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八路军120师师长的贺龙同志,受党中央派遣,率部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期间,隶属于晋绥八分区的文水县曾是他指挥战斗并多次驻扎的地方。创建于1945年9月2日的“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即随后更名的“贺龙中学”,就是由贺龙同志在文水亲自创办,以培养战时军政干部人才为目标的中等学校。
提起贺龙中学,它在革命战争年代与文水及文水中学有着一段深厚的历史渊源。它的创立,在文水地方党史和教育史上,在文水中学的建校史上,都留下值得珍惜的一笔。贺龙中学于1945年9月2日在文水创建,已经成为贺龙中学建校史上不争的定论。贺龙中学的建校精神,是文水极其宝贵的红色资源。它是文水人民不可忘怀,砥砺奋进的红色情愫,是推进文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财富。可以这样讲:贺龙中学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在文水亲手创办的,文水是在战火中孕育贺龙中学的红色热土,文水中学是贺龙中学创办的基础和摇篮,贺龙中学于1945年9月2日诞生在硝烟弥漫的文水县城。
1945年8月,担任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员的贺龙同志,奉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率晋绥军区主力部队东渡黄河,向日伪占据的汾阳、离石、文水等县城发起总攻。8月31日,在大雨滂沱中贺龙亲自指挥部队向文水县城展开攻击。经过一昼夜激烈战斗,于9月1日攻克县城。9月2日,战场还未打扫完毕,贺龙司令员戎装轻骑来到文水县城。在中共晋绥分局党委副书记李井泉、晋绥八地委书记兼第八军分区政委罗贵波的陪同下,视察了攻城战斗的主要阵地。他在表扬作战有功部队并部署安排部队撤离转战的同时,召见了文水县县长李魁年、文(水)汾(阳)武工队副政委李凤年等地方干部,听取他们的情况汇报。当李魁年、李凤年汇报到文水县城有一所文水中学,有几百名学生,其中许多学生受我党我军影响,思想进步,渴望参加革命。贺龙高兴地连声说:“这是宝贝疙瘩!这是宝贝疙瘩!我们老解放区经济文化落后,斗大的字识一箩筐的不多,更不要说中学生了。这批读书子弟,军队和地方都需要,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更需要有文化的人。”这时贺龙划着火柴,点燃烟斗里的烟丝,深深吸了一口,对在场的同志讲:“现在阎锡山和日伪军相勾结,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正分路向晋中进犯,我们要做好充分的迎击准备。”接着他又果断而坚定地说:“我们主力部队将撤离文水北上绥蒙,文水城可以暂时放弃,但人才我们要争,青年学生我们要争。不能把学生丢下,留给敌人。下午我就去学校动员,争取把学生拉出来,转移到后方,办一所我们自己的学校。”
9月2日下午,贺龙司令员来到文水中学,对广大师生作动员讲话。他从抗战胜利后的时局讲到中国的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从文水人民久受日伪欺凌,讲到八路军为解救人民浴血奋战,冒雨攻打文水城,有40多位指战员在战斗中献出宝贵生命。他希望广大师生投身革命,继续读书深造,做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才。贺龙最后讲到:“为了欢迎同学们参加革命,让大家继续读书深造,我们决定成立一所军政学校,大量招收青年学生和教师,然后转移到后方去办,我当你们的校长,欢迎各位自愿参加。”当时聆听贺龙司令员讲话的除文水中学的师生外,还有文水女子高小和男子高小的部分学生。贺龙司令员的演讲不断鼓起在场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坚定了热血青年投身革命的决心。讲话完毕,贺龙司令员与学校老师们一一握手,向同学们挥手道别。
9月4日,在县城西南角模范小学后面的操场上召开了参战部队和全县各界群众庆祝抗战胜利暨文水城解放大会。贺龙与晋绥分局领导李井泉、武新宇,延安“抗大”副校长、教育长何长工,晋绥八地委领导罗贵波、康世恩、王长江,文水县委书记田秉刚、县长李魁年都出席了大会。庆祝大会后,贺龙司令员对他的随身秘书彭德说:“你就留下来吧!把学校办起来,把学生带出去。”他沉思了一下后说:“学校就命名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先派个工作组到文水中学做些思想工作,争取先上课,待各方面工作就绪后一起上山。”根据贺龙提议,当即成立接管文水中学工作组,成员有彭德、李凤年、董那、刘星火、刘振华等同志。工作组以抗战时期与敌工站秘密联络的张凤兰、牛振化、任万长等学生为骨干,配合做师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并公开亮出“随营学校”的校牌,正式通知开学。
9月5日,工作组在县城文庙的男子高小礼堂召开大会,文水中学、男子高小、女子高小的师生一千余人到会参加。会议由李凤年主持,八专署专员康世恩讲话。开会中,工作组接到情报,得悉阎锡山军前卫部队已向文水进犯。为了保护这些学生不再陷入敌人的统治之下,工作组决定立即撤离转移。下午,300余名学生在彭德副校长的带领下,撤出文水城,转入西部山区。9月6日学校进驻文水神堂村。9月8日学校转移到汾阳冯郝沟。在这里稍事整顿后,便开展了宣传和招生工作。
