合,使之成为人民的军队;四是军队要谦虚谨慎,反对暮气和骄气。

  1927年1月3日恽代英抵达武汉,正式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总教官。1927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武汉方面第一次中央会议,被任命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部主任兼秘书长,同时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计划委员会主任。

  1927年1月16日,恽代英在武昌与沈葆英结婚,其前妻沈葆秀(沈葆英二姐)于十年前因病逝世,他为前妻守义十年后才再婚。

  1927年2月12日午后一时,恽代英亲自主持在两湖书院大操场隆重举行的开学典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学员和首批女生队亦同时开学。女生队与男生一样,要学习军事理论课,如《步兵操典》、《射击教范》、《军中勤务令》等,他还制定教学方案,为女生队拟定开设了《妇女解放运动》、《世界妇女运动史》等课程。

  1927年3月10日,恽代英出席在汉口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届第三次中央合会,继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任大会提案委员会委员。1927年3月25日中国国民党武汉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将湖北省政府筹备委员会改组为湖北省政府委员会,恽代英于1927年3月30日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湖北省政府委员,任至1927年7月20日。

  1927年3月29日,武汉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更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取消校长制,改为校务委员会委员制,作为中共方面的唯一代表,恽代英与谭延闿、徐谦、邓演达、顾孟余五人组成校务委员会,由于其他四人均有各自重要军政职务,因此恽代英实际负责军校领导职责。1927年3月14日,武汉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他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常务委员。因为另外两位委员为谭延闿、邓演达,谭延闿因是武汉国民政府负责人,邓演达同时任武汉方面总政治部主任及农民部工作,恽代英成为军校内国共两党合作时的主要负责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积聚武装力量发挥了重大作用。1927年4月29日,中国国民党武汉中央常务会议暨武汉国民政府总政治部决议,指定恽代英为中国国民党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特别党部筹备员。此时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名义上形式上是国共合作的学校,但负实际责任的却是中共著名领导人恽代英,中共在军校的力量与影响力比任何时候都强势,所以,军校实际上是中共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政治教育是由恽代英主持的,他每周要集合全体学员训话,讲话的要点是:要学生做一个真正的革命党,要学习先烈不怕牺牲为革命奋斗的精神,要以俄为师,彻底解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问题。还强调:军事斗争与宣传斗争要结合起来,要有主义、有组织、有纪律的奋斗,要使革命武装成为人民的武装。恽代英在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期间,还负责分管政治大队女生队的教学与建设等工作,他指出:“军校成立女生队是破天荒的大事,是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创举”。

  1927年4月至5月,恽代英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5月10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任命他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编成的中央独立师党代表。1927年5月17日鄂军师长夏斗寅部在宜昌实施反对武汉方面的军事行动,恽代英主持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生与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组成中央独立师,亲任党代表,率部参加讨伐夏斗寅部战事。1927年7月18日他在两湖书院主持了女生队的毕业典礼,同时参加毕业典礼的还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炮兵、工兵大队学员。1927年7月20日他主持全校师生召开大会,向全校同学宣布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结束,勉励同学们:“勇敢抬起头来,无论环境如何险恶,终有一天会雨过天晴,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三、为党奋斗,矢志不移

  1927年7月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结束后,恽代英被中共临时中央派赴九江,后转赴南昌,与周恩来、李立三、彭湃、谭平山等五人组成起义前敌委员会,参加南昌起义前的筹备事宜。“八一”南昌起义后,任革命委员会委员、主席团委员及代理宣传委员会主任。8月5日随起义军南下广东,部队在潮汕遭挫后,他历尽艰辛由甲子港乘船,于1927年8月到达香港。1927年8月至11月,他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广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至1928年8月)。1927年9月任工农革命军沔阳第五军及第十三师党代表。1927年10月15日他出席在香港召开的南方局与广东省委联席会议,任改选后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常委。1927年11月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委员。1927年11月26日,广东省委正式作出在广州发动工农兵武装起义的决定。1927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再赴香港隐蔽工作。1928年2月中旬广东省委机关被破坏,他被共产国际代表提名组织临时常委会,1928年3月被补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1928年6月调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8年6月作为中央代表从香港赴广西贵县,出席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由香港返回上海。1929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恽代英到中共中央组织部任秘书长,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1930年他代表中央赴厦门,参加中共福建省委召开的第二次代表会议,会后视察了闽西苏区。返回上海后,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中共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他住在贫民窟,身着工人装,在工人群众中开展工作。1930年5月6日下午,他在杨树浦韬朋路附近老怡和纱厂门前等人联系工作时不幸被捕。为了掩护身份,他机智化名王作林。在巡捕房三番五次毒打,他坚不吐实。次日被上海公安局引渡,并以共产党嫌疑关押在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他仍坚持假口供,6月初他被转押漕河泾监狱,不久以“工人擅自开会有罪”判处五年徒刑。监狱生活极其恶劣,为反抗虐待,恽代英组织难友们开展斗争。“八一”南昌起义纪念日时,他用亲身经历向难友们讲述起义经过和经验教训,1930年8月27日他被转押到苏州监狱。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他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31年2月再转解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关押,监狱非人的生活和疾病折磨,使他身体十分虚弱,但他始终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他经常对难友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他说:“对一个革命者来讲,战场固然是考验,而监狱也是一个特殊的战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在生死面前,要经受得起严峻的考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了一本解释党的“十大纲领”的工人读本。其间,他还被远在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他被捕后,党组织多方设法营救,就在他即将被提前释放之际,又被叛徒顾顺章出卖。军法司司长王震南受命到狱中核对,4月28日王震南拿着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照片来到监狱。恽代英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轻蔑而自豪地说:“我就是恽代英!”王震南劝降失败,下令将他加上镣铐,关进单人牢房。他写下气吞山河的英雄诗篇《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就义。1931年10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为纪念恽代英,决定在福建上杭县划出北部几个区,成立“代英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追认恽代英为革命烈士,遗骨迁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其早年在武昌居住地-武昌德胜桥68号恽宅被辟为“恽代英故居”。遗著编为《恽代英日记》、《恽代英文集》等。2009年9月14日恽代英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21-08-06 11:31:5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百岁黄埔老兵彭汝容

下一篇:黄埔一期生梁华盛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