9月9日,文水县城被阎军占据。而贺龙亲自创办的陕甘宁晋绥五省驻晋随营学校,则以文水中学这批学生为基础,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了。彭德同志带领文水300余名学生奔上革命的征途。9月10日,彭德副校长召集干部会议,宣布由张干臣任校务部主任,李凤年任组织科长,王建国任事务主任,刘星火、李六平、陈非之、董那等四同志任学生队领导,并负责教学工作。9月23日,学校又转移到汾阳桑家沟,在此按文化程度编了两个队,分别由李六平、陈非之两位同志负责。10月下旬,学校正式迁到离石大武镇(现属方山县)。之后,学校开始扩大招生。其时,文水又有一些青年学子闻讯后陆陆续续投奔该校。1946年5月,开栅“四完小”学生听取晋绥八分区政委甘一飞作形势报告,听取贺龙中学教师到学校讲政治课后,就有20多名学生加入“随营学校”。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7月1日学校正式由“随营学校”更名为“贺龙中学”。1948年贺龙中学与陕甘宁步兵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军政大学,校址由离石大武镇迁往临汾市。1949年7月学校奉命停办。
这所以文水中学为基础创办的贺龙中学,在大武镇办学三年,培养学生3000余名,他们中大多数学生成为军队和地方党政组织的骨干人才。据初步统计,其中任军级以上的干部7名,地师级以上的干部74名,县团级以上的干部100多名。
贺龙中学从1945年9月2日创立至今已77年了,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永存的记忆。为了永远缅怀贺龙元帅兴学育人的丰功伟绩,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广大老校友和社会各界发动,在方山县大武镇大武村的贺龙中学校址上,竖起了贺龙元帅塑像,建立了贺龙中学革命传统纪念馆。此后,被省市县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贺龙中学也在大武镇得到恢复和扩建。目前,以贺龙中学命名的学校,不仅在山西方山延续,而且在湖南长沙、桑植,湖北洪湖等地也都建立。贺龙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和精神风范,贺龙中学大义担当、自强不息的建校精神正在向更宽更广的领域扩展。
在当前深入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氛围中,我们追忆贺龙中学在战火中创立的经历,重温贺龙中学与文水及文水中学的“血缘关系”,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要让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之艰辛,认识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认识文水这块英雄土地在晋绥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位置。通过联系实际回顾历史,让我们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进而把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让伟大建党精神浸入我们的血脉,让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先辈高尚思想情操不断赓续,让红色基因在刘胡兰家乡代代传承。
2、发挥利用红色资源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20大报告中关于“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等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文水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把刘胡兰中学、文水中学、徐特立职业中学打造成高品位的德育教育示范基地。要让刘胡兰精神,贺龙中学建校精神,徐特立教育精神在全县每一个校园发扬光大。为此,建议在文水中学开辟一处“贺龙元帅纪念园”,竖立贺龙塑像,设立贺龙中学建校纪念馆,布展贺龙元帅生平和贺龙中学建校史。让身边的红色资源活起来,使它们真正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成为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
3、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造就爱才、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贺龙中学的建校精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爱才育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下高瞻远瞩,慧眼识珠。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远见卓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党的20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一定要把人才的培养教育作为长远战略目标来考虑。要在全县上下努力营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确实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让贺龙中学的建校精神在文水大地结出丰硕成果!
刘五一 收集整理
2022年12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23-04-14 15:48:2